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摄影/文字:山人</p> <p class="ql-block">小西天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万历年间,由五台山火场寺的僧人东明禅师发起建造。经过四处化缘,募集资金,终于在明崇祯二年(1629年)开始动工。</p><p class="ql-block">初期建设包括下院的无量殿、廊庑、南北经舍、韦陀殿、摩云阁、小禅窟、八卦亭等。经过15年的不懈努力,终于在明崇祯十七年(1644年)完成了主建筑大雄宝殿及两侧文殊、普贤两殿、钟鼓二楼、东西廊房、凭栏护壁及山下趋善桥等,形成了一个以大雄宝殿、无量殿为中心的建筑群。</p><p class="ql-block">小西天(千佛庵)最为引人注目的,是大雄宝殿内的1673座满堂悬塑。这些悬塑从清顺治元年至清顺治十三年(1644年~1656年),历时13年完成。殿内的梁上,刻有龙凤和玺,沥粉贴金,这已是明清建筑彩画中的最高等级。</p><p class="ql-block">站在小西天千佛殿内,我们可以用无数形容词来形容:叹为观止、流光溢彩、金碧辉煌、精美绝伦、粉彩妆銮、悬塑绝唱、层峦叠嶂、眼花缭乱……这些词汇都无法完全描绘出小西天的壮丽与精致。</p><p class="ql-block">小西天的名字由来也颇具故事性。最初,东明禅师命名为千佛庵,寓意未来寺院佛像的盛况。因千佛庵坐西向东,重门额题“道入西天”,与佛经中的西天呼应,又为了区别城南的另一座明代寺院“大西天”,最终更名为“小西天”。</p><p class="ql-block">小西天的建筑风格和精湛的雕塑艺术,使其成为山西乃至全国的重要文化遗产。每一次的探访,都让人感受到历史的厚重和艺术的魅力。</p> <p class="ql-block">81阶台阶象征九九八十一难。</p> <p class="ql-block">重门额题</p> <p class="ql-block">梁上的龙凤和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