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昵称:tulip</p><p class="ql-block">美篇号:3457996</p> <p class="ql-block"> 在中原大地的腹心,南阳赊店古镇,如一本厚重的史书诉说千年的风云变幻与市井烟火,去年十月山陕之旅路过南阳终于来到这里。初临赊店,远远望去,古镇的轮廓在日光下若隐若现,似是一位蒙着面纱的佳人,神秘而诱人。</p> <p class="ql-block"> 镇口那古老的牌坊,历经风雨侵蚀,却依旧傲然挺立,其上精美的雕刻,花鸟鱼虫、人物故事栩栩如生,“古坊矗立镇街头,岁月雕痕故事留。” 抚摸着牌坊斑驳的纹理,我不禁感慨岁月的沧桑与无情,却又为它能将历史的记忆完好保存而心怀感激。</p> <p class="ql-block"> “青砖黛瓦映斜阳,飞檐斗拱韵悠长。” <span style="font-size:18px;">踏入古镇,脚下的青石板路蜿蜒曲折</span>我仿若穿越回了古代,耳边似乎传来了当年商贩的吆喝声、马蹄的踢踏声以及行人的欢声笑语。</p> <p class="ql-block"> 千年的时光流转,这里曾是南北九省的交通要道,是重要的商业枢纽,南来北往的货物在这里集散,不同地域的文化在这里交融。<span style="font-size:18px;">县城内七十二条古街道保存完好,构成中原最大的明清建筑群,</span>曾经的繁荣昌盛,在古镇的每一寸土地上都留下了深深的烙印。</p> <p class="ql-block"> 山陕会馆是<span style="font-size:18px;">赊店古镇最为著名的景点,</span>这座巍峨壮观的建筑,是昔日山陕商贾在此地的商业交流与聚会之所,也是古镇辉煌商业历史的见证。会馆的大门气势恢宏,一对石狮威风凛凛地蹲守两侧,似在守护着这一方圣地。</p> <p class="ql-block"> 山陕会馆那一座巧夺天工的琉璃壁耀眼夺目。它矗立在会馆中轴线南端,坐南朝北,由476块琉璃方砖精心镶嵌<span style="font-size:18px;">。</span>正中,“二龙戏珠”与“鲤鱼跳龙门”寓意吉祥与进取。东侧“四狮斗宝”,西侧“狮麒争斗”,搭配“渔樵耕读”,尽显生活百态。</p> <p class="ql-block"> 琉璃壁对面,是令人瞩目的悬鉴楼,<span style="font-size:18px;">昔日会馆戏曲演出的舞台,如今虽繁华落尽,但楼体承载的历史文化,如陈酿般愈发醇厚,</span>它飞檐斗拱,如鲲鹏展翅欲飞,庄重又不失灵动。</p> <p class="ql-block"> 除了琉璃壁,山陕会馆的建筑雕梁画栋间,龙凤呈祥、八仙过海等神话传说被工匠们以精湛的技艺展现得淋漓尽致;石柱上的楹联对仗工整,笔力雄浑,“雕梁画栋映朝霞,石柱楹联意韵嘉”。</p> <p class="ql-block"> 赊店古镇的建筑风格融合了南北特色。既有北方建筑的雄浑大气,又不失南方建筑的精巧细腻。就像山陕会馆,其木雕、石雕、砖雕堪称一绝,每一处雕刻都蕴含着丰富的寓意和深厚的文化内涵。这些艺术瑰宝,不仅是古镇先辈们智慧的结晶,更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p> <p class="ql-block"> 离开山陕会馆,继续在古镇的街巷中漫步。赫赫有名的广盛镖局映入眼帘。清嘉庆五年,一代武术宗师、“华中三杰”之一戴二闾,凭借赫赫威名创办了广盛镖局。鼎盛时期,广盛镖局的镖路远达新疆、蒙古等地。</p> <p class="ql-block"> 镖师们凭借精湛的武艺、丰富的江湖经验和无畏的勇气,一次次化险为夷,捍卫着商队的安全与赊店的商业信誉。<span style="font-size:18px;">“青砖灰瓦忆当年,镖路迢迢万里延。信义为纲行四海,侠肝义胆保商船。”