浓浓的亲情~春节故乡大团聚

联想

<p class="ql-block">  我的祖藉四川省达州市,地处四川省东北部的大巴山南麓。檀木乡徐家沟村是我祖辈的居住地,也是我父亲出生的地方。从我第一次填写个人履历的藉贯便是四川省达州。</p><p class="ql-block"> 1989年春节我笫一次与在北京的二叔回达州与亲人们团聚过年时年龄35岁。其后的30年间至2019年我曾15次先后将远在东北的姐姐、妹妹、妹夫以及爱人、女儿和外孙带回老家寻根问祖。享受亲情带给我们无尽的温暖。</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span>今年元旦前,受老家掌门人徐红专堂弟之邀,(并向海内外所有亲人们发出邀请)已是快71周岁的我与远在美国定居的堂弟徐丹丰(二叔次子63周岁)商议带其儿子徐晟灏一同前往祖藉达州过春节,祭拜祖先,与所有亲人团聚。</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堂弟徐丹丰曾于1989年、2011年以及2013年携夫人和一双儿女全家计三次不远万里由美国回老家寻根溯源。浓厚的家族观念深深印刻在他的心中。</span></p><p class="ql-block"> 这次回老家盛况空前,我们夫妇携妻妹由北京出发,堂弟徐丹丰在上海(办企业)与其儿子由美国飞上海汇合后,于1月27日中午先后抵达达州。同时工作和生活在成都、武汉、重庆、宁波、广西等城市与我同辈及晚辈们也纷纷赶回达州,积极参加这次难忘的春节亲朋大团聚。</p><p class="ql-block"> 下面我将以照片与视频的形式,将此次徐氏家族团聚的盛况分享给各位亲人与关注我的朋友们。</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达州市古称“通州”,有近5000年的考古史、2300余年的建制史。历为该地区县、州、郡、府、道的所在地,境内罗家坝遗址、城坝遗址是长江上游古代巴人和巴文化中心遗址的发源地,恐龙故里。</p><p class="ql-block"> 现是全国三大气田之一和国家“川气东送”的起点站;国家天然气综合开发利用示范区;国家重要能源资源战略基地。素有“巴人故里、中国气都”之称。</p><p class="ql-block"> 36年来,我每次回故乡目睹了达州城日新月异的变化,在我的脑海中留下挥之不去的印象。</p> <p class="ql-block">1月27日午后两点半我们抵达达州火车站。中午到达的徐丹丰父子与堂弟徐迎春,外甥刘翔宇来车站迎接我们。</p> <p class="ql-block">当天晚上按排我们夫妻与丹丰父子在七叔长子徐红章家开的饭店用餐。这是与七叔、五叔的家人及后代集体合影。</p> <p class="ql-block">家乡的亲人给我们外地游子接风,举杯同庆新春佳节的到来。</p> <p class="ql-block">1月28日除夕上午在徐迎春等众亲友的陪同下,带着徐丹丰父子游览了市区及湿地公园~莲花湖。</p> <p class="ql-block">  1月28日的除夕之夜徐氏家族110余人在达州老地方大酒店团聚在一起,共贺新春。</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上图:丹丰与92岁的四婶合影</p><p class="ql-block">下图:我们夫妇与78岁的大爷爷家小姑合影</p> <p class="ql-block">年夜饭后我们分别与各家亲人合影留念。这是我们与年过八旬的七叔夫妇合影</p> <p class="ql-block">上图:我们与三叔一家子女及后代合影</p><p class="ql-block">下图:我们与大姑家表弟柏忠林合影</p> <p class="ql-block">上图:我们与四叔家子女及后代合影。</p><p class="ql-block">下图:我们与六叔家子女及后代合影。</p> <p class="ql-block">徐氏家族第12代″学"字辈们合影</p> <p class="ql-block">徐氏家族第13代"光"字辈们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徐氏家族第14代″先"字"辈,晚辈们合影</p> <p class="ql-block">三叔家的学光哥是″"学″字辈的大哥大,学兰姐是大姐大。</p> <p class="ql-block">  每一次亲人的相聚,都是时光赠予的最宝贵礼物,让我们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了归属感和安宁。