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洛阳龙门石窟

奥特曼(刘文虎)

<p class="ql-block">美篇昵称 奥特曼</p><p class="ql-block">美篇号 2669652</p><p class="ql-block">龙门石窟位于洛阳市南郊6公里处的伊河边。这里山青水绿、万象生辉,东西两山崖壁上的窟龛星罗棋布、密如蜂房。</p> <p class="ql-block">2025年的元月23日。奥特曼携夫人并与其姐姐姐夫一行四人游览了洛阳龙门石窟。</p><p class="ql-block">久负盛名的龙门石窟奥特曼来过好几次了,但这次感觉却与以往有所不同。不光是前往景区的道路修整的平整开阔,这里还在龙门石窟旁边,新建了龙门博物馆,供游客更好地地了解龙门石窟的前世今生。</p> <p class="ql-block">这就是新建的龙门博物馆。位于龙门石窟入口处的右侧。先去这里看看呗。</p> <p class="ql-block">奥特曼早在上初中的时候便从地理老师那里知道了龙门石窟的宏伟,200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龙门石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p> <p class="ql-block">这里一开始便介绍了解放以后。,尤其 。 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如何对龙门石窟进行抢救性保护的,但是奥特曼更关心的是龙门石窟的历史,以及尤其是有名的佛像和碑文等的故事。 </p> <p class="ql-block">这里首先是从法律法规上对龙门石窟的保护制定了合适的规章,加强了法律的保障。</p> <p class="ql-block">千百年来龙门石窟因为风化和人为的破坏,已经破败的不成样子。国家确实近年来化了大力气,无论在法律和在防止渗水方面做了大量的努力。</p> <p class="ql-block">20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龙门石窟与意大利那波利大学东方文化研究所合作开展了奉先寺遗址的考古发掘工作,清理出大型佛殿基址,出土了大量精美的造像,取得了重要的成果。</p> <p class="ql-block">上世纪80年代以来,龙门石窟研究院对周边古寺院遗址进行系统梳理,相继开展了香山寺遗址试掘、奉先寺遗址考古发掘、擂鼓台三洞窟前遗址发掘、香山寺遗址发掘,取得了重要的成果,清理出具有重要价值的建筑遗迹、交通遗迹及大量精美的佛教造像。</p> <p class="ql-block">这是馆藏的近年在龙门出土的北魏时期的菩萨造像,虽然是残件,缺了佛首,但整个造像体态丰腴,身形优美,手部雕刻细腻灵动,衣带整体线条大气流畅,显示出北魏工匠的高超技艺以及北朝佛教文化的蓬勃气象。</p> <p class="ql-block">馆藏的唐代的白玉佛头,佛面方圆,面容柔和,细目直鼻,头顶螺髻,双唇微闭。</p> <p class="ql-block">馆藏的唐代青铜长颈瓶,当是敬佛的祭器。令人惊讶的是此瓶无锈处为不锈钢色,可见当时的合金工艺十分精良,也不知道当时的不锈钢是镀上去的呢,还是铸造的。</p> <p class="ql-block">馆藏的北魏时期的彩绘马,此马勾头静立,头小颈长,花饰鞍配夸张突出,马鞍彩绘更是精致艳丽,马形健壮威武,健美,造型精致考究。</p> <p class="ql-block">奥特曼是想多了解一下龙门石窟的历史,但是他讲的都是龙门的今生,讲如何用光电技术将数据复原。</p> <p class="ql-block">除了地面的展览,龙门博物馆还有地下一层和二层,我下去一看阴森森的,净是些古代墓碑。</p> <p class="ql-block">底下基本上是一个游客也没有。这些墓碑,如果感兴趣的那可以在里头研究个一年半载,但是对于奥特曼这种走马观花的游客来讲,是没有什么吸引力了。