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却春色

林森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人们尝叹光阴易逝,岁月易老,不知不觉间,老之将至。而对“当下”的时光却又不够珍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司马光在西京时,太守文彦博常邀他携妓游春。一天来到独乐园,园吏对司马光叹息,司马光问他为什么?园吏说,方花木盛时,公一出游数十日,不唯老却春色,也不曾看一行书,可惜呀!司马光深感惭愧,发誓再不复出。这是史上名人生活中的一个小片段,又因为司马光取得了很大成就,所以就被记录了下来。其实,这样的小花絮,每时每刻都在出现,只是发生在草芥小民的身上,没有“明星效应”,不被人重视罢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司马光什么人物?大名鼎鼎,名声赫赫,是“史界两司马”之一,他用十九年的时间,组织完成了编年体煌煌巨制《资治通鉴》。传说他曾用木头为自己做了一个枕头,取名“警枕”。因为枕头是圆的,所以一翻身就会落到地上,把人惊醒……司马光可算是古人有“惜时”情结的一个“典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人们的志趣不同,也各有不同的“选项”,于是人生轨迹各异。有游戏人生的、有及时行乐的、有闷头算计,图着“多金”发财的、也有一门心思奔着“人前显贵”,求发达的……然而人的精力也有限,司马先生若每天“呼朋引类”的去喝“花酒”,他也就没有时间去读书;若是每天兴高彩烈的去踢“蹴鞠”,他也就很难写就他的“等身”著述。人各有志,各有各的“三观”,别人的人生态度也不关我等啥事。凡事,遂了自己的“心志”就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老话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人生只要珍惜时光,不懈努力了,干了点有“价值”的事,就不会为“老却春色”而羞愧,也就不必为园吏感叹而系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