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晴

玉雪

<p class="ql-block">  宛瑜站在镜子前,仔细地将银白的发丝挽成一个优雅的发髻。镜中的女人虽然已经六十五岁,但眉眼间仍能看出年轻时的风采。她轻轻抚过眼角的细纹,想起老伴生前总说她像极了《红楼梦》里的探春,既有大家闺秀的端庄,又有知识分子的书卷气。</p><p class="ql-block"> 收拾好行李,她最后环视了一圈这个生活了三十多年的家。墙上挂着老伴的遗像,照片里的他依然用那种温柔的目光注视着她。儿子和女儿都劝她搬去同住,但她婉拒了。她知道,自己需要一个新的开始。</p><p class="ql-block"> 按着地址找到教授家时,宛瑜被眼前的景象惊艳到了。这是一栋民国时期的老洋房,红砖墙上爬满了常春藤,门前种着一丛丛白兰花。她按了门铃,听到里面传来缓慢的脚步声。</p><p class="ql-block"> 门开了,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站在门口。他穿着一件米色的羊毛开衫,鼻梁上架着金丝眼镜,整个人散发着儒雅的气质。"是宛瑜吧?请进。"老人的声音温和,带着一丝书卷气。</p><p class="ql-block"> 屋里充满了书香气息,四面墙都是顶天立地的书架,上面摆满了各种书籍。阳光透过落地窗洒进来,在深色的实木地板上投下斑驳的光影。宛瑜注意到,茶几上摆着几个药瓶,旁边是一碗已经凉透的粥。</p><p class="ql-block"> "教授,您还没吃早饭?"</p><p class="ql-block">"啊,忘了。"老人有些不好意思地推了推眼镜,"最近在整理一些旧稿子,总是忘记时间。"</p><p class="ql-block"> 宛瑜放下行李,径直走进厨房。她发现冰箱里除了几盒牛奶和鸡蛋,几乎空空如也。灶台上落了一层薄灰,显然很久没有开火了。</p><p class="ql-block"> "教授,您平时都怎么吃饭?"</p><p class="ql-block">"楼下有家小饭馆,我常去那里。"老人坐在书桌前,头也不抬地说,"宛瑜,你会用电脑吗?我这里有些手稿需要录入。"</p><p class="ql-block"> "会的,我在医院时经常用电脑写病历。"宛瑜一边系围裙一边回答,"不过教授,现在最重要的是您的早餐。我看您的气色不太好,是不是最近睡眠质量差?"</p><p class="ql-block"> 老人惊讶地抬起头:"你怎么知道?"</p><p class="ql-block">"我是退休医生。"宛瑜微笑着说,"从您的眼袋和面色就能看出来。等会儿我给您把把脉,开个安神的方子。"</p><p class="ql-block">从那天起,宛瑜不仅照顾教授的起居,还帮他整理手稿。老人的字迹很潦草,有些地方还沾着茶渍,她总是耐心地辨认,一个字一个字地敲进电脑。</p><p class="ql-block"> 渐渐地,她发现这些文字里藏着许多故事。有关于民国文坛的回忆,有对古典文学的见解,还有对人生的感悟。有时录入到动情处,她会不自觉地停下来,细细品味。</p><p class="ql-block"> "宛瑜,你很喜欢这些文字?"有一天,教授突然问道。</p><p class="ql-block">"嗯,虽然有些地方看不太懂,但觉得很美。"宛瑜不好意思地说,"就像...就像在听您讲故事。"</p><p class="ql-block"> 教授笑了,这是她第一次看到他笑得这么开心。"那以后我慢慢讲给你听。"</p><p class="ql-block">日子一天天过去,宛瑜发现教授的身体状况并不好。他常常咳嗽,有时半夜还能听到他房间里的动静。她劝他去医院检查,他总是摆摆手说没事。</p><p class="ql-block"> 一个周末,宛瑜提议去郊外走走。教授犹豫了一下,还是答应了。他们去了城郊的一个古镇,青石板路上洒满阳光,两旁是斑驳的老墙。</p><p class="ql-block"> "这里让我想起小时候。"教授突然说,"我父亲是个教书先生,每到周末就带我去乡下采风。他说,文学要扎根生活。"</p><p class="ql-block"> 宛瑜静静地听着,看着教授眼中闪烁的光芒。那一刻,她仿佛看到了一个意气风发的青年,在文学的世界里徜徉。</p><p class="ql-block"> "宛瑜,你知道吗?"教授停下脚步,"这些日子,是我晚年最快乐的时光。不仅生活有了规律,更重要的是,终于有人能听懂我说的话了。"</p><p class="ql-block"> 宛瑜的心微微一颤。她想起老伴去世后的那些日子,自己何尝不是这样孤独?