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紫金山天文台陨石博物馆

姚云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美篇昵称:姚云</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美 篇 号:3721412</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今年春节我们回到南京。2025年2月3日,我们祖孙三代去爬紫金山。</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走进紫金山天文台园区大门,拾阶而上,这里有一个陨石博物馆。博物馆的展陈面积约 200 平米,虽不算宏大,却宛如一座浓缩的宇宙奥秘殿堂,馆内展出不同类型的陨石,有价值昂贵、数量稀少的月球陨石、火星陨石。这些珍贵的陨石,犹如来自宇宙深处的使者,静静伫立,等待着我们去探索它们背后的传奇。</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张钰哲先生塑像。张钰哲(1902年2月16日-1986年7月21日),福建闽侯人,是中国现代天文学家,中国现代天文学的奠基人和领导者。</b></p> 什么是陨石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陨石是地外天体的碎片穿过大气层降落到地球的岩石样品,是人类直接认知太阳系天体珍贵稀有的实物标本。</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绝大多数的陨石来自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的小行星带,极少数来自月球和火星,有些微小陨石可能来自彗星。</b></p> 陨石特征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1、外表熔壳:陨石在坠落地面以前要穿越稠密的大气层,陨石在降落过程中与大气发生磨擦产生高温,使其表面发生熔融而形成一层薄薄的熔壳。因此,新降落的陨石表面都有一层黑色的熔壳,厚度约为1毫米。在地球环境下,经过长时间风吹雨打日晒,熔壳很容易被风化,大多数发现的陨石是没有熔壳的。</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2、表面气印:由于陨石与大气流之间的相互作用,陨石表面还会留下许多气印,就象手指按下的手印。气印也很容易被风化。</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3、内部金属:铁陨石和石铁陨石内部是由金属铁组成,球粒陨石内部也有金属颗粒,在新鲜断裂面上能看到细小的金属颗粒。</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4、磁性:正因为大多数陨石含有铁镍金属,所以95%的陨石都能被磁铁吸住。</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5、球粒:大部分陨石是球粒陨石(占总数的92%),这些陨石中有大量毫米大小的硅酸盐球体,称作球粒。在球粒陨石的新鲜断裂面上能看到圆形的球粒。</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6、比重:铁陨石的比重为8克/立方厘米,远远大于地球上一般岩石的比重。球粒陨石由于含有少量金属,其比重也比地球岩石重。</b></p> 陨石类别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陨石分三大类:石陨石、铁陨石、石铁陨石。石硕石又分两类:球粒陨石、无球粒陨石。石铁陨石又分两类:中铁陨石、橄榄陨铁。</b></p> 陨石坠落量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据科学家估算,每天都有陨石降落地球,年累积量重达几十吨,但是它们中的绝大多数都坠落在海洋、山区、森林、沙漠等人烟稀少的地区,鲜为人知。每年观察到并收集到的目击陨石平均只有十次左右,因此,目击陨石就显得更加珍贵。</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近一百多年来,全世界收集到的目击陨石只有1270余次,其中包括中国的62次。1976年3月8日在吉林省吉林市近郊,降落了一场特大陨石雨,共收集到较大陨石100多块,总重超过4000公斤。近年来国内较大规模的陨石雨还有1986年4月的随州陨石,1997年2月的鄄城陨石,和2012年2月的西宁陨石。2013年2月15日俄罗斯车里雅宾斯克州发生的陨石坠落事件,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巨大的影响。</b></p> 陨石主要分布国家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陨石很珍稀,据1985年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出版的《陨石目录》记载,全世界98个国仅收集到2611块陨石。到了2000年,全世界各国收集到的陨石实际上也只有3165块(南极和沙漠陨石除外),仅比1985年的记录多了554块,平均每年新增30多块,陨石样品是非常难能可得的。