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驾长征路(三十一):赤水(三)

苍山一飞鹰

文字:苍山一飞鹰<div>图片:苍山一飞鹰</div><div>视频:苍山一飞鹰</div><div>美篇号:1751699</div><div><br></div> <h5>扎西红军烈士陵园</h5> 云南·扎西 我们在雨中走进了扎西红军烈士陵园,陵园位于威信县扎西镇巷子社区,此地为狮子营中央红军战斗遗址,当年红军与据险顽抗的威信常备中队在这里进行过战斗。<div><br>  说是红军烈士陵园,其实缅怀的不仅有中央红军长征集结扎西及红军川滇黔边区游击纵队和云南游击支队浴血奋战英勇牺牲的烈士,还有在解放威信和剿匪斗争中牺牲的烈士及建国后保卫和建设祖国中牺牲的威信籍烈士。</div><div><br> 1978年建成时只有扎西红军烈士纪念碑,1984年扩建为扎西红军烈士陵园。纪念碑坐北向南,用石灰石砌筑,高12.26米,寓意毛泽东诞辰日12月26日,碑南面镌刻“红军烈士纪念碑”7个毛泽东书体字,北面镌刻“英勇奋斗的红军万岁”9个周恩来书体字。</div><div><br></div> <h5>红军烈士纪念碑</h5> 陵园肃穆而安静,离纪念碑不远是扎西会议纪念馆和扎西会议会址,纪念馆因布展未开,我们参观了会址。会址包括江西会馆和湖广会馆(禹王宫)。<div><br>  扎西会议会址在江西会馆,又称万寿宫,建于清朝咸丰六年(1856年),1935年2月9日中共中央在江西会馆戏楼上召开了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1985年2月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胡耀邦视察昭通时亲笔题写了“扎西会议会址”。</div><div><br> 湖广会馆,又称禹王宫,始建于清光绪四年(1878年),红军长征集结扎西时,这里是中央军委纵队和中革军委的驻地。</div><div><br></div> <h5>扎西会议旧址</h5> 会址内展示了红军在扎西的情况。1935年2月初,在威信扎西地区召开了中央政治局一系列会议,延续遵义会议完成常委分工,作出回师东进二渡赤水、整编部队、扩大红军以及开创云贵川边区根据地等重大战略决策。具体为:<div><br>  1、水田寨花房子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2月5日召开,常委明确了分工,张闻天代替博古任党内总负责人,毛泽东为周恩来军事指挥上的帮助者,博古任总政治部代理主任。</div><div><br> 2、接着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讨论主力红军撤离后中央苏区的战略方针和组织问题,并回复项英。</div><div><br> 3、大河滩庄子上中央政治局会议2月6日召开,政治局委员和候补委员参会,总结土城战斗的经验教训,讨论今后新的行动方针。2月8日继续开会讨论通过了张闻天起草的《中共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决议》(即《遵义会议决议》),并向各军团干部传达。</div><div><br> 4、中央纵队进驻威信县城扎西,总部驻江西会馆。2月9日在会馆戏楼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除委员和候补委员外,扩大到军委和军团负责人。会议讨论决定回师东进,再渡赤水,循原路反攻遵义,出其不意杀个回马枪。</div><div><br></div> <h5>扎西会议会址</h5> 同时,精简缩编,除红一军团保留两个师编制辖6个团外,其它军团原师编制均缩为团编制,红三军团下辖4个团,同时还精简了很多笨重的辎重器材,以适应机动战斗需要。扎西整编,不仅是部队编制体制的“轻装”和物质上的“轻装”,还是官兵思想上的“轻装”,从观念上适应大转移中的运动战。<div><br>  这次会议还做了一件事,就是成立了中共川南特委,长征以来第一次抽调了100多名干部战士,组建了中国工农红军川南游击纵队,以打击和牵制敌人,配合主力红军作战。2月10日成立大会在湖广会馆(禹王宫)召开,周恩来亲自到会动员讲话。</div><div><br> 红三军团五师政委徐策、干部团上干队政委余泽鸿、红八军团民运部长戴元淮等5人组成中共川南特委,同时留下的还有女红军甘棠和李桂英。他们没有跟着大部队长征,走上了另一条艰苦卓绝的征途,很多人牺牲了,甘棠和李桂英也被捕入狱,受尽折磨,后被营救出狱,见证了中国革命的最后胜利并参与了新中国的建设。</div><div><br></div> 出陵园就是扎西老街,始建于1856年,街区内有三条街巷,呈“人”字形布局,街区内建筑多为木结构川南民居风格,古色古香,鲜花、灯笼和迎风飘动的彩条增加了一抹亮色,让灰暗的怀旧氛围多了些许柔软和温馨。<div><br>  走出老街,我们驱车向东前往太平古镇。</div><div><br></div> <h5>扎西老街</h5> 四川·古蔺 太平古镇隶属四川省古蔺县,距县城35公里,古蔺河与赤水河在此交汇,古时属夜郎国,后来成为盐运繁华之地,清代建场时在这里设官渡,即太平渡,过赤水河便进入贵州境内。<div><br> 1935年2月11日,中央红军离开扎西,回师东进,分左右两纵队再入川南。为了摆脱敌人,同时消除红军将士的疑虑,更好地贯彻指令,2月15日中央政治局和军委在白沙场(今双沙镇)鱼塘湾崔家祠堂召开军事会议,决定在太平渡、二郎滩渡口渡过赤水河,第二天又发布了《告全体红色指战员书》,特别指出:<br><br><h5>  <i>为了有把握求得胜利,我们必须寻求有利的时机与地区去消灭敌人,在不利的条件下,我们应该拒绝那些冒险的没有胜利把握的战斗。