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拍摄 沙中金</p><p class="ql-block">时间 2025年1月24日</p><p class="ql-block">手机 华为pura70rpo+</p><p class="ql-block">篇号 75932243</p> <p class="ql-block">觉生寺</p><p class="ql-block"> 又称大钟寺,位于北京市海淀区北三环西路甲31号,始建于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清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后成为皇家祈雨活动场所之一,1985年10月4日被辟为大钟寺古钟博物馆并正式对外开放。</p><p class="ql-block"> 觉生寺坐北朝南,前后五进院落,由南向北依次为影壁(现已无存)、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后殿、藏经楼、大钟楼与东西翼楼。此外,还有钟鼓楼和六座配庑分布在两侧。</p> <p class="ql-block"> 山门位于觉生寺最南面,面阔三间,进深五檩,歇山顶筒瓦屋面,檐下施一斗二升交麻叶斗拱,明间六攒,次间五攒,额枋绘墨线大点金旋子彩画,明间石券门上卧匾书“敕建觉生寺”,次间石券窗。两侧有撇山影壁,上身中心、四个岔角有卷草宝相花纹砖雕,石质须弥座。山门前左右各有一石狮子。山门两侧各有一旁门。</p> <p class="ql-block"> 天王殿为第一进院的正殿,面阔三间,进深五檩,硬山顶调大脊,筒瓦屋面,排山勾滴,额枋绘墨线大点金旋子彩画,前檐障日板设壶门、窗,后檐明间开四扇五抹槅扇门。</p> <p class="ql-block"> 钟楼、鼓楼位于山门内的第一进院,分列两侧,建筑形制相同,歇山顶,筒瓦屋面,檐下施一斗二升交麻叶斗拱,上下檐均为六攒,额枋绘墨线大点金旋子彩画,上层四面障日板设四个壶门式窗,下层前檐开石券门一座。</p> <p class="ql-block"> 大雄宝殿为第二进院的正殿,面阔五间,硬山顶调大脊,简瓦屋面,前檐出三间卷棚顶抱厦,额枋绘墨线大点金旋子彩画,殿前月台三面出陛,垂带踏跺五级。院内两侧有东西配殿各五间,前出廊,硬山顶调大脊,筒瓦屋面,额枋绘墨线小点金旋子彩画。配殿南侧均带一间耳房。</p> <p class="ql-block">殿内展览着古代的编钟,磬等打击乐器。</p> <p class="ql-block"> 磬是古代石制打击乐器,起源于片状石制劳动工具。它常用于帝王、上层统治者的殿堂宴享、宗族祭祀及朝聘礼仪中。唐宋以后,磬主要用于祭祀仪式的雅乐乐队。</p> <p class="ql-block"> 编钟是古代打击乐器,常用于青铜时代。它不仅是乐器,还象征着地位和权力。编钟在王公贵族的仪典、宴飨及日常燕乐中使用广泛。</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观音殿</p> <p class="ql-block"> 观音殿内悬挂着五口大钟,分别是乾隆朝钟、太监铸道教钟、三十五佛名钟、嘉靖地坛钟和元代更钟。</p> <p class="ql-block"> 大钟寺藏经楼不仅是一座佛教寺庙,还具有重要的文物保护意义。藏经楼内收藏了大量的佛教经典和文物,包括国内外古代钟器400多件,展示了丰富的佛教文化资源</p> <p class="ql-block">藏经楼东配殿</p> <p class="ql-block">藏经楼西配殿</p> <p class="ql-block">大钟楼,里面悬挂着明代永乐大钟。</p> <p class="ql-block"> 永乐大钟铸造于明代永乐年间,由北京鼓楼西铸钟胡同内的京师铸钟厂铸造。高6.75米,直径3.7米,重46.5吨,钟唇厚18.5厘米,有“钟王五绝”的美誉。钟体内外铸有佛教汉、梵经文一百多种共230184字,经文字体工整,是明代书法家沈度的手笔。钟体上窄下宽,钟声浑厚洪亮,音波起伏,节奏明快幽雅,击钟时尾音长达两分钟以上,钟声最远能传15—20千米以外。永乐大钟是现存铭文字数最多的大钟,同时也是佛教文化和书法艺术的珍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