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跨越省界拜祭爷爷</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今年是爷爷诞辰121周年。2月9日,本人作为水岩坝锡矿元老的后代,代表家人专程从广东肇庆赴广西贺州市平桂区水岩坝镇水东村大庙山拜祭爷爷,并邀贺州<span style="font-size:18px;">同是水岩坝锡矿后人的李绸、梁向光兄弟及其好友蔡鑫陪同。</span></p><p class="ql-block"> 爷爷梁秉性生于公元1904甲辰年,1928丁卯年22岁时生我父亲,因其身材高大,且有点帅气,同时还练就了一身好武功,是梁村谭脉武馆乃至方圆一带较有名气的武林高手,民国时期被水岩坝矿区招为保镖,因年事已高,路途遥远,且交通不便,无法返回家乡,解放前在八步水岩坝锡矿住地病逝,墓葬于水岩坝大庙山附近山边,六十年代父亲曾经去拜祭过,后因开荒造田时当地农民没法找到墓主而被毁失,父亲多次前往寻找未果,故后人只能每逢清明时节在自家村边的宗堂拜祭。</p><p class="ql-block"> 百善孝为先。为尽孝心,本人今日专程前往爷爷当年工作和居住的地方——水岩坝矿区一行,并找了个合适的地方烧香、化宝、鸣炮、叩手拜祭。愿爷爷在天国温暖如春,享受永恒的安宁与无忧。</p><p class="ql-block"> 至此,再次感谢<span style="font-size:18px;">同是水岩坝锡矿后人的李绸、</span>梁向光兄弟及其好友蔡鑫陪同前往拜祭。</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水岩坝矿历史资料〕</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水岩坝矿位于广西平桂地区,是南岭钨锡多金属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成矿作用与姑婆山花岗岩的形成有一定的关联,但并没有直接的成因联系。姑婆山花岗岩形成后,由于断裂活动和深源流体活动,导致了W、Sn等成矿物质的活化、运移和富集,最终形成了水岩坝矿床。水岩坝矿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中叶,其发展历程经历了多个重要阶段。</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成立与早期发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水岩坝矿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民国时期。在民国元年前,这里就已经有人零星采矿。到民国14年,旧桂系军阀沈鸿英败走之后,陆续有矿商向政府领照开采,当时开采的有40多个民窑,采用土法淘洗。民国16年,莫钊衡接任广西富、贺、钟三县矿务整理处处长,将砂锡提炼权收回公办,并从马来西亚引进英国开采的全套设备和方法,效率为土法生产的十几倍。到民国廿、廿一年,水岩坝矿业发展更快,年产锡达346吨以上,获利70多万元。1938年开始由国民政府和广西统管并成立矿区。在最鼎盛的时候,上世纪四十年代,水岩坝矿的年产锡矿石量达到了8700多吨,占当时全国锡产量的25%,为整个广西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重要事件与贡献</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1951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接管了水岩坝矿,并对其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和发展。1952年,水岩坝矿开始接受苏联专家的技术指导,锡冶炼能力不断提升。1953年至1957年间,水岩坝矿的选矿工艺不断革新,锡冶炼能力逐年增加,精锡年产量从3461吨增至5380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近年来的变化与现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近年来,水岩坝矿经历了政策性关闭破产的挑战,但随后通过技术革新和资源利用率的提高,逐渐恢复了生产。尽管具体细节未详细说明,但可以推测其在当地经济中仍占有重要地位,并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p> <p class="ql-block">当年爷爷增经居住过的房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