</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近年来,陨石数量在逐年增加,主要来源于沙漠和南极地区。在热带沙漠地区,当地游牧民和国际专业猎陨者找到了上万块陨石,其中不乏有许多稀有品种。另外,各国科学家在南极冰盖地区也发现了大量陨石,其中以中、日、美三国为主,总量达4万多块。</b></p> 球粒陨石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绝大多数的陨石都是球粒陨石(占总数的92%以上),其特点是内部含有大量毫米大小的硅酸盐球体。球粒陨石是太阳系内最原始的物质,是从太阳系胚胎星云中直接凝聚出来的产物,它们的平均化学成分代表了太阳系的化学组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球粒陨石又被细分为几个亚类:普通球粒陨石(OC)、碳质球粒陨石(CC)、顽辉球粒陨石(EC)等。其中,普通球粒陨石是最常见的陨石类型,超过总量的87%,也就是说在找到的每一百块陨石中,至少有87块是普通球粒陨石。</b></p> 俄罗斯车里雅宾斯克普通球粒陨石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2013年2月15日中午12时30分左右,俄罗斯车里系州发生了规模巨大的陨石坠落事件,一颗直径约15米的小行星,重7000吨,以20公里/每秒的速度闯入地球大气层,该小行星在距离地面大约20至25公里的高空发生爆炸,爆炸释放的冲击波能量相当于30万吨 TNT炸药释放的威力,也相当于美国1945年在日本广岛投放原子弹能量的20倍。爆炸产生了大量碎片,形成了大规模的陨石雨。在坠落区域,许多建筑的窗户玻璃破裂,该事件已造成1500多人受伤,7000多栋建筑物受损,在世界范围内造成了巨大影响。</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为纪念陨石陨落事件一周年,车里雅宾斯克州为第22届俄罗斯索契冬奥会制作了50块“陨石金牌”,其中 10块是给幸运冠军准备的,另外40块将暂时存放在车里雅宾斯克州地方博物馆,并在未来通过拍卖的方式出售给私人收藏家。</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2014年2月15日共有7个项目产生了金牌,其中还包括有四名运动员参加的接力项目。为中国夺得第22届俄罗斯索契冬奥会第三块金牌的短道速滑名将周洋和其他几名冠军一起得到了这块有纪念意义的“陨石金牌”。</b></p> NWA 869 普通球粒陨石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NWA 869是2000年在西北非沙漠中发现的L群普通球粒陨石,在这个地区发现的陨石一般用NWA冠名,取自英文 North West Africa 的缩写。目前在该地区已发现了上万块陨石,其中不乏有许多珍稀品种,包括很多月球陨石和火星陨石。</b></p> 敦力克 007 陨石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类型:普通球粒陨石 L6;发现地:新疆罗布泊;坐标位置39°55'20"N 89'33'53"E;发现时间:2019年3月1日;重量:419G。</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2019年发现于罗布泊腹地 dunlike 地区,此样品非常新鲜,基本都带定向和卷边特征,部分还有清晰的溶流线,高度定向陨石,基本完整,上海天文馆采购了此品种用于收藏和展览。</b></p> 冲击熔融球粒陨石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冲击常在两个流星体或较大的小行星撞击后产生,冲击会对流星体母体产生巨大的压力,造成陨石内部成分熔融、变形和再结晶,在陨石内部产生微米至厘米级别的影响。</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冲击变质级别和特征主要依靠陨石的冲击熔融脉和橄榄石、长石的暗化、破裂、变形、结晶程度、冲击岩相特征、等众多特征来判断。普通球粒陨石的冲击变质程度划分为 S1~S6六个等级。一般情况下,S3~56等级的可以肉眼直观地看到冲击熔融脉和聚集在其附近的大的金属团块,而其他成分的变化则要借助专业的仪器设备才能观察到。</b></p> 无球粒陨石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无球粒陨石不含球粒和铁镍金属矿物,主要由硅酸盐矿物(橄榄石、辉石、和长石)组成。无球粒陨石、石铁陨石和铁陨石统称为分异陨石,它们是由球粒陨石经高温熔融分异和结晶的产物,代表了小行星内部不同层次的样品。这些小行星的内部结构与地球相似,分三层,中心为铁核(铁陨石),中间为石铁混合幔层(石铁陨石),外部是石质为主的壳层(无球粒陨石)。</b></p> NWA 8713无球粒陨石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NWA 8713 是2014年在西北非沙漠中发现的,钙长辉长无球粒陨石,类似于地球上的火山玄武岩。科学家推测,此类陨石来源于第四号小行星—灶神星,已经在2011年被美国“黎明”号太空飞船的探测结果证实了。</b></p> 火星陨石(NWA12564)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国际命名:NWA12564;降落地:西北非洲;发现总重:1918克;陨石分类:辉熔长无球粒陨石;此块展品重量:9.61 克。