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拉卜楞寺位于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西,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寺院之一,有 “世界藏学府” 之称,保留着全国最好的藏传佛教教学体系。到此游览,最先映入眼帘的便是这气势恢宏的转经长廊,令人心生震撼。</p> <p class="ql-block">拉卜楞寺拥有世界上最长的转经长廊,共二千多个转经桶,将一百多间寺院和上千间僧舍环绕其中,绵延3.5公里。经筒色彩艳丽、雕花考究,醒目而庄重,环绕大半个寺院,恰似拉卜楞寺的坚固护城墙,既壮观又神秘,无声地守护着这片神圣的佛教圣地。</p> <p class="ql-block">转经筒内置经卷,在拉卜楞寺,不论男女老幼,藏民们虔诚无比。他们口念真言,目光炯炯有神,双手轻轻转动经桶。每转动一圈,便相当于念诵了一遍经文。在这周而复始的转动中,信仰的力量在心中流淌,岁月的痕迹也在经桶的吱呀声中悄然沉淀。</p> <p class="ql-block">过转经筒长廊,拐弯便踏上拉卜楞寺主路,脚下是石块铺就的路面,两旁成片平顶房与围墙环绕的高大殿堂错落有致。这些建筑的墙面,有明亮的黄色、纯净的白色、庄重的红色,仿若闯入画中色彩世界,交织出独特而迷人的视觉景致,让人沉醉。</p> <p class="ql-block">拉卜楞寺坐北朝南,占地86.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超40万平方米。寺内殿宇超90座,有佛殿、昂欠,以及僧舍、印经院等建筑。众多的建筑错落有致,构成规模宏大的藏式建筑群。一走进拉卜楞寺,首先看到的殿宇便是马头明王佛殿。</p> <p class="ql-block">马头明王佛殿是典型的藏式佛殿建筑,1922年始建。踏入殿内,一尊12米高的马头明王塑像屹立中央,气势非凡。马头明王作为观音的化身之一,被视为修行者的护佑者,承载着帮助修行者降魔除障的美好祈愿,吸引无数信徒前来朝拜,接受庇佑 。</p> <p class="ql-block">拉卜楞寺是藏语“拉章”的变音,意为活佛大师府邸。1710年由第一世嘉木样活佛创建,经多世修建,鼎盛时僧侣达4000余人。1980年对外开放,如今已成为甘、青、川地区最大的藏族宗教与文化中心,承载深厚藏传佛教文化。</p> <p class="ql-block">穿梭于拉卜楞寺的街巷,处处可见游客们打卡留影的身影。有人身着轻便的现代服饰,在古老建筑前展露笑颜;还有不少游客精心挑选了绚丽的民族服装,佩戴上精致的配饰,举手投足间尽显风情,用相机定格下这与藏地风情交融的美好瞬间 。</p> <p class="ql-block">在藏式建筑中,边玛墙是一个标志性的特征,通常出现在建筑物的顶层或女儿墙位置,是由石材和边玛草混合砌筑的混合型墙体。其室外一侧墙体采用青藏高原特产的边玛草砌筑,边玛草多为柽柳枝等,具有不弯曲、不易腐烂的特点。这种墙体不仅能减轻建筑顶部重量,还具有独特的装饰效果,是藏式建筑的一大亮点。</p> <p class="ql-block">拉卜楞寺寺主是第六世嘉木样呼图克图,还有八大堪布、四大赛赤等领导。它历史底蕴深厚,曾号称坐拥108属寺,曾是是甘南地区政教中心。寺内保留全国顶尖藏传佛教教学体系,1982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意义重大。下图中是夏河县拉卜楞寺院管理委员会及藏传佛教寺庙工作办公室。</p> <p class="ql-block">拉卜楞寺是国内规模仅次于布达拉宫的藏族寺庙群,也是世界最大藏学府。行走其间,常能看到藏民右手转动转经筒,左手捻着佛珠,口中低声默念经文。