</p> <p class="ql-block">我们终于离开了龙门博物馆,前往龙门石窟,这就是龙门石窟的大门,奥特曼已经来过多次了,不过上一次大概是十年以前来的。</p><p class="ql-block">龙门门票¥ 90元,如今60岁以上就可以免票了,记得我上一次来70岁以上才免票。</p> <p class="ql-block">因为快过年了,尽管天空飘着细小的雨雪,进了大门,这片的红灯笼还是蛮喜庆的喔。</p> <p class="ql-block">这里佛像千千万万,究竟哪个是比较关键的?精美的和重要的?奥特曼看介绍说这里是武周时期的洞窟,因为没有凿出封闭的洞窟而用开放露天的形式,所以叫做摩崖三佛。</p> <p class="ql-block">这组佛像突出居中而坐的是弥勒佛,他的至尊地位,反映了武则天利用佛教弥勒佛信仰为其称帝制造舆论的事实,工程因武周政权的结束而中止,留下了半成品倒成为研究当时的历史和雕刻佛像技术的重要资料。</p> <p class="ql-block">前面是宾阳中洞到了,这是北魏宣武帝为纪念其父母孝文帝和文昭皇太后而主持开凿的皇家第一窟。</p><p class="ql-block">它也是中国正史中唯一明确记载开凿过程的石窟群,《魏书·释老志》对其开凿过程和主持者有详细记载</p><p class="ql-block">宾阳中洞始凿于北魏景明元年(公元500年),历时24年才建成。</p><p class="ql-block">佛像的面容和体态体现了北魏时期汉化的特点,面颊清瘦,脖颈细长,体态修长,衣纹密集。</p><p class="ql-block">我们到的时候开始飘雪花了,所以佛像的前面时时有雪花飘落的痕迹。</p> <p class="ql-block">著名的皇帝礼佛图和皇后礼佛图,就曾经存在宾阳中洞内壁的墙上,笑容可掬的释迦摩尼佛笑对众生,他心里应该知道,前壁的皇帝,皇后礼佛图早已被凿掉,只有空空的石壁,皇帝礼佛图陈列在万里之外的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而《皇后礼佛图》则陈列在美国堪萨斯纳尔逊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上世纪30年代,美国人普爱伦游览了龙门石窟。将《帝后礼佛图》拍摄下来。返回北京同古玩奸商岳彬商议,签订合同,以5年为期,4万元为代价,将《帝后礼佛图》运往美国。利令智昏的岳彬趁当时时局动荡,买通洛阳当地驻军,将《帝后礼佛图》凿成碎块,运回北京。</p><p class="ql-block">现在,《皇帝礼佛图》陈列在美国纽约市艺术博物馆,《皇太后礼佛图》陈列在美国堪萨斯纳尔逊博物馆。</p><p class="ql-block">据当年的石工回忆,盗凿《帝后礼佛图》的时间在1930年至1935年之间。当时,岳彬勾结当时龙门一带的土匪,胁迫当地的几名石工盗凿《帝后礼佛图》。</p><p class="ql-block">岳彬以倒卖文物罪被判处死刑,后病死在狱中。</p> <p class="ql-block">这就是保存在美国博物馆的皇帝礼佛图,</p><p class="ql-block">鲜卑族的孝文帝在494年迁都洛阳,推行“汉化”政策,包括将游牧民族的服饰改穿汉服、改汉姓、说汉话、与汉族通婚等,加速鲜卑族与汉族的融合。</p><p class="ql-block">而且500年开凿的宾阳中洞上的皇帝礼佛图上<span style="font-size:18px;">孝文帝头戴冕旒冠,身穿衮服,周围侍者捧熏炉、执羽葆,大臣陪同左右,已经全部是汉服了。</span></p> <p class="ql-block">文昭皇后凤冠冕服,雍容华贵,由众女官陪同,左右相顾,眉目含情。</p> <p class="ql-block">出了宾阳三洞,前面石窟很多,真不知道如何选择。有些石像风化很厉害,已经辨不清菩萨的鼻子眼睛了。</p> <p class="ql-block">这里有一块石碑应该很有名,是陈抟(tuán)的十字卷碑。</p><p class="ql-block">陈抟是道家的鼻祖,北宋时期人,在华山有他的很多痕迹,这里居然有他的一副十字卷碑。