</b></p> NWA 7706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名称:NWA7706;分类:HED 无球粒陨石;发现时间:2012年;发现地:非洲西北部;总重量:279克。</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该陨石部分被闪亮的熔融壳层覆盖,内部呈浅色,主要由大块的玄武岩质碎屑镶嵌在细粒的岩屑中构成,并有少量的熔融岩屑。钙质斜长石非常丰富,辉石颗粒呈典型的出溶形态。副矿物包括铬铁矿、陨硫铁、二氧化硅。</b></p> 铁陨石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铁陨石主要成分为铁和镍,其中Fe为主,Ni含量为5%-60%,绝大多数在5%-10%,还含有Co、P、S等元素,以及陨硫铁、陨磷铁镍、石墨等副矿物。依据矿物组成的宏观结构可分为方陨铁、八面体陨铁和无结构陨铁;依据化学成分Ni、Ga、Ge和Ir的含量变化可分为13个铁陨石群。</b></p> SnringWater 橄榄石铁陨石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SpringWater 橄榄石铁陨石于1931年发现于加拿大的萨斯喀彻温省,(52°0’N,108°18’w)。当时发现三大块,重量分别为38.6公斤(85磅),18.6公斤(41磅)和10.6公斤(23磅)。最近发现了其他碎片,包括2009年发现的53公斤(117磅),现在皇家安大略博物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本陨石富含铁纹石和纹石,其余大部分组成橄榄石。还有少量的其他矿物质,包括等磷酸盐、磷镁石和磷镁钙矿和陨磷钙钠石。</b></p> 乌拉苏陨石—IAB铁陨石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乌拉苏铁陨石(Unuacu lron meieorite)于1992年发现于巴西戈亚斯,属于IAB型铁陨石。成分:Fe=93%,Ni=6.43%,Co=0.46%,Ga=89.0ppm,AS-44.6ppm, Ir=3.36ppm,Au=1.46ppm。该类型陨石属于粗八面体。</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该陨石内部含有丰富的陨硫铁。魏德曼化纹和诺伊曼线均能显著观察到。其中,切片中间大量细微平行线、好似划痕的图案部分即是“诺伊曼”线,它是铁陨石的典型结构之一,也是铁陨石的“身份证”。</b></p> 俄罗斯 Seymchan橄榄陨铁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1967年6月的一次地质考察中,地质队员在俄罗斯远东联邦区马加丹州一条干枯的河床上发现了一块 270 公斤的铁陨石,以后又在附近陆续发现了多块,最大一块重 2.67吨,目前已被中国陨石收藏家收藏。Seymchan 陨石很特别,早期发现的样品不含橄榄石,被当作 IIE 型粗粒八面体铁陨石,后来发现的样品中有些含有橄榄石晶体,故又被称作橄榄陨铁。Seymchan 橄榄陨铁很稳定,不容易生锈。</b></p> HUCKITTA 橄榄石铁陨石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发现地:澳大利亚;发现时间:1924;重量:2.3吨;陨石分类:橄榄石石铁陨石;发现坐标:(22°22'S,135°46'E)。</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1937年在澳大利亚北领土发现,质量重1400公斤。1924年在爱丽丝泉发现,重1公斤的陨石是它的碎片。Huckitta 陨石因为坠落时间年代比较久远,有些严重氧化。</b></p> 美国 Brenham 橄榄石铁陨石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分类:Pallasite,PMG-an 橄榄石铁陨石;发现时间:1882 年;发现地点:美国堪萨斯州;发现座标:37°34'57N.99*9'49W;陨石总重43吨。</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Brenham 橄榄陨铁由差不多等量的宝石级橄榄晶体和铁镍合金组成。它是世界上极少数有伴生陨石坑(10 米量级)的陨石。</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太阳系类地行星和小行星母体为近似球粒陨石的松散岩石。在星体形成的过程中。融化的金属和硅酸盐质的岩石,就像不相溶的油和水,逐渐分成金属内核和硅酸盐幔。在核幔的过度区域,铁镍合金和橄榄石发生混合。突如其来的剧烈天体碰撞,星核分崩离析。铁镍合金和橄榄石包裹体也一并被抛进宇宙空间,形成橄榄陨铁。</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橄榄陨铁极为罕见。至今只发现了84次。再加上奇特的艺术形态,宝石级的橄榄晶体和不乎凡的来历,它们被替为“陨石之王”。</b></p> 广西南丹铁陨石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南丹铁陨石是1958年在广西南丹地区发现,但有文献记载是于明朝正德年间(1516年)陨落。共发现数十块陨石标本,总重量约10吨。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南丹铁陨石属于粗粒八面体铁陨石,主要矿物为铁纹石,约占90%,其次为镍纹石,陨硫铁是主要副矿物,陨磷铁矿和陨碳铁矿也有出现。