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散记(二)

杨胡子

<p class="ql-block">摄影、文字:杨胡子</p><p class="ql-block">器材:iphone16pro</p> <p class="ql-block">一、翠湖公园(D2,2025.02.04,正月初七)</p> <p class="ql-block">翠湖公园,是位于云南省昆明市主城区的中心地带的景区,五华山西麓。占地面积0.216平方千米,其中陆地面积约0.06平方千米,水面约0.123平方千米,容积15.1万立方米,呈长675米、宽500米的椭圆形。翠湖公园南眺碧鸡,与云南省科学技术馆相依,北瞰蛇山,与云南大学相邻,西南与云南陆军讲武堂旧址相接。</p><p class="ql-block">翠湖公园八面水翠,四季竹翠,春夏柳翠,故称“翠湖”。公园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享有春城“绿宝石”美誉。元末称为“菜海子”,因湖东北有“九泉所出,汇而成池”故又称“九龙池”。明朝沐英在翠湖“种柳牧马”,清朝吴三桂将其更作新府“洪化府”。清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云南巡护王继文在湖心岛中建“碧漪亭”,遂僻为风景区。清道光十五年(1835年),云贵总督阮元修筑一条南北走向的长堤,名“阮堤”。民国八年(1919年),唐继尧修筑一条东西走向的长堤,名“唐堤”,两堤十字相交于湖心岛,将湖分为四片。翠湖公园由水月轩、海心亭、九龙池、观鱼楼、莲华禅院、西南岛、竹林岛等景点组成,以“十亩荷花鱼世界,半城杨柳佛楼台”为景观特色。</p><p class="ql-block">2002年9月25日,翠湖公园成为昆明市首家免费开放公园;2018年12月,翠湖公园被评为云南省精神文明单位;2020年,翠湖公园被授予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2022年4月,翠湖公园获得昆明市第三批市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2024年8月,翠湖公园被授牌为“云南省科普基地”。</p> <p class="ql-block">二、参观云南陆军讲武堂旧址(D2,02.04,正月初七)</p> <p class="ql-block">云南陆军讲武堂旧址,位于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华山街道办事处洪化桥社区翠湖西路22号。云南陆军讲武堂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所著名的军事院校,原系清朝为编练新式陆军,加强边防而设的一所军事学校。开办于1907年。与创办于1906年的北洋陆军讲武堂(天津)和创办于1908年的东北讲武堂(奉天)并称三大讲武堂。与黄埔军校、保定陆军军官学校、东北讲武堂并称中国近代四大军校。云南陆军讲武堂<span style="font-size:18px;">历经28年,培养了国共222名将帅!其中尤以朱德元帅、叶剑英元帅闻名天下!</span>被誉为“将帅摇篮”,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有着重要地位。1935年,云南陆军讲武堂被改编为“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昆明分校”,由龙云兼主任。抗日战争结束后,1945年9月,第五分校奉令停办。云南陆军讲武堂、讲武学校共办22期,包括校内举办的各种培训队、班,共培养各类军官、军士近10000人。</p><p class="ql-block">云南陆军讲武堂旧址占地面积达7万平方米,现除南部大操场及教官宿舍区改作他用外,北部教学区3万多平方米范围内的建筑群包括主楼、礼堂、兵器库、盥洗室等共7500平方米的建筑基本保持完好。</p><p class="ql-block">1988年1月13日,云南陆军讲武堂旧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云南陆军讲武堂旧址被中宣部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p> <p class="ql-block">百年军校,将帅摇篮!</p> <p class="ql-block">云南陆军讲武堂、讲武学校共培养国共两党将帅222名,其中朱德、叶剑英、周保中、卢汉、龙云、曾泽生等最为出名!</p> <p class="ql-block">中国远征军主题展</p> <p class="ql-block">三、游昆明老街(D2,02.04,正月初七)</p> <p class="ql-block">如果说在成都有宽窄巷子,在上海有新天地,那么在昆明就有昆明老街。昆明老街是国内作为一个统一地名命名的街区项目,昆明城中最后遗留的历史街区。</p><p class="ql-block">昆明老街的建筑群落中,最古老的有近900年历史,这些建筑承载着这座城市太多的记忆与故事,同时又承载了当代人太多的童年欢乐和当下的生活趣味。