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美篇昵称:忠诚</p><p class="ql-block">美篇号:31350309</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内长山列岛亦称庙岛群岛。它介于辽东半岛的老铁山与山东半岛的蓬莱头之间,南北散列,纵横交错,突兀屹立在海峡的万顷波涛之中。这里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其战略地位极为重要。一百多年来,帝国主义列强先后9次路经列岛,长驱直入,闯入渤海,进犯京津。1949年8月12日列岛解放后,某要塞部队就驻守在这神圣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老海岛精神”是海岛的根和魂。多年来,“海岛为家,艰苦为荣,祖国为重,奉献为本”的“老海岛精神”一直在教育着、激励着广大守岛官兵,走“老海岛”之路,做“老海岛”传人,已成为广大守岛官兵的自觉行动。正是这“老海岛精神”,培养了一代又一代海岛官兵,刷新了一页又一页海防建设记录,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新的辉煌业绩。</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纵观“老海岛精神”的形成和拓展,有其厚重的历史和现实源渊,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才使“老海岛精神”代代相传,被广大守岛军民誉为“海岛之魂”,被全军列为50种革命精神之一。</p> 一、艰苦创业是丰富沃土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某要塞部队第一代守岛官兵,是从硝烟弥漫的战场上走过来的。他们在战争年代形成的“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战斗作风和优良传统与海岛新的艰苦环境相结合,就形成了“老海岛精神”,是他们播下了“老海岛”的种子,孕育了“老海岛精神”。被誉为四代同圆海岛梦的第一代守岛人、原大钦守备区政治部副主任邢桂增,他1945年入伍,参加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1949年8月,参加了解放长岛的战斗。海岛解放后,该团就留在了岛上,担负起守岛建岛的任务。刚上岛时,邢桂增是连队指导员,后来担任教导员、团政治处主任和副政委,师政治部副主任,一晃就是40年,他先后把儿子、女儿、外孙女、外曾孙送到部队,继续从事守岛建岛的事业,他在“老海岛”典型报告时说:“当年的海岛,杂草丛生,一片荒凉,没有道路,没有营房,没有树木,许多岛屿连可以饮用的淡水也没有。部队住的是帐篷,点的是油灯,喝的是咸水,坐的是木船。就是在这样的环境里,老一代守岛官兵牢记“锁钥京津,固海防要塞”的神圣使命,心系海防,情洒海岛。官与兵,军与民携手并肩,为建设海岛、保卫海岛,吃苦不怕苦、知难不畏难,吃亏不觉亏、流血不流泪。当时,条件确实艰苦,但和战争年代枪林弹雨的生死考验比,虽苦犹安;和守卫京津大门的历史使命比,虽苦犹荣;和党与人民对海岛战士的关怀比,虽苦犹甜。”</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听了邢桂增的报告后,我们更加明白了,如果没有老一代守岛人,没有他们的那种吃苦不怕苦,苦干不苦熬,以苦为荣,苦中求乐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也就没有现在的“老海岛精神”岛之魂。</p> 二、守岛建岛是火热熔炉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守岛建岛,固若金汤;军民同心,共筑长城。列岛解放以后,无数守岛官兵喝咸水、住草棚,靠一把铁锤,一根钢钎,一副铁肩膀,在昔日的荒岛建起了营房和纵横交错的国防工事。广大守岛官兵在与天奋斗、与地奋斗的过程中,经过千锤百炼,形成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优良品格。</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为把海岛建成“御敌堡垒”,他们凭着一颗红心两只手,夜以继日地奋战在国防施工工地上。“人脱一层皮,岛披一层钢”是当时叫得最响流传最广的一句口号。几十年来,守岛官兵靠自我牺牲精神,才创造了守岛建岛的辉煌业绩,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英雄赞歌。有多少人离开繁华的城市、富饶的家乡,来到海岛安了家;有多少人不仅把自己一生最美好的年华献给了海岛,而且因生活、就学条件影响了子女的前程;有多少人入伍时背着背包走上工地,转业时背着背包走出坑道,整个服役期一直与水泥石头打交道。他们不为名利所动,不为得失分心,无怨无悔,默默奉献。他们把海岛当家筹划建设,一条条道路,一座座码头,一幢幢楼房,一片片树林,无不体现着他们那种以岛为家,爱岛如家的崇高精神,同时也孕育形成了“老海岛精神”。赋诗一首:</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style="text-align:center;">奉献</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style="text-align:center;">吾住长山岛,一住几十年。</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style="text-align:center;">风景虽然好,常住亦生烦。</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style="text-align:center;">短时讲稳定,人人能实现。</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style="text-align:center;">长久把根扎,卫国做贡献。</p> 三、独特背景是主要根源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八国铁蹄践华夏,铭记耻辱史难忘。