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五幸:追灯

高五幸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高五幸:追灯</span></p><p class="ql-block">在我们灞桥这片富有历史韵味的土地上,岁月悠悠,沉淀下春节期间诸多优良的风俗,其中“追灯”这一传统,恰似一颗璀璨的明珠,承载着无数家庭的脉脉温情与殷切期盼,成为年节末尾那一抹迷人的亮色。</p><p class="ql-block">“外甥打灯笼——照舅(旧)。”自孩子呱呱坠地那一刻起,舅舅一家便义不容辞地担起了为外甥送灯的责任。一岁一灯,岁岁如约,如此这般,直至孩子年满十二岁。每一盏灯,皆蕴含着长辈对晚辈的美好祝愿,宛如照亮外甥成长之路的温暖光芒,熠熠生辉。这一送,便是十二年的坚守,十二年的牵挂。</p><p class="ql-block">犹记我年少之时,总是满怀期待地盼着过年,盼着舅舅前来送灯。当那熟悉且亲切的身影出现在家门口,手中提着红彤彤的灯笼时,心中的喜悦恰似绚烂烟花瞬间绽放。那一对对灯,仿若要为我们驱散世间所有的阴霾黑暗;又宛如夜空中闪烁的璀璨繁星,默默陪伴我们度过每一个宁静而美好的夜晚。</p><p class="ql-block">伴随社会的蓬勃发展和时代的阔步前行,如今台灯、手电、玩具灯等也纷纷融入了送灯的行列,然而始终不变的,是长辈亲戚那份照亮孩子成长道路的拳拳心意。</p><p class="ql-block">今年,我的小孙子高栋霖迎来了十二岁,依俗要在正月十五前完灯。这一日,风和日丽,虽仍有乍暖还寒之感,远在三原的亲家一家人满怀热忱,前来为外孙、外甥“追灯”。两根粗长的甘蔗,挑着两对精致的灯,姑舅一家亲,满心欢喜来送光明。女婿出门相迎,外甥欣然接灯,欢声笑语间迈进家门,人人脸上洋溢着盈盈的笑意。</p><p class="ql-block">小孙子十二岁的“追灯”,亦称“完灯”“满灯”和“全灯”,寓意着孩子即将踏入崭新的人生阶段,开始独立自主的生活。当目睹小孙子最后一次郑重地接过舅舅手中的灯,我心中满是对亲家的感激和对孙子未来的憧憬。</p><p class="ql-block">在这年节新旧交替的重要时刻,追灯的传统宛如一条无形却坚韧的纽带,将两亲家的深厚情感紧密相连。它不单是一种庄重的仪式,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是儿媳妇娘家的长辈对晚辈那份质朴而深沉的挚爱。每一盏灯,都凝聚着娘家人的关怀与期望,照亮的不单是孩子前行的道路,更是我们内心深处那份对家的深深眷恋和对传统的敬畏。</p><p class="ql-block">年复一年,灯光依旧绚烂,照亮了一代又一代灞桥孩子的欢乐童年,也温暖了每一个团圆喜庆的春节。</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我和小孙子在一起</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