在藏传佛教理念里,持颂真言越多,对佛越虔诚,便能超脱轮回之苦。</p> <p class="ql-block">拉卜楞寺门票每人40元,含讲解服务。游览时要按指定路线行走,入院前务必仔细阅读告知内容。这里严禁使用无人机,殿内禁止拍摄,也切勿对着僧人拍照。都说去不了西藏,就来拉卜楞寺,这里既能感受藏地风情,还不用担心高反,是领略藏传佛教文化的绝佳选择。</p> <p class="ql-block">顺着石板路,不多时,便来到了拉卜楞寺的中心广场。广场开阔而宁静,四周的建筑错落有致。广场边,一块文保碑静静伫立着,上面镌刻着清晰的文字,记录着拉卜楞寺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相关信息,包括认定时间1982年,以及其在宗教、文化、建筑等多领域的重要价值简述。</p> <p class="ql-block">拉卜楞寺是藏传佛教最高学府,规模仅次于西藏哲蚌寺,以六大扎仓闻名。扎仓在藏语里是学院的意思,分别为修显宗的闻思学院、修密宗的上下续部学院、修天文的时轮学、修医药的医药学院和修法律的喜金刚学院。文保碑傍便是医药学院,建于1784年,殿内供奉药王佛、药师佛等。</p> <p class="ql-block">拉卜楞寺里,最引人注目的当属闻思学院。学院内的大经堂,是全寺最大的经堂,也是核心建筑之一。其建筑宏伟,空间开阔,壮观非凡,能容纳众多僧人同时诵经、举行法事活动,在寺中地位举足轻重,承载着深厚的宗教文化内涵 。</p> <p class="ql-block">闻思学院作为全寺中心,由前殿、正殿、后殿构成。前殿供藏王松赞干布像;正殿高悬清乾隆帝敕赐的“慧觉寺”匾额。有11开间,宽100米,深75米,有柱140根,可容4000喇嘛同时念经。殿内挂着各色彩幡,燃酥油灯百余盏,香烟缭绕,一派佛国气象。</p> <p class="ql-block">沿着闻思学院东侧上行,一座神圣白塔映入眼帘。拉卜楞寺佛塔众多,星罗棋布。藏族佛塔是建筑艺术瑰宝,自佛教传入藏区,造塔便成修行积功德的方式,盛行至今。所以在藏区,洁白佛塔遍布寺院与山川,成为独特的人文景观。</p> <p class="ql-block">拉卜楞寺有四种形式的佛塔:离合塔、神变塔、菩提塔(贡唐宝塔)、舍利塔。其中,离合塔一座,便是眼前的这座白塔;神变塔两座,分处寺院东西出入口;舍利塔用于存放寺属活佛的灵骨塔和肉身塔,大多位于学院建筑后殿或拉康中。</p> <p class="ql-block">离合塔后方,便是祝寿佛殿。殿门之上,一块告示牌十分醒目,上面明确写着“此为护法神殿,女人请勿进入,谢谢合作”。这一特别的规定,为祝寿佛殿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也让人对殿内的景象与背后的文化传统,不禁多了几分好奇与遐想。</p> <p class="ql-block">祝寿佛殿是寺院举办祝寿、祈福法事的重要场地。这里常年香烟、酥油灯相伴,僧人们的诵经声不绝于耳,营造出宁静、庄严、神圣的氛围。信众虔诚祈祷叩拜,在浓厚宗教氛围中,内心获得宁静慰藉,感受宗教的强大力量与独特魅力。</p> <p class="ql-block">整个寺庙里,现存最古老且是唯一由第一世嘉木样活佛时期所建的佛殿,便是在祝寿佛殿右边的下续部学院。下续部学院,藏语“居墨巴扎仓”,其正殿为藏式建筑,东西5间,南北11间,殿顶鎏金法轮、幢幡俱全。</p> <p class="ql-block">下续部学院佛殿是寺内现存最古老、文物最多的,于1716年(清康熙55年)修建,近300年来未经维修,不对外开放参观,仅信徒可朝拜请灯,殿内禁止拍照。按传统习俗,每年夏季坐夏期间女性不得入寺。</p> <p class="ql-block">佛殿主体建筑居于中心,周围环绕着附属建筑,如僧舍、库房等,形成一个相对独立又完整的宗教建筑群,体现出严谨的秩序感和庄严的宗教氛围。