</p><p class="ql-block">昆明老街光华街,东起正义路,西至五一路,全长435米,是昆明城中仅存的具有昆明古朴风貌的老街。可以吃到口味正宗的小锅米线,可以淘到光怪陆离的云南古玩,可以找到历经百年的药铺。光华街用他斑驳古朴的胸襟包容着昆明的古今。</p><p class="ql-block">昆明老街甬道街在1983年,就有了昆明最早的花鸟市场。随着时间的推移,当年在甬道街上搭建铁皮棚,售卖花鸟鱼虫的商家在赚得盆满钵满之后,纷纷外扩,陆续形成了景星珠宝花鸟市场。此外,这些代表城市市井特色的小买卖甚至延伸到光华街、文明街。如今,甬道街的改造升级完成,那些曾一度外迁的商家带回自己升级后的商品回归。</p><p class="ql-block">昆明老街景星街,每日总是人潮人涌。各种稀奇古怪的东西都可以在这里淘到,景星街承载了太多昆明人美好的童年记忆,也为各种外地游客带来无尽的惊喜。</p><p class="ql-block">昆明老街钱王街,将潮流与历史在此对撞,这里有老宅子中的星巴克,有英国专业的电音酒吧,还有很多手工艺人的精品商店,在这里街拍的美女帅哥络绎不绝。</p><p class="ql-block">昆明老街一直以来都是昆明商业街区中最有活力的部分。昆明老街内传统的文化、商贸活动不但没有减少,反而人气更加旺盛,有日益扩大的趋势。</p><p class="ql-block">根据规划内容,由文明街、景星街、文庙直街、甬道街、光华街、钱王街等10条古老街道构成的昆明老街,将力争建成国家4A级风景区,并开辟旅游线路,项目投资金额30亿元。</p><p class="ql-block">昆明老街所获荣誉:2022年2月11日,入选“云南第一批省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公示名单。2022年8月16日,入选第二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名单。</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昆明老街---钱王街</p> <p class="ql-block">昆明---云南浪漫,分你一半!</p> <p class="ql-block">光华街</p> <p class="ql-block">文明街---马家大院</p> <p class="ql-block">忠爱坊</p> <p class="ql-block">春城往事</p> <p class="ql-block">金马碧鸡坊</p> <p class="ql-block">东寺塔(又名常乐寺塔、金鸡塔),与西寺塔(惠光寺塔)一起合称东西寺塔!</p> <p class="ql-block">四、赏昆明大观楼长联(D3,02.05,正月初八)</p> <p class="ql-block">大观公园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始建于明朝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位于昆明市以西约2公里的滇池湖畔。</p><p class="ql-block">清康熙三十五年(公元1696年)建大观楼,公园也因此而得名,面积达700余亩,为市区最大的公园。</p><p class="ql-block">乾隆年间,名士孙髯翁登大观楼有感而发,傲然撰书184字长联,把滇池风光和云南数千年历史生动地展示在世人面前。</p><p class="ql-block">长联一出即惊动四方,人们争相传颂,名扬天下,被誉为“海内第一联”。“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才雄气猛,气势磅碍,光彩夺目。清末由云龙评价大观楼:“与岳阳黄鹤相衡,一样雄奇,各有大名垂宇宙……”毛泽东认为长联“从古未有,别创一格”,董必武、陈毅、郭沫若均题诗赞誉大观楼和长联。</p><p class="ql-block">大观楼完整保存着清代以来不少历史文化名人撰写的楹联、匾额、题记、碑刻,包括咸丰的题词,宋湘、阮元、马如龙、赵藩、陈荣昌、由云龙、王灿等撰写的楹联,唐继尧的匾额,郭沫若的题诗……丰富的历史文化遗迹,构成大观楼优秀传统文化。</p><p class="ql-block">大观楼因长联驰名中外,成为与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齐名的四大名楼。</p><p class="ql-block">毛泽东、董必武、郭沫若等给予了高度评价。在造园手法上,园林职工紧紧围绕孙髯翁长联意境布局,不断提高园林水平,充分展示了“九夏芙蓉,三春杨柳”和“洋洋大观”的风貌特色。