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东南行(1) 新昌大佛寺(1)

QiHang

<p class="ql-block">  大佛寺,位于浙江省绍兴市新昌,紧依着南明山侧,始建于东晋。</p><p class="ql-block"> 2013年,大佛寺石弥勒像和千佛岩造像 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  大佛寺景区 是集观光朝圣、地质科普、民俗体验、禅意休闲于一体的大规模、多功能、综合性的国家4A级旅游景区,拥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地质公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重点开放寺院、央视影视外景拍摄基地等品牌。</p> <p class="ql-block">  大佛寺 建成后屡建屡毁,寺名也经历了 瑞像寺、宝相寺、石佛寺、毗卢阁、南明寺 等变更。</p><p class="ql-block"> 直至光绪年间(1871-1908年)重建,称大佛寺。</p><p class="ql-block"> 民国十四年(1925年),在寺门口立碑,上书“大佛寺”。</p> 新昌大佛寺景区 共25平方公里,坐西朝东。大门后是观景步道,左侧有双林石窟,千佛院及佛心广场,右侧主要有射雕村,木化石林恐龙园,天然圣境,佛山圣境,五百罗汉洞,般若谷 及 栖光禅院,寺院最后则为南朝古刹 大佛寺。 <p class="ql-block">  大年初一中午时分,我们从大门来到 佛心广场。新春佳节,游客、香客众多,非常拥挤。</p> 佛心广场北侧山壁上书有一巨大的“佛”字,这是弘一法师的手笔。 “佛答应了”,小和尚高兴得合不上嘴。 首先来到的是 栖光净院。 栖光净院 始建于2004年,是 大佛寺 的下院。净院占地35亩,建筑面积达14000多平方米。<div>  栖光净院 设有三殿(天王殿、三圣殿、地藏殿),三楼(钟楼、鼓楼、藏经楼),三堂(讲经堂、觉海堂、茶禅一味堂)及三塔(支遁尊舍利塔、悟道方丈舍利塔、万佛宝塔)。</div> 两晋时期,起源于印度的佛教典籍开始在中国各地广为流传,特别是印度大乘佛教的重要经典——《般若经》(读:般(bō)若(rě)经)译为汉文,佛教般若思想得以广泛传播,崇奉佛教的风气,开始在中国盛行。 在两晋南北朝时期,新昌佛教盛行,寺院众多,遗迹有南岩寺、沃洲小岭寺、九峰寺、隐岳寺、元化寺、天宫寺及栖光寺等,是全国佛学修行者的活动中心。<div>  东晋 时代的佛教学者对于 般若性空 的解释,各出异义,纷纭不一,当时有“六家七宗”之说。</div> 西晋后,新昌成为战乱、动荡的避难之地。<div>  “六家七宗”的“即色宗”创立者 支遁,于哀帝兴宁年间(公元 363年 至 365年)在 石城山,创建“栖光寺”,支遁 在新昌建寺说法达10多年。</div><div> “栖光寺”比禅宗 嵩山少林寺 早130多年,较 天台国清寺 早230多年。</div>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栖光寺”亦列其中。 当代缘起,秉理承彰,栖光古刹,再度重光。<div>  新昌建县1100周年,即2008年10月20日(农历九月廿二)大佛寺栖光净院三圣殿 举行落成典礼。</div><div> 栖光净院 于公元2009年下半年建成开光。</div> 栖光净院的兴建,再现东晋时期“隐岳寺”、“元化寺”、“栖光寺”三寺鼎立,佛寺再兴之盛况。<div>  “茶禅一味堂”的建设,使 支遁大师“茶禅一味”、“品茗清谈”的杰作续写更新更美的篇章。</div> 藏经楼 栖光寺 开山祖师 支遁大师法塔 和 栖光净院 重兴大师、新昌大佛寺老方丈悟道老和尚舍利塔, 财神殿 <p class="ql-block">  尽北处,宝塔从天降落,屹立于宝地,名“栖光万佛宝塔”,为中国楼阁式八角形建筑,塔高九级,总高七十三米。 </p><p class="ql-block"> 栖光万佛宝塔 造型精美,气宇轩昂。塔内以“净土佛国“为主题,展示出佛教艺术伟力,“拈花微笑,注相说法”的造像宗旨下,无声传递着佛陀真、善、美的大爱教化。</p><p class="ql-block"> 栖光万佛宝塔 于2010年10月27号开光。</p> 在我国,佛寺大多有寺即有塔,寺塔并存,为北传佛教的一大特色。<div>  栖光万佛宝塔建成后,象征北传佛教大乘佛法复兴于南明栖光,展现护国安民的功用。</div> 栖光宝塔 递进九层,九九归一、梵意高扬,以万佛海会为供奉主体,集大乘佛教之万千气象,迎合大众的迎请需要。在地宫上基座增设四大菩萨供奉区域。<div>  塔内四面,东西南北分布供奉,文殊菩萨显现于五台金色世界,普贤菩萨显现于峨眉银色世界,观世音菩萨显现于普陀琉璃世界,地藏王菩萨显现于九华莲花世界。