每天对着空荡荡的房间,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p><p class="ql-block"> "教授,我..."她刚要说什么,突然发现教授的脸色变得苍白,身子晃了晃。</p><p class="ql-block">"教授!"宛瑜连忙扶住他。作为一名医生,她立刻判断出这是心脏病的症状。她迅速从包里掏出随身携带的急救药,给教授服下。</p><p class="ql-block"> 救护车来的时候,教授已经缓过来了。他握着宛瑜的手,轻声说:"谢谢你,不仅救了我的命,还让我的晚年有了色彩。"</p><p class="ql-block"> 在医院里,宛瑜见到了教授的女儿。那是个干练的职业女性,看到父亲的样子,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掉。</p><p class="ql-block"> "爸爸一直不肯跟我去国外生活,说舍不得那些书稿。"女儿哽咽着说,"谢谢你照顾他,宛瑜阿姨。这些日子,他给我打电话时总是提起你,说你不仅照顾他的生活,还能和他聊文学,聊历史..."</p><p class="ql-block">宛瑜握着教授的手,那双手已经不再冰凉。她想起昨天下午,教授突然说要教她认甲骨文。他们在书房里,一个教,一个学,阳光透过窗户洒在那些古老的文字上,仿佛穿越了千年时光。</p><p class="ql-block"> "教授,您还没教会我认那些字呢..."她轻声说,眼中却带着笑意。</p><p class="ql-block">窗外的白兰花开得正艳,一如初见时的模样。风吹过,花瓣轻轻飘落,像是谁在叹息。宛瑜知道,这或许就是命运的安排。在她最孤独的时候,遇到了一个同样孤独的灵魂。他们互相温暖,互相陪伴,让彼此的晚年都绽放出不一样的光彩。</p><p class="ql-block"> 从那天起,宛瑜更加细心地照顾教授。她不仅打理他的生活,还陪他整理书稿,讨论文学。有时天气好的时候,他们会一起去公园散步,或者去听一场音乐会。</p><p class="ql-block"> 教授的身体时好时坏,但精神却越来越好。他开始着手整理自己毕生的研究成果,宛瑜则负责帮他录入、校对。在这个过程中,她仿佛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看到了一个更加广阔的世界。</p><p class="ql-block">"宛瑜,你看这段写得怎么样?"教授常常这样问她。每当这时,她都会认真地阅读,然后提出自己的见解。有时他们会为一个观点争论很久,最后相视一笑。</p><p class="ql-block"> 一年后的春天,教授的书终于出版了。在新书发布会上,他特意感谢了宛瑜:"如果没有她的帮助,这本书可能永远都无法完成。她不仅是我生活的助手,更是我精神的知己。"</p><p class="ql-block"> 台下的掌声中,宛瑜的眼眶湿润了。她想起自己曾经对儿女说过的话:"我不要教授的财产,只希望能陪伴他到生命的终点。"现在,她觉得自己得到的,远比物质更加珍贵。</p><p class="ql-block">又是一个白兰花开的季节,教授安详地离开了人世。在他的遗嘱中,他把自己毕生的藏书都留给了宛瑜。当律师宣读遗嘱时,宛瑜却摇了摇头。</p><p class="ql-block">"这些书,就捐给图书馆吧。"她说,"让更多的人能够读到教授的作品,这才是他最大的心愿。"</p><p class="ql-block"> 教授的子女感激地看着她,深深鞠了一躬。</p><p class="ql-block"> 宛瑜站在老洋房的窗前,看着满院的白兰花。她知道,自己的人生又翻开了新的一页。虽然教授已经离开,但他留给她的不仅是珍贵的回忆,更是一份对生活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p><p class="ql-block"> 她轻轻抚摸着书架上那些熟悉的书籍,仿佛又听到了教授温和的声音:"宛瑜,你看这段写得怎么样?"</p><p class="ql-block"> 窗外,白兰花的香气随风飘散。宛瑜知道,这段晚年的相遇,将永远珍藏在她的记忆里,如同这满院的花香,经久不散。</p> <p class="ql-block">作者:玉雪与Al</p><p class="ql-block">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可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