</p> <p class="ql-block">走出这座承载深厚底蕴的下续部学院,向东望去,便能瞧见一条小巷子。巷子两旁是厚实古朴的藏式建筑,土褐色的墙壁上,岁月留下的斑驳痕迹清晰可见,仿佛在静静诉说着往昔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沿着巷子前行,微风携着远处悠悠诵经声与淡淡酥油香拂面而来。右手边高大的藏经殿,屹立于小巷一侧,与周围藏式建筑和谐统一。它墙壁厚实古朴,门窗雕刻精美,庄重肃穆,如沉默守护者,庇护佛教经典,承载文化智慧传承。</p> <p class="ql-block">而在藏经殿不远处,便是庄严肃穆的宗喀巴佛殿。它是典型藏式建筑,外墙石块堆砌,墙上绘吉祥佛法图案。殿内高大的宗喀巴大师鎏金佛像宝相庄严,四周挂满描绘其生平与佛教故事的唐卡,在酥油灯映照下,尽显神秘庄严。</p> <p class="ql-block">宗喀巴佛殿四周,分布着大片的僧舍,典型的藏式风格,采用石木结构搭建而成,外墙土黄色,质朴无华。僧舍错落有序,一间紧挨着一间,自然地勾勒出一个个规整的小院,处处洋溢着僧人们的生活气息 。</p> <p class="ql-block">在拉卜楞寺里,像这样的小巷子星罗棋布,每一条都独具魅力。当你一条一条慢慢走过,指尖轻触着墙壁,便能深切感受到藏传佛学建筑文化那深厚的底蕴与独特的韵味。</p> <p class="ql-block">拉卜楞寺,这座规模宏大的寺庙,已静静伫立了300多年。它背依连绵群山,夏河如一条灵动的丝带从旁横穿而过,地理环境得天独厚,优美如画,还是电影《天下无贼》的取景地,吸引无数人慕名而来。</p> <p class="ql-block">寺内18座金碧辉煌的佛殿,每一座都承载着深厚的佛教文化,精美的雕刻与绚丽的彩绘诉说着岁月的故事。万余间僧舍密密麻麻,崇楼广宇鳞次栉比,金瓦红墙相互映衬,气势恢宏非凡,尽显藏传佛教的独特魅力 。</p> <p class="ql-block">藏式的建筑有独到的形式。土、石、木、草都是建筑材料,土石筑就的高墙厚实,下大上小,整个建筑呈梯形。窗口竖向窄长,开口是长方形,用颜色对比强烈的涂料,画出下宽上窄的梯形样式,窗户上面是木制的挑檐,下垂装饰性布帘,有些还有两个流苏。</p> <p class="ql-block">拉卜楞寺院的建筑粗犷大方,古朴典雅,稳坚耐用。部分殿堂的屋顶有鎏铜瓦和绿色琉璃瓦。整个建筑庄严巍峨、宏伟壮观。雕梁画栋,金碧辉煌,气势磅礴,具有浓郁的藏族风格。大型佛殿顶部,均有铜质鎏金法轮、阴阳兽、宝瓶、胜幢、雄狮等。</p> <p class="ql-block">后山上的一座座小房子是拉卜楞寺的闭关房。拉卜楞寺修行传统悠久,闭关修行是重要修行方式之一。僧人修行到一定阶段,会选择闭关静修,他们远离尘世喧嚣,集中精力诵经、冥想,在寂静中沉淀,以提升精神境界,获得更深的修行成果。</p> <p class="ql-block">寺院最高处的弥勒佛殿,又称大金瓦殿,是一座六层宫殿式建筑。它处在白色围墙里,一至五层呈梯形,开长方形盲窗,窗上有布幔装饰。五层顶部平坦,立着铜鎏金宝瓶。中央殿宇单檐歇山,殿顶覆鎏金铜瓦,饰有狮、龙等,金光夺目。</p> <p class="ql-block">踏入弥勒佛殿,一尊八米高的镏金弥勒佛大铜像,稳稳占据视野中心,眉眼慈悲,法相庄严。两侧,五米左右的八大菩萨镏金铜像,身姿各异,同样闪耀着光辉。殿外,众多藏民与僧人沿着佛殿,一圈又一圈,脚步不停,眼神中满是虔诚,令人动容。</p> <p class="ql-block">转经的队伍中,有背负生活重担的人,借诵经消解忧愁;有满怀憧憬的行者,以脚步追寻信仰。他们年龄不同、身份各异,却在这转经路上达成一致。他们用行动诠释着,人生如转经,在循环往复里,领悟生命的真谛,找寻内心的安宁。