南丹铁陨石的化学类型是IAB 型。</b></p> 阿林陨石—— (Iron, IIAB) Sikhote Alin 铁陨石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Sikhote Alin 陨石坠落于阿林地区,俄罗斯海参崴东北10公里,(46°9°36^N,39’12“E)。发现时间:Russia,1947年2月12日,当地时间上午10时38分目击坠落。</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IIB级,5.9%镍,钴0.42%-0.46%,磷约0.28%,52 ppm 的镓,锗百万分之 161,铱百万分之 0.03。</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Sikhote-Alin(IIAB)陨石被分类为粗糙八面铁陨石。气印明显。它由大约93%铁,5.9%镍,0.42%钴,0.46%磷和 0.28%硫磺以痕量锗并且铱矿物,包括taenite, plessiterhabites, troilite,铬铁矿,kamacite 和 schreibersite。用含有 5%硝酸+95%酒精溶液(根据陨铁品种酸的比例为2%-7%不等)作用于陨铁切面上,可显示“维斯台登”构造。注意:人工至今不能合成“维斯台登”构造!</b></p> 西藏铁陨石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陨石名称:Xizang;中文名称:西藏羌塘铁陨石;陨石类型:IAB-complex复合群;发现地点:中国西藏羌塘地区;发现时间:2020年1月。</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国内首个以省命名的陨石,名字为:Xizang。它跟江爱藏布陨石同时发现于羌塘无人地区,陨落带高度重合,独特的维斯台登花纹实属罕见,极其惊美漂亮!是其与其它铁陨石区分的依据之一,也是其在国际陨石学会(IMCA)数据库主体申报之一。</b></p> 中国新疆火焰山(Huoyanshan 铁陨石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国际命名:Huoyanshan;降落地:中国新疆;发现时间:2016年10月6日;坐标:43°2.55'N:89°51.51'E;陨石分类:IAB-SLH。</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2016年10月6日火焰山铁陨石是两名石油工人在距火焰山北麓直线距离15公里的地方偶然发现的。先后找到了 18块类似的铁疙瘩,重量从100克到8.9千克不等,总重量约为45公斤。消息传出后,人们携带金属探测器冲入沙漠寻找陨石,大约有数千片被专现,总重量大约在700公斤。火焰山陨石镍含量高达21.1%,经过处理后可见漂亮的魏德曼花纹/维斯台曼构造,属于稀有的陨石。</b></p> 国际著名陨石 2008TC3小行星和Almahata Sitta橄辉无球粒陨石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2008年10月6日06:39(UTC),美美国亚利桑那州莱蒙山天文台的观测员发现了一颗直径2至5米的小行星,取名2008TC3。其后数小时,各国天文学家和业余天文爱好者计算出了该小行星的飞行轨迹,发现它正向地球飞来,立刻引起了世界范围内的广泛关注。</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在发现该小行星数小时后,国际小行星中心所在的哈佛一史密松天体物理中心宣布,2008 TC3将于2008年10月7日凌晨2:45(UTC)与地球相撞。根据NASA的人造卫星得到的数据,2008 TC3小行星以每秒12.8公里的速度进入苏丹北部上空的大气层,小行星燃烧产生的巨大火球于7日凌晨02:45:45(UTC)出现,在一分钟之后爆炸就消失不见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爆炸发生在苏丹努比亚沙漠距离地面数万米的高空,释放出总计高达1.1至2.1千吨当量的能量,相当于一枚低级别小型核弹的威力。从2008年12月6日起,在撞击带地区搜寻发现了600多块碎屑,总重量超过10公斤,这些陨石统一命名为Almahata Sitta陨石。</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2008TC3从发现到陨落地球,仅仅只有19个小时。这是人类首次发现、跟踪、并准确预报近地小行星撞击地球的时间和地点,最终成功回收小行星样品,意义非凡。此前,天文界对近地小行星撞击地球可能性的预测一直得不到理论的证明,这次预测的经验对更好地保护地球,防御近地小行星的撞击有着重要的意义。</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Almahata Sitta是以橄辉无球粒陨石为主的多相碎屑岩,还包含一些球粒陨石的碎片,有EL、EH、H、L、CB、和R型球粒陨石,非常特别。</b></p> 纳米比亚Hoba铁陨石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Hoba陨石是1920年在非洲纳米比亚的北部小城赫鲁特方丹发现的,体积为2.7x2.7x0.9米。发现时的重量约66吨,后被不断割取,现重约60吨,是世界第一大陨石,因重量太大,陨石还留在原地。