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h1> 来到沈阳博物馆二楼的“近代风云”展厅,展厅详细介绍了沈阳近代百年的历史变迁,展厅通过<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蓝</b><b>、</b><b style="color:rgb(57, 181, 74);">绿</b><b>、</b><b style="color:rgb(237, 35, 8);">红</b>三种颜色象征不同时期的主色调,展现了沈阳的社会发展史。</h1> <h1> 整个展览按时间顺序分为四部分:旧都惊梦(1840-1911)、奉天新貌(1911-1931)、沈阳沦陷(1931-1945)、沈阳新生(1945-1948)。</h1> <h1> 让我们一起走进展厅,沈阳了解百年的变迁、近代的发展史。</h1> <div><br></div><div><br></div> <h1> 两座装饰性的门垛古香古色,极具清末、民国风格。我们从此进入展厅。</h1> <div><br></div><div><br></div> <h1> 《前言》展板巧妙安排在门垛之间,扼要概括了沈阳近代历史的脉络,让人瞬间感受到了这座城市厚重的历史底蕴。</h1> <div><br></div><div><br></div> <h1></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一、旧都惊梦 </b><span style="color: inherit;">(1840~1911)</span></h1> <h1><b>1. 外患深重</b> </h1> <h1> 甲午战火清政府惨败,日军大肆屠杀无辜的中国百姓。俄国借机攫取了中东铁路修筑权,将势力延伸到沈阳。</h1><h1> 以义和团为代表的中国人民,在沈阳烧教堂、毁铁路,发起了反帝爱国运动。</h1> <div><br></div><div><br></div> <h1><p> 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后,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沈阳也成为日本、俄国凯舰的目标。<br> 1. 甲午战火蔓延至辽东地区,日军登陆花园口。<br> 2. 日军在旅顺大肆屠杀无辜中国百姓。<br> 3. 中日甲午战争后,辽东半岛割让给日本,俄国以“干涉还辽”有功,攫取了中东铁路修筑权,势力借此延伸到沈阳。</p><br><p> 1900年6月,义和团在沈阳烧洋教堂、毁俄国铁路,发起了反帝爱国运动。</p> 4. 基督教东关教会礼拜堂烧毁前后的对比照<br> 5. 烧毁后残存的南关天主教堂 <br> 6. 随着沈阳义和团运动的发展,俄国以保护中东铁路为名占领沈阳,并把指挥部设在故宫。图为沈阳故宫内的俄军。<br></h1> <div><br></div><div><br></div> <h1> 1. 1903年3月,俄军按照与清政府签订的《交收东三省条约》撤出沈阳。但俄军占领沈阳期间,沈阳城损毁严重。图为遭到洗劫的沈阳故宫和荒草蔓延的大政殿。<br> 2. 奉天三才子之一刘春烺画像。<br> 刘春烺对时局的描述:“<u>时局艰危,生灵涂炭, 城池沦陷,户口流离,王法既已废弛,盗贼因而猖獗,东屯聚党至西堡而逼捐,北里揭竿向南村而劫掠,强者倡始,弱者效尤。贤者伤心,愚者乐祸</u>”。 <br><br>3. *1904年2月 ,日俄战争在中国领土上爆发,战火迅速蔓延。1905年3月,两军展开“奉天大会战”,日军攻陷沈阳,俄军败退。 <br>俄军士兵敲锣打鼓穿过奉天城里<br>4. 俄军撤退前在中街抢劫<br>5. 俄军炸毁浑河铁桥<br>6. 日军强迫奉天百姓为其运送粮食<br>7. 大山岩及日军仪仗队进入奉天城<br>8. 日军强迫奉天城街道旁的店铺挂上日本旗<br>9. 奉天城内遭到破坏的房屋<br></h1> <div><br></div><div><br></div> <h1> 入侵中国的俄国士兵。</h1> <div><br></div><div><br></div> <h1> 美国占地记者镜头下的日俄战争。</h1> <div><br></div><div><br></div> <h1> 展品柜子里陈列的每一件文物都是一个故事,都见证着沈阳的历史。</h1> 1.清末长火枪 2.沙俄军官肩章。 3.清末火铳短枪。 4.日军从军纪念章。 5.火药壶。 6.日露(日俄)战役纪念炮弹壳<br> <div><br></div><div><br></div>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洋教洋货的传入</b></h1><h1><br> 1. 传教士在沈阳除了设堂传教外,还通过开办医疗、教育、慈善等机构来辅助传教活动<br>英国传教士司督阁-盛京施医院的创办人。<br> 2. 1883年创办的盛京施医院。<br> 3. 南关天主教堂。1875年由法国传教士方若望建立,1900年被焚毁,1912年在原址重建。<br> 4. 基督教东关教会礼拜堂。1889年由 苏格兰长老会传教士罗•约翰建立,1900 年被焚毁,1907年在原址重建。<br> 5. 文会书院。1902年爱尔兰和苏格兰长老会联合在沈阳创办的一所教会学校。 <br> 6. 曾任文会书院校长的传教土劳但理(右) <br> 7. 奉天瞽目重明女子学校的学生。<br></h1> <div><br></div><div><br></div> <h1> 这是一座“奉天光明洋行代理店”的复原场景<br> 洋布、洋火、洋蜡、 洋钉、洋车、洋皂、钟表等大量洋货倾入沈阳市场,使沈阳的民族工业遭受了严重打击,也改变着民众的生活。<br></h1> <div><br></div><div><br></div> <h1><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inherit;">2. 变革自强</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inherit;"><br></b></div> 内忧外患中,一批有识之士进行了一系列变革,崇实“吏治•变通”,赵尔巽、徐世昌、锡良等推行“东北新政”,推动了历史的进步,促进了公共事业、文化事业的发展。<br></h1> 1. 赵尔巽,1905年出任盛京将军,并启动清末东北新政改革。<br> 2. 崇实改革除加重盛京将军职权,打破旗民分治的界限,还包括扩大开禁、增设州县、加强边防等,这些措施为后来东北地区建立行省奠定了基础。<br>盛京将军行署,1875年,崇实出任盛京将军,并对旗民分治的行政管理体制进行改革。 <br> 3. 崇实给清政府的《奏拟请变通吏治折》,以改革奉天吏治<br> 4. 