无论岁月如何更迭,亲人相聚的温馨与欢乐总是如初,让人心生暖意,倍感珍惜。每一次的团圆,都是对过往时光的温柔回顾,也是对未来日子的美好期许。亲人们相聚,亲戚之间的走动,才是越走越亲的动力。</p> <p class="ql-block">  达州的春节正月初一,各商铺、饭店、酒搂均开门迎客。街面上卖菜的、卖水果的人头攒动 ,好不热闹。节日的氛围极其浓厚。</p><p class="ql-block"> 博物馆也正常对外开放。今天我们再次走进这里,了解达州城的前世今生。</p> <p class="ql-block">上图:参观的观众还真不少,排队进入</p><p class="ql-block">下图: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厅围满了热情的观众。</p> <p class="ql-block">达州恐龙故里,开江县发掘的恐龙化石。</p> <p class="ql-block">达州考古成果展厅吸引着众多观众们的目光。</p> <p class="ql-block">初一晚上,蒲忠娟(五叔的二儿媳)与儿子徐磊一家在达州城北外~天源火㶽城宴请我们及三弟徐迎春一家。当天上午她与儿子还去了五叔的墓地祭奠。</p> <p class="ql-block">1995年夏徐磊的父亲徐昆明(1961年11月出生)因车祸不幸去世(时年33周岁),我曾专程由辽宁锦州前去达州吊唁并送其最后一程。他们父子都曾先后来过锦州,现在仍记忆忧新。</p> <p class="ql-block">这是1993年夏我出差四川绵阳,顺路回达州老家与五叔婶及四个弟弟们的合影。现在找出来回忆更是弥足珍贵 。</p> <p class="ql-block">徐迎春介绍其女儿徐雪婷2019年留学美国纽约大学的经历。当时徐晟灏与姐姐也在纽约大学读书。</p> <p class="ql-block">我们与娟和徐磊一家的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在酒店观景台远兆达州新城~北外</p> <p class="ql-block">正月初二按计划我们与众亲人分乘车辆回徐家沟祭祖。这座清咸丰年间修建的高拱桥 (距今己有204年)是必经之地,已成为当红打卡地。</p> <p class="ql-block">  1697年 太祖徐成贤于康熙36年奉旨由湖南永州府祁阳县普乐乡14大都迁徙入川,置业达州明月乡四宝二十四甲地,名陈家沟。雍正11年(1733年)设立祠堂,清明会聚。嘉庆七年(1802年)改为徐家沟。嘉庆十四年( 1809年 )刊刻族谱排序:成啟一玉正,宗世家立兴,应学光先代,国朝步元登。</p><p class="ql-block"> 1873年先祖徐立鸪出生于(同治13年二月初一,卒于1942年腊月22日,享年69岁)四川省达县麻柳镇檀木乡,山清水秀的徐家沟。与夫人蒋世碧(生于光绪7年十月初七1881年~卒于1960年4月,享年79岁)一生育有五个儿子 八个女儿 ,由于当时的生活条件有限 ,用其毕生的精力在这个山沟中抚育了两个儿子 (即我的大爷爷和爷爷哥俩个)四个女儿长大成人 (其余夭折)。 为了使后辈人能走出大山, 他把教育子女读书放在首位 ,倾其家财, 请先生办私塾 ,使晚辈热爱读书在徐家形成良好的家风并保持至今。 经过近一百五十多年的风风雨雨 到目前已繁衍了六代 200余人后人中,现已有二十余人成为博士、 教授, 有60余人完成了本科以上的学业, 读书改变了徐家 ,读书也使徐家的后人全部走出大山,告别了农耕 ,从事着科研、 企业、文教、 医疗、 建筑 、经商 。分别定居在祖国各地,有的已先后定居美国 、加拿大、 德国 。</p><p class="ql-block"> 作为后人,为怀念先祖 ,继承他们的遗志 我们有责任把徐氏家族发扬光大 ,以告慰他们的在天之灵 。使几代先人留下的良好家风、家教 、家训得以传承 。 使我们这个大家庭更加人丁兴旺 。愿我们的先祖在天堂护佑我们徐氏家族人才辈出 、人人健康 、家家幸福 。让徐氏家族的后人们永远记住他们的祖藉:大山深处的徐家沟 。</p> <p class="ql-block">我在父母(衣冠冢)及爷爷奶奶的墓地前祭奠,由于身体原因我没能去半山腰的崖脚坪的祖坟祭奠。</p> <p class="ql-block">丹丰父子与众兄弟姐妹去半山腰处祭奠祖先。</p> <p class="ql-block">家乡的山山水水吸引着海外游子的目光。祭奠路上,徐成晟一直背着祭祀用品,负重前行,孝心可佳。