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赫赫宗周,褒姒灭之!”这是《诗经·小雅》《正月》篇中的点晴之笔。意思是说,显赫一时的西周,被褒姒这个妖言惑众的女人给灭掉了。在时人眼里,褒姒就是一个祸国殃民的主儿。《诗经·大雅》《瞻卬》篇中就记录了周人对褒姒的求全责备:“哲夫成城,哲妇倾城。懿厥哲妇,为枭为鸱。妇有长舌,维厉之阶。”清人方玉润在《诗经原始》中的如下说辞,代表了大多数人长久以来的惯常看法:“此刺幽王嬖褒姒以致乱之诗。”一如太白所言,或不尽然的:“妲己灭纣,褒女惑周。天维荡覆,职此之由。”</p> <p class="ql-block">幽王姓姬名宫湦,是西周的末代君王。登基之初,也就是幽王继位的第二年,周都镐京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地震。《国语·周语》有载:“是岁,三川竭,岐山崩。”对此,《诗经·小雅》里的《十月之交》有过形象的描述:“百川沸腾,山冢崒崩;高岸为谷,深谷为陵。”面对如此骇然的自然灾害,幽王不仅没有放在心上,还任用虢石父这样的佞臣,在天灾的基础上叠加了人祸,使得民不聊生。在位期间,他更是数次发动了战争。一次是他率军攻打了褒国,并取得了胜利,然后褒姒便成了他的宠妃。《国语·晋语》载曰:“周幽王伐有褒,有褒人以褒姒女焉。褒姒有宠,生伯服。”在尔后的宫斗中,年轻貌美的褒姒自然占了上风,幽王就把王后申后给废了,太子姬宜臼也不得不出逃至申国,这就引起了他的又一次征伐,但这次的征战却没有那么幸运。宜臼的姥爷申侯也是申国的国君,他联合缯国以及犬戎的力量,一举攻破了镐京,并在骊山脚下将幽王给杀了,褒姒也成了犬戎的俘虏,西周就此落下了帷幕。</p> <p class="ql-block">都说幽王嬖爱褒姒,那么,褒姒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女人呢?《东周列国志》中是这么形容的:“目秀眉清,唇红齿白,发挽乌云,指排削玉,有如花如月之容,倾国倾城之貌。”在幽王的眼里,褒姒的“姿容态度”,也是他“目所未睹”的。惊为天人的美女,总是惹人垂爱的。不知道是不是后人的杜撰,褒姒有倾城之貌,却是一个冷若冰霜的美人儿。作为王后,虽然不愁锦衣玉食,但依然难见褒姒的一笑。为此,周幽王可是伤透了脑筋。《史记·周本纪》是这么说的:“襃姒不好笑,幽王欲其笑万方,故不笑。”这时候,虢石父就站出来说,要不试着燃起御敌的烽火,或许能博得美人一笑。烽火不是随随便便就能燃起的,而幽王居然便答应了,太史公不得不如实作了记录:“幽王为烽燧大鼓,有寇至则举烽火。诸侯悉至,至而无寇,褒姒乃大笑。”幽王是“说(悦)之”了,可是诸侯们不乐意了。不用我赘述,故事的结局是尽人皆知:因为三番五次地戏耍了各路诸侯,当申侯带着联军攻进镐京的时候,当烽火又一次燃起的时候,诸侯们再也不相信幽王有难了,于是不见一个人来“勤王”。</p> <p class="ql-block">“烽火戏诸侯”是不是确有其事,受到了很多人的质疑。早在战国时期,屈原就在《天问》中有过如下振聋发聩的诘问:“周幽谁诛?焉得夫褒姒?天命反侧,何罚何佑?”今人吕思勉更是直言:“幽王灭亡的事情,《史记》所载的,恢诡有类平话……”站在骊山的烽火台上,遥想2800年前的狼烟四起,我是触摸不了历史的真相的。但我想,山下的那些蒿莱中,一定埋藏着幽王的千古遗恨。骊山的烽火是无辜的,但幽王却有着他的咎由自取,就像唐人胡曾在《咏史诗·褒城》中批评的那样,是值得后人警醒的:“只知一笑倾人国,不觉胡尘满玉楼。”</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