同善堂。1896年,盛京将军依克唐何将独立的慈善机构合并成了同善堂<br> 5. 盛京机器局(奉天银元局)、1896年,盛京将军依克唐阿创办,从事银元及军火制造,是沈阳第一家机器厂。<br> <div><br></div><div><br></div> 1. 东三省总餐府(奉天行省公署)。1907清政府在沈阳设东三省总督以提高决策能力。<br> 2. 徐世昌。1907年,徐世昌出任第一任东 三省总督,全面铺开了东北新政改革。<br> 3.锡良。1909年,锡良继任东三省总督提出了设银行、移民、设治、分防、通道等解决东北诸多问题的方案。<br><br><h1> 奉天新政改革中整合或新设的主要行政机构:</h1> 4. 奉天谘议局,奉天省的最高议事机构。<br> 5. 奉天度支司,掌管全省财政、赋税等项事务的部门。<br> 6. 奉天省城警务局(奉天省城巡警总局)及几位警官<br> 7. 奉天学务公所,专管教育的行政机构。<br> <div><br></div><div><br></div> <h1> 奉天新政改革中的实业机构:</h1> 1.奉天商务总会<br> 2.奉天官立女工传习所<br> 3.奉天农业试验场<br> 4.奉天电灯厂,位于盛京机器局(奉天银元局)院内。<br><br><h1> 奉天新政改革中的新式教育机构:</h1> 5.奉天实业学堂,后改为辽宁省立第一工科高级中学校。 <br> 6.奉天法政学堂<br> 7.奉天官立女子师范学堂,后改为泰天酱立女子师范学校。<br><br><h1> 奉天新政改革中辟建的公共场所:</h1> 8.万泉公园。1906年修建的沈阳第一个向游人开放的园林。 <br> 9.奉天公园。1907年沈阳官方修建的公园。<br> <div><br></div><div><br></div> <h1> 展柜内展出的一块牌子,初看以为是衙门用的牌子,近看原来是“1907年奉天劝业道标牌”。</h1> <div><br></div><div><br></div> 1.当时很有影响的《东三省日报》大量刊登了有关教育的报导及各院校的招生广告。<br> 2.展示部分学校的毕业证及校徽。<br> 3.最新奉天实测地图。<br> <div><br></div><div><br></div> <h1><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3. 市区扩展</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br></b></div> 俄、日借助铁路的修筑权和经营权,先后在沈阳进行铁路附属地的开发。奉天当局亦宣布“自行开埠”。 由于铁路附属地与商埠地的规划建设,第一次打破了沈城内方外圆的传统格局,使得市区面积大规模扩展。<br></h1> 1. 茅古甸(即谋克救)火车站。1903年俄国在东北攫取修筑的中东铁路通车,沈阳成为其交通枢纽上的一站。同时,俄国以此站为中心建立货场、办公楼、饭店和旅馆等,形成了一片新市区。<br> 2. 南满铁路路线示意图。<br> 1905年白俄战争后日本取代俄国提取了中东铁路南满支线长春至旅顺、大连段。<br> <div><br></div><div><br></div> 1. 满铁“奉天”附属地全景图。1907年起日本开始对“满铁奉天附属地进行规划和建设。 <br> 2. 奉天驿(今沈阳站)。“满铁”奉天附属地以火车站为中心划为工商业用地、公共设施用地、住宅用地、军用地等。 <br> 3. 20世纪30年代,“满铁奉天”附属地平面图<br> 4. 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简称满铁)大连旧址,负责经营南满铁路及其附属地。<br> 5. "满铁"奉天地方事务所。<br> 6. "满铁"奉天公所.<br> <div><br></div><div><br></div> <h1> "满铁"奉天附属地内公用、商业、金融、文化设施陆续建立起来。</h1><div><br></div> 1.奉天第一座给水塔。<br> 2.奉天发电所。<br> 3.奉天驿站前官岛町(胜利大街)上行驶的有轨电车。<br> 4.浪速广场(今中山广场)。<br> 5.满铁奉天医院<br> 6.盛京时报社<br> 7.满铁奉天图书馆<br> 8.奉天取引所(前身为奉天证券信托株式会社) <br> 9.春日町(今太原街) <br> 10.千代田公园(今中山公园)<br> 11.最新奉天市街图<br> <div><br></div><div><br></div> <h1>世界各国在奉天商埠地内建立领事馆和企业:</h1>1.日本驻奉天总领事馆<br>2.法国驻奉天总领事馆<br>3.英国驻奉天总领事馆<br>4.俄国驻奉天总领事馆<div><br><h1>奉天商埠地内的外资企业:</h1>5.英美烟草股份有限公司奉天大英烟草公司<br>6.美国花旗银行奉天支行<br></div> <div><br></div><div><br></div> <h1> 奉天驿站前广场:这是数字化的复原场景,站在展柜前,可以看到站前广场上的人群是动态的,每个人的动作时刻在变化。<br> 最大的看点是广场上的马拉铁道车,两匹马拉着铁道车在画面上来回穿梭。这是当时较先进的公共交通工具。1907年,马拉铁道车锻奉天城铺设运营,线路全长为6公里,有29台铁轮车,驭马200匹。在沈阳运行长达15年之久。<br></h1> <div><br></div><div><br></div> <h1><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二、奉天新貌</b><span style="color: inherit;">(1911~1931)</span></div></h1> <h1> 北洋政府统治时期,国内各派军阀割据一方,混战连年,国外列强虎视眈眈,侵略不断。为遏制殖民侵略,提高城市竞争力,沈阳展开自主性城市建设,成为国内近代化程度较高的地区之一。</h1> <h1><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1. 政权更迭</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 辛亥革命爆发后,沈阳进入了北洋政府统治时期。张作霖因缘际会,迅速崛起。皇姑屯事件后,张学良改旗易帜,全国实现了形式上的统一。随后发动的中东路战争和武装调停中原大战,这一切深度影响了中国近代政治格局的演变。<br></h1> <h1><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inherit;">奉系主政</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inherit;"><br></b></div> 辛亥革命爆发后,东三省总督赵尔巽调张作霖部进驻奉天,任第二十七师师长。