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兰之旅(1)——尼甘布鱼市

ZYK

<p class="ql-block">  “锡兰”是葡萄牙、英国等西方殖民者对斯里兰卡的称呼,斯里兰卡于1948年独立后仍沿用“锡兰”为国名。在民族意识不断觉醒的背景下,锡兰在1972年改名为斯里兰卡,希望通过更改国名,彻底摆脱殖民统治的历史印记,彰显国家的独立和自主。“斯里兰卡”源于僧伽罗文,“斯里”有“神圣”等意,“兰卡”意为“岛”或“难入”,整体有“光明富饶的土地”“庄严殊妙”等含义。这一名称更能体现该国以僧伽罗民族为主体的历史文化传统,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锡兰总理班达拉奈克夫人曾多次访问中国,所以对“锡兰”这个国名似乎印象更深刻一些。</p> <p class="ql-block">🔺2025年1月4日夜,一行10人到达斯里兰卡首都科伦坡的班达拉奈克国际机场,开始11天的锡兰之旅。</p> <p class="ql-block">🔺2025年1月5日上午,尼甘布小镇,位于科伦坡以北30公里,西边是印度洋。1640年荷兰人占领尼甘布后,香料和渔业逐渐闻名,为鱼市的兴起奠定了基础。</p> <p class="ql-block">🔺尼甘布鱼市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中心鱼市,靠近菜市场,能看到当地居民的日常生活,如织网、洗鱼、晒鱼、卖鱼等,能近距离感受当地的市井文化。另一部分是外围鱼市,我们没去。</p> <p class="ql-block">🔺当地渔民是夜间出海,清晨返航,然后在鱼市处理鱼获。</p> <p class="ql-block">🔺渔民们分割鱼类、晾晒鱼干、分类渔获,这是数百年来未变的传统方式。</p> <p class="ql-block">🔺渔民会将新鲜的鱼货平铺在沙滩上晒干以便保存,一靠近鱼市就能闻到浓烈的海鲜腥味,大大小小不同种类的鱼干摆放在沙滩上,形成独特的景象。</p> <p class="ql-block">🔺鱼市边的小型天主教堂。</p> <p class="ql-block">🔺鱼摊上出售金枪鱼、石板鱼、旗鱼等众多品种,海鲜丰富多样。</p> <p class="ql-block">🔺白鹭到鱼摊上觅食。</p> <p class="ql-block">🔺尼甘布鱼贩视频。</p> <p class="ql-block">🔺尼甘布的圣玛丽天主教堂,殖民时期的建筑,据说内部壁画精美,可惜是星期天有礼拜活动,不得入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