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2024年10月19日,晴,圆明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昨天我们又换了一间民宿,从北京的东南面搬到了西北面,主要是我们接下来要游览的景点都在西北面,虽然北京的交通很方便,但每天花两三个小时在路上,不仅浪费时间还舟车劳顿,因此我在海淀区找了一家民宿,就在北医三院对面,也是一个居民小区,两房一厅一厨一卫,有四张床,面积比先前十里河那间民宿要小一些,但价钱却多了30元。</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深秋的北京,秋高气爽,阳光灿烂,满城尽带黄金甲。我们今天去圆明园,为了更好地了解圆明园的历史,我们选择从正觉寺进入,因为正觉寺就是圆明园博物馆,门口的巨石上写着“不能忘记”四个红色大字,提醒人们,圆明园是国人心中的痛,是我们不能忘记的耻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博物馆介绍了圆明园的前世今生,圆明园始建于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由圆明园、长春园、绮春园三园组成。整个圆明园区占地3.5平方千米,其中水面面积约140公顷,建筑面积约16万平方米,被称为“万园之园”。盛时的圆明园和故宫一样成为清朝的政治中心,被清帝特称为御园。清朝五代皇帝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几乎每年有三分之二的时间生活于此,前后长达130余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那时的圆明园不愧是万园之园,它大量仿建了中国各地特别是江南的许多名园胜景,以集锦式的园林布局手法将中国古典园林的精华集中展现在一园之中,汇集了中国传统建筑工艺的精华,园内还营造了一组西洋楼建筑群,体现了国外西方园林建筑的特色。乾隆皇帝将圆明园中的景点命名为“圆明园四十景”,并亲自题写了相关诗句。乾隆皇帝先后六次下江南,搜罗各种珍奇的名胜,将它们放置在圆明园内,进一步丰富了园内的景观。</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然而,胜似人间天堂的圆明园在1860年却遭到了灭顶之灾。1860年,英法联军占领了圆明园,不仅洗劫了圆明园内的财宝,还下令火烧圆明园。1900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城,圆明园再一次遭到洗劫,至此一代名园圆明园彻底沦为一片废墟,令人唏嘘不已!</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对于英法联军的暴行,身为法国作家的雨果也表现了极大的愤怒,他在1861年(致巴特勒上尉的一封信),对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野蛮行径进行了强烈谴责。他写道:“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圆明园,一个强盗洗劫,另一个放火,似乎得胜之后就可以动手行窃了,对圆明园进行了大规模的劫掠,赃物由两个胜者均分。”“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了腰包,这是看得见的,另一个装满箱筐,他们手挽手,笑嘻嘻回到了欧洲,这就是两个强盗的故事。”“……将受到历史制裁的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另一个叫英吉利。”现在圆明园的线法山上还立着这封信的石碑,让人们对侵略者的恶行更加憎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参观圆明园博物馆,令我欣慰的是马首铜像的回归。马首铜像是圆明园海宴堂外喷泉的十二生肖铜像之一,这些铜像融合了东西方设计风格,经过失蜡法一体铸造成型,展现了非凡的工艺水平,历经百年仍然光彩照人。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十二生肖兽首连同大量艺术精品、宫廷典藏被抢劫至海外。在此后的一百多年中,没有任何关于十二生肖兽首的消息,直到上世纪80年代,几尊铜像才陆续现世,出现在拍卖会上。其中牛首、猴首、虎首、猪首、鼠首、兔首、马首通过拍卖,捐赠等途径回归中国。特别是马首,现在就收藏在圆明园博物馆内,是真正意义回家的兽首,这还得感谢港澳知名企业家,爱国人士何鸿燊老先生,是他斥巨资购得马首铜像捐赠给国家,我们才有幸近距离欣赏马首铜像的英姿,赞叹古人精湛的工艺技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令人遗憾的是,除了这七尊兽首之外,剩余的龙首、蛇首、羊首、鸡首、狗首依然下落不明,至今不知所踪,令人凝噎。</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游览圆明园的西洋楼景区,看到那些横七竖八躺在荒芜中的残垣断壁,我义愤填膺,它们仿佛是一个个撕裂的伤口,在控诉着被强盗蹂躏的屈辱和罪恶。</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大水法,是西洋景区中最大的喷水建筑,它营造的“猎狗逐鹿”的情景很有趣;海晏堂,意取“河清海晏,国泰民安”。它的“十二生肖像喷水池”闻名世界。十二生肖代表了一天中十二时辰,每天按时依次喷水,正午时分则一齐喷水,被称为“水力钟”。还有谐奇趣,黄花阵,养雀笼等等金碧辉煌,富丽堂皇的西洋建筑,都在英法联军的那场大火中付之一炬,成为了废墟,这就是自诩文明人的强盗所干下的事情。正如雨果说的“我们从18世纪的回忆中获得的丰富宝藏,在19世纪的战争中,被付之一炬”,“这是对文明的破坏,对进步的打击。”</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离开西洋楼遗址,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华民族永远的伤痛,同时也是世界文化遗产的损失,它时刻提醒着我们,落后就要挨打,只有国家强盛,民族复兴,才能避免历史的悲剧重演。</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