1915年驱逐了奉天督军段芝贵。1928年6月4日,皇姑屯事件爆发,张作霖被炸身亡。<br></h1> 1. 东三省总督赵尔巽。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爆发后,赵尔巽调张作霖部进驻奉天。<br> 2. 辛亥革命时在奉天活动的主要革命党人:蓝天蔚、张榕、宝琨、田亚赟<br> 3. 张作霖率部进驻奉天,镇压革命活动。1912年被袁世凯任命为第二十七师师长。<br> 4. 奉天督军段芝贵。1915年张作霖联合第二十八师师长冯德麟驱逐了段芝贵。<br> 5. 1916年,任命张作霖督理奉天军务兼代理巡阅使的文件。据说张作霖识字不多,签字很简单,但有自己的防伪方法!<br> 6. 1928年6月2日,张作霖出关前发表的“息争通电”。<br> 7. 1928年6月4日,皇姑屯事件爆发,张作霖被炸身亡。图为皇姑屯火车站爆炸现场。 <br> 8. 张作霖葬礼时的情景<br> <div><br></div><div><br></div>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子承父业</h1><div><br></div><h1> 张学良任奉天军务督办,1928年10月10日东北易帜,全国实现了形式上的统一。</h1><div><br></div> 1. 1928年6月18日,张学良临危受命任奉天军务督办。这是他在督军署宣誓就职时留影。<br> 2. 蒋介石致张学良,促其于1928年"双十节"实行东北易帜的电文。<br> 3. 1928年12月29日,张学良、张作相等联名宣布易帜通电。至此,全国实现了形式上的统一。<br> 4. 1929年2月4日,张学良(前排右四)在奉天宣誓就任东北边防军司令长官。<br> 5. 1930年中原大战爆发,蒋介石派吴铁城 (前排右四)、张群(前排右三)、胡若愚(前排右一)到沈,游说张学良出兵助蒋。 <br> 6 1930年9月18日,张学良发出拥护"中央"通电,随后东北军入关。<br> 7. 盛赞张学良"赞助中国统一,主张世界和平”的德国报纸。<br> 8. 1930年10月,国民政府特任张学良为中华民国陆海空军副司令,这是宣誓后张学良及东北军将领与国民政府代表吴铁城(右三)、张群(右一)合影。<br> <div><br></div><div><br></div> <h1><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inherit;"><b>近代工业</b></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inherit;"><b><br></b></span></div> 沈阳民族工业创办之初,面临着资金、技术和帝国主义打压等多重困难。一批创办民族工业的精英怀着实业报国的理想,克服重重困难,创造出民族工业的一片新天地,莫定了后来民族工业发展的基础。<br><br></h1><h3> 1. 创办民族工业的精英们:<br> 张惠霖,辽宁(奉天)民族工业奠基人、杜重远,中国机器制瓷第一人、陈楚材,跃登“染业之冠” 、刘凯平,国产牙粉第一人。<br> 2. 惠临火柴股份有限公司旧址。1922年由张惠霖创办,是当时东北地区最大的火柴企业。<br> 3. 1922年, 张惠霖创办了奉天八王寺啤酒汽水有限公司。 图为《商标公报》上刊载的该公司商标。<br> 4. 肇新窑业公司办公楼。1923年由杜重远创办,是沈阳第一家机器制瓷企业。 肇新窑业公司机械厂工作情形。</h3><h3> 5. 东兴色染纺织公司股票。该公司1924年由陈楚材(陈维则)创办,是东北地区民族工业中颇有影响的企业之一。<br> 6. 同昌行牙粉工厂生产的牙粉商标。刘凯平发明的老火车牌牙粉,是当时奉天最著名的名牌国货之一。</h3> <div><br></div><div><br></div>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2. 经济中心</b></h1><div><br></div><h1> 1911年至1931年,沈阳民族工业强劲起步,军事工业实力不断增强,处于全国领先地位, 重工业基础逐渐形成。与此同时,商贸金融发展迅速,沈阳成为东北的经济中心。</h1> 1. 奉天纺纱厂办公楼。1919年奉天纺纱厂开始筹建,是一家官商合办的企业。<br> 2. 奉天纺纱厂细纱车间<br> 3. 纯益缫织公司,1918年由刘尚清集资创办,产品远销日本。 <br> 4. 亨铁工厂。1923年杨宇霆等投资建立,是当时著名的机械工厂。<br> 5. 皇姑屯铁路修车厂厂房一偶。1925年兴建,是当时京奉铁路的重要工厂。<br> <div><br></div><div><br></div> 1. 惠临火柴公司生产的麒麟牌火柴<br> 2. 沈阳同昌行牙粉工厂制老火车牌牙粉盒<br> 3. 奉天的茶庄茶杯一组<br> 4. 辽宁肇新窑业公司瓷器图样<br> <div><br></div><div><br></div> 1. 周年特刊(资源委员会、沈阳机车车辆制造有限公司)<br> 2. 周年特刊(沈阳车辆厂)<br> 3.沈阳立泰恒信记机器染广商标<br> 3.奉天新明时钟产品样本<br> 4.奉天益盛合机器染厂女同学牌商标<br> 5.民国泰丰机器染厂金城牌商标 <br> <div><br></div><div><br></div> <h1><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inherit;">奉系军事工业</b></div><div><b><br></b> 民国时期,沈阳的军事工业处于一种迅猛发展的状态。其主要标志是两个大型兵工厂-东三省兵工厂和奉天(辽宁)迫击炮厂的扩建。它们的建立开创了沈阳乃至东北军事工业的历史。 <br> 图为东三省兵工厂。1919年张作霖在奉天军械厂的基础上扩建而成,是当时中国最大的兵工厂。<br></div></h1> <div><br></div><div><br></div>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商业金融</b></h1><h1><br> 1918年张作霖开辟了南北市场,由奉天省城埠局负责。<br> 奉天北市场,俗称老北市,号称民国时期东北第一市是当年老沈阳人休闲、购物、娱乐的综合场所。 在这里,三教九流、五行八作,无所不包。它与北京天桥、天津劝业场、上海城隍庙等齐名,是全国十大"杂巴地"之。<br></h1> 1. 南市场大门<br> 2. 南市场八卦街(局部) <br> 3. 北市场内的皇寺牌楼<br> 4. 北市场沿街景观<br> <div><br></div><div><br></div> <h1> 奉天商业的发展催生了新式金融机构的诞生。