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新春佳节,大年初八,太阳温暖地照在我的城市,退休人再次走进崇安寺,走进公花园,探访我们无锡的地方历史文化,记录美好。</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崇安寺公花园对于无锡人来说,就像一本好看又耐读的书。</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她地处锡城最繁华的闹市中心,所以又名“城中公园”。这里四季常绿,四时花异,满目苍翠中,九寿阁等古老建筑掩映其间,是镶嵌在闹市中的一颗绿宝石。</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座公园建于清朝光绪年间,被称作“华夏第一公园”,园林界公认是我国第一个公园,也是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公众之园。“公花园”,这个响当当的名头,是我们无锡人大家的公园。</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老无锡人都喜欢逛崇安寺公花园,它历史悠久,底蕴深厚。走过了一百年的历史沧桑,从建成至今,始终向市民免费开放,一代又一代无锡人的童年都是在这里长大的,所以,公花园在老无锡人心中是具有重要地位的。</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从新生路公花园侧门入口,园门朝东,进门就是一座玲珑小桥,桥名“迎旭”,它每天迎接公园里的第一缕阳光。</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迎面是一方池塘,翠竹环绕,即便是冬天,也是杨柳依依,诗情画意,大红灯笼高高挂,新春的喜悦在跳跃。</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一块大大的太湖石伏在池塘,形似乌龟,名为灵龟石,是公花园建园一百周年时候购置的。龟有“独占鳌头”“长命百岁”之寓意,每一个走进公园的游人,都会收到如此美好的祝福,温暖如春。</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走过迎旭桥,眼前这片水域,就是白水荡。水面波光粼粼,蓝天白云倒映水中。白水荡四周绿树成荫,轩亭楼台林立。</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白水荡承载老无锡人很多美好回忆。我家孩子小时候,我几乎每周日都带她来划船,她会跟着我一起唱“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18px;">此刻我站在新修建的木栈道上,迎面吹来的春风吹起我头发,撩动我的记忆,我又唱起这首喜欢的老歌:“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白水荡西北角上,是公花园里著名的景点“龙岗”假山,假山上建有一个小亭子,还有一座古朴雅致的白塔。白塔石纹斑驳,布满岁月留下的痕迹。</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沿着石路往上,太阳透过树的缝隙照在身上,很舒服。心情好,步履轻盈。在半山腰眺望远处,高楼林立,城市繁华。</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高楼,湖泊,假山,草地,都市里能有这样的田园风光,赏心悦目,让我心情愉悦,惬意。</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公花园里有很多古建筑,同庚厅和多寿楼是当时无锡地方上的九老集资出钱建造的,厅楼的命名给人祈福祈寿之感。</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同庚厅的屋顶上栖满了鸽子,白色的小精灵在蓝天白云下咕咕咕咕叫着,闹着,情味浓浓,岁月静好。</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饮马槽位于同庚厅前涵碧桥旁,明嘉靖间,无锡知县王其勤抗击倭寇入侵,在无锡县城的西门城头上遗留下军用饮马槽一具,公花园建成后,因园址曾是王其勤驻军处,故将该马槽移入园中。如今,它静静卧在蓝天下,告诉我们一段历史。</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秦起广场上热闹非凡。</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这里闲坐闲聊的大多是无锡老市民,他们围坐一起,晒着太阳,听着锡剧,聊着家常。一对退休老人,摆了个“红歌老歌大家唱”的摊头,免费为大家表演。</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此刻,他们正在表演锡剧《珍珠塔》,表演入情入景,声情并茂。锡剧是我们无锡的地方剧种,具有悠久的历史,著名的戏剧表演艺术家王彬彬是我们无锡人的骄傲。此刻,台上表演精彩,台下不时响起雷鸣般掌声,我加入欣赏者的行列,仿佛走进耳熟能详的珍珠塔故事,跟着演员小声哼唱,感受我们无锡传统戏剧文化魅力。</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无锡公花园是个充满英雄色彩的地方,它是辛亥革命在无锡的首义之地,是1925年第一个中共无锡党支部成立的地方,也是无锡解放后第一面五星红旗升起的地方。光辉形象革命历史,堪称无锡近代史上活生生的教科书。</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怀着崇敬的心情,我步入秦起广场多寿楼“无锡第一支部”,室内庄严肃穆,我轻轻踩上红地毯,读一读各个时期共产党员的入党宣誓,眼前仿佛出现历代中国共产党人为民族解放事业前赴后继英勇奋斗的光辉形象,庄严神圣的感觉油然而生。</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从多寿楼出来,我直奔阿炳故居。</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阿炳是中国近代民间音乐家,他一生正直、爱国,不畏权势,酷爱民族器乐,精通江南丝竹,在演奏技巧和乐曲创作方面都有较深的造诣,二胡独奏曲《二泉映月》《听松》《寒春风曲》和琵琶独奏曲《龙船》《昭君出塞》《大浪淘沙》等都是蜚声乐坛的顶级作品,尤以《二泉映月》最有影响。阿炳故居位于公花园南侧,梁溪区图书馆路30号,是清朝时期的古建筑遗址。</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退休人参观了雷尊殿。</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雷尊殿是阿炳出家的道观,阿炳出生于此,去世于此。展出的内容主要有阿炳的生平、阿炳的创作和他的艺术成就。阿炳的乐曲超越了时间和空间,成为音乐外交的国礼、世界乐坛常演常新的曲目和我们无锡几代人的晚安曲。</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毛泽东听了录音《二泉映月》后,评价说:“它具有浓郁的民间风味,要发扬光大之。”周总理也十分欣赏这首曲子,指示有关部门灌制唱片,当做珍贵礼品赠与国际友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在这里再一次通过文字、图片、音乐走近家乡名人,阅读家乡文化,感受阿炳的艺术成就和高洁人品,致敬他对民乐创作做出的重大贡献,心中充满了自豪和骄傲。</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阿炳的起居室基本保留了阿炳在此生活时的样貌。陈列的物品可见其当时生活状态的拮据和不堪。</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起居室陈列的物品,我特别喜欢这两尊雕像,一尊题为《远去的琴声》;一尊题为《行走阿炳》。</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远去的琴声》是雕塑家徐诚一捐赠的,雕塑以二胡乐器的琴杆为支撑点,人物形象凌空横卧在意象空间,似云似水,如山如丘,再现民乐家阿炳拉二胡名曲《二泉映月》时感人肺腑的情景。</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行走阿炳》以无锡旧城区街弄深巷为背景,表现民间音乐家阿炳拉奏二胡行走风雨中的情景,表现他生活的艰辛,表现他创作世界名曲《二泉映月》的艰辛和孤寂。</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阅读这两尊雕塑,我感受阿炳丰富的精神世界,不屈的人格和高贵的灵魂。同时,也感受雕塑家高超的艺术灵感,欣赏到至臻的艺术作品,这是文化的魅力,艺术的魅力!</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艺术欣赏体验厅里,我戴上耳机,置身民乐家阿炳给我们留下的艺术世界,《二泉映月》,《赛马曲》,《听松》,《大浪淘沙》……我一首首地听,一曲曲的听,聆听音乐,聆听阿炳,陶醉在这样一场文化盛宴,身心俱乐。</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的家乡在无锡,公花园,是我们无锡的“原点”,是“最无锡”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大年初八,退休人来到具有百年历史的无锡公花园,赴一场文化之旅,见证无锡发展的历史,记录无锡的城市情怀。阅读这座公园,好像在阅读一本厚重的书,阅读无锡的历史,阅读无锡的风情。退休人精神富足,身心愉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