<p class="ql-block"> 昵称:铁汉柔情+美篇号:1652769</p><p class="ql-block"> 我是怀着五味杂陈的心情,提笔书写童年生活的,换言之,就是带着泪水回忆了自己的童年……</p><p class="ql-block"> 我知道,凡人都有个童年,但我的童年,是伴随着甜酸苦辣走过来的。</p><p class="ql-block"> 当我记事的时候,才知道我是出生在山西省临汾县(现临汾市区),由于儿时的记忆朦胧且不太完整,只能想起那时的旧临汾有个鼓楼,有条解放路,有个自来水厂,有个建筑公司,有个饮食服务公司澡堂,还有我儿时嬉戏玩耍的小伙伴们,印象最深的就是邻居家一个叫桂花的小女孩了。</p><p class="ql-block"> 记得爷爷在自来水厂工作,经常带我去水厂玩耍。我的爸爸在建筑工程公司做木工,平时顾不上陪我,基本对爸爸工作的单位没有印象;妈妈那时在澡堂上班,记忆中妈妈带我去洗过澡,也朦胧记得澡堂所在的那条街路窄、人多。我的奶奶是个地道的家庭主妇,承担给全家人做饭的任务。</p><p class="ql-block"> 记得那时我们一家人住在自来水厂的家属排房里,住的是两个单间,门口就是农村的田地和沟壑,我每天和小伙伴们做迷藏、玩土、打滚、耍泥巴、过家家,儿时的快乐至今记忆犹新。</p><p class="ql-block"> 记得邻居家的小桂花和我玩的时间最多,耍的也最好,至今她的名字我还记得……。</p><p class="ql-block"> 不知什么时候,儿时的记忆就从临汾转移到了高平县城北大队(现高平市区城北居委会),那时的我,并不知道爸爸、妈妈是怎样带我回到故乡的。后来听父母讲,他们是响应国家号召回原籍务农的,也就是依据历史上的所谓“62压”要求回家的。</p> <p class="ql-block"> 在我的印象中,自从回到高平,我的童年就开始变得灰暗起来,随着我的生长,在我的眼里,看到的是爸爸每天辛苦给大队和社员做木工,靠苦力挣取微薄的工分和工钱;看到妈妈每天凌晨三点起床打烧饼,四点去汽车站叫卖,那时的烧饼五分钱一个,卖完也就挣个一两元钱,更多的时候是卖不完只能带回家里了。</p><p class="ql-block"> 我由于年小,不知道心疼妈妈,剩下的烧饼妈妈一个也舍不得吃,都留给了患气管炎的爸爸和我们兄妹四人,那时的家庭生活异常的困难和艰辛。</p><p class="ql-block"> 我的奶奶是个大好人,她会正骨术,每天都会给“城五关”的社员和远道而来的乡亲们接骨治疗,但她从不收乡亲一分钱,乡亲们为了感谢奶奶,平时拿些自家好吃的东西送给奶奶品尝,奶奶也舍不得吃,都留给了我和弟妹,我爱吃百家饭的记忆就是那时形成的。</p><p class="ql-block"> 由于家境贫寒,幼小的我,就开始分担家庭的负担,放学回家或星期天,就帮助父母下田锄地、挑担干农活,我挑过大粪,担过玉米,挣过工分……有时还要按照学校的要求,揣着箩筐去大路上捡拾骡马粪便,甚至还要逮老鼠,数尾巴上交。到了秋收,还要背着窝头干粮,带着布兜,跟着大人翻山越岭去田地“拾秋”。</p> <p class="ql-block"> 因为家贫,我们家人平时很少吃肉,只有过年、过节的时候,才能去街上买点肥肉回来,把它熬制好盛在罐里,每次炒菜放上一小勺肉,能吃很多天。</p><p class="ql-block"> 在我的印象中,能闻到肉味,吃到猪肉是最大的愿望,只可惜只有年节时候,才能享受到这种待遇。</p><p class="ql-block"> 那时的人们,口粮基本都不够吃,“公家”人员是定额发放,农村人员是自筹口粮,粮食分配实行粮票制度。</p><p class="ql-block"> 记得儿时吃饭都是拿着“大缸碗”,每天的主食都是玉米糁,高粱面,羹糊涂、茓菜饭、“一风吹”(高粱壳、小米壳、红薯干等加工制作)窝头,还有大缸腌制常年吃不完的老黄菜……</p><p class="ql-block"> 虽然那时的生活清苦,但人们并没有更多的抱怨,反而感觉生活很充实,很惬意,过着日升而作,日落而息的平淡生活。</p><p class="ql-block"> 让我记忆犹新的是,只要敬爱的毛主席、党和国家有新的号召和指示,城里的人们、大队的社员都会不分昼夜,自发的敲锣打鼓,喊着口号去庆祝和游行,一派盛世欢腾的景象,这也是我儿时最开心、最快乐的时刻。</p><p class="ql-block"> 因为那时的文化生活很贫乏,平时也看不上电影,偶尔到高平县大礼堂看场晚会,因为没有票,也只能在门缝偷看,或者等到演出完毕才能进去看个演出结尾就不错了。</p><p class="ql-block"> 小时候,我特喜欢过年,因为过年能拾年柴,架年火,能穿新衣服,能吃到平时很少吃到的大米,馒头、扯面和猪肉。说到大米,还有一段心酸的故事呢……</p><p class="ql-block"> 记得舅舅大年二十八,带着我偷偷坐火车去河南省修武县买过年吃的10斤大米,我们怕铁路民警发现,倦坐在敞车内一角,不敢动弹,火车穿山过洞,又寒又冷,哆嗦的话都说不出来。一路风尘到了修武县,夜晚我们吃住在了又臭、又脏、又破的车马店。</p><p class="ql-block"> 第二天买上大米后,又悄悄偷坐上北上山西的运煤火车返程,无奈火车到了晋北火车站就不走了,只好下车再偷换火车前行,当时正好有一列去高平方向的平板火车马上要开行,就在开车的那一刻,舅舅爬上了北去的火车,喊着我的名字就远去了。无奈我年小,爬不上车皮就落单了站台上,那时的我,哭天喊地,嘶声裂肺,远看着火车载着舅舅离我越来越远,很快酒消失在我的视野中。</p><p class="ql-block"> 庆幸的事,一位好心的铁路客运人员看到我哭喊,始终陪在我的身边给我抚慰,等待北上的客车到站了,客运员又和列车上的服务员打招呼,提醒送我到高平车站下车。</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由于惊吓和劳累,坐在温暖的车箱里,我流着泪,看着窗外的景色,想着爸爸妈妈就迷迷糊湖的睡着了,也可能是列车服务员忘记叫我了,我错过了高平站下车,一路睡到了长治站才下车。</p><p class="ql-block"> 热心的列车服务员又把我托付给了长治车站的一名女客运员关照我,等了好长时间,我在客运员的帮助下,终于坐上返程的客车回到了高平,下车那一刻,当看到我的爸爸妈妈在站台等我,激动、委屈、思念的泪水夺眶而出……</p><p class="ql-block"> 这就是我的童年生活,尽管不是生活的全部,但确是人生一段难忘的记忆和经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