外资银行也纷纷涌入沈阳,设置分支机构。 </h1> 1. 边业银行总行<br> 2. 东三省官银号<br> 3. 中国银行奉天分行<br> 4. 日本正金银行<br> 5. 英国汇丰银行<br> 6. 法国汇理银行<br> 7. 日本朝鲜银行<br> <div><br></div><div><br></div> 1.奉天(辽宁)迫击炮厂。1922年张作霖聘请英国人沙顿建立,生产的迫击炮是奉军当中的战争利器。<br> 2. 1931年民生工厂生产的我国第一辆汽车——民生牌汽车。<br> 3. 奉天陆军被服厂。1917年由奉系创办,是沈阳最早使用机器从事军用被服生产的工厂。 <br> 4. 奉天陆军粮秣厂。1922年始建,是奉系重要的军需机关。<br> .<div><br></div>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沈阳部分中资银行(1911-1931)</h1> <div><br></div><div><br></div>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3. 交通通信</b></h1><h1><br> 自20世纪20年代起,沈阳逐步形成以自建铁路为骨干,以铁路、公路、空运相互协作的近代化立体交通网络系统。同时,航空邮务、无线电台、无线电广播等现代化事业的发展,从多方面推动城市文化的进步。<br></h1> <div><br></div><div><br></div> <h1><p style="text-align: center;"><b>2. 铁路公路</b></p><div><b><br></b></div> 至20世纪20年代末,沈阳市内拥有奉天驿、皇姑屯站、奉海站(沈阳东站)和辽宁总站4个较大的火车站,沈阳成为当时东北乃至全国最大的铁路枢纽。 <br></h1><h3> 1. 1931年沈阳向外辐射的7条公路示意图<br>奉(沈)海铁路路线示意图<br> 2. 奉天修治道路之省令。《盛京时报》1923年6月7日(第4版)。《盛京时报》报道,这一时期修路是考查各县知事政绩的手段之一。</h3><div><br></div> 1924年4月,东三省交通委员会成立,并决定自主修筑奉海铁路。<br><h3> 3.奉天驿(今沈阳站)、4.皇姑屯站、5.奉海站(沈阳东站)、6.辽宁总站</h3> <div><br></div><div><br></div>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邮政通信</b></h1><div><b><br></b></div><h1> (一) 1924年3月1日,张学良亲临奉天至营口航线的试飞活动,以开辟邮运业务。 </h1> 1. 张学良<br> 2. 《盛京时报》以《奉营大飞行》 为标题报道奉天到营口的试飞。 <br> 3. 奉天邮务管理局旧址。1927年6月创建,是辽宁最高邮政管理机构。<div> <br><h1> (二)1923年,东北无线电监督处开始筹建奉天无线电分台。1924 年又设立沈阳国际电台,首开中国与欧美直接通信的先河。1930年5月,奉天无线电分台改称东北无线电总台,统辖东北各地电台。 </h1> 4. 东北无线电总台远眺图。东北无线电总台台长陈先舟<br> 5. 东北无线电线路联络图<br> 6. 沈阳广播电台旧址。1927 年在马路湾创立,1928年10月正式播音。1929年沈阳广播电台节目表</div><div> 7. 东北无线电长途电话监督处<br> 8. 东北长途电话线路联络图<br> 9. 30年代初沈阳电话线路图<br> 10. 民国时期的立式电话机<br></div> <div><br></div><div><br></div>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4.社会文化</b></h1><h1> 随着沈阳教育体系不断完备,近代沈阳区域文化中心地位进入鼎盛阶段。体育人才的培养和体育盛会的开办,促进了各项体育运动勃兴。文化事业多姿多彩, 文化盛事不胜枚举,带动了沈阳文化的进步。</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教育体育</b></h1><div><b><br></b></div><h1> (一)为保证师资队伍,东北大学高薪聘请很多知名教授,以教授工资为例,北大教授月薪300元,南开240元,东北大学则为360元,后期章士钊等人可高达800元均为现大洋。</h1> 1.国学家章士钊、2.文学家唐兰、3.化学泰斗庄长恭、4.古建筑学家梁思成、林徽因夫妇<br> 5.1823年10月24日,东北大学首眉开举典礼合影。 <br> 6.东北大单北陵校址校门(西门) <br> 7.东北大学理工学院大楼<br> 8.东北大学曾聘请的部分著名专家单者<div><br><h1> (二)冯唐大学以培养新人、改造社会为出发点,十分重视道德教育、实业教育、军事和体育教育</h1></div><div><br> 9.冯庸。1927年冯唐毁家兴学创建了奉天第一所私立大学。 <br> 10.冯庸大学校门。1827年10月1日冯廊大学正式成立。 <br> 11.手持校旗的冯康大学师生在中康楼前合影<br> 12.冯庸大学实验室<br><br><h1> (三)张学良兼任东北大学校长时期,开办了体育专修科,专门培养体育人才。 </h1><div><br></div> 13. 东北大学校长张学良<br> 14. 1929年5月29日,第十四华北运动会在东北大学体育场召开。<br> 15. 张学良接见刘长春等。 <br> 16. 刘长春在运动会上脱颖丽出,百米比赛创造了全国最快纪录。<br> 17. 1932年,张学良资助刘长春参加了在洛杉矶举办的第十奥运会,刘长春成为中国奥运第一人。<br></div> <div><br></div> <div><br></div><div><br></div> 1. 1928年同泽中学红砖<br> 2. 民国时期铜三联笔架<br> 3. 1917年奉天省立学校联合运动会章<br> 4. 民国时期文具盒<br> <div><br></div><div><br></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h3><h1><b>文化事业</b></h1><div><b><br></b><h1 style="text-align: left;">(一)沈阳故宫是全国第一批对外开放的公共博物馆。</h1><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 1. 沈阳故宫崇政殿。1926年,东三省博物馆依托沈阳故宫遗存开始筹备,并于1929年4月5日正式开放,是全国第一批对外开放的公共博物馆。