</p> <p class="ql-block">在半山腰兆望山下的徐家沟全景,远处山峦叠嶂,风景这边独好。</p> <p class="ql-block">徐丹丰父子在祖坟前拾捡石头瓦片做为纪念品将带回美国,永久收藏。</p> <p class="ql-block">众兄弟姐妹们看望堂弟徐学強(患肺癌晚期已卧床)。给他带去亲情的温暖与节日的问候。</p> <p class="ql-block">回徐家沟参加祭祀祖先的所有老少亲人们合影纪念。</p> <p class="ql-block">  午餐是提前预约定制的,包括桌椅、餐具、食材半成品、锅灶炉具都由汽车送到七叔家门前。这么多人的用餐1个半小时就搞定了。可见农村的红、白喜事给这种便捷的方式提供了商机,方便了边远山区百姓们的需求。</p> <p class="ql-block">  亲人相聚的时光,如同冬日里的一缕暖阳,温暖而明媚,让心灵得到了最真挚的慰藉。亲情如同那盏永不熄灭的灯,照亮了我们相聚的路,让这份美好成为记忆中最温柔的篇章。 在这温馨的氛围中,亲人们的眼神交流、话语的问候,叮咛与嘱咐汇聚成一股股暖流让我们备感亲切。</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丹丰父子下午探访徐家祠堂。</p> <p class="ql-block">丹丰弟留宿徐家沟七叔家,了解家史,彻夜长谈。(徐家沟目前仅有七叔夫妇,学光大哥夫妇,学强弟夫妇三家在此长住,其余都已在达州城或成都等地定居)。</p> <p class="ql-block">初三中午徐氏家族掌门人徐红专夫妇设家宴招待我们。</p> <p class="ql-block">初三晚上四叔家的兄弟姐妹及晚辈在肥牛火锅城设宴招待我们。</p> <p class="ql-block">与″光″字辈老大徐春光及在北京人大读书的女儿徐灿合影。</p> <p class="ql-block">  正月初四中午,至爱亲朋聚集在七叔长子家的~柴火鸡饭店,圆莉、红章弟妹,小燕夫妇、小红等中午自已动手做了八桌盛宴。</p> <p class="ql-block">晚上各家姐妹共同包饺子,为我们北方的游子一饱口福。</p> <p class="ql-block">围着火盆聊家常,摆龙门阵。</p> <p class="ql-block">正在分别与远在辽宁锦州的我姐姐和妹妹视频连线,分享家乡亲人团聚的盛况。</p> <p class="ql-block">  民间俗话说的好:一个充满活力的家族能够在过年时候将所有亲人聚在一起,离不开三个灵魂人物,一是有威望肯于出钱的组织者,二是有长寿的老人,三是有一群乐于奉献肯于干活的人。当这三种人共同发力的时候,你会发现这个家族充满活力和凝聚力,而且会越来越好!我们徐氏家族能有今天的团聚正是如此。</p> <p class="ql-block">  一幌我们由1月27日回老家与亲人团聚共度春节到2月2日正月初五往返7天,就要依依不舍的离开返程。</p><p class="ql-block"> 堂弟徐红章开车送我们到车站,外甥赵渡海提前联系车站客运主任将我们送至车站贵宾室候车。让我们满载亲情的收获踏上归途。</p> <p class="ql-block">  告别词:各位达州的长辈,兄弟姐妹们及各位晚辈,此次我们夫妇与丹丰父子达州故乡之行已圆满画上了句号。虽然只有暂短的7天,但浓浓的亲情让我们备感家乡人那种朴实的热情与温馨。在红专、忠林、红章等众兄弟姐妹与春光、渡海、翔宇等各晚辈的精心组织按排下,圆莉、世菊、小红、小燕等做出了巨大的付出与奉献。体现了徐氏家族的团结与凝聚力。让我们度过了一个值得终身难忘的春节。在此我们在返京的列车上向家乡的所有亲人们致以最真诚的谢意。希望家乡的亲人有机会来北京,特别是在清华、人大读书的优秀学子李明昊和徐灿有机会来家做客。</p><p class="ql-block"> 再见了达州,再见了家乡的所有亲人们,最后㊗️新的一年里,学字辈们保重身体,安渡晚年。光子辈们努力工作,事业有成。先字辈们努力学习,积极向上。徐氏家族后继有人,发扬光大!</p><p class="ql-block"> 期待着有机会下次回故乡再相聚。</p> <p class="ql-block"> 联 想</p><p class="ql-block"> 写于2025年2月7日正月初十</p><p class="ql-block"> 发表于2025年2月9日正月十二</p><p class="ql-block"> 背景音乐:《欢聚一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