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饺子的真正起源可以追溯到东汉时期,由医圣张仲景首创。张仲景用面皮包裹祛寒的药材(如羊肉、胡椒等),制成“娇耳”,用来治疗病人的冻疮。这种食物不仅帮助人们抵御寒冷,还治好了冻耳,因此逐渐流传开来。</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饺子(Jiao Zi),又称为“扁食”“饺耳”“角子”,是一种传统的中国美食,起源可追溯至春秋时期的滕国地区(今山东省滕州市境内),考古学家在该地区的墓葬中发现了可能是最早的饺子实物证据。饺子作为中华饮食文化的代表之一,随着多个朝代的发展,逐渐成为汉民族的传统美食,并传播到其他地区,包括蒙古国等。</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饺子的主要原料包括面皮(通常由冷水和面粉混合制成)以及多种馅料,如猪肉、牛肉、羊肉、鸡肉、鱼肉、海鲜以及各类蔬菜等。饺子的特点是面皮薄、馅料嫩,皮质柔软且富有弹性,馅料调配精细,形成多层次的口感。传统饺子的形状通常为月牙形或角形,便于烹饪后识别与食用。制作过程中,将面粉与水混合,揉成面团后静置,然后分割成小团,擀成圆形饺子皮,放入适量馅料,捏合成指定形状。饺子的烹饪方法多样,包括煮、蒸、烙、煎和炸等。</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饺子不仅是食物,还具有文化意义。2017年9月,骆马湖鱼头饺子烹饪技艺被评为宿迁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在中国,尤其是春节期间,饺子常常象征着辞旧迎新、吉祥如意。由于其形状与元宝相似,饺子被认为具有象征财富和好运的意义。传统上,有包入硬币、糖果等“幸运饺子”的习俗,寓意新的一年将带来好运。饺子在中华饮食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广泛流传并融入了家庭与节庆传統。</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