</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 2. 金梁,曾任东三省博物馆馆长。</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 3. 张之汉、王光烈。1927年奉天金石书画研究会成立,张之汉、王光烈分任会长、副会长。</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 4. 萃升书院。1928年张学良为传播国学、繁荣文化捐资重建了拥有百年历史的萃升书院。</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br></span></div><h1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 (二)1929年省立图书馆改建成立,藏书丰富。</span></h1><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 5.阅览室</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 6.阅报室</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 7.特别阅览室</span></div><h1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 font-size: 20px;"> 8.民国时期的文物</span></h1></div> <div><br></div><div><br></div> <h1>民国时期的文物</h1> 1. 民国时期岫玉笔简<br> 2. 民国时期白釉笔筒<br> 3. 民国时期琉璃镇纸<br> 4. 民国时期岫玉笔洗<br> 5. 民国时期玉笔洗<br> 6. 民国时期笔洗<br> <div><br></div><div><br></div> <h1>民国时期的文物</h1> 1. 民国时期谈恒行书七言对联<br> 2. 民国时期白员行书四条屏<br> 3. 民国时期王烈钟鼎文书陆绍珩语立幅<br> 4. 民国时期白永贞行书册页<br> 5. 奉天故宫博物馆展出文物图片<br> 6. 故宫博物馆展出文物照片集<br> 7. 故宫博物馆平面图<br> <div><br></div><div><br></div> 1. 民国时期白永贞行书册页<br>2. 奉天故宫博物馆展出文物图片<br> <div><br></div><div><br></div> <h1><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inherit;"><b>5.城市变迁</b></span></div><div><br> 1923年奉天市政公所的成立,标志着在管理体制上开始了城市社会形态的转变。这种转变促进了城市职能的快速完善,也带动了社会的整体进步与文化的发展。沈阳的城市规模、城市面貌以及城市市民生活都发生了巨大变化。<br></div></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5. 设立市制</b></h1><div><b><br></b></div><div><h1> 奉天市政公所颁布了《奉天市暂行章程》,根据这一章程,开展各种市政建设活动,使奉天的城市建设呈现出崭新的面貌。</h1> 1. 奉天市政公所旧址所在地。1923年8月4日,奉天市政公所成立,正式实行市政管理。<br> 2. 曾有翼,奉天第一任市长,致力于奉天城市基础建设。 <br> 3.市政公所成立后,奉天城市基础建设得到了很大的完善。 <br>沈阳1900-1930年主要城市路网拓展与重点建设分布图。 </div><div><br> 4. 奉天有轨电车营业线路示意图:沈阳火车站(起点)-大北门(终点)<br> 5. 小西门外的有轨电车。戳至1931年,自主修建的奉天有轨电车营运线路有3条,电车14辆,日客运量1.65万人。 <br> 6. 北陵公园牌坊<br> 7. 奉天小河沿。奉天市政公所规划建设的市民休闲区域<br> 8. 1927年市长李德新北陵公园十年计划的呈。北陵公园正式对游人开放。<br></div> <div><br></div><div><br></div> 1. 1923年10月2日《奉天市报》第二号<br>2. 1930年英文版奉天旅游图<br>3. 1928年9月8日《奉天市报》<br> <div><br></div><div><br></div> <h1><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市井风情</b></div> </h1><h1>场景一:</h1><h1> 这是反映民国时期市井风情场景的展块,共分为三部分,一是用木刻浮雕的形式,展示了市民日常生活的画面;二是市民们常用的日常用具;三是一架“西洋镜”。<br></h1> <div><br></div> <h1><div><b>西洋镜:</b></div> “一孔之见,晚清立现”。这架“西洋镜”共有4组目镜,通过不同的目镜可分别看到:奉天城门的入口、奉天城内繁华的街景、奉天城内的一座白塔、奉天城西北门。</h1> <div><br></div> <div><br></div><div><br></div> <h1><b>场景二:民国时期“老中街”风情</b></h1><div><div> 这是一个数字复原场景,反映的是民国时期“老中街”风情。<br> 在民国时期,中街是沈阳最繁华的商业街区之一,它不仅是商业的繁华之地,更是文化的汇聚之所。<br> 民国时的沈阳,生活充满了市井气息,街道上人流如织,黄包车穿梭其间,公交车来回穿过,显示了城市的繁忙。<br></div></div> <div><br></div> <h1> 最显眼的是奉天泰和商店,1928年建成,楼四层,房顶上有个标志性的亭式建筑,在当时属高层建筑。2006年被拆除。</h1> <div><br></div><div><br></div> 1. 1924年东三省官银号汇兑劵<br>2. 1930年奉天郑家饭店发票<br>3. 1923年奉天中和茶店发票<br>4. 1922年奉天志诚信洋行发票<br>5. 1923年奉天同昌印刷局发票<br>6. 1925年奉天胡魁难笔墨庄发票<br>7. 1927年奉天博古斋发票<br>8. 恒兴茂绸缎庄发票<br>9. 义和号钱币庄铜元壹吊、贰吊、叁吊钱票<br>10. 1923年奉天大德祥茶店发票<br>11. 1925年奉天恒兴茂绸缎庄发票<br> <div><br></div><div><br></div> 1. 同昌行牙粉工厂<br>2. 沈阳立泰恒信记机器染厂发扬商标<br>3. 吉顺隆丝房记货票<br>4. 沈阳纯益纺织公司双鹿牌商标 <br>5. 