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初三正午时分,离开汶川威州镇,从姜维城遗址南门出,往东北方向行驶约40分钟,就到了茂县县城凤仪镇。</p><p class="ql-block">暖阳高照,岷江东岸的雪山,白云缠绕,一辆辆满载四方游客的大巴,牵着线儿地去往九寨黄龙。也有奔九顶山太子岭滑雪场去的,新春当季,那里有滑雪的好去处。</p><p class="ql-block">西岸这边的半山之上,一座气势宏大的石砌城堡,倚山伏踞,阳光倾洒在灰黄两色交织的石壁上,金辉闪烁,与对岸雪山的银白互为映衬。汶川大地震后涅槃重生的这座<b>中国古羌城</b>,就是我们今日新春行摄的目的地。</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官宣文字说,古羌城每日上午九时有开城仪式,很震撼。</span></p> <p class="ql-block">号角起时,羌笛高亢,声悠回旋,皮鼓与铁环铿锵敲响,城门徐徐开启。释比踩着羊皮鼓舞的节奏,敬天祭祖,“羌兵”武士手执长矛,列队行进,美丽的羌族姑娘手托羌红,祈福新春。</p><p class="ql-block">如此宏大的场景,可惜没赶上。想要观赏这场独具特色的羌族文化展演,看来要在城里住上一晚才行。</p> <p class="ql-block">好在,古羌人“依山居止,垒石为室”的营建智慧,再现于汶川地震废墟之上重建的这座羌寨石堡,雄姿依旧,以千年不变的挺拔与厚重,拥抱八方来客,拥抱追梦逐行的旅人。</p><p class="ql-block">新春喜闻羌笛声,古堡新韵壮山河。 据官宣文字,这座寨门有三层楼高,由56根20米高的实木修建,气势不是一般的宏大。</p> <p class="ql-block">石阶通向羌城高处。</p><p class="ql-block">两旁扶壁上,刻满古羌人世代相传的神秘符号。这些,是不是他们失传已久的象形文字“尔玛文”的存留?</p> <p class="ql-block">羌族一路走来的脚印,遍及黄河中上游到青藏高原、四川盆地及云贵高原,这里有多少的艰辛与悲壮,坚韧与进取?</p> <p class="ql-block">游牧时,逐水草而居。兴农耕,又垒石筑田、建寨、盖屋。</p><p class="ql-block">人称云朵上的民族,智慧,勤劳,坚韧,手托羌红,感恩天地。心安处,即为家乡。</p> 黄白交织 羌碉巍巍 <p class="ql-block">据说,“羌”字,在汉文献中解释为牧羊人,因字型从羊从人。羊,也被羌族人奉为神物。</p><p class="ql-block">羌族有传说,在向岷江上游迁徙途中,“释比”劳累过度,昏昏入睡,手中的经书掉落在地上,给羊吞吃,后来羊托梦给羌人说:“我死后,可将皮做成鼓,敲三下,经书就会道出来。”就这样,羊在羌人眼中,地位甚至高过巫师,被看作羌族文化的神圣传承者。</p> 考古研究发现,“羌”是商朝对夏朝后裔的称呼,羌人祖先其实是夏朝后裔。这里的“羌”,大约是说的古羌。<div>据历史文献记载,古羌非单一民族,是涵盖古时中国西部多个游牧部落的<b>泛称</b>,于华夏文明形成多有贡献。尧帝与大禹即为古羌。传说纷纭的大禹故里,其一就在川西。</div><div>我们今天熟知的羌族,是源自古羌的一支保留族群,延续古羌文化至今,是56个兄弟民族中的一员,主要生活在川西北的岷江上游,阿坝及绵阳的北川一带。</div> <p class="ql-block">击鼓而舞,华夏先民皆习,至今流传。</p><p class="ql-block">羌人之舞,听说叫<b>禹步</b>,是民俗,也是讲究,婚丧嫁娶要跳,农历六月初六大禹诞辰祭祀,羌民会聚,<b>禹步</b>舞跳得尤其盛大隆重。</p><p class="ql-block">相传,大禹治水操劳,罹患腿疾之后,行走姿势很独特。羌人仿之,舞之,籍以世代秉承先祖大禹的治水精神。</p> <p class="ql-block">有点好奇的是,在青城山等地的道观,曾经见过道士步罡踏斗,跟<b>禹步</b>极像,有什么讲究在里面呢?</p><p class="ql-block">是不是如专家所说,道教的罡步,托名北斗七星排列之位,占卜摇卦,行步转折,看起来诡异,其实是模仿,对先秦巫师的舞蹈,以及<b>禹步</b>的模仿?</p> <p class="ql-block">羌王官寨 </p><p class="ql-block">这样的官寨,再现历代羌王施政、办案、议事和居家生活的场景,也是羌族王权、地位和高贵身份的象征性建筑。</p><p class="ql-block">前不久,专门去过一趟汶川县的萝卜羌寨,那是一处更古朴,更原生态一些的寨子,老寨几乎在汶川大震中被夷为平地。那里的羌王官寨,也许是灾后重建的,规模比不了这里,要小得多。修旧如旧也挺好,留住沧桑记忆,成为村寨里的博物馆。照片与文字收录在下面这个美篇里:</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8eur5lq" target="_bla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千年古羌萝卜寨</a></p> 官寨一楼,是议事大厅。羌族王宫里的火塘,为实物展示。 静态展示,历史上,官寨处理部落村寨事务的模样。 <p class="ql-block">“施巴西基”,羌语的汉字转写,意为通天殿堂。</p><p class="ql-block">展示释比文化,这里是他们祈福、作法,沟通天地人神的涉密处所。</p> 城堡内的羌人建筑,以石砌碉楼为主,八角型的那一座最为高大。也有石块砌墙、木材搭顶的民居。高度还原羌族的居住生态。 官寨三楼的木建结构,窗雕兼具汉羌匠艺特色,象形文字符号为羌族特有,刻木记事的流传。 白石崇拜,相传是羌族原始宗教信仰的物化体现,表现他们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div>屋顶,山间,路口,为祈福祭神辟邪之用。</div> 冬日暖色 羌人图腾,以羌红表现,很喜庆,很欢乐。琢磨了一下,这样的几何化图案,一定是羊角纹的变体?羌绣中也常常见到。 羌人羌红的眺望。 闲时,做做羌绣。 <p class="ql-block">这位大叔,确认一下,您是这些大妈的羌绣指导不是?</p> 闹新春,羌族双胞胎宝宝来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