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周末,我有幸参观了中国景泰蓝艺术博物馆,并旁观了一场互动传承文创活动,才知景泰蓝作为中国传统工艺的瑰宝,2006年就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参观时,我最感兴趣的是景泰蓝作品中那些以动物为题材的作品。它们通过精湛的技艺赋予静态的铜胎珐琅充满动态的生命力,并使之成为“活”态传承的重要载体。</p> <p class="ql-block">听了关于景泰蓝制作的讲解后,我才悟出:那些动物题材作品的生动性依赖于景泰蓝的核心工序:“掐丝”,以扁铜丝勾勒动物轮廓,线条流畅如画笔,比如,凤凰尾羽的飘逸感需精确控制铜丝的弯曲弧度;“点蓝与烧蓝”,釉色的叠加烧制使动物皮毛、鳞甲呈现渐变效果,比如,龙鳞的明暗过渡需多次填釉与高温烧制,最终形成宝石般的光泽。</p> <p class="ql-block">在制作工坊中,我了解到:景泰蓝的制作往往要经历制胎、掐丝、点蓝、烧蓝、磨光、镀金等108道工序,耗时数月。</p><p class="ql-block">亲眼目睹匠人手工掐丝、点蓝的精细操作,我深切地感受到“一件景泰蓝,十件官窑器”的匠心,也见证了传统工艺的活态传承。</p> <p class="ql-block">博物馆中众多的景泰蓝动物主题的作品里,不仅有栩栩如生的动物形象,还有不少以动物为装饰,饱含寓意的礼品、摆件等,传递着中华传统文化的信息,更展现了艺术的魅力。</p> <p class="ql-block">我发现,景泰蓝作品中最常见的是动物纹饰,一般包括龙、凤、狮、鹤、鱼等。深入学习,才知这些形象不仅承载着吉祥寓意,还通过工艺细节展现出动态美感。比如,“龙纹”象征权力与祥瑞,常以“龙戏珠”的形态呈现,龙身蜿蜒、鳞片细腻,需通过掐丝工艺将铜丝弯曲成复杂曲线,再填以珐琅釉料,烧制后呈现流动的光泽。“狮戏球纹”中狮子代表威武与辟邪,工匠需用扁铜丝掐出鬃毛的蓬松质感,并通过渐变釉色表现动态的“戏球”场景。“鹤鹿纹”寓意长寿与福禄,鹤的羽毛通过点蓝工艺的层次填色,模拟自然光影下的立体感。</p> <p class="ql-block">瞧,在传统景泰蓝融合波斯珐琅技术的基础上,如今的动物题材与设计正<span style="font-size:18px;">在活态传承中</span>与现代化融合。比如,将传统动物纹样与抽象艺术结合,用极简线条重构龙凤形态,适应现代审美。又如,开发文创衍生品,以生肖动物为主题的景泰蓝首饰、摆件、日用品等,既保留传统工艺,又贴近日常生活,深受参观者的喜爱。</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据介绍,工匠们还在尝试以3D打印技术辅助制胎,提升动物造型的精准度;以数字化釉料调配系统优化色彩表现,使传统纹饰更富层次,让景泰蓝中的动物世界“活”在人们的眼里,中华文化留在人们的心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