</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就是著名的“陈抟碑”</p><p class="ql-block">陈抟先后在武当山、华山栖息隐居数十年,碑石书“开张天岸马,奇逸人中龙”,意即要像开天辟地奔赴天边的神马,要像老子一样与众不同成为人中之龙。书写潇洒飘逸、自由奔放,恰如陈抟一样非同寻常、个性不羁。</p><p class="ql-block">据碑刻左下题刻可知,此联原为陈抟华山隐居期间书写并留存华山,北宋真宗年间被盗后几经辗转,清代同治年间洛阳陈肇镛得其手摹卷,请龙门僧智水将其刻于石碑并镶嵌龙门崖壁。</p> <p class="ql-block">据闻龙门大大小小的石窟有2000多所,佛像上十万,它开凿于北魏孝文帝年间(公元493年),之后历经东魏、西魏、北齐、隋、唐、五代、宋等朝代连续大规模营造达400余年,才有了如今规模宏大的石刻艺术群,你想想,光一个宾阳洞就开凿了几十年那。</p> <p class="ql-block">这些大大小小高高低低的洞窟,展现的是从北魏到唐宋,历代能工巧匠的艺术作品,留存下来,已经有一千五百多年。</p> <p class="ql-block">尽管今天雨夹雪,天气不好,但是来参观的游客络绎不绝,人们抱着虔诚的心情,来看这古代的艺术珍品,尤其是是看龙门的奉先寺舍罗纳大佛。</p> <p class="ql-block">终于看到半山腰的奉先寺到了,这是龙门石窟最具代表性,规模最大、艺术最为精湛的一组摩崖型群雕。奉先寺的主佛为卢舍那大佛,通高17.14米,头高4米,耳朵长达1.9米,佛像面部丰满圆润,表现出唐代佛像艺术的特点。</p> <p class="ql-block">今天来游玩的游客还是不少的,大家沿着台阶努力往上攀登,为了觐见半山腰上的卢舍那大佛。</p> <p class="ql-block">奉先寺到了,卢舍那大佛就在眼前。卢舍那大佛的名字源自梵文,意为“光明普照”或“光明遍照”。其实就是释迦牟尼佛的化身,象征着佛陀圆满的智慧与觉悟。</p><p class="ql-block">这座依据《华严经》雕凿的摩崖式佛龛,以雍容大度、气宇非凡的卢舍那佛为中心,用一周极富情态质感的美术群体形象,将佛国世界那种充满了祥和色彩的理想意境表达的淋漓尽致。这组雕像体现了大唐帝国强大的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显示了唐代雕刻艺术的最高成就。</p> <p class="ql-block">卢舍那大佛的建造始于唐高宗咸亨三年(公元672年),历时约三年零九个月,于上元二年(公元675年)完工。史料记载,建造这尊大佛,武则天曾以皇后身份捐助了脂粉钱两万贯。</p><p class="ql-block">民间传闻,卢舍那大佛的形象是以武则天为原型雕刻的。</p> <p class="ql-block">奉先寺的造像布局为正壁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两侧壁分列二天王二力士,共九尊大像。</p><p class="ql-block">这是右侧壁的天王和力士,已经过去1 300多年,依旧张牙舞爪威风凛凛。</p> <p class="ql-block">卢舍那大佛以其高大庄严的身躯、飘逸的衣纹和柔美娴雅的微笑,成为龙门石窟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游客们别的佛像可以不看,卢舍那大佛是必须朝拜的。</p><p class="ql-block">卢舍那大佛不仅是龙门石窟中艺术水平最高、规模最大的一座造像,也以其神秘微笑著称,被西方游客誉为“东方蒙娜丽莎”和“世界最美雕像”。</p> <p class="ql-block">不过早些年我们还能走到力士的跟前用手抚摸那被蹭得油光发亮的力士的小腿。如今已经注意到保护古迹,不允许触摸了,甚至当年抚摸的油光发亮的小腿也已经恢复了原来的面貌。</p> <p class="ql-block">从古迹保护的角度来说,如今是比以前做得更严格,更规范了对这举世无双的龙门石窟的保护。</p> <p class="ql-block">如此硕大的佛像,连卢舍那佛胸前的衣襟折皱都处理得的那么合体,仿佛真是贴合在身的絲绸。