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夫读报:让黄旭华院士上头版

陈振平

<p class="ql-block">  在网上,黄旭华院士逝世的新闻绝对没有大S抢眼。但有一些报纸,硬是让黄旭华逝世的消息在亚冬会开幕和其他时政要闻“包场”的头版中占有一席之地。</p><p class="ql-block"> 注意:标题“一生为祖国‘深潜’”,一语双关,极好!副题中标出“中国核潜艇先驱黄旭华逝世”,可以说是一种突破。</p><p class="ql-block"> 这一副题价值何在?后面慢慢道来。</p> <p class="ql-block">  《解放日报》善于巧用“基辛格位置”,在头版为值得注意的新闻开一个视窗,既简要报道新闻,又为内页的深度报道作导读。</p> <p class="ql-block">  内页国内版,头条刊登本报记者采写的报道和评论。</p> <p class="ql-block">  上海的另一家大报《文汇报》头版右下角插入一个导读标题,虽然不及《解放日报》醒目,也没有标出“逝世”这一新闻要素,但其内页的报道更胜一筹。</p> <p class="ql-block">  第5版“视点”,花了整整一个版,大手笔。最吸引我的是头条,退休好几年的原文汇报首席记者郑蔚出手,回忆当年采访黄老的点点滴滴,都是第一手材料,显示报纸的深度和厚度。</p> <p class="ql-block">  黄旭华院士是在武汉逝世的。当地的《湖北日报》在挤满时政要闻的头版上强势刊登“祖国不会忘记”。</p> <p class="ql-block">  在内页第6版,以一个整版的篇幅作了“特别报道”。</p> <p class="ql-block">  《南方日报》虽然没有在头版刊登黄旭华逝世的消息,但内页还是用半个版的篇幅发表本报记者采写的报道。</p> <p class="ql-block">  《光明日报》头版、二版完全与首都大报“对表”,在内页第6版则刊登黄旭华院士逝世的消息和本报记者采写的追忆。</p> <p class="ql-block">  《北京日报》头版与首都大报保持一致。</p> <p class="ql-block">  第2版连转版标题都保持一致。在内页其他版面上没有找到关于黄旭华院士逝世的报道,也与首都大报一样。</p> <p class="ql-block">  前面说到《解放日报》头版副题中标出“中国核潜艇先驱黄旭华逝世”是一种突破。下面接着说这个话题。</p><p class="ql-block"> 2021年5月22日,袁隆平院士和吴孟超院士逝世。23日,中国许多都市报以破格的头版编排来报道。但是,大报却与之形成对比,极少刊登在头版;即使上头版也不在标题中标出“逝世”。原因何在?窃以为,这是因为恪守“报道规格”。</p><p class="ql-block"> 对于党报来说,讣闻报道规格极其敏感讲究。一般来说,只有现任或曾任副国级以上领导人逝世,新华社才会当天发稿,次日各报头版刊登讣闻和照片;刊登的版位和标题、照片的大小必须根据逝者级别高低而定,中央和全国各地省级党报按统一规格刊登。《解放日报》刊登黄旭华逝世消息的位置,按规格必须是“副国级”领导人的讣闻才能刊登。而这次《解放日报》破了格,所以老夫认为难能可贵。</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2021年5月23日的《解放日报》头版也是破格的,把两位院士逝世的消息组合在一起刊登在头版头条位置,在全国大报中独一无二。当时编辑对标题的处理是动了脑筋的:以两位院士的生卒年月暗示,而不是明确标出“逝世”,以免“冲撞”规格。拙作《头版春秋》中详细记载了这个案例。</p><p class="ql-block"> 这一次《解放日报》在头版破格标出黄旭华逝世,“解放”的探索又进了一步。</p><p class="ql-block"> 对于袁隆平、吴孟超、黄旭华这样的国士,大报应该给予什么样的报道规格,不仅是一个编辑业务问题,更是一个价值观的问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