奉天吉顺隆丝房货票<br>6. 八王寺牌商标<br>7. 奉天天益堂参茸药店丸散汇刊<br>8. 奉天天益堂药物说明书<br> <div><br></div><div><br></div> <h1></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三、沈阳论陷</b><span style="color: inherit;">(1931~1945)</span></h1> <div><br></div><div><br></div>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九一八事变爆发</b></h1><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h1>(一)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关东军自导自演炸毁沈阳南满铁路柳条湖路段的路轨,并反诬东北军所为,以此为借口,炮轰东北军驻地北大营。九一八事变爆发。</h1> 1. 九一八事变南满铁路爆破点<br> 2. 日军进攻北大营<br> 3. 北大营驻军独立第七旅旅部被占领<br> 4. 日军从西北角突击北大营<br> 5. 日军枕木军帽和枪支等伪证,制造舆论,诬陷东北军炸毁南满铁路。 <br> 6. 9月19日凌晨,目军在外攘门(小西门) 上向沈阳城发起进攻。<div> <br><h1> (二)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沈阳城内重要机关相继被日军占领。 </h1> 7. 日军进入沈阳城<br> 8. 日军占领东三省兵工厂<br> 9. 日本占领东北边防军司令长官公署<br> 10. 日军占领沈阳市政公所<br> 11. 日军占顿江宁省政府<br> 12. 日军占领张学良府<br></div> <div><br></div><div><br></div> <h1> 九一八事变后,中共满洲省委先后派大批党团员赴东北各地组织、领导民众抗战。图为部分人员:<br> 杨靖宇、周保中、冯仲云、童长荣、赵尚志、王仁斋<br>581 1936年2月20日发布的《东北抗日联军统军队建制宣言》(复制品) <br>中共满洲省委所属党组织、反日游击队创建地分布情况示意图(1932年~1935年)<br></h1> <div><br></div><div><br></div> <h1>中共满洲省委的抗日号召</h1><div><br></div> 1. 1931年9月19日发布的《满洲省委为日本帝国主义武装占领满洲宣言》<br> 2. 1931年9月20日发布的《中国共产党为日本帝国主义强暴占领东三省事件宣言》<br> 3. 1931年9月22日发布的《中央为日本帝国主义强占满洲事件的决议》<br> 4. 中共满洲省委主办的革命刊物《满洲红旗) <br> 5. 福安里-中共满洲省委在奉天的机关旧址<br> 6. 1931年11月1日,中共满洲省委发出《告国民党士兵书》<br> <div><br></div><div><br></div> <h1><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1. 抗战先锋</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 抗争,是绝大多数沈阳人民面对侵略者的共同选择。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中共满洲省委作为中国共产党在东北设立的最高领导机构,率先发起抗日号召,组织抗日救亡运动。<br></h1> <h1> 日军进攻北人营后,遭到部分爱国官兵的抵抗</h1> 1. 东北军第七旅旅训<br> 2. 北大营营房,东北军在此对进犯的日军进行了还击。<br> 3. 沈阳大北疾言遽色上,东北军还击日军的掩体。<br> 4. 东北军毙伤日25人。图为日军为被击毙者新国六三立的碑。<br> 5. 日本关东军使用的用品。<br> <div><br></div><div><br></div> 1. 日本关东军使用的方钟<br>2. 日本关东军使用的铜号<br>3. 日本关东军使用的茶壶<br>4. 日本关东军使用的瓷碗<br> <div><br></div><div><br></div> 1. 日本关东军使用的地图文件包<br>2. 日本关东军使用的手套<br>3. 日本关东军使用的皮箱<br> <div><br></div><div><br></div> 1. 日本关东军使用的军刺<br>2. 日本关东军使用的砍刀<br>3. 日本关东军使用的指南针<br>4. 满洲事变绘叶书<br> <div><br></div><div><br></div> <h1> 大板每日新闻特派记者在战场上拍摄的日军侵略中国的照片</h1> 1. 入城<br> 2. 野外吃饭<br> 3. 占领沈阳站后<br> 4. 桥头阵地<br> 5. 日军部分军官:国立守备队司令官森连中将<br> 6. 支那住屯军司令官香清浩平中将<br> 7. 关东军司令官木生繁中将<br> 8. 第二师团长多门二郞中将<br> <div><br></div><div><br></div>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2. 反抗殖民</b> </h1> <h1> 为满足掠夺性开发建设的需要,日本在奉天设立铁西工业区,陆续成立各类工厂以供应其侵略战争所需物资。 </h1> 1. 奉天城市规划主要干线道路及铁路整治规划。奉天都市计划重点包括了市政规划、城市交通规划、公用事业规划、工业区域规划方案等。 <br> 2. 20世纪30年代铁西工业区远眺图<br> 3. 奉天制麻株式会社<br> 4. 奉天炼瓦工场<br> 5. 奉天满蒙毛织株式会社生产车间<br> 6. 奉天日伪时期的文物<br> <div><br></div><div><br></div> <h1> 伪奉天省长公署、警备厅长三谷清赠小林少佐的金属盾牌</h1> <div><br></div><div><br></div> <h1> 日本昭和七年(1932年)的电话</h1> <div><br></div><div><br></div>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殖民统治下的“都邑计划”</b></h1> 1. 关东军奉天特务机关长土肥原贤二(前排左三)出任伪奉天市市长。全面接管沈阳。 <br> 2. 伪奉天市政公署,日军古领沈阳后,将沈阳市改为奉天市开始了长达14年的殖民统治,1936年4月改为伪奉天市公署。<br> 3. 1932年3月1日,伪东北行政委员会委员长张景惠以伪满洲国政府名义,发表所谓"建国宜言,宣布伪满洲国成立。 <br> 4. 