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0 正定博物馆夸赵佗

冰墩墩61611593

<p class="ql-block">  2025年2月9日,星期天一早,红石榴战队和清华大学中国式现代化专题研修班的学员们,在青荟公园晨练太极拳第二十式闪通背,同时研讨大一统。</p><p class="ql-block"> 青荟公园位于北京市朝阳区青年路青年汇佳园南侧30米,环境优美,绿树成荫,空气清新,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p><p class="ql-block"> 袁大拿远望朝阳大悦城,做着闪通背造型,向清华大学的学员们讲解道:我们今天要练的式子叫闪通背。我们先看这个式子的名字。由于这个式子动作中有闪法,中气由任脉通向督脉,督脉在我们的后背,所以叫通背。连起来叫做闪通背。我是中原人,我觉得统一性是中华文明得以连绵不断的重要原因。从距今5000多年前各区域“满天星斗”式的文明起源模式到距今4300年左右,中原地区势力集团持续崛起,影响日益增强。再到夏、商和西周王朝时期逐步完善的礼乐制度、宗法制度等,再加上冶金术等先进的手工业工艺技术,使中原地区处于领先地位,如同恒星吸引着行星,使周围广大地区的族群和集团仰慕华夏文化、学习华夏文化,愿意加入中华民族的大家庭之中,产生明显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从而使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像滚雪球一样,影响越来越大。这种向内的凝聚力是中华文明保持统一性、统一多民族国家不断巩固的重要基因。</p> <p class="ql-block">  裴迅身形略微倾斜,松腰松胯,左掌推出,左臂略微有点弯曲,背部肌肉充分伸展开开,呼应道:闪通背动作及呼吸方法是,腰胯发力,带动两臂上提,左手摸在右小臂中间时吸气。上步推掌时呼气,用意念引导内气从百会穴顺着膀胱经,沿着脊柱两边下行,经过臀部的承扶穴,顺着大腿后外侧下行,经过委中穴,小腿肚处的承山穴、飞扬穴,从脚面的昆仑穴、金门穴到达小脚趾外侧端的至阴穴。简单来说,就是内气顺着膀胱经下行至脚面。呼气时发“吹”字音,长声念诵时,调理我们的膀胱。我是河北人,我认为,统一性是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并从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各民族文化融为一体,即使遭遇重大挫折也牢固凝聚,决定了国土不可分、国家不可乱、民族不可散、文明不可断的共同信念,决定了国家统一永远是中国核心利益的核心,决定了一个坚强统一的国家是各族人民的命运所系。中华文明的统一性,源自各族先民胼手胝足、披荆斩棘,建设美丽家园的共同经历,是广土巨族基础上的大一统,囊括疆域、政治、民族、文化等方方面面,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p><p class="ql-block"> 在清真*方中山胡辣汤青年路店用早点时,常山向清华大学的同学们滔滔不绝:早在先秦时期,就产生了禹贡九州的学说,促进了共同地域观念的萌芽。秦始皇统一六国,第一次建立疆域辽阔的中央集权国家,构成了历代中原王朝疆域的主体,奠定了中国统一的地理基础。我国能在2000多年前就拥有广袤的国土,并且稳定地延续下来,得益于中华民族根深蒂固的统一观念。纵览中国历史,无论哪个民族入主中原,无论哪个政权割据一方,都以统一天下为己任。在中国人心目中,天下一统、四海升平代表盛世气象,而战乱频仍、四分五裂则为衰世之相。人们莫不以热爱祖国、维护统一为无上荣光,以数典忘祖、制造分裂为奇耻大辱。我的正定老乡赵佗胸襟广阔,一生以华夏一统和民族团结大业为重,构建起汉越一家亲的和谐社会,为岭南文化最终融入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赵佗现在就在正定博物馆等着我们呢,我们当面向他请教吧。</p><p class="ql-block"> 裴迅一挥手,满天星驾驶穿石号神器,载上大家再次飞往正定。