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湖=城门村=礼屋“皖赣古道徒步

北极光

<p class="ql-block">  冬日的阳光照在静谧的倒湖,静静的阊江联结着皖赣两地。倒湖 如同一颗镶嵌在阊江流域的水岸明珠发出蓬勃的生机,风中夹杂着草木之香,让人忍不住想奔赴这山海,感受这蓝天碧水的古朴自然之美。山如黛,水似境,如诗如画。</p><p class="ql-block"> 2月9日,正月十二,北方寒潮带来今冬最冷的时候,我的蛇年第一次户外。24名驴友乘车到祁门芦溪倒湖徒步。倒湖,不是水倒流的意思。相传诗仙李白游玩到此地被当地美景陶醉,泛舟江上,一不小心弄倒了酒壶,因此才叫“倒湖”。</p> <p class="ql-block">车停水电站边的曲坞村,开始一天的行程。</p> <p class="ql-block">美丽的倒湖村</p> <p class="ql-block">  一脚跨两省的六号界碑,位于下雪坑岭头,岭东安徽、岭西江西。上坡时与浮梁户外团队相遇</p> <p class="ql-block">  宝林寺史载始建于唐代大中年间,历经一千多年,香火不断,游客如云。宝积寺历经三毁三建,朱元璋曾于洪武十七年下旨重建宝积寺;新中国成立后,宝积寺被重建,大雄宝殿里的大佛像、观音像,均用千年樟木雕刻。当年佛乐声声、香客成群、香火旺盛,可谓名不虚传的千年古刹。</p> <p class="ql-block">  江西浮梁城门村历史上是昌江自安徽进入江西的北大门和重要关卡,是阊江水运的重要中转站和集散地。唐代咸通年间(公元860--873年)安徽休宁进士吴昺被朝廷任命为睦州剌史,赴任途经城门见此处空间开阔,景色秀美,风水颇佳,便举家南迁此处。广明元年(公元880年)朝廷又派吴昺率军驻扎该地,便以“城门”的称呼正式命名下来。经过数百年繁衍生息到了明代初叶,城门的人丁和财气达到了顶峰,发展成为“三千门户八百庄”的名门望族。</p><p class="ql-block"> 得益于那得天独厚的地势,其内有青砖小瓦马头墙,回廊挂落花格窗,其外有一川锦水观龙耀,十里白沙栖凤雏,别有韵味。晨起云雾环绕,日间炊烟袅袅,夜观群星闪烁。城门村现存明清时期的徽派民居12幢,近代徽派民居60幢,其中以“太和堂”最为出名,太和堂建于明代中期,建筑面积300 平方米,牌楼门墙上的镂空砖雕包括龙、鱼、麒麟、花木人物,件件栩栩如生。横匾上的“父子大夫”寓指当地吴氏开祖金紫光禄大夫吴昺及其曾授“中宪大夫”的次子吴绍。</p> <p class="ql-block">礼屋村为康氏聚居古村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