因此,红军必须经常的转移作战地区,有时向东,有时向西,有时走大路,有时走小路,有时走老路,有时走新路,而唯一的目的是为了在有利条件下求得作战的胜利。</i></h5><br> 在双沙镇,还有一件事让毛泽东焦燥不安——贺子珍临产了。这是毛泽东与贺子珍的第四个孩子,前面三个有两个夭折,还有一个在长征前留给毛泽东的弟弟毛泽覃,没有音讯。孩子生下来,是个女孩,大家都知道按规定长征途中不准带婴儿,经贺子珍同意,董必武把孩子连同三十块银元一起交给了警卫员和毛泽民的妻子钱希均,孩子送给了当地的一位老婆婆。长征途中,董必武不是第一次处理这种事,贺子珍也不是头一个与孩子出生即是死别的女红军,但大家还是都落泪了。多年后才知道,这个孩子没有活下来,在三个月大时长毒疮死了。</div><div><br></div> <h5>赤水河-太平渡</h5> 我们从国道转高速,直达太平古镇,中途未在双沙镇停留。<div><br>  进入太平古镇,第一眼看到的就是太平渡。大桥红色镶边,中间高悬一颗巨大的红五角星,桥栏上有“四渡赤水、历史转折、出奇制胜”十二个字,桥下浑黄的赤水河滚滚流过,立刻让人感到浓浓的红色氛围。</div><div><br></div> <h5>太平渡口</h5> 渡口立有纪念碑,碑呈三棱形,顶端三面红军军旗表示红军三次转战古蔺地区。从纪念碑可下到江边,一块大石头突立水中,上刻“老鹰石”3个红字,当年红军搭浮桥的篾索就拴在这块石头上。<div><br>  1935年2月18日,左路红一军团二师抵达并控制了太平渡,迅即搭设浮桥,19日红一、红九军团全部渡过河。从老鹰石往赤水河下游走200米左右,就是毛泽东和军团首长过河处,上游的太平阻击战打响,吸引了敌人的注意力,让红军领导和首长得以安全乘船渡过赤水河。过河后中革军委下令只许拆除浮桥,不许焚毁,因为一个月后红军将在这里第四次渡过赤水河。</div><div><br></div> <h5>渡口纪念碑</h5> <h5>毛泽东乘船过河处</h5> 沿着河边大路旁的阶梯上去,可进入古镇,先参观四渡赤水太平渡陈列馆。<div><br></div><div> 馆内以详实的图片、文字和实物介绍了红军四渡赤水及转战古蔺地区的情况。值得一提的是,1935年2月22日,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部发布的《告工农劳苦群众书》中,第一次把战略转移称作“长征”。</div><div><br></div> <h5>四渡赤水太平渡陈列馆</h5> 出了陈列馆,在红军街和长征街上走一走,这里有众多的红军遗迹,如红一军团驻地旧址、总政治部旧址、毛泽东住址、炊事房旧址等,还有一个战地黄花馆,全面详细地展现了中央红军长征中30位女红军的生平与事迹。<div><br>  站在观渡亭上,居高远望,可见郁郁葱葱的犀牛山,浊浪滔滔的赤水河,还有依山临水的民居。山河有灵,见证了那一段烽火传奇,也看到了盛世的祥和宁静,或许它也知道传奇并未结束,而是正以蓬勃的活力延续。</div><div><br></div> <h5>长征街</h5> <h5>太平古镇俯瞰赤水河</h5> 太平渡附近还有两处过河点:九溪口和二郎滩。<div><br>  九溪口渡口位于太平镇九龙村,在太平渡上游8公里处,赤水河与盐井河在此交汇,形似“九”字,且赤水河和盐井河都有多条小溪注入,故名九溪口。四渡赤水中,九溪口和太平渡一样,同为第二渡和第四渡的渡口。</div><div><br> 这里风景如画,清澈的盐井河流入浑浊的赤水河,泾渭分明,但很快就融汇在一起,赤流滚滚,向下游奔涌而去。</div><div><br></div> <h5>九溪口,盐井河与赤水河交汇</h5> <h5>九溪口渡口</h5> 从九溪口再往上游走12公里即是二郎滩渡口,红一军团控制太平渡的同时,红三军团13团在此抢先渡河,占领滩头阵地,击败黔军,取得二郎滩背水战的胜利。二郎滩渡口同样是红军二渡和四渡的重要渡口。<div><br>  二郎滩有名,还因为盛产美酒。其酿酒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汉朝。当时,赤水河谷中有一种名叫“枸酱”的植物,被采来制酒,这就是酱香酒的由来。公元前135年,汉武帝钦命,将二郎滩一带生产的“枸酱酒”定为贡酒,特供皇家享用。二郎滩镇古为夜郎之地,故此地所产之酒名为郎酒。</div><div><br></div> <h5>二郎滩渡口</h5> 红军二渡赤水后,一路向南占领桐梓,取得娄山关大捷,再取遵义,这是我们曾经走过的路程。所以离开二郞滩,沿赤水河谷旅游公路向南,我们直接去往仁怀县茅台镇——红军长征三渡赤水的地方。<div><br></div>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太平古镇渡口</span></p> <h1><i><font color="#ff8a00">(未完待续......)</font></i></h1><div><i><font color="#ff8a00"><br></font></i></div> <h3 style="text-align: right">2025年2月</h3> <h1>附图:</h1> <h5>扎西会议纪念馆(布展关闭)</h5> <h5>扎西整编后红军序列一览</h5> <h5>告全体红色指战员书</h5> <h5>四渡赤水太平渡纪念地</h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