陨落时间不详,估计在8万年前,但是周边没有发现陨石坑。Hoba是富镍无结构铁陨石(Ni 16%),化学类型是IVB型。</b></p> 阿根廷 Campo del Cielo 铁陨石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4000 多年前,在阿根廷的东北部降落了一场特大陨石雨,散落面积有3x20平方公里,区域内留有20多个陨石坑,其中最大的陨石坑为115×91米。早在十六世纪,阿根廷的土著民就开始用 Campo del Cielo制作武器,西班牙的殖民者闻讯前往搜集到了大量铁陨石,以为是火山爆发带来的铁矿石,直到1788年才被确认是铁陨石。</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1969年发现了一块37吨的个体,是继Hoba 铁陨石后全世界第二大的陨石。Campo del Cielo铁陨石是粗粒八面体结构,化学类型是TAB(Ni 6.7%)。通过测试陨石下面被烤焦的树木的碳-14年龄,确定陨石陨落的时间大约为 4200-4700年前。</b></p> 纳米比亚Gibeon铁陨石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Gibeon铁陨石最初被纳米比亚土著人发现,用来制造工具和武器。1838年由英国军人带回伦敦,确认为铁陨石。Gibeon是细粒八面体铁陨石,化学类型为IVA型。Gibeon铁陨石很稳定,切面酸腐后呈现漂亮的维氏台登花纹,常被用来制作首饰。</b></p> 第一块被确认的月球陨石ALH81005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ALH 81005是1982年1月17日由美国南极科考队员在南级地区发现的一块陨石,大小3 x 2.5 ×3厘米,重31克,表面还部分保存熔壳,内部由白色岩屑和灰色基质组成,主要矿物为钙长石,还有一些辉石和橄榄石。通过测试其中的氧同位素组成,1983年该陨石被首次确认为月球陨石。</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其实,ALH 81005并不是第一块收集到的月球陨石。1979年11月20日,日本南极科考队在南极收集到一块陨石Yamato 791197当初以为是无球粒陨石,后来才被确认为月球陨石。目前,全世界共收集到221块月球陨石,其中187块是沙漠陨石,34块是南极陨石,其他地区还没有发现,也没有目击月球陨石。</b></p> 中国境内发现的著名陨石 阜康橄榄陨铁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阜康橄榄陨铁是2000年由一名当地居民在新疆阜康市戈壁滩上发现的,重约1000公斤。</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阜康橄榄陨铁是由大致等份量的铁镍金属和橄榄石组成,主要矿物为铁纹石(银灰色)和橄榄石(黄色)。</b></p> 中国科学考察队在南极发现的火星陨石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GRVO20090是中国第19次南极科考队于2003年1月4号在南极格罗夫山脉地区发现的,大小为24×22×20 mm,重量为7.5克,表面有一层新鲜的黑色熔壳,现收藏于上海中国极地研究中心。</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GRVO20090石属辉熔长无球粒陨石(Shergottites)的亚类:二辉橄榄质辉熔长无球粒陨石(Lherzoliticshergottite)。主要矿物有橄榄石、低钙辉石、高钙辉石和长石,长石受强烈冲击变质而转变为熔长石,副矿物有白磷钙矿、铬铁矿、钛铁矿和斜锆石。GRVO20090陨石的结晶年龄约为2亿年,证明了火星上存在较年轻的火山活动。</b></p> 吉林普通球粒陨石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1976年3月8日下午3时许,在吉林省吉林市和永吉县及效河市近郊方圆500平方公里的平原地域内,降落了一场特大陨石雨,当时共收集到较大陨石100多块,总重量超过4000公斤,其中最大块重1770公斤,是目前世界最大的石陨石。</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吉林陨石是H5型普通球粒陨石,主要由橄榄石、古铜辉石、铁纹石、和陨硫铁组成,次要矿物有单斜辉石、长石、白磷钙矿、镍纹石等。</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吉林陨石含有大小约为 0.2-1.8 mm的球粒,平均直径0.8mm,球粒与细粒的基质体积比接近1:1。吉林陨石的形成年龄为45.6亿年,与太阳系年龄相同。</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漫步在展馆里,观赏这些珍贵的陨石,仿佛是在搭乘一艘跨越时空的飞船,去感受几十亿年的时光流转。每一块陨石都承载着宇宙的奥秘,它们从遥远的天际奔赴而来,历经漫长的旅程,最终呈现在我们眼前,让我们得以窥探宇宙那浩瀚无垠的过去,领略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无穷魅力。这一刻,我们仿佛与宇宙建立起了一种微妙而深刻的联系,心中满是对未知世界的敬畏与向往 。</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