大和旅馆旧址。1932年7月28日,"奉天都邑计划准备委员会在大和旅馆召开第一次会议,计划将奉天市打造成满洲第一大都市"。 <br> 5. 1932年8月3日,(盛京时报》登载了“大奉天市计划定为十年完成"。然而直至日本战败投降,所调的"都市计划"并未完全实现。<br> <div><br></div><div><br></div> <h1><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inherit;"><b>强制推行奴化教育</b></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inherit;"><b><br></b></span></div> 沈阳沦陷后,日伪当局开始对沈阳的中小学、 大专院校等各类学校进行整顿、恢复,以建立奴化教育为核心的殖民体系。<div><br> 1. 南满中学堂,是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在华唯一面向中国人的普通中等学校,以普及日语为核心的奴化教育和推动留日教育为主旨。 <br> 2. 奉天第一中学校(即中山中学校址) <br> 3. 奉天浪速高等女子学校<br> 4. 满洲医科大学<br> 5. 奉天省立第二工科高级中学校校刊<br> 6. 20世纪30年代的奉天省立第一工科高级中学机械科学生车工实习<br> 7. 1935年奉天省立第一工科高级中学校长孙永芳题写的校训<br></div></h1> <div><br></div><div><br></div>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疯狂的经济劫掠</b></h1><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br></b></div> 1. 1931年9月19日日军占领了沈阳城内的东三省官银号,边业银行、中国银行等金融机构,他们在官银号的金库上张贴着日军占领,犯者死刑的封条<br> 2. 1932年,日军强行没收了张学良及逃亡到关内的原东北政府官吏的家产,总计库存资金和财产达4.19亿元。<br> 3. 1933年,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在沈阳成立铁路总局统一控制铁路、港湾、水运和汽车运输。 <br> 4. 伪满中央银在奉天设立造币厂。1932年7月1日。伪满中央银行正宜布开业,成为了日本帝国主义对东北经济进行殖民夺的重要工具。<div> <br><h1> 1932年8月,日本强占沈阳海关,控制沈阳的对外贸易,以保证日本商品的倾销,和对东北资源的掠夺。</h1> 5. 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大搞煤矿等资源的开发和掠夺掠夺<br> 6. 大批粮食准备运往日本。<br> 7. 大批食盐通过辽河外运<br> 8. 文物<br></div> <div><br></div><div><br></div> 1.伪奉天满洲国铁道工厂钢制考勤工牌<div><br><h5> 伪奉天铁道工厂的资本家,把工人分成三个等级,分别把“S”、“L”、“H”三种工牌挂在"查工室"的墙上。工牌底下有一活动轴,可自动翻转。工人上班时摘下工牌,如来晚了工牌就转了过去,拿不到工牌就要挨罚白千一天活。资本家利用这个小小的工牌,在工人身上不知榨取了多少血汗。</h5></div><div><br> 2.昭和二十年(1945)、株式会社日本劝业银行、金七元五拾钱<br> 3.昭和八年(1933) 、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壹株券<br> 4.昭和十五年(1940)、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拾株券<br> 5.康德九年(1942) 、伪满洲国第一回、五圆富国债券<br> 6、康德九年(1942) 、伪满洲国第二回、五固富国债券<br> 7.康德士年(1943) 、伪洲国第三回、五圆富国债券<br> 8. 康德士年(1943) 、伪满洲国第四回、五圆富国债券<br></div> <div><br></div><div><br></div> <h1> 日本人设置“民众教育馆”“民俗讲习所”,利用图书馆、博物馆、补习学校、电影院等对人民进行殖民教育。</h1> 1.历史图片及文物。<br> 2. 历史图片及文物。<br> 3. 1944年,清源县立日语学校毕业证。<br> 4. 1934年,奉天省立师范学校毕业证书。<br> <div><br></div><div><br></div>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沈阳人民的抗日斗争</b></h1><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br></b></div><h1>(一)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各地抗日义勇军风起云涌,展开英勇承强的抗日斗争。</h1> 1. 图为部分抗日义勇军组织者。 <br>黄显声、冯占海、耿继周、唐聚五、李兆麟<br> 2. 1932年3月31日,中共清洲省委发出的《告满洲各地义勇军书》<div> <br><h1>(二)九一八事变后,沈阳及周边地区的各路义勇军队伍陆续发动了十余次攻打沈阳城的战斗,予日伪军以迎头痛击。 </h1> 3. 1932年3月10日,沈阳民众在小东门欢迎攻城的义勇军。<br> 4. 1932年3月11日,《盛京时报》报道了赵亚洲部义勇军攻打沈阳的消息。 <br> 5. 14岁的抗日小英雄关玉林,在攻打沈阳的战斗中三进三出。<br> 6. 东北抗日将士使用过的号角。<br> 7. 游击队使用的自制炸弹。<br> 8. 沈阳同昌行牙粉工厂制老火车牌牙粉盒,“老火车牌牙粉”创始人刘凯平,在九八事变后加入东北抗日义勇军,1932年6月6日被日军杀害。<br> 9. 东北抗日义勇军袭击日本修筑的安泰铁路、烧毁桥梁、切断电线。<br></div> <div><br></div><div><br></div> <h1> 1932年初,赵一曼受中共中央派遣,从上海经大连来到沈阳,先后在奉天英美烟草公司、奉天纺纱广开展工人运动。 </h1> 1. 赵一曼<br> 2. 奉天英美烟草公司<br> 3. 沈阳爱国人士杜重远创办的抗日宣传刊物《新生》<br> 4. 1933年1月26日,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签发了题为《中共中央致中共满洲省委指示信》,即一二六指示信,提出在东北建立全民族抗日统一战线的总策略。