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画鸣山 古色塘河

瓯江帆影

<p class="ql-block">  去了一趟鸣山,居然收获了许多想不到。</p><p class="ql-block"> 一直以为,鸣山是位于平阳山上的一个小山村,其实它既是一处山,也是一处古老的江南水乡。乾隆《平阳县志·舆地下》载:“鸣山,在县北五里,状如伏虎,又曰伏虎山。”《方舆胜揽》云:“山腹有大洞穴,常有声,故名。”而鸣山村地处鸣山山麓,又因山得名。</p><p class="ql-block"> 鸣山三面环水,一面傍山,<span style="font-size:18px;">始建于东晋,有着约1700年的建村史。</span>在过去,鸣山曾作为地理坐标而记载于史。时过境过,如今鸣山对外的吸引和诱惑,皆因平原水乡千年古村新生之魅力。</p> <p class="ql-block">  但凡能称古村,古韵古迹自然属标配。鸣山人引以为傲的“鸣山三多”,古屋古树和名人,是鸣山人的镇村三宝。</p> <p class="ql-block">  古树以榕树为主,好几棵已有百年以上。它们生于河畔,长于桥边,与青石为伴,与古宅为伍,粗壮的树干,高大的树冠,<span style="font-size:18px;">格外引人注目。它</span>们就像一个个古村的守护神,顶天立地,笑看风云。虽然古村看上去好像只有四棵,但似乎要将整个古村落全覆盖似的,无论你走到哪里,总能看到它们的参天身影,这让本来就绿意盎然的塘河更增添了几分姿色和意境。</p> <p class="ql-block">  古建筑是古村的基本特征。这里的古屋基本上建于清代和民国年间,大都为合院式建筑。现村内仍保存完好的八处古宅,青砖黛瓦,雕刻精美,展现出浙南及闽南传统民居特色。而塘河两岸建国后建造的旧式民房,虽谈不上古老,但那似曾相识的年代感,更让人兴奋和怀念。</p><p class="ql-block"> 跟温州其他众多地方一样,这里还曾有很多的古寺古庙。如始建于大明弘治戍申年的东岳殿、始建于明朝正德年间的马仙娘娘宫、始建于唐贞元年间的太阴宫以及始建于北宋仁宗天圣二年的鸣山寺等,它们既是纷杂红尘的人间烟火,也是当地百姓的精神寄托,更是大千世界的独特文化。它们历经辉煌和落寞,如今焕发新生,香火绵绵。</p><p class="ql-block"> 村口东岳殿内两壁载有鸣山村情村史和文化脉络,将民间信仰文化和现代文明有机结合,物尽其用,尽显和谐,这是我来这之前不曾想过的。</p> <p class="ql-block">  名人对一个地方有着深远的影响,是一个地方的文化软实力。这里曾孕育了南宋文武状元蔡必胜、明朝云南布政司陈宣等杰出人物,为古村增添了不少荣耀和影响。为此,村里还特地建了陈宣墓石雕造像、蔡必胜纪念馆。</p><p class="ql-block"> 在这里,不得不提及<span style="font-size:18px;">著名书法家蔡心谷老先生,永</span>嘉苍坡古村入口大门匾额“溪山第一”和乌牛东蒙山山坡岩背上石刻“浙南第一洞天”,皆出自其手。只道蔡老是平阳人,却原来来自此地<span style="font-size:18px;">,这可是我的意外收获。</span></p> <p class="ql-block">  除了“鸣山三多”,其实最吸引平常人的,当数这里的水乡韵味和非遗特色。</p><p class="ql-block"> 塘河如带,妩媚可爱。它连着平阳与瑞安,蜿蜒于村里,放大于莲池。那一池莲水,犹如一条长长项链垂下的一颗大碧玉,美轮美奂。一座座小桥,一棵棵古树,一条条巷陌,为之妆扮,为之添彩。塘河畔,大红灯笼高高挂,青瓦白墙酒旗风。一半清悠,一半神游。</p> <p class="ql-block">  而那条古老的石板桥,一头枕着大榕树,一头跨下步道穿,桥上人来,桥下人往,精妙绝伦,出人意外,令人叹为观止。</p><p class="ql-block"> 你可以慢下脚步,远远地望,慢慢地品,让那悠然画面逐渐模糊在无尽的遐想里。若是来了兴趣,沿两岸即兴小跑一圈,那种天地融合吾心飞翔的感觉自会油然而生,委实惬意。</p><p class="ql-block"> 山如眉黛,水似明眸,山水相依,美目传情。鸣山,宛若一位古典美女,处处散发着婉约和端庄。波光中,水似柔情,柔情似水,傻傻分不清。</p> <p class="ql-block">  非遗是鸣山村的另一大特色。鸣山村内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温州鼓词和平阳木偶戏两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平阳太平钿剪纸、平阳童谣、平阳卖技、平阳吹打等四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还有钱承恩馄饨、温州蛋画、平阳回生堂中医药文化、平阳莲花、舞黄龙、平阳南拳等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平阳鸣山光饼制作技艺和平阳泥塑等。</p> <p class="ql-block">  一个小小的村庄,竟然拥有如此众多的非遗,让人惊讶又让人大开眼界。同时,它又很好地将各项非遗巧妙地融进文创基地,使得这里的文创基地又特别发达。鸣山陶院、鸣竹学堂、“小隐庐”婚庆基地等特色场馆,成了年轻人最喜欢体验的打卡点。</p><p class="ql-block"> 其中,鸣山陶院结合温州蛋画和古瓯窑这两项非遗项目,以画入瓷,颇具地方特色。在这里你可以亲自动手绘制,体验一番匠心独运,见证属于自己的艺术奇迹,让你成就感爆满。</p> <p class="ql-block">  非遗一条街还有小孩子喜欢的“变把戏”(魔术)和各种本地特色小吃,可以购买各种文创品。</p><p class="ql-block"> 小小鸣山,集风光、文化和风情于一体,融探索和休闲于一身,无论是户外爱好者,还是文人墨客,亦或是平常游客,都能在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乐趣。</p><p class="ql-block"> 此行并未登山,但不应影响我对“百鸟齐鸣山,塘河第一湾"有更深的感受和理解。良好的生态环境,山上百鸟齐鸣那是自然的事。但古村各种民俗、非遗、祠神、宗教及“三多”文化兴旺发达并交织相融,这难道不是百鸟齐鸣百花齐放吗?古村三面皆水,瑞平塘河绕村而过,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曾经的辉煌、当下的复兴元素加持,“塘河第一湾”当之无愧。</p> <p class="ql-block">  诗画鸣山,古色塘河,江南好风光。这里不是乌镇,却胜似乌镇,有着连乌镇都比不了的属于温州自己的浙南水乡柔情梦境和渐行渐远的美丽乡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