</p> <p class="ql-block">临近大金瓦殿的斜面上,辩经台静静伫立。其下,由青石铺设而成的宽阔广场,是僧人们展开学术辩论的专属之地。在这里,思想的火花激烈碰撞,一句句掷地有声的论道,承载着对佛法的深度探寻与传承,日复一日,见证着信仰的力量与智慧的交融。</p> <p class="ql-block">辩经台的左边,是释迦牟尼佛殿,因其镏金铜瓦的屋顶,也被人们亲切地唤作小金瓦殿。殿宇庄重古朴,檐下风铃轻摇,似在诉说着岁月的故事。沿着这条路径往西,便能看到白伞盖佛殿,其同样承载着深厚的佛教文化,神秘而又庄严,吸引着众多信徒与游客前往探寻。</p> <p class="ql-block">时轮学院,位于拉卜楞寺主体建筑闻思学院西侧,建于1763年,以研究时轮金刚法和天文历算为主,学习时轮金刚的坛城构建、修行仪轨以及天文历法知识,如藏历的推算、星宿运行规律等,对于藏族天文历法的传承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p> <p class="ql-block">进入大门,经堂坐落在院内,通高两层,正殿东西五间,南北十一间,款式为藏族平顶式。东西廊相聚总宽超过经堂,东西廊和外墙北伸,三面包住经堂和后殿,经堂、后殿的三面形成一圈夹道,供僧俗右旋回行巡礼。</p> <p class="ql-block">走出时轮殿,径直来到对面,踏入一座有着白色外墙的宁静院落,这里便是大名鼎鼎的寿安寺。寿安寺还有一个更为人熟知的名字狮子吼佛殿,其始建于公元1809年,历史底蕴深厚。在拉卜楞寺众多寺院里,寿安寺地位尊崇,是等级最高的两座寺院之一 。</p> <p class="ql-block">寿安寺气势恢宏,共有四层,那鲜艳的红色外墙格外夺目,每个窗户都垂挂着帐幔,为其添了几分神秘。大殿门前,黑色牛毛帐幔随风轻摆,上面绘着阴阳双鹿的精美彩图。佛殿入口上方,高悬着嘉庆皇帝亲赐的 “寿安寺” 匾牌。殿内正中,高大庄严的鎏金铜质狮子吼佛像熠熠生辉,据说它是从河北张家口驮运而来。</p> <p class="ql-block">文殊菩萨殿与寿安寺在同一个院落内,是拉卜楞寺中最小的一个殿。殿内供奉的是红黄文殊菩萨像,墙面书写着鎏金梵文和满绘佛教壁画。值得一提的是,这尊佛像是由拉卜楞寺三世索智久美索南嘉措于1928年从蒙古地区奉造迎请而来,成为文殊殿的镇殿之宝。</p> <p class="ql-block">拉卜楞寺文物陈列馆位于时轮学院旁,馆内收藏着佛像、壁画、唐卡,还有古籍、法器,每一件都是民族瑰宝。那些金、银、玉、珊瑚、景泰蓝打造的用品,更是工艺精湛,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等着游客前来,感受跨越时空的信仰与艺术魅力。</p> <p class="ql-block">在文物陈列馆的最左侧,是酥油花展览馆,它可是拉卜楞寺里别具一格的存在,也是寺内唯一被允许室内拍照的区域。在这里,一朵朵用酥油精心雕琢而成的花朵、一尊尊形态各异的佛像,在灯光的映照下,散发出神秘而迷人的气息,吸引着游客们纷纷驻足,定格这独属于藏传佛教艺术的美好瞬间。</p> <p class="ql-block">酥油花,作为藏文化中独树一帜的艺术瑰宝,堪称一绝。它以纯净洁白的酥油为主料,巧妙地混入糌粑增加韧性。艺人们凭借着世代传承的精湛技艺,历经熬制、塑形、上色等繁杂工序,将原本普通的材料雕琢成花鸟鱼虫、神话故事,呈现出如立体壁画般栩栩如生的视觉效果。</p> <p class="ql-block">每至寒风凛冽的冬季,拉卜楞寺的艺僧们便开启了酥油花的制作之旅。他们从秋天草黄后产出的牛奶里,耐心且细致地提炼出纯净洁白的酥油。随后,将酥油长时间浸泡在冰水中,反复揉搓,直至成为细腻膏状。这道工序必须在零度以下完成,通常在冬季三个月持续进行,所以酥油花也被誉为盛开在冰点的奇特之花。