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骑楼 岁月的守望者

全家福

<p class="ql-block">海口骑楼老街,以独特的南洋建筑风格,见证了这座城市的兴衰更迭。每一栋楼宇,每一根雕花柱子,都承载着故事,犹如一本打开的历史书,记录着海南岛的历史变迁和文化交融;她像岁月的守望者,用坚实的身躯守护着这座城市的记忆与梦想。走近她,让我们共同感受那份穿越时空的温暖与感动。</p><p class="ql-block"> 一一题记一</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海南岛的北端,有一座以海为邻,以风为伴的城市,静静地诉说着千年的故事,这座城市便是海口市。而在海口的心脏地带,隐匿着一片被时光温柔以待的老街一一骑楼老街,它们是岁月守望者,既见证了岁月沧桑巨变,又是现代生活的缩影,展现了海口这座城市独特的魅力与活力。</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闻名遐迩的骑楼老街,是海南现存规模最大,保护最完整,地域文化特色最为鲜明的老街景观。</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骑楼老街主要集中在博爱路、中山路、新华北路、得胜路和解放路五条街区,有外廊式建筑600余栋,占地面积约8万平方米。在这些街区,大大小小的街巷纵横交错,四通八达,交通十分便利。</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行走在老街上,偶遇的每一座庙宇,每一处历史遗址,都好像充满磁性一般强烈吸引着我的好奇心,让我的脚步不由自主地放慢下来,悉心端详古迹,仔细品读碑文,然后驾叹自己的主观臆想,在脑海里像播放电影画面一样,追溯着老街久远的历史前尘。</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骑楼老街建筑群大约形成于二十世纪20~30年代。其中最古老的四牌楼始建于南宋,距今已有700多年历史。</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骑楼的起源,可追溯到古希腊的帕特农神庙。现代意义上的骑楼最早起源于印度的贝尼亚普库尔,是英国殖民者首先建造的。随着英国殖民势力范围的不断扩大,这种建筑风格传入南亚、东南亚、东北亚地区。</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上世纪初期,为谋求更好的生存发展空间,一批又一批勤劳勇敢的海南人下南洋谋生。在历经无数血泪创业历程中,那些发展顺利,创业成功的华侨衣锦还乡,把天南地北吸呐的多种优秀文化元素融入到骑楼建筑里,形成了海口骑楼建筑的独特风格。</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称为骑楼,主要与其独特的建筑结构有关;它在一楼没有墙壁,而是采用柱子支撑上方建筑,形成连廊,从高处看酷似马腿,连廊则像马背,因此得名“骑楼”。</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骑楼大多是两三层高,最高也不过五层楼。立面通常分三段结构。下段为骑楼列柱,拓展出宽敞的廊檐,在当地炎热多雨的气候环境下非常有利于遮风挡雨。中段为居住楼层,有房间若干。上段为女儿墙,这应该是一家人活动的天台。从建筑结构看,老街骑楼都是商住两用布局,多半是“前店后居”或“下店上居”。</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走进这些老建筑,看到如此特色的老宅子,让人脑海浮现一幅幅居家历史画面:楼房的底层铺面前,场面熙熙攘攘,形色各异的人在店铺门口进进出出。深谙经营之道的店掌柜正忙着热情招呼每位客人,脸上堆满和蔼的情态,“诚信经营”和“和气生财”是他们笃定的经营信念。</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宅院后庭里,几个调皮的孩童在深一脚浅一脚地追逐嬉戏,他们的欢笑声爽朗。一位步履蹒跚,满头银发的老奶奶跟在她的宝贝孙子后面,那布满皱纹的脸上泛出慈祥的笑意,嘴上不停地唠叨:“慢点、慢点、别摔着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楼上有几扇木格窗,窗门或张开或虚掩。敞开的窗口里面,男主人手捏长长的旱杆吸烟,一手捧着线装书卷阅读。他的目光凝聚于书卷,嘴角在砸吧,砸吧地喷吐白色烟雾。在烟雾笼罩下的神情显得那么从容,那么悠然自得。在男主人身旁,来来回回闪动着家庭主妇忙碌的身影。这应该是已经远去骑楼街市里每个勤俭和睦的普通商贾家庭的缩影吧。</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一百多年来,海口骑楼老街积淀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形成多样历史人文色彩。在老街历史上,曾经有十三个国家在这里开设领事馆、教堂、邮局、银行以及商会等。</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里有中国共产党琼崖一大会址,有孙中山纪念堂等革命遗址,有后人敬仰的西天庙和天后宫,有威震一方的武胜庙和冼太夫人庙等文化古迹。曾经衣锦还乡的华侨富商为家乡修建起来的家族式连排骑楼中,最有代表性的如邱氏祖居、饶园等,它们是海口几百年兴衰发展的历史见证。</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009年6月10日,首届“中国历史文化名街评选推介”活动在北京揭晓,海口骑楼老街以其唯一性、独创性荣获首批十大“中国历史文化名街”称号,自此骑楼老街誉冠华夏。同时,我们家乡“山东青州昭德古街”亦名列其中,她悠久的历史文化早已深深烙印在我童年时光中。因此,我对历史文化街区情有独钟。</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一个世纪前,归乡的琼籍华侨和本地商贾利用自己的资金和特长,在骑楼经营起各种行当。从土特产出口业务到布匹业,从医药业到餐饮业,从旅馆业到制革业、酱料业,骑楼相继涌现出一个个名气响当当的商号。