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餐桌前的谈话</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高二(10)班 胡文森</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是一次平常的家庭聚餐。</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儿子突然问起父亲:“爸,为什么很多人明明知道‘内在美’比‘外在美’要重要的多,却仍然追求一些所谓的名牌的衣服或其他来修饰自己的买表呢?”</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父亲并没有先回答儿子的问题,而是先给定了一个场景。</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教室里小张的钱莫名其妙消失了。小张说当时只有小A和小B在教室,他怀疑是他们其中一个人偷了他的钱。现在我们知道小A是一名乖张听话的好小学,常年稳居前三。而小B是四处捣乱惹事,成绩排名倒数的坏学生。在这种情况下你觉得会是谁投的呢?”</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儿子夹了一个青菜放进碗里。“嗯……我觉得是小B吧”</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那如果我现在告诉你,小A虽然成绩优良,但是他的家里并不光景,甚至可以说是家徒四壁,他之所以这样刻苦读书就是为了有朝一日能够找到一份好的工作赚到钱。而小B虽然学习差,但是他是官二代,他的父亲在这一片的商行里有着不小的地位,所以他并不缺钱甚至可以说是‘富得流油‘”</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儿子手里的碗筷顿了顿“呃……那这下我觉得大概率是‘好学生‘拿的”</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但令人滑稽的是,谁都没有去拿小张的钱。在上体育课的某一个瞬间,小张发现他把前放在了外套内衬的口袋里了,但是他本人忘记他做了这样一件事,于是就闹了这样一个乌龙”</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什么嘛,这小张也太粗心了,现在倒好搞得那俩人不得安宁”儿子说完,不以为意的继续向碗里夹了夹菜。</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但是儿子我问你,谁偷了东西跟谁的学习好坏有关系吗?谁偷了东西跟他的家境是否贫乏是否富足有关系吗?谁会不会偷东西难道不是与他个人品德品行有相关联吗?这就是典型的‘印象漏洞‘。哪怕这三者的关系就是这么浅显明了,但是我们往往却很容易掉入这样的陷阱中。在职场上,我们往往会倾向于与那些穿着靓丽的人来往,但即便哪怕我们知道他的官职与他的实力与外貌并无直接联系。”</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儿子听得呆住了,一时之间竟忘记里吞咽嘴里的食物。</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过了一会儿,儿子才怔怔地回过神来,将食物咽下去后又突然冷不丁的来一句:“哼,谁知道你是不是在PUA我,给我洗脑?”</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父亲作势要假装锤儿子脑袋一下。“你小子就就会找茬”</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欸欸欸,你们爷俩还吃不吃饭了?”妈妈在一旁没好气地说道。</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父亲这下往嘴里猛地灌了一大口饭,又接着对儿子说:</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你知道PUA和价值观的区别吗?”</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他们最根本的区别在于是否有客观事实依据的支撑,是否经得住推敲。而那些往往不用脑子思考的人,在别人阐述他的价值观的时候而是用对方在‘pua‘来搪塞自己”</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儿子这下抬起头来,嘴里含饭嘟囔“呵,就你知道”</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问你,‘一个人出生在海南,那么他从小就失去了看到雪山的权利’这句话对吗?”</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儿子不疑有他,没一会儿就应到:“海南在北回归线附近,这里也没有高山雪山啥的……那他确实无法看到雪山啊!”</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真的是他看不到雪山吗?是海南看不到雪山,而不是他看不到雪山”</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海南没有雪山但并不意味着他无法看到雪山,他仍然可以前往更加遥远地方看到自己想要的。”</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欸!!!”儿子突然惊呼到。</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是的PUA就是设计的如此精巧却又漏洞百出。而那些价值观缺失或者构筑不全的人就很容易掉进这样的陷阱中。在网络上,我们总会看见新奇的事物或者梗,又或者有新词出现,而往往那些心智尚未发育成熟的年轻人大多数会不加分辨地去吸收他们,就好比从你口中讲出来的PUA,你并不知其具体内涵便不可置信地在日常生活中应用,你不就是很典型的例子吗?”</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父亲说罢,又往嘴里赛了一口饭后,便起身走开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身旁的母亲这时来了一句:“吃得最慢的人自己收拾碗筷洗碗。”</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儿子这时才发觉,桌上唯一吃饭的人就只剩下他一个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儿子神情恍然,突然地猛吸一口气:</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老爸!!你个老油条,快回来洗碗啊!!!!!”</p> <p class="ql-block"><b>点评:</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餐桌前的谈话》以家庭对话为镜,照见人性认知的盲区。父亲用"偷钱事件"的思维实验,拆解了人们惯用的标签化认知陷阱——以成绩、家境等表象替代对品德的本质判断,这正是现代社会"符号崇拜"的缩影。当儿子质疑"PUA洗脑"时,父亲又以海南雪山的逻辑悖论,揭示独立思考的重要性:真正的价值观应建立在可验证的事实与开放的可能性之上。这场餐桌哲学课提醒我们,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唯有保持清醒的思辨能力,才能穿透表象迷雾,抵达真实内核。</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