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摄影、文字、制作:汶河@岸堤</p><p class="ql-block">拍摄地点:山东省沂水县诸葛镇大峪村、上峪村</p> <p class="ql-block"> 最近几年,山东省沂水县的诸葛镇大峪村,每年正月初五的“送火神”活动火爆了临沂圈。起初,我还认为是搞封建迷信活动,当今年亲临现场才改变了原有的认知。送火神民俗之所以成为临沂市市级非遗已经10年了,不仅是对这项传统民俗的官方认可,更意味着其从村落自发性活动升级为系统性保护的文化工程。这一过程既延续了乡土社会的集体记忆,也为乡村振兴、文化创新提供了可持续的动力。</p> <p class="ql-block">送火神活动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p><p class="ql-block">组织表演人员排练并彩排和化妆</p><p class="ql-block">做好高跷、服装、道具、鞭炮、元宝、烧纸、以及送火神场所等相关准备工作。</p><p class="ql-block">游行:由装扮成回娘家的老夫老妻,用手推车推着金银两只大元宝,在锣鼓队和鞭炮队的开道下,表演队伍浩浩荡荡地开始游行之旅。</p><p class="ql-block">沂水县诸葛镇大峪村根据传统的送火神习俗创新改进了活动,活动不仅有传统祭拜内容,还借助京剧表演的服装和道具,用京剧脸谱形象塑造人物形象,加入踩高跷、跑早船、哑剧幽默等多种艺术表演形式,具有鲜明地域特色。</p><p class="ql-block">恭送火神:在一块空地上,由四大天官领衔祭拜玉皇大帝和火德真君之位。祭拜以后把村民送来的烧纸、元宝、冥币、香、供品等一同点燃,共同祈祷全民父老乡亲健康平安、五谷丰登。</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送火神活动中表演的主要角色:</p><p class="ql-block">四大天官:在送火神仪式中扮演重要角色,负责祭拜火神和玉皇大帝。</p><p class="ql-block">唐僧师徒四人:来自《西游记》,他们在游行队伍中扮演重要角色。</p><p class="ql-block">关公和张飞:来自《三国演义》,也是游行队伍中的重要角色。</p><p class="ql-block">穆桂英、孟良和焦赞:来自《穆桂英挂帅》,他们在游行中也有精彩表现。</p><p class="ql-block">县官“老四”和乡绅“地方”:这两个角色在游行队伍中扮演县官和乡绅,具有一定的讽刺意味。</p><p class="ql-block">还有舞龙队、舞狮队、锣鼓队、秧歌队、鞭炮队</p> <p class="ql-block"> 参与送火神活动的人员全部是清一色的本村村民,上至八十多岁的耄耋老人,下到八岁左右的娃娃,还有返乡回家过年的游子,他们个个都是化妆师,人人都是主角,全民参与,代代相传。</p> <p class="ql-block"> 送火神民俗活动2015年被审批为临沂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具有多维度的重要意义。</p><p class="ql-block">一是强化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机制。送火神仪式作为大峪村延续近200年的传统民俗,其流程、道具(如百年历史的京剧戏装、明清时期遗留的帽饰等)及角色设置(如“老四”“地方”等讽刺性人物)均具有独特的历史价值。非遗审批为这些濒临失传的技艺和仪式提供了制度性保护,例如通过政策支持修复传统戏装、记录老艺人的化妆技法等,避免文化断代。</p><p class="ql-block">非遗认定后,当地政府与社区更注重培养传承人,例如选拔品行端正的村民参与仪式表演,并通过老带新的方式延续化妆、高跷表演等技艺。</p><p class="ql-block">二是促进社区凝聚力与身份认同。送火神仪式不仅是宗教祭祀,更通过集体筹备、游行、祭拜等环节,将分散的村民凝聚为文化共同体。例如,活动中需全村协作准备祭品、组织游行队伍,这种协作强化了村民的归属感。</p><p class="ql-block">非遗认证使送火神成为临沂市乃至山东省的文化名片,村民因参与活动而增强对本土文化的自豪感。例如,活动中的角色(如四大天官、唐僧师徒)融合历史与神话元素,成为村落独特的文化标识。</p><p class="ql-block">三是推动文旅融合与经济发展。非遗认证扩大了送火神活动的知名度,吸引外地游客和摄影爱好者参与,融合了文艺表演、相亲大会、特产展销等环节,形成“文化+旅游+经济”的复合模式。活动带动了周边产业,如“诸葛好品”中的苹果、香椿酱等农产品展销,以及传统手工艺品的推广,助力乡村振兴。</p><p class="ql-block">四是增强文化自信与教育功能。非遗审批促使仪式在保留核心(如玉皇大帝与火德真君的祭拜)的同时融入现代元素(如即兴表演、群众互动),使其成为连接传统信仰与现代生活的桥梁。</p><p class="ql-block">同时,通过参与活动,年轻一代得以接触传统戏曲、高跷技艺等文化形式,例如村中保留的京剧戏装和脸谱绘制技艺,成为活态教育素材。</p><p class="ql-block">五是学术研究与文化多样性的贡献。</p><p class="ql-block">民俗研究的样本价值。送火神仪式蕴含丰富的民间信仰内涵(如火神崇拜的演变、仪式中的讽刺性角色设计),为人类学、社会学研究提供了典型案例。</p><p class="ql-block">文化多样性的维护。该活动展示了沂蒙山区独特的民俗风貌,其非遗地位有助于在全球化和城市化背景下维护地方文化多样性。</p> <p class="ql-block">虽说都不是专业演员,但他们的表演都是认真的。</p> <p class="ql-block">有表演的村民,当然也有围观表演的老人和孩子,但全是送火神活动的一员。</p> <p class="ql-block">正月初五的这一天,诸葛镇可不仅仅只有大峪村搞送火神活动,周边几个村也在搞,只是都不如大峪村送火神活动传承的更专业、更出名。比方说下峪村的送火神活动也搞的有板有眼,热闹非凡。</p> <p class="ql-block">送火神活动的最后一个环节祭拜仪式和送火神</p> <p class="ql-block">角色众多的游行队伍,绚丽多彩的装扮,所到之处鞭炮锣鼓,载歌载舞。人们用这种独特的仪式来祈求众神保佑风调雨顺,让百姓过上富足安康、平平安安的生活。该活动文化底蕴十分深厚,吸引了全国各地的民俗爱好者和摄影家纷至沓来,观摩、拍摄。现场气氛十分火爆,表演队伍所到之处,人山人海,摩肩接踵,人头攒动,围的水泄不通。据不完全统计,每年都有上千人慕名而来这个小山村采风拍摄,拉动了当地餐饮等行业的发展。</p> <p class="ql-block">用两个小视频展示一下送火神热闹的场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