</span>他们的传奇故事,在古镇代代流传,铸就了广盛镖局的不朽威名,也成为赊店古镇历史文化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p> <p class="ql-block"> 看到街边的刘记酒馆,我想起了赊店古镇名字的由来,据说当年刘秀起兵反莽期间,曾落魄流亡至此地,在一家酒馆歇息时,看到店外挂着印有“刘记”字样的酒旗,便向店家赊账借走酒旗作为军旗,举旗招兵买马,最终推翻王莽新朝,建立了东汉王朝。刘秀称帝后,为感念店家赊旗之功,将此地赐名为“赊旗店”,简称“赊店”,小镇也改称赊旗,之后慢慢被谐音“社”取代。</p> <p class="ql-block"> 走进刘记酒馆,空气中弥漫的馥郁酒香。此刘记酒馆始建于清末民初,刘氏先祖瞅准商机,以精湛酿酒手艺创立此馆。遵循严格工序酿造的美酒,引得无数酒客纷至沓来。“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在这里,酒客们伴着新酿的美酒,谈天说地,快意人生。</p> <p class="ql-block"> 民国动荡,刘记酒馆凭借过硬品质屹立不倒。如今,店内藏酒琳琅满目,装修古朴不失典雅。那传承百年的酒香,依旧是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情感纽带,见证着赊店古镇的兴衰变迁 。正所谓:“华夏千家哪处荣,酒乡小镇旧颜更。醇香弥漫赵河畔,快意人生醉古城。”</p> <p class="ql-block"> 赊店古镇的厘金局,诞生于清朝咸丰年间,是当时征收商业税的重要机构,可以说是全国最早的税务机构遗存,也是中原地区唯一遗存的清代厘金局旧址。见证了赊店商业的繁华盛景。彼时,赊店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成为南北货物的重要集散地。</p> <p class="ql-block"> 这里的建筑风格庄重典雅,内部陈列着一些与厘金局相关的文物和资料,如税收账本、印章、票据等,展示了当时的税收制度和历史背景。在这一方天地里,曾有无数算盘珠子的噼啪声,记录着商业往来的数字。岁月悠悠,厘金局历经风雨,昔日的热闹场景虽已远去,但它承载的历史记忆永不磨灭。</p> <p class="ql-block"> 厘金局不远处就是蔚盛长票号的旧址,始建于清代,作为晋商在赊店设立的重要票号,曾是商业汇兑的枢纽,一度“日进斗金”。当年,店内算盘噼啪作响,银票往来如织,各地商人汇聚于此,依托票号实现资金的高效流转,推动着商业巨轮滚滚向前。</p> <p class="ql-block"> 从开创到兴盛,票号历经岁月洗礼,却始终秉持诚信经营的理念,打破地域局限,构建起庞大的金融网络。如今,虽繁华落尽,但旧址仍在。砖石木梁间,是先辈们的智慧与勇气的见证。</p> <p class="ql-block"> 古镇的火神庙历经风雨洗礼,是古镇文化传承的重要符号,承载着古镇居民对火的敬畏与祈愿。踏入其中,飞檐斗拱、雕梁画栋,往昔,这里香火鼎盛,百姓们心怀虔诚,前来祈求免受火灾侵扰,日子顺遂安宁。时代变迁,火神庙往昔的袅袅香火或许淡了些,但它默默见证着古镇的兴衰变迁,成为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情感纽带,吸引着四方来客,感受那份穿越时空的信仰力量 。</p> <p class="ql-block"> 走进一家茶馆,几位老人正悠闲地聊着天,听着他们的口中那些鲜为人知的<span style="font-size:18px;">关于赊店古镇</span>历史细节与民间传说,我<span style="font-size:18px;">寻一处空位坐下,点上一杯当地的香茗,看着茶叶在沸水中翻滚、舒展,渐渐散发出诱人的香气,好一个“茶香袅袅韵悠长,慢品时光岁月香。”</span></p> <p class="ql-block"> 天色渐晚,余晖将古镇染成暖黄色。我带着满满的收获与眷恋,不舍地迈出古镇。赊店古镇,从山陕会馆到街巷码头,每一处都烙印在我心底,期待下次重逢,再探它更多的魅力。</p> 感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