四大菩萨圣像,各于所处供奉区域中央庄严显像,四百余尊法身圣像簇拥而出,化身遍及,祥云涌动,天华浪漫,仿似亲临人间。</div> 新建宝塔,是为了使 栖光寺 建筑群的丛林格式更趋完善,打造成为大佛寺景区一大标志。 这里也是很多古装电视剧取景之地,《大唐双龙传》是在大佛寺内取景,最后一张图的大“佛”,就在这里拍摄,还有《大明风华》也在这里取景。 栖光宝塔,万佛因缘,随十方圣者护持正法;四大菩萨,结缘宝塔,为一切众生广开方便;慈悲救度,无有分别,为大乘佛教精神的淋漓体现。 回梦当年南方寺院林立之盛况,足显大佛寺、栖光寺佛德灵光。 走出栖光净院,从 佛心广场 沿着 般若谷 进去,山坡上茂林修竹,幽谷中小桥流水,溪石滚滚。18米长和8米长两座石板桥将一条溪流隔成了三个大小不同、形姿各异的小湖泊,远眺湖光粼粼,树影婆娑,不久就到 "般若谷"了。 般若谷 始建于2001年2月,是利用 石城山 一处山谷的 明代采石场 建设而成。<div> 设计者利用遗址的地势,巧妙地安排了佛教发展历史展示。以流动的瀑布形式增加了动感,以佛的世界强调大佛寺佛教文化的气氛。<div>  般若(bo re),系梵文音译,即大智大慧,景名“般若谷”为 贺敬之 所题。</div></div> 往里走,前面是一座汉白玉经幢,高9米,塔身刻有“般若波罗密多心经”,这是 般若谷景区 的标志性建筑。 相传,六朝时期,大佛寺 是高僧云集之处,当时佛教分 禅学 和 般若学 两派,其中 般若学 中的六家七宗,有五宗在这一带活动,故该景点取名“般若谷”,也有纪念古代这些高僧大德的意思。 从汉白玉经幢进入石窟世界中,只能望到瀑布的第二级。一米多宽的石路两边各是深不见底的清潭。左侧入口屏风状石壁上的九龙喷浴深雕、潭中莲花和小孩铜像,反映了 释迦太子出生的典故; 汉白玉经幢正前方一飞瀑从天而降,落差约为50米,共分七级,“七级”之数正好与佛语“七级浮屠”相合。 观景台左侧,贴岩而下的三级瀑布右壁上有 赵朴初 先生题的“禅源”二字。<div>  大佛寺 开山祖师 昙光 为“习禅之祖”,在大佛寺修禅53年,比 达摩祖师 到 少室山“面壁”至少早一百多年。大佛寺在东晋时“般若学”、“禅学”并重,因此题为“禅源”</div> 右侧中凸的岩壑中,是 释迦牟尼 在菩提树下成道的大幅线雕图案。两幅精致而简练的石刻作品,反映了佛教在印度的诞生。 右边是 释迦牟尼 在菩堤树下成道的线雕图案,成道像象征了佛教在印度的发展。<div>  沿台阶往上走,岩壑陡壁,喻意佛教文化传到我国传布者经历的拔山涉水之艰苦。</div> 经过第二级瀑布,拾级而下,正前方是一幅12米、高25米宽的石壁浮雕像,画面场景为南朝时期大批高僧名士云集剡中(今新昌),研究佛教般若学,还有昙光开山、支竺遗风、般若创宗、三生圣迹、智者圆寂等典故,以及白居易在《沃洲山禅院记》中提及的王羲之、孙绰等游止于新昌的十八名士。<div>  这是一幅佛教中国化的巨型历史画卷,示意了佛教在中国的立足,也体现了新昌在佛学史上的地位。</div> 般若谷 经匠心独具的构思、设计和建设,以石宕深窟、溪流、山林花草为载体,以汉白玉石经幢为标志,添建瀑布、地池、石阶、栈道、隧洞、地宫,连成一体。<div>  在石壁上分别以线雕、浮雕、深雕、圆雕(石窟雕刻)、刻绘佛本生故事、四大菩萨以及早期新昌境内诸多佛教典故。</div> 瀑布层层下跌,激起巨大的轰鸣声。 <p class="ql-block">  凝灰岩经流水和藻类植物"修飾"呈现古朴素雅的色彩,崖、潭、瀑、路与众多雕刻的佛教故事形成一个和谐的整体。</p> 沿石级下到石宕底部,在巨型浮雕石窟右侧,进入地下隧道,洞宫中虚幻的无穷殿堂,鉴释了成语“佛法无边”的含义。 一出隧道,迎面是20米高的鳌鱼观音像,附近还有文殊、普贤等的雕像。  <p class="ql-block">  般若谷,幽雅、粗放皆俱,湖、桥、溪涧、竹林、经幢、七级悬瀑、石雕、砖雕、洞宫、石门坎等景致连成一条独特的风景线,特别是石窟艺术,展示丰富的佛教文化,供游客观赏。</p><p class="ql-block"> 2001年10月1日开放后,很多人拍手称绝,视为“变废为宝”、“点石成金”,当代新景点开发的典范之作;有“江南敦煌”、“江南一绝”、“地下佛国”等诸多美誉。</p> <p class="ql-block">后记:</p><p class="ql-block"> 2025年新春佳节,赴浙江、福建东南沿海一游。</p><p class="ql-block"> 正月初一,从上海出发,先后到 新昌、瑞安、福州、宁德、温州、天台、绍兴 逛了一圈。游览了许多以前没去过的新景点和过去已去过的景点。</p><p class="ql-block"> 一路上感受到了各地浓浓的新春佳节的民俗民风,看到了各地的不同美景,收获良多。</p> 注: 文中部份文字摘自”百度百科“ 等网络资料。 Qi Hang 摄影 制作 于 2025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