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和园一画中游

蔡文华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画中游景区位于颐和园万寿山前西部,建于清乾隆年间,1860年被英法联军焚毁,光绪年间重建。包括画中游、澄观阁、借秋楼、爱山楼、湖山真意等建筑。此处地势坡度较大,各个建筑因地制宜、随山就势,是一组极具特色的建筑群。</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画中游的亭台楼阁别具一格,各建筑之间以爬地廊连接,利用山势地形的高低,筑有不同形体的平台,而且建筑的不同形体相互搭配,构图丰富,登阁眺望湖光山色,犹如置身画中。</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相传画中游是乾隆皇帝亲自设计的,据说当代乾隆皇帝三下江南,回到北京后,便想仿照江南景致造清漪园,他先找来工匠制作模型,模型完成后,他总觉得听鹂馆后空着块地方不合适,找人设计了多种图样均不满意。乾隆皇帝日思夜想,一日于梦中见一白须老者带俩使女前来,使女手中各持一画轴,打开两幅画着楼台亭阁的图画,美妙绝伦,乾隆皇帝兴致勃勃,边游边吟:</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金山竹影几千秋,云锁高飞水自流。万里长江飘玉带,一轮明月滚金球。远至湖北三千里,近到江南十六州。美景一时观不尽,天缘有份画中游。梦醒后乾隆皇帝把梦中所见画了下来,命内务府制成烫样,这就是画中游。</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画中游是一处充满诗情画意的景点,它依山而建,巧妙地融合了自然与建筑之美。正面矗立着一座两层的楼阁,左右两侧各有一座楼,分别为“爱山”和“借秋”,寓意对自然美的热爱与借景抒情的雅致,阁后还有一座石牌坊,牌坊后则是澄晖阁,进一步增添了景区的层次感。</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画中游不仅建筑美,而且其选址也极具匠心,它巧妙利用了万寿山的自然地形,使游客在游览过程中能够不断变换视角,欣赏到不同角度的美景。无论是远眺湖光山色,还是近观楼阁亭台,都能让人感受到一种超脱尘世、融入自然的意境。</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谢谢朋友们的关注和支持,敬请提出宝贵意见!再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