</p> <p class="ql-block">  神器飞时临正定上空时,常山瞧着脚下的滹沱河,向清华大这的同学们介绍说:我们正定博物馆能让文物活起来,让历史会说话。继2023年被列为第一批河北省“十佳博物馆”培育单位后,正定博物馆2024年又作为石家庄市唯一县级博物馆被公布为第五批国家二级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上午九点,神器降落在正定博物馆广场。</p><p class="ql-block"> 冬日暖阳下,走出神器的同学们,细细观味正定博物馆荣誉墙: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河北省考古研究院正定站、石家庄市家庭家教家风示范基地等十几个匾牌熠熠生辉。</p><p class="ql-block"> 凤舞睁大眼睛,仔细端祥,最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简约大气的仿古建筑。在这座主体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的博物馆西侧,就是闻名遐迩的大家已经去过的隆兴寺。与古城厚重的历史相比,占地23亩的博物馆雅致的建筑风格,更具现代活力。</p> <p class="ql-block"> 在博物馆大门口,表情威严、双目有神的赵佗向清华大学的学员们自我介绍说:我在此等候大家多时了,我是秦朝末年人,生于公元前240年,是袁大拿同志的济源穿越掌使我复活了,有机会在老家正定和天之骄子交流。我是公元前219年受秦始皇之命,进军百越的。弃残杀为亲和,和辑百越,平定百越之地,置南海、桂林、象三郡。任南海郡尉,也就是那时的最高军政长官,号称“南越武王”,史称“尉佗”。</p><p class="ql-block"> 真定骄傲地拍了拍赵佗的后背,补充道:老赵简明扼要,讲的很好。我再补充一点儿,秦朝以前的岭南地区,包括现在的香港、澳门、海南、广东、广西以及贵州、福建南部,散居着众多的越族部落,被称为“百越之地”。司马迁在《史记》中对赵佗的一生有着简明扼要的记载“赵佗,恒山郡真定人”。赵佗平定百越后,还建议秦始皇,从中原地区移民五十万人,与越族民众混居杂处。自公元前219年南下,赵佗从此再也没有踏足河北故土。赵佗被称为“岭南开发第一人”,毛泽东称赵佗为“中国历史上的南下干部第一人”。</p><p class="ql-block"> 诗词通使出闪通背招术,把真定摔倒了,然后气定神闲地补充道:《广东新语·粤记》中曾记载“广东之文始尉佗”。唐代诗人李商隐在岭南作有祭祀赵佗的《赛越王神文》,其祭文祷告南越王赵佗“万岁千秋,勿使魂归真定”。由此可见,赵佗在岭南深得民心,它体现出岭南人民对先贤赵佗那份敬仰与不舍,在千年时光中却依旧触人心弦。闪通背这个式子是将人的身体运动与打开扇子的动作联系起来而命名的。这个式子如同打开扇子一样,以腰为轴,劲从背发,右手从前向上提起至右额角旁,手心随向外翻来托住敌手的攻击,左手同时提至胸前,用手掌直接向敌人肋部冲去,两臂展开,形成一个扇面。</p><p class="ql-block"> 林根红接龙道:随赵佗从中原平定南越的50万大军,是第一批成规模、成建制的南迁客家人。我们客家人,是原籍中原地区的南迁汉人后裔。客家人,是相对本地土著而言的,就是外来户。我知道,闪通背这个式子的动作口诀是——闪通背上托架功,右架左推向前拥。提膝弓步向前迈,松跨松腰记心中。</p> <p class="ql-block">  上午九点半,大家步入位于旺泉南街66号的博物馆,场馆外观以白色为主,简洁明快,馆内布局整洁典雅,共有地上一层,地下两层。地上一层由序厅、报告厅、展厅组成。地下一层主要是后勤保障,地下二层主要是展览层,由中央休息厅、三个主展厅、一个多媒体展厅组成。馆内既有正定县史展,也有考古成果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名人展,以及馆藏陶瓷、石刻、造像等专题艺术展和临时展览等9个展厅。</p><p class="ql-block"> 穿过序厅,走进位于一层的“古今正定 光辉足迹”正定县史陈列展厅,展厅以时间脉络为线索,通过文物、典籍以及投影、电子阅览设备的全景式展现,从政治、经济、地理、艺术等多个角度,生动再现了正定在各个历史时期的辉煌与变迁。