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扎特C大调双小提琴交响协奏曲作品KV,190

樂此不疲

<p class="ql-block">   当你已经来到了音乐殿堂的门口,推开门向里张望时,就像大海行舟,你会感到自身的渺小。是的,伟大的作品必然是远远超出你想象的作品,而这样的作品在这个音乐世界里其实不在少数。也许你特别喜欢某一位作曲家的作品,可是,千万不要就这样驻足于此而停下你的脚步,不要忘了你刚入门时的情境。请保持这份学习的谦卑与发现的精神,徜徉在音乐的海洋中并欣赏它各个角落的美吧!</p><p class="ql-block"> 董可 北航古典爱乐社:欣赏《C大调双小提琴协奏曲(K.190)》完成于1774年5月31日,莫扎特当时只有19岁。莫扎特作有27首钢琴协奏曲,除此之外还有五首小提琴协奏曲、四首圆号协奏曲、两首长笛协奏曲、双簧管协奏曲、单簧管协奏曲、巴松协奏曲,以及许多为两件或两件以上独奏乐器所写的大型协奏曲。许多人将除钢琴协奏曲以外其它协奏曲成为“杂类”协奏曲,而这首曲子是莫扎特的第一部“杂类”协奏曲。</p><p class="ql-block"> 莫扎特的前人,无论是巴赫、维瓦尔第,还是海顿,鲍凯里尼,都已经将独奏协奏曲发展到了新的高度,他们都留下了重要的独奏协奏曲,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例如巴赫的四部小提琴协奏曲;海顿的两部大提琴协奏曲,小号协奏曲;鲍凯里尼的数部小提琴协奏曲,而作为“协奏曲之父”的维瓦尔第众多的独奏协奏曲。</p><p class="ql-block"> 然而,莫扎特的第一部非钢琴协奏曲,还是没有采用独奏协奏曲的形式,而是将两把小提琴作为独奏声部。这一点源自于巴洛克时期的大协奏曲,大协奏曲是指有数个独奏乐器组成独奏群,有独奏群与管弦乐团所抗衡竞奏的协奏曲。这种协奏曲在莫扎特的时代依然是广受世人欢迎的,尤其盛行于巴黎、伦敦和曼罕地区。</p><p class="ql-block"> 1763年6月至1773年3月,莫扎特跟随他的父亲先后到德国、法国、英国、荷兰、意大利等国进行为期十年的旅行演出。这次演出让莫扎特对当时最先进的意大利歌剧、法国歌剧、德国器乐等体裁都有了认识,还结实了约翰·克里斯蒂安·巴赫(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最小的儿子,前古典主义时期著名作曲家)、萨马蒂尼等作曲家,莫扎特虔诚的向他们请教,学习到他们的作曲技术。</p><p class="ql-block"> 因此受这次旅行的影响,莫扎特的作曲风格有了一定的变化,这首协奏曲带有着浓厚的巴洛克大协奏曲的气息,但也有着莫扎特自己的特点,相比于去世前两个月内创作的《A大调单簧管协奏曲(K.622)》,这部作品显然要振奋许多,充满着朝气与活力,辉煌而灿烂。</p> <p class="ql-block">莫扎特C大调双小提琴交响协奏曲作品KV.190 小提琴 雷诺德·卡普松和西蒙娜·拉姆斯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