</p> <p class="ql-block">从文物陈列馆出来后,沿着景区指定的路线,继续朝西而行。一路上,能看到三三两两的僧人自在前行,他们身着枣红色的僧袍,在熙熙攘攘的游人中格外显眼,那一抹独特的色彩,宛如绽放在尘世喧嚣里的信仰之花,为拉卜楞寺的旅途添上了几分庄严肃穆的韵味。</p> <p class="ql-block">文物陈列馆不远处便是嘉木样佛宫,不对游客开放,它仿若一位遗世独立的隐者,静静隐匿于这片神圣之地。佛宫的大门宛如一幅精美的艺术画卷,其上装饰着繁复华美的图案,色彩明艳动人,每一道线条都仿佛是岁月与信仰交织的笔触,蕴含着深厚的宗教寓意,引人遐想。</p> <p class="ql-block">今天是周末,整个寺庙热闹非凡,游客们穿梭其间,手中相机不断定格美好瞬间。尤为吸睛的是,一群群身着绚丽民族服饰的藏族游客,他们成群结队,欢声笑语,为这古老寺庙增添了独特的民族风情。</p> <p class="ql-block">在这热闹的氛围中,汉族美女也被藏族风情深深吸引,她们兴致勃勃地穿上藏袍,戴上精致的藏式头饰,精心搭配好每一件配饰,或系上一条色彩斑斓的腰带,举手投足间满是对藏族文化的喜爱与尊重,她们也成为了这寺庙中一道别样的风景。</p> <p class="ql-block">在古老的寺庙前,她们以那历经岁月洗礼的红墙为背景,摆出俏皮的姿势,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眼神中满是对这片土地的热爱与好奇。一旁的摄影师快门按个不停,将这精彩的一瞬间定格,照片里,她们与古老的寺庙完美融合,成为充满民族风情画面中独特的存在。</p> <p class="ql-block">喜金刚学院,主要研究喜金刚的生起和圆满次第之道,学习内容丰富多彩,包括书法、文法、立法、法舞以及彩砂绘制工艺等。这里的教学体系别具一格,分设三个班级,修学年限并不固定,一切皆随学识精进与修行感悟而定 。</p> <p class="ql-block">上续部学院,静立在喜金刚学院西侧,是密宗修行与学习的圣地。学院大殿正门上方,装饰图案主体是双鹿听经,在整个寺院内反复出现,其寓意耐人寻味。在汉文化里,鹿象征美好和谐 ,此处双鹿的形象,更是将对佛经的虔诚聆听之意,演绎得淋漓尽致。</p> <p class="ql-block">在拉卜楞寺的西南角,贡唐宝塔拔地而起,高高耸立,威严而庄重。哪怕隔着围墙,那宏伟的塔顶也清晰可见,上面人头攒动,游客与信徒往来其间。此塔高31.33米,呈独特的菩提式,由精致的塔刹、圆润的塔瓶和稳固的塔座共同构成,尽显藏传佛教建筑的非凡魅力 。</p> <p class="ql-block">拉卜楞寺西出口,神变塔静静矗立,塔身洁白,在日光与夜色交替中,见证着无数虔诚的身影。信众们一圈又一圈绕转,脚步不停,从朝阳初升,到落日余晖。年复一年,日复一日,他们把心底的祈盼与梦想,都融入这一圈圈的步履间,岁月在他们身上留下痕迹,可信仰从未改变。</p> <p class="ql-block">这次的拉卜楞寺之行,不仅是一场视觉的盛宴,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它让我近距离感受到了藏传佛教文化的独特魅力,也让我对宗教信仰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尊重。离开时,频频回望,心中满是不舍,拉卜楞寺的宗教文化氛围,已深深烙印在我的记忆深处,成为人生中一段难忘的经历。</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font-size:15px;">拍摄于2024年7月22日</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