漫步老街,会文书局、中西书局、正昌号、裕成丰、广源兴、见外酒店、闻香阁、宝丰堂等等,让人目不暇接。</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些老字号曾经推动了海口经济社会发展,如今成为海口文化的一部分。斗转星移,业态几经更替,但曾经的牌匾仍保留于此,一并写就的是琼籍华侨剪不断的乡愁。</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骑楼老街积淀了大量的历史文化遗迹。铜雕重现当年下南洋的情景:一侧铜雕是启程远航的男人,在船头双手作喇叭状呼唤着岸上的妻女,另一侧则是站在码头的年轻妻子,带着稚女向远行的丈夫挥别,眼眸里流露出万般不舍百般无奈,从此天各一方,何时何日重相聚。</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就是当时人们下南洋的场景,也是历史的见证,若不是生活所迫,又有谁愿意远离亲人只身到遥远陌生的地方?两座铜雕述说的,不单只是海南岛海口下南洋的事迹,也是百年来中国东南方的人们背井离乡,远渡重洋的血泪史。想到这些,心头忽感阵阵愁心的痛楚,久久难以平复。</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老街中部的天后宫,也称妈祖庙,古色古香,气势宏伟。始建于元朝,已有700多年历史,至今仍香火鼎盛。当年出海远航的人们,无不到此祈求天后保佑,当家人顺利抵达南洋,或从南洋返乡,亦到此答谢神恩。天后娘娘可以说是人们重要的精神支柱。</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漫步海口骑楼老街,沐浴老海口的街市历史文化,让我心感欣慰。这些隐藏在现代都市里的骑楼老街形象诠释了历史与现代的文化传承,系统反映了当地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历史脉络,是海口的历史文化地标。</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老街的对面就是海口钟楼,步行五分钟就能到达。从骑楼老街悠然漫步而出,耳边突然响起了悠扬的钟声,这钟声深沉悠远,回荡在车水马龙的长堤路上。远远眺望,钟楼巍峨高耸,历经风雨洗礼,五层高的红墙白缝在无声地宣告时间的流转,仿佛一位闲适的老者,静静地讲述着海口的过往与今朝。</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经过海南风味小吃店一一椰语堂,门前对联冲击视觉,有道是:椰语堂说老街故事,清补凉道海南风情。真可谓对仗工稳,又高度概括,颇富吸引力。</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一半烟火,一半诗意;这里保留了海口市井民居质朴的生活场景,街巷充溢着浓浓的烟火气息。民以食为天,骑楼老街的美食可以说五花八门,应有尽有:抱罗粉、清补凉、反沙芋头,榴莲酥,椰子饭,木瓜雪蛤、五爪包……不可胜数。</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窄窄的小巷里,各种当地小吃香味扑鼻。让过往游客驻足流连,他们眼花缭乱,不知道该选哪种口味,但是对每种口味都想品尝一番。在滩位前,那些游客不论男女老少,都在那里或站或立,津津有味地品尝自己喜爱的小吃。虽然,他们吃相不同,不论斯文与否,但都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脸上呈现满是惬意的神情和不停地点头赞许的举动。就是不知道他们心里是否都有不虚此行的想法。</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流光溢彩下盛装上演的骑楼,年轻人在这里自弹自唱,情侣在这里喝咖啡聊情话,老年人在这里看琼剧,小孩在这里与雕塑玩耍……每个人都在这里与骑楼的历史交流着,而骑楼老街以恬静淡然之儒雅与开放包容之气韵,诠释着深刻又博大哲学。</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骑楼,不仅仅是一种建筑,更是一种生活方式的见证。它告诉我们,城市的魅力不仅在于高楼大厦,更在于能够保留并延续独特的文化基因。</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五光十色花千树,姹紫嫣红不夜天。夜幕下的骑楼老街,挂满一串串红灯笼。街区上方布置了形态各异的彩球和蛇形卡通,街上人流如织,叫卖声、欢笑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各种各样的热带水果,特色食品、海南椰雕、贝壳工艺品都承载着浓浓的年味和地域特色,感染着每一位游人。在这片热闹的街市中,不时传来黎族民歌,悠扬的歌声与欢声笑语交织在一起,构成一幅生动和谐画面,让人真切的感受到那份属于中华民族的温馨与亲情。</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岁月流转,海口骑楼老街依然静静地守侯在那里,见证着城市的变迁与发展,她的独特建筑风格,浓厚文化底蕴,迷人时代魅力,无时无刻都在向世人展示着她的活力。岁月轻抚骑楼身,洒落老街万分情。这条披着百年神秘面纱的老街,是否也走进了你的心里?</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站在骑楼老街一隅,望着那些历经风雨却依然坚韧不拔的骑楼,我不禁感慨万千。它们就像是一位位岁月的守望者,静静地守侯着这片土地,见证着海口的成长与变迁。那些穿梭在骑楼间的行人,或许正是这座城市未来的书写者,他们每一次驻足,每一次回望,都是对过去的一种致敬,对未来的一种期许。</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海口骑楼老街,你是一首未完的诗,一幅流动的画,一段永恒的记忆;你以沉默与坚守,告诉我们: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总有些东西是值得我们去珍惜、去传承的。而你,正是这份珍贵记忆的最好见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