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杂月饼

识途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父亲与刘治国(小狗)、郭亿仁(二嗄蛋)是三个生产队烧砖师傅。窑洞斜坡下去20米深里有窑室、火门、看火的简易床,空气流动不好、燥热、吃住在这里。我每天给父亲送饭。</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66年8月下旬下午的一天,红砖开始出窑了。工余时间,父亲用自行车带着我,同刘郭二位师傅,来到九龙电影院,看了《毛主席在天安门广场第八次接见红卫兵》新闻纪录片,三位大人每人吃了一个焙子喝了点水葫芦里的水,父亲花了五毛六分给我买了一个大杂月饼。这是我第一次吃大杂月饼,满口甜蜜解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后来,吃过月饼如京式、津式、广式、苏式等,总之,不如第一次那么激动甜蜜美满难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电影开演了,我仍细品在香而不腻,层次分明的大杂月饼之中。</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大杂月饼4两重,外面的图案非常精致,里面有五仁青红丝果脯,包裹纸渗出浓浓胡麻油迹,它让我甜蜜回忆了一辈子。</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