只可惜腿部已经风化难辩了。</p> <p class="ql-block">卢舍那大佛的面部表情慈祥,那微微上扬的嘴角展现出 “东方微笑” 的独特魅力。深邃的眼神仿佛能洞察世间万物,传递着平和与慈爱。</p><p class="ql-block">艺术的魅力可以洞穿今古,心有邪念之人,在佛祖面前,当应该有从良改过之心念。</p> <p class="ql-block">我站在龙门石窟这些大大小小的洞窟面前,这可是坚硬的青石啊,如此宏大的工程,时间跨度又如此之大,真令人叹为观止。</p> <p class="ql-block">从奉先寺出来往前走不多远就到了赫赫有名古阳洞。</p><p class="ql-block">古阳洞开凿于北魏时期,它是北魏孝文帝为祖母冯太后营建的功德窟,也是龙门石窟中第一个开凿的石窟。</p><p class="ql-block">当年孝文帝南伐萧齐,并将都城由山西大同迁至河南洛阳。笃信佛教的孝文帝在龙门开掘了第一个佛窟__古阳洞。自此开启了龙门石窟的第一锤。</p> <p class="ql-block">现在我们看到古阳洞正壁为孝文帝所造一佛二菩萨三尊像,主像释迦牟尼,通高7.82米,结跏趺坐于方台座上,本尊有磨光的高肉髻,面相长圆,眼含笑意、胸平颈直,外披褒衣博带袈裟。</p><p class="ql-block">这尊佛像的传奇经历是,1900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慈禧太后狼狈逃窜至西安,在1901年,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后,赔白银四亿五千万两,慈禧太后由西安回北京,路过龙门时,看到古阳洞的菩萨越看越不顺,居然认为外国菩萨保不了她,下令将古阳洞的释迦牟尼佛用泥涂改成太上老君形象,故又被称为“老君洞”。</p><p class="ql-block">新中国成立后,古阳洞内泥塑的太上老君像被剥离,恢复了佛教释迦牟尼的原貌。</p><p class="ql-block">释迦牟尼在这里被太上老君占了身子,窝囊了几十年,又找谁说理去。</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闻名宇内的魏碑作品“龙门二十品”有十九品出于古阳洞,它们字形端正大方,气势刚健质朴,结体、用笔在隶楷之间,堪称魏碑精品。</p> <p class="ql-block">我们知道中国汉字的演变发展历程,大致是</p><p class="ql-block">甲骨文——大篆——小篆——隶书——魏碑——楷书,</p><p class="ql-block">而魏碑,顾名思义,</p><p class="ql-block">它是隶书向楷书转型过程中一个重要的阶段,</p><p class="ql-block">上承汉隶,下启唐楷,</p><p class="ql-block">兼有隶楷两体之神韵。</p> <p class="ql-block">这龙门二十品的魏碑字体端庄整肃,大气凛然,显得沉着,厚重,书法风格遒劲沉稳。显然是能代表魏碑精品。</p> <p class="ql-block">看了奉先寺,看了古阳洞,龙门石窟就看了差不多了,不过反正你要是细细的看,那么是一年半载也看不完的。这些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贝,就是活的历史,立体的教材。佛像不会说话,却能告诉你历史的长河。</p> <p class="ql-block">龙门石窟是北魏、唐代皇家贵族发愿造像最集中的地方,它代表了统治阶级的意志和行为,具有浓厚的国家宗教色彩。</p><p class="ql-block">但是正因为这些古代艺术家的不朽努力创作,才给我们留下了这些宝贵的历史遗产。</p> <p class="ql-block">今天奥特曼走马看花地从这些石刻身上获得了艺术的熏陶,但是对龙门俺仅仅是看了一半,过了伊河大桥,对岸还有相当一部分的石刻和香山寺,白园等古迹,等下集给大家介绍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