</p><p class="ql-block"> 在“源远流长——滹沱河的历史遗韵”的牌子前,讲解员向清华大学的同学们介绍说:正定北依恒山,南跨滹水,西抵太行,东接瀛海。早在新石器时代,正定就有先祖居住,历代为军事要冲,兵家必争之地。自晋代到清末,一直是郡、州、路、府治所。</p> <p class="ql-block"> 西洋仰韶文化遗址、小客龙山文化遗址、新城铺商代文化遗址;桑梓文明 亘古回响、中山国、鲜虞国、刘邦改“东垣”为“真定”、“常山长贵”瓦当……凤舞移步换景,仔细聆听着,目光定格在一枚小小的陶蚕蛹仿品上。</p><p class="ql-block"> 常山不失时机向凤舞介绍说:我本人就是正定人,工作单位是信访局。走进一座城,我最感兴趣的是通史。几千年的历史变迁,被凝聚在一个展览中,让人得以窥见古城的文化密码。历史上,正定制陶业、纺织业发达,是丝绸货物的重要集散地。您看到的陶蚕蛹来自正定南杨庄仰韶文化遗址。研究发现,早在5000多年前,正定地区就已开始养蚕。唐代,阳和楼南侧是热闹的集市,丝路商旅在此采购。在开元寺的石柱上,仍然能够看到以经商闻名欧亚的粟特人的名字。</p><p class="ql-block"> 讲解员补充道:北京大学实验室对陶蚕蛹进行了碳14测定,陶蚕蛹距今约5400年,是我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的陶制蚕蛹。陶蚕蛹的出土表明,中国养蚕、缫丝、纺织技术最晚在距今5400年左右就已经出现。</p> <p class="ql-block">  上午十点,在南越王赵佗展板前,讲解员激动地告诉大家:我们正定是南越王赵佗的家乡!赵佗在岭南屯垦拓荒,大力发展内河航运和海上贸易,引进中原先进的农业生产工具。赵佗还积极推广中原汉文化,为国家统一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p><p class="ql-block"> 一身儒雅书生气质的赵佗在风动碑前谦虚道:这不是我的功劳,军功章里还有龙飞、凤舞、真定、常山、林根红、钟好客等人的功劳,他们是红石榴派到我身边,帮助我的恩人呀!我诞生时的公元前240年,天下还没有统一,战乱频繁,我的童年在战马的嘶鸣和战鼓的轰鸣中度过。我的家乡正定,正处在秦国和赵国的边境,时常有兵马往来,我从小就对壮观的军队和英勇的将士充满了向往。青少年时期,我身体强健,力大无比。我从小就跟随乡里的老兵学习武艺,特别擅长骑射。每当听到老兵们讲述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壮举时,我的眼睛就会闪烁着憧憬的光芒。得知我才华和志向的老乡真定、常山,鼓励我加入秦军,去追求更大的舞台。听劝的我,带着对未来的梦想,和龙飞一起踏上了前往秦国的道路。我很快在军中展现出过人的才能,赢得了同僚的敬佩,我在战场上的英勇表现,更是引起了高层的注意。</p><p class="ql-block"> 龙飞接龙道:当年我告诉赵佗,要想进步得更快,必须接近权力中枢。不久,赵佗被选拔进入秦始皇的亲军,成为了皇帝身边的精锐战士。近水楼台先得月的赵佗,武艺和军事才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每当秦始皇出巡或征战,赵佗总是跟随在皇帝身边,他的勇敢和忠诚赢得了秦始皇的赏识。19岁那年,秦始皇赐予赵佗一把御剑,这不仅是对他武艺的认可,更是对他忠诚的信任。公元前219年,春风吹拂着中原大地,赵佗作为统帅,率军征伐岭南的百越。</p> <p class="ql-block"> 真定吃力地抱着上半部分刻着大字“汉南粤王”、下半部分刻着“佗故里”,已经断成两截的一块石碑对清华大学的学员们讲:我抱着的这块石碑就是史料中记载的正定府“汉南粤王赵佗故里碑”。100多年前的1874年10月,正定一位富有家国情怀的知县贾孝彰,接替庆之金任正定知县。1875年4月,贾孝彰率一众人马在北门瓮城内立下两通石碑,其中一通就是“汉南粤王赵佗故里”碑,而赵佗碑约在1967年时遗失半个多世纪。2023年8月19日,正定县在北门里网管施工,县文保所王永杰在回填沟畔土堆中意外发现了这通久违的先贤赵佗故里碑。</p><p class="ql-block"> 讲解员手执装满枣核的鎏金铜壶,缓缓讲道:这个鎏金铜壶是从南越王墓中出土的。