园内花木繁茂,假山、亭阁、小桥、流水营造出雅致、隽永的气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大观公园正门</p> <p class="ql-block">选胜登临</p> <p class="ql-block">大观楼灯会于晚上19:00开灯</p> <p class="ql-block">近华浦</p> <p class="ql-block">大观楼背面</p> <p class="ql-block">大观楼及大观楼长联</p><p class="ql-block">大观楼长联如下:‌</p><p class="ql-block">‌上联‌:</p><p class="ql-block">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p><p class="ql-block">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p><p class="ql-block">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p><p class="ql-block">趁蟹屿螺洲,梳裹就风鬟雾鬓;</p><p class="ql-block">更苹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p><p class="ql-block">莫孤负:四围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p><p class="ql-block">‌下联‌:</p><p class="ql-block">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在?</p><p class="ql-block">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p><p class="ql-block">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力。</p><p class="ql-block">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p><p class="ql-block">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p><p class="ql-block">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p><p class="ql-block">此长联由清代孙髯翁所作,上联写景,描绘了滇池的壮丽风光和四季美景;下联言志,回顾了云南的历史变迁和英雄往事,充满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全联共180字。</p> <p class="ql-block">大观楼长联作者孙髯翁</p><p class="ql-block">孙髯(约1700年一约1775年),名髯,字髯翁,号颐庵,晚号蛟台老人。祖籍陕西三原,因其父在云南任武官,随父寓居昆明。清代云南学者、名士。孙髯自幼好学,入乡试时,因入场要搜身,不愿受辱而离去,以后即终生不仕。40岁左右,其适遇弥勒州苗漪任昆明州育才书院山长,两人结为至交。孙髯爱梅花迎霜雪之骨气,自称“万树梅花一布衣”。其身居昆明,目睹水灾给居民带来的痛苦,于是亲自踏勘盘龙江源流,访问农民,查阅资料,写出《拟盘龙江水利图说》,提出治水方案。并常到滇池畔观赏水光山色,即景抒情,写出千古绝唱180字的大观楼长联。晚年穷困潦倒,栖息圆通寺咒蛟台洞穴,以医卜为生,尽管受生活的折磨,仍乐观自如,写下很多诗文。孙髯有个女儿出嫁弥勒州三道桥,老伴(人称孙二奶奶)随其难以糊口,只得从女度日。1771年,孙髯亦来弥,传说在东门外设馆教书,随后又到城西新瓦房村教私塾。去世后,老伴清理卧室,只见断卷残篇,一气之下,将原稿全部火化。此时无寸土归葬,得苗姓相助,草草收殓,葬于苗姓祖茔。</p><p class="ql-block">孙髯工诗古文词,豪宕有奇气,擅长作乐府、律诗。其创作的大观楼长联号称天下第一长联、海内长联第一佳作,被后人尊称为“联圣”。曾修《云南县志》,撰《盘龙江水利图说》、《拟输捐直省条丁缓征逋欠表》等。诗文多已散佚,今仅存《滇南诗略》收诗10余首,《孙髯翁诗残抄本》收诗85首,弥勒县档案馆搜集整理有《孙髯翁先生诗集》1册。</p> <p class="ql-block">催耕馆</p> <p class="ql-block">湧月亭</p> <p class="ql-block">揽胜阁</p> <p class="ql-block">观音寺华严阁遗址</p> <p class="ql-block">壮美的灯会布景!夜色下一定十分漂亮、光彩夺目、迷恋忘返!可惜我们因第二天早上很早就要起床坐高铁,没有时间观赏了!遗憾也是美!</p> <p class="ql-block">隔湖远眺大观楼</p> <p class="ql-block">奔来书院</p> <p class="ql-block">过桥米线</p> <p class="ql-block">财神到!</p> <p class="ql-block">五、回家,再见昆明!(D4,02.06,正月初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