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人的“正气篇”(散文.上)

王仁荣

<p class="ql-block">  共产党人的“正气篇”(散文.上)</p><p class="ql-block"> ——读陈行甲《在峡江的转弯处》​</p><p class="ql-block"> 文/王仁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一</p><p class="ql-block"> 龙蛇交替,阅读依旧。到正月初十,读完了《在峡江的转弯处:陈行甲人生笔记》。听过一遍后,余兴未尽,又从头到尾通读一遍。</p><p class="ql-block"> 此前,陈行甲的大名与我“如雷贯耳”;对其“特立独行”的人生之路也从媒体上有所了解;遗憾地是尚不知晓他在弃政从善后还著书立说,出版社出了他写的好几本书。</p><p class="ql-block"> 正月初六,我在“微信读书”平台偶遇此书,随即收在“书架”上,也算是“机缘巧合”,而在手机上急切、专注地读完这本书,旨在通过陈行甲的自述,全面解他的心路历程、前行足迹。</p><p class="ql-block"> 读得细就想得宽,想得宽便记得多。阅读过程中,共记笔记27则,短者十来句,长者数百字,记录心潮跌宕,累计三千余言;觉意犹未尽,再撰本叙之。</p><p class="ql-block"> 我对此书的总体评价为:这是一本昂扬着正能量的好书,至少是我迄今在“微信读书”平台上浏览过的700多本书中,最能引起心头震撼者之一。整个阅读过程,就是陪同陈行甲走过风霜雪雨、嚼碎苦辣酸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二</p><p class="ql-block"> 毋庸置疑。这本书具有较高的人文价值与不可估量的社会影响力。从微观角度论,它是一卷有着正确导向的“人生励志篇”,真人说真事、道真情、讲真话,可信度高、感染力强。从宏观角度讲,它是一本对广大人民公仆们进行勤政廉洁教育的生动教材,是一名共产党员用忠诚蘸着心血写就的“正气篇”!</p><p class="ql-block"> 与陈行甲“特立独行”的人生轨迹相吻合,这本书在形式上亦“别开生面”。本人执笔写书、请同学故交作“序”,由在“北大”读书的儿子撰“跋”,刊登自己在巴东主政时下属的文章结尾。就此而论,这本书就相当地“另类”了。</p><p class="ql-block"> 陈行甲的社会著名度很高,源于百姓厚爱鞠躬尽瘁的好官、人民敬重勤政廉洁的公仆。他是名人,他的这本书自然归入名人传记的范畴。</p><p class="ql-block"> 陈行甲写这本书的创意与动机,得到了妻子与儿子的理解与支持。他那正在走向成熟的儿子,建议老爸将这本书写成新时代的《浮生六记》。陈行甲将自己理性反思的成果、自我解剖的“切片”、跋涉崎岖的足迹,融化于流畅生动的文字中,可以说满足了儿子的期望。我想在此用两句抒情语来表达赞赏:这本书的思想高度不亚于“巴颜喀拉山”;其对社会的冲击力,犹如巫峡口呼啸而来的怒涛,激浪滔天“卷起千堆雪”。</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三</p><p class="ql-block"> 《在峡江的转弯处》的第一、二两记,陈行甲以浓墨重彩写了他的母亲和妻子。始终将自己定位于“草根”的他,和每个普通人一样,有一位慈祥的母亲,有一位贤惠的妻子。这是他“干造福百姓事、留两袖清风名”的“根基”、是他无坚不摧的“靠山”,是他刚正不阿的底气,是他披荆斩棘的动力。</p><p class="ql-block"> 正是母亲的坚强和大度,赋予他百折不挠的勇敢与韧劲,让他在面对“政治寒冷”、应对世情险恶之时,感觉到背后有温暖,脚下有力量,那是母爱的光辉环绕着他,母亲的鞭策激励着他。</p><p class="ql-block"> 陈行甲刻在骨子里的母亲教导,为他年少时,只喝过几滴墨水的母亲,从生活的煎熬中悟出的对“苦”字的“阐释”。这个阐释是通俗形象而又蕴含着哲理的:“苦这个字蛮像人的脸,草字头的两个竖像人的眼睛,中间的小十字架像人的鼻子,下面的口就是嘴巴,所以人生下来就是要吃苦的,你读书要学会吃苦才读得好。”陈行甲记住了,更是踏踏实实地做到了。他以母亲为榜样不怕吃苦,无论在读书时、工作中,还是在挑起县委书记的重担后。</p><p class="ql-block"> 当他因工作限于困厄、遭遇各方掣肘,情绪坠落低谷之时,是妻子的温柔体贴,耐心开导,日夜守护、鼎力支持,帮助他摆脱了“重度焦虑与抑郁”的缠绕,顽强地站立起来,不向困难和腐败势力低头,一鼓作气冲破座座拦路的关隘,于步履维艰中打开了新局面。</p><p class="ql-block"> 振作起来的陈行甲,气冲霄汉、锐不可当。他依靠党组织的力量、提振制度的硬约束,净化了巴东的政治生态,让党的旗帜更加鲜红,把党的温暖实实在在地送到了千家万户,让“脱贫致富”的号角响彻巴东,物化为出实干、苦干、巧干的行动。一个战胜自卑、绽放出自信笑颜的新巴东,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巴东人彻底卸下了因“邓玉娇事件”压在脊背上的沉重“包袱”,抖擞精神跟上了全民族追梦的脚步!</p><p class="ql-block">(续下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5年元月9日中午初稿</p><p class="ql-block"> 即日晚二度润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