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55, 138, 0);"> 一种自然而神秘的心灵力量:因为一些文字而引起共鸣,因为一种感觉而动人心弦</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吴志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世上有很多事可以求,唯缘分难求。茫茫人海,浮华世界,多少人在擦肩而过中错过了机缘,或者又有多少人在有正确的选择而站错了错误的时间和地点,有时缘去缘留只在人的一念之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缘分,是心有灵犀的一种感觉;是一见如故的一种倾向;是相见恨晚的一种心情;是上天安排的最美的际遇;是深深的牵挂或隐隐的怀念!缘是一种自然而神秘的心灵力量:因为一些文字而引起共鸣;因为一种感觉而动人心弦;因为一次邂逅而难以忘怀;因为一次回眸而感慨万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2025年1月11日至18日陪外孙女在珠海、广州的一周活动,完全证明了“有缘千里来相会”这一颠簸不破的道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月11日,我们完成了在四川省古蔺县参加庆祝中央红军四渡赤水90周年活动之后,在遵义乘飞机到达广东省珠海市。第二天受到了四野子弟的款待。当天下午发表了《海内存知己,情满情侣路一一四野子弟珠海小聚》美篇,迅即被《今日头条》等多家媒体转发,其中一个网站的文章几天内展现93万,阅读量7.8万,评论491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月13日下午,我们人还没有到广州,父亲老战友的儿子就安排了接风晚宴。同时还接到老校友陈静15日吃午饭的邀请。</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月15日中午,我们如约来到云来斯堡酒店4楼名都苑,与叶爱群、陈静夫妇,叶爱湘,黄晓燕共进午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爱群、爱湘兄妹是四野一纵叶建民的后代。湖北大悟人,红25军老战士。1943年9月由新四军率部进入山东,先后任滨海军区23团副团长,团长(38军113师338团前身部队)。解放战争时期,任山东野战军第2师5团团长、东北民主联军第1纵队2师5团团长、2师参谋长。随后,任第10纵队30师副师长,第四野战军47军141师副师长、代师长兼永顺军分区司令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47军141师师长、军参谋长、第1 副军长兼参谋长。回国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47军副军长,广州军区装甲兵司令员,广州军区副参谋长,广州军区副司令员。1973年5月,我曾经带着38军112师战例外调组到广州军区找叶建民副司令员。父辈可以说是老战友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2010年6月17日,在大悟举办的《徐海东塑像揭幕仪式》上,叶爱群与我站在一起,我们一见如故,聊了起来。这次见面才知道他与我大哥一样也是1945年出生在山东莒南县,不同的是他一出生,就随母亲被部队留守处用担架抬着、用毛驴驮着到了东北。叶爱群1964年8月考入后勤工程学院。历任排长,副营长,团参谋长,团长,164师师长,军参谋长、副军长,陆军第42集团军军长,济南军区副司令员。他曾冒着生命危险勇斗歹徒,带病赴四川一线指挥抗震救灾,是北京奥运之火济南站传递的第二棒火炬手,在部队和地方群众中有很高的赞誉,留下了不少美谈。</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陈静,曾用名陈静静。江西兴国县人,北京八一学校1964届初中毕业生,北京师大女附中1967届高中毕业生。1968年应征入伍,历任广州军区总医院战士、解放军第1军医大学学员、军医、主治医师,1979年在陆军第55军164师医院参加了对越自卫反击作战。后任解放军第 173医院副院长,广州军区机关门诊部副主任,副主任医师,专业技术四级。陈静是北京八一学校校友,她是我爱人姐姐的好朋友。陈静父亲陈坊仁1950年10月、1951年6月先后带领志愿军66军、68军入朝作战,她与哥哥陈章兴留在荣臻学校幼稚部(北京八一学校幼稚部),成为建国后第一批留守儿童。陈静的父亲1967年就去世了,在老战友杨成武、朱良才等多人的回忆录中都提到过陈坊仁。在父亲老战友的帮助下,她与哥哥1968年初在广州应征入伍,入伍时改了名字,哥哥改叫陈忠,她改叫陈静。我与陈静虽未谋面,有关她的事迹却早有耳闻。疫情前后,她回北京参加其母亲辛园和哥哥陈忠的遗体告别时,在一起聊过天。</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与叶爱湘是同龄人。在2010年6月17日大悟的晚会上,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2012年5月28日她率领广州八一合唱团在北京京东宾馆与北京开国将军后代合唱团一起联欢。2014年12月14日在台北中正纪念堂又创造条件让我们同台演出。2025年1月13日,我刚到广州就与38军后代为我们接风。</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黄晓燕在十多年前(2014年1月25日)与叶爱湘参加北京开国将军后代合唱团女中声部春节一起包饺子时,与我同桌。席间她听说我家是38军的,就问我认识不认识她在三部的战友吴冬娜,我说是我大妹妹。我当即打电话帮助她们联系上。晚上陪同冬娜在万寿路金狮麟宴请叶爱湘、黄晓燕、陈炎炎等。以后在与广州八一合唱团合作中,在台湾活动中,逐渐熟络起来。她在网上得知我们到了广东,马山安排见面和接待。</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席间,陈静成为活动的主角,从父辈战斗经历、父母恋爱经过、个人成长过程、同学战友的来往情况,相互间知无不言,笑声不断。。。。。临别时,依依不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据此写下了《一种自然而神秘的心灵力量:因为一些文字而引起共鸣,因为一种感觉而动人心弦》。</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月13日聚会后,我写下了《羊城蛮腰高千尺,不及战友赠我情一一广州东野一纵后代小聚》。当晚就接到父亲从山西带到山东的老部下后代的邀请。1月17日下午,我来到佛山祖庙,与父亲抗战时期的警卫员后代见面,《今日头条》以《将军和警卫员后代有缘相聚,了却祖孙三代人的心愿》为标题进行了报道。此后又发表了《每逢佳节倍思亲,四千里外遇故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广州期间,还参观了若干历史遗迹,写下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史上不可磨灭的历史印记一一参观广州十三行博物馆》;《参观广州“远东巴黎圣母院”》;《欧陆风情建筑的露天建筑“博物馆”——游览广州沙面》;《宏伟瑰丽的民间工艺建筑宝库——参观广州陈家祠堂》;《顺德清晖园—— 一个如诗如画,如梦幻似仙境的迷人胜地》;《走进闪耀着时代光辉的黄埔军校(一)——参观“黄埔军校校史展”》;《参观“黄埔军校原状陈列”——走进闪耀着时代光辉的黄埔军校(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以上十二篇文章多次被《今日头条》、《百度》、《中红网》、《38军军魂》、《38军子弟》网站转发。</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