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冬日里,偶然走进北京珐琅厂,了解到其传承的景泰蓝(铜胎掐丝珐琅)工艺起源于元代,明代景泰年间因工艺鼎盛且多采用蓝色釉料而得名,在<span style="font-size:18px;">中国传统工艺</span>制作中又融合了波斯珐琅技术。明清时期景泰蓝为皇家御用。2006年景泰蓝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p> <p class="ql-block">景泰蓝制作需经历制胎、掐丝、点蓝、烧蓝、磨光、镀金等108道工序,耗时数月。如今的众多展品中既有明清高仿,也有现代大师作品,更多地体现了创新工艺的突破。</p> <p class="ql-block">2012年建立我国第一个景泰蓝艺术博物馆后,主要通过历史文献、复原场景、纪录影片和实物展品等,展现从元代到现代创新的发展脉络,尤其是景泰蓝在宫廷文化中的地位及其象征意义。</p> <p class="ql-block">在博物馆二层的工艺车间内,人们可以亲眼目睹匠人手工掐丝、点蓝的精细操作,<span style="font-size:18px;">见证传统工艺的活态传承,</span>感受“一件景泰蓝,十件官窑器”的匠心。让传统工艺从“观赏”变为“触摸”,也有效加深了人们对非遗的理解。</p> <p class="ql-block">我发现景泰蓝展品多数为装饰品、礼品、纪念品,但其中动物及有动物形象的展品更为生动、形象。</p> <p class="ql-block">中国景泰蓝艺术博物馆将历史、工艺、体验与教育融为一体,如今已成为一座“活的”工艺殿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