从南越国宫署遗址水井内发现的木简中,也提到了枣“壶枣一木”、“高平甘枣一木”,“壶枣”和“高平甘枣”是两种古枣的名称。正是这几枚木简,启发马伯庸写出了《食南之徒》,一个吃货大汉使者阴差阳错帮助汉武帝收复南越的故事。但早在公元前207年,岭南地界还没有枣树这种北方的植物。正是赵佗将枣引进了南越,珍视非常,还安排了专门的官员来管理和种植。从这些木简可以知道,这些枣树是种植以供宫廷使用的,它们被详细地归类和排序,而且枣树结出的果实数量也有精确的记录。这和赵佗的籍贯有关。赵佗是河北正定人,当地的特产就是枣。此外,赵佗引入北方中原农耕技术与先进文化,使岭南地区迅速从刀耕火种时代平稳进入农耕文明时代,同时又将异域文化和海洋文化引进岭南,开启了岭南文明千年辉煌。</p><p class="ql-block"> 常山接龙道:赵佗的一生,可以说是跨越了两个朝代的传奇,他见证了秦始皇的辉煌与衰败,亲历了刘邦的崛起与汉朝的确立。在这漫长的岁月中,赵佗不仅巧妙地在秦汉两朝之间维持南越的独立,还极大地推动了南越地区的发展与繁荣。而他的长寿,使赵佗成为了岭南地区历史变迁的活见证。赵佗晚年,凭借深厚的政治智慧和对民族文化的深刻理解,成功地维持了南越国的独立和稳定。</p> <p class="ql-block">  上午十一点,在展示的一块五代残碑上,镌刻的“安乐垒”字样清晰可见,揭开了正定城前身的秘密。讲解员介绍说:352年,前燕大将慕容恪率大军攻打冉闵,在滹沱河北岸建军事堡垒,取名“安乐垒”。398年,北魏道武帝拓跋珪将常山郡治所迁到“安乐垒”,此后,这里成为常山郡的政治、经济中心。</p><p class="ql-block"> 清华大学的彤同学用食指戳了一下水滴君的小肚子说:我国从公元前221年建立了第一个封建制王朝直到1912年一共经历了2132年漫长的历史进程,在这两千多年的历史进程中,一共出了494位皇帝。我从您2022年3月1日撰写的《太昊伏羲陵托天》一文中看到,皇帝大多都活不了多大岁数,一般活不到50岁,但是也不乏长寿的皇帝,可是超过80岁的皇帝凤毛麟角,明确记载的只有五位——89岁的乾隆皇帝、85岁的梁武帝萧衍、唯一的女皇帝81岁的武则天、80岁的宋高宗赵构和80岁的五代吴越武肃王钱镠,我国最长寿的皇帝是清朝的乾隆......</p><p class="ql-block"> 常山打断彤同学,得意地讲道:我查阅史料发现,在这些皇帝中居然还有一位年龄超过百岁的长寿王皇帝,他就是祖籍河北石家庄正定的南越武帝赵佗!他在位时间81年!秦始皇活着的时候,他活着,还带领士卒开疆扩土;秦始皇死了,他还活着;秦二世上台,没几年死了,他还活着;秦王子婴上台,很快被推翻,他还活着;刘邦当了皇帝,他活着;刘邦当了11年皇帝,死了,他还活着;汉惠帝上台,当了7年皇帝,死了,他还活着;汉文帝上台,当了23年皇帝,死了,他还活着;汉景帝上台,当了16年皇帝,死了,他还活着;汉武帝上台,他还活着......这位活了100多年,经过风云变幻,熬死了差不多十位帝王的人,就是无疾而终的我们正定人赵佗!享年103岁,是中国历史上迄今为止王中第一大寿者。</p> <p class="ql-block"> 在唐代颜真卿书法《祭侄文稿》前,真定哽咽道:在正定博物馆,观众可以看到新石器时代的陶蚕蛹,也可以欣赏到隋唐五代时期的唐代书法《祭侄文稿》,还能了解正定古城内著名的古建筑群和文化遗产。书法作品《祭侄文稿》,展示了隋唐五代时期正定的影响力。这一时期,正定的政治、军事地位进一步提升,成为河朔雄镇、军政要隘。唐天宝十四年(755年),颜杲卿升任常山太守。安史之乱爆发后,他应时任平原郡太守的堂弟颜真卿之约,联合河北17郡太守起兵抗乱,率子颜季明与敌激战,直到矢尽粮绝。唐天宝十五年(756年),史思明攻破常山,颜杲卿被俘,宁死不降,当面痛骂安禄山,遭钩舌肢解壮烈殉国。公元758年,颜真卿几经辗转寻找亲人遗体,最终只找到了哥哥的一只脚和侄儿的头骨,悲愤之下,他写下了被誉为“天下第二行书”的《祭侄文稿》,沉痛悼念在常山镇守壮烈殉国、为国尽忠的亲人。通过虚拟+现实技术,观众可近距离、更真切地感受古代正定的繁华景象,互动屏幕等新媒体手段也进一步丰富了参观体验。</p><p class="ql-block"> 诗词通在《五台册图》前吟诵道:千里桑麻绿荫城,万家灯火管弦清。这是元代诗人陈孚《真定怀古》中的诗句。透过古人之笔,盛景得以重现。