近百年来,帝国主义列强曾9次从渤海入侵我国。中华民族的屈辱史,在这里写下了沉重的一页。这片浸透着血和泪的国土,本身就是一部中国近代史的活教材。置身在这个庄严的课堂里,每一个守岛官兵都会产生强列的爱国主义情感,都会从心底油然升起崇高的使命感。多年来,某要塞把继承和发扬“老海岛精神”经常化、制度化,自觉把“老海岛精神”教育纳入经常性教育轨道。他们编写的《热爱海防,保卫海防》教材,使守岛官兵做到了“四个明确”:明确长山列岛的重要战略位置;明确近百年来可歌可泣的海防斗争史;明确“老海岛”的光荣传统;明确新一代守岛人的神圣使命。他们还编写了《海岛战士的足迹》《在战斗的岁月里》《敬礼,光荣的老海岛》《老海岛精神永放光芒》等书籍,组织官兵广泛阅读,并有计划地请“老海岛”作典型报告,组织参观区史馆和“老海岛精神”陈列馆等。通过学习教育,帮助守岛官兵全面理解和掌握“老海岛精神”,增强弘扬“老海岛精神”的自觉性。</p> 四、典型示范是强大动力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某要塞各级领导模范带头和典型示范的引导作用,是“老海岛精神”得以形成和发扬的强大动力。多年来,各级领导干部带头实践是保证“老海岛精神”代代相传的重要因素。有位上将首长说:只有“老海岛”式的班子,才能培养出“老海岛”式的干部,才能带出“老海岛”式的战士。领导干部带头实践“老海岛精神”,既有利于发动群众、带动群众,又有利于加强自身修养,保持艰苦奋斗的本色。多年来,各级领导干部把传播和实践“老海岛精神”看成是一种义务,一种责任。他们站在对部队建设负责的高度,以身作则,身体力行。有的同志放弃优越的城市,撇家舍业,只身来到海岛;有的动员家属放弃舒适的工作调到海岛;有的家属随军没有工作,子女入托、入学、就业遇到困难也不要求离开海岛。在守岛建岛的实践中,各级都注重发现和培养过得硬、叫得响、推得开的典型。他们不仅培养了被誉为“海上钢钉”的某团八连,被全军表彰的模范指导员马国政、无私无畏的好战士赵春华。还适应时代发展培养了被济南军区授予“渤海前哨好二连”荣誉称号的某团炮二连等。这些典型是弘扬“老海岛精神”的突出代表,也正是有了这一批一批典型,才使“老海岛精神”一代一代相传。赋诗一首:</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style="text-align:center;">老海岛赞</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style="text-align:center;">海岛为家三十年,</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style="text-align:center;">艰苦为荣苦也甜。</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style="text-align:center;">祖国为重是首要,</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style="text-align:center;">奉献为本记心间。</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style="text-align:center;">海岛军魂应有我,</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style="text-align:center;">“四为”精神永流传。</p> 五、军事训练是第一要务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忠诚熔铸海岛魂,精武托举强军梦。某要塞部队始终坚持把军事训练摆上战略位置,当作部队的第一要务,军人的主要责任,“老海岛精神”的重要内涵之一。他们率先在全军叫响“当兵不习武,不算尽义务,武艺练不精,不算合格兵,训练抓不好,不算好领导”的口号。紧紧围绕“守岛、封航、防空”三大作战任务,按纲施训,依法治训,科技兴训,狠抓了打得准、投得远、跑得快、联得上、合得成、保得好等战术技术训练。结合海防实际,立足现有装备,不断改进训法,探索研究了“四包一定”、“强度滚动”、“模拟对抗”等百余种训法,大大提高了训练质量;针对未来,瞄准强敌,顶层设计,不断研练战法,探索研究了“三反一坚守”、“封航火力战”、“全域信息战”、“全程心理战”等战法,并形成了作战预案,大大提升了部队的作战能力。</p> 六、与时俱进是活力所在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守岛铸魂志如磐,与时俱进谱新篇。不断与时代精神相结合是“老海岛精神”的生机和活力所在。“老海岛精神”是与时俱进逐步发展形成的,经受了不同历史时期的考验。是守岛官兵几十年努力奋斗的结晶,是一代代守岛卫士在工作实践中不断完善和发展的产物,是我军光荣传统和革命精神在海防部队建设中的具体体现。</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老海岛精神”的形成和发展,为新时代更好的守岛建岛提供了深刻的启示。她告诉我们:“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艰苦的环境是产生高尚精神的摇篮,是人生最好的大学。它可以磨炼人的意志,增长人的才干,使人学到在其他地方学不到的东西。这就是“老海岛精神”代代相传,成为许多守岛官兵不断前进的强大动力的根本原因。当前,我们正处在伟大的变革时期,伟大的时代需要伟大的创业精神,守岛部队要适应时代发展,迎接新的挑战,必须大力弘扬和努力实践“老海岛精神”。</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几十年来,“老海岛精神”引导并激励着一代代海岛官兵去拼搏,去奉献,去创新。充分证明了“海岛为家,艰苦为荣,祖国为重,奉献为本”的“老海岛精神”,始终是守岛官兵的建功之本,创业之魂;也反复验证了“老海岛”永远年轻、青春不老;“老海岛精神”代代相传、永放光芒!</p> <p class="ql-block">撰稿编辑:忠诚</p><p class="ql-block">图片:忠诚/网络</p><p class="ql-block">2025年2月10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