《马可·波罗行纪》则称赞正定“盛产丝织品,能织金锦丝罗,其额甚巨”,就连沿途驿站的床铺都是以绸缎制成的。</p> <p class="ql-block">  让凤舞对正定刮目相看的有正定版“清明上河图”之称的《正定胜迹图》。虽然图是新的,但它所承载的正定的历史却非常厚重的。《正定胜迹图》全面地还原了古城的神韵和千年之美,宽街窄巷纵横交错,塔宇桥埠星罗棋布,南来北往的人物栩栩如生,所有关于古城的繁荣记忆都在这15.5米的画卷中呈现。</p><p class="ql-block"> 县内或传世或出土的石刻、造像,以《圃园石记》《境生像外》等个专题展览的形式,从不同角度展示了正定的历史和艺术。</p><p class="ql-block"> “境生像外”展厅展出石质造像与金铜造像两大类,“太平真君元年”石造像、“武平元年贾同村邑人造”菩萨立式石造像、鎏金十一面立式观音铜造像……精美文物见证昔日的商贸繁荣。</p><p class="ql-block"> 真定比照着墙上的图画,善跏趺坐,手拿力士石造像,对清华大学的同学们说:我们正定自古是冀中南一带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交通便利,商业活动繁盛。石刻展览图板上的龙藏寺碑被誉为“隋碑第一”、风动碑真实反映了唐代藩镇割据的乱象;造像展中不同时代精美的石刻、金属造像,全面反映了正定城内佛教传播发展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  让凤舞没有想到的是正定高平村竟然是电影《地道战》的原型村。当年八路军与当地村民利用联通的地道,与日本侵略者进行了殊死搏斗,沉重打击了日寇的嚣张气焰,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典范,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p><p class="ql-block"> 看着虚拟影像展示的地道战,凤舞不禁心潮澎湃,正是在千千万万中国人民的英勇抵抗之下,中国才取得了抗日战争的最终胜利,迎来了今天的美好生活。</p> <p class="ql-block">  中午,大家在会议室依次品尝了大屏幕滚动播放的正定八大碗、马家老鸡、王家烧麦等。</p><p class="ql-block"> 下午,随着探访的深入,大家奥利乘坐电梯移步地下二层,这里展览着遗迹、名人、瓷器、石刻、乡愁等。最引人注目的当属“瓷韵华章”瓷器展厅。从宋代到清代各个时期的瓷器精品,从龙泉窑到景德镇窑等多个窑口的代表作品,让同学们领略到了中国瓷器文化的博大精深。</p><p class="ql-block"> 镇馆之宝定窑白釉剔花荷莲鹿雁纹瓷罐,为研究正定乃至华北地区的经济、文化、手工业发展状况提供了实物资料。</p><p class="ql-block"> 陶瓷爱好者哈黑在白瓷展区驻足许久,不时研读图文资料,向工作人员询问细节。</p><p class="ql-block"> 在邢窑结带柄执壶前,哈黑对清华大学的同学们说:正定博物馆的瓷器展品不仅数量众多,而且质量上乘。我最感兴趣的是这件邢窑结带柄执壶,它展示了白瓷的艺术特色,也展现了我国瓷器发展的辉煌历程,可谓弥足珍贵。</p> <p class="ql-block">  正定地处燕赵腹地,自古多豪杰之士,名人大家辈出。据考证,正定有95人考中进士,有据可查的历史名人有148位,在名人展中,凤舞看到了常胜将军赵云、“补土派”创始人名医李杲、“北洋三杰”之一的民国总理王士珍。了解完名人事迹,凤舞愈发感到这座古城历史厚重、人文荟萃,不禁让人肃然起敬。 </p><p class="ql-block"> 走出博物馆,收获颇丰的凤舞一抬头,刚好看到了飞舞的鸽群。</p><p class="ql-block"> 这时的鸽子就像历史的使者,结伴从千年前建造的隆兴寺一侧起飞,盘旋数圈后,降落在博物馆地面。</p><p class="ql-block">博物馆是一座桥梁,一头连着历史,一头通往未来。</p><p class="ql-block"> 这一刻,凤舞感到正定的过往正在从历史的深处苏醒,向她缓缓走来,引导自己的心灵通往若干年后的未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