<div><br><h1> 1931年底,中共奉天市委改组中共奉天特委,经过不断发展壮大,到1933年,奉天特委已在奉天市市内建立兵工厂支部、朝鲜难民所支部等十余个支部,并在极其恶劣的环境中与日本侵略者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 </h1> 5. 中共奉天警察厅支部旧址、6.基督教青年会支部旧址、7.中共肇新窑业支部旧址、8.中共小河沿医专支部旧址、9.中共奉天铁路工厂支部旧址、10.蹒文会中学支部旧址<br></div> <div><br></div><div><br></div> <h1><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四<b>、沈阳新生</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1945~1948)</div></h1> <h1><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inherit;">1. 黎明前夜</b></div> 1945年,日本战败,沈阳并没有真正回到人民手中。根据苏联与国民党政府签订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的相关规定,沈阳将移交国民党方面接收。1946年3月,国民党的接收大员纷纷涌入沈阳,开始了近3年的统治。<br></h1> <h1> 1945年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 </h1> 1. 苏军在沈阳站广场设立的解放碑<br> 2. 苏军正在清点缴获的关东军装甲车<br> 3. 毛泽东发表《对日麻的最后一战) <br> 4. 1945年8月10-11日,德总司令连续发布关于受降及对日展开全面反攻等七道命令。<div> <br><h1> 1945年9月2日,在东京湾美国战舰密苏里号上,举行日本对中、苏、美英等屋国的投降签字仪式。</h1> 5. 日本陆军参谋总长梅津美治郎在投降书上签字。<br> 6. 日本外务大臣重光莫在投降书上签字<br> 7.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裕仁通过东京电台向全国广播了接受《波茨坦公告》、实行无条件投降的诏书。<br> <br><h1> 1945年9月6日,八路军先头部队进入沈阳。 </h1> 8. 八略军进人沈阳后,清点缴获的日军战利品。 <br> 9. 沈阳各界群众热烈欢迎八路军<br> 10. 进人沈阳的八路军战士在张贴布告<br> 11. 沈阳人民欢庆东北光复(画作) <br></div> <div><br></div><div><br></div>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中共军政机构的建立</b></h1><div><b><br></b></div> 1. 1945年9月,中共中央确定"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全国战略方针,并成立以彭真为书记,以陈云、程子华、伍修权、林枫为委员的东北局。9月18日中共中央东北局领导到达沈阳后,于19日召开第一次扩大会议,确定东北局的主要任务。 <br> 2. 1945年10月10日,沈阳市民主政府成立,白希清任市长,焦若愚任副市长, 赵濯华任公安局长。1946年2月15日,沈阳市民主政府在陈相屯召开了第一届临时参议会。(后排左四为焦若愚,后排右四为白希清)<br> 3. 1945年11月3日,沈阳市民主政府召开了首届各界代表会议,省政府主席张学思出席会议并讲了话,他指出:东北是人民的东北,国民党没有任何理由向东北人民收复失地。<br> 4. 东北民主联军臂章<br> 5.. 1945年11月4日,由进入东北的人路军部队和原东北抗日联军改编的东北人民自治军总部在沈阳成立。图为大批八路军奔赴东北。<br> <div><br></div><div><br></div> <h1><b>2.奔向光明</b></h1><div><b><br></b></div> 自国民党接管以后,沈阳成为了国民党在东北统治的中心。沈城人民重新陷于水深火热之中。为了争取沈阳的自由解放,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沈阳民众开展革命斗争,1948年11月2日,在辽沈战役的胜利号角中,沈阳获得解放。<br> <div><br></div><div><br></div> <h1> 国民党军队进驻沈阳</h1> 1. 1946年3月,国民党五十二军进驻沈阳. <br> 2. 国民党进驻部队引来沈阳民众的围观<br><h1> 国民党统治下的沈阳民众</h1> 3. 国民党统治下沈阳的市井民生<br> 4. 沈阳街头的百姓<br> 5. 沈阳站前的商贩<br> <div><br></div><div><br></div>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沈阳解放</b></h1><div><b><br></b></div> 1. 1948年10月,东北人民解放军通过巨流河大桥。 <br> 2. 东北人民解放军攻沈部队占领沈阳火车站。<br> 3. 东北人民解放军攻占沈阳国民党东北删匪总司令部大楼。<br> 4. 解放军进入沈阳后在街道上休息。<br> 5. 沈阳人民集会游行,庆祝沈阳解放、庆祝全东北解放。 <br> 6. 沈阳的市民群众热烈欢迎东北人民解放军部队入城。<br> <div><br></div><div><br></div> 1. 东北人民解放军英雄奖章<br> 2. 东北人民解放军坚(艰)苦奋斗奖章<br> 3. 东北人民解放军勇敢奖章<br> 4. 1947年渤海区党委•军区赠给东北人民子弟兵的“保卫东北人民”纪念章<br> <div><br></div><div><br></div>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支援全国</b></h1> 1. 辽宁省政府关于支援前线工作的决定。 <br> 2. 浩浩荡荡的支前队伍<br> 3. 大批军需物资装车由沈阳运住关内前线<br> 4. 为支拔全国解放,工人将修好的坦克献给解放军. <br> 5. 民工运输队将物资运往前方<br> 6. 1949年7月15日《东北画报》的报道<br> 7. 1950年11月新华书店东北总分店发行的《支援朝鲜人民解放战争》<br> <div><br></div><div><br></div> <h1> 沈阳近代百年历史,有沧桑悲凉, 有荣耀辉煌,有屈辱伤痛,有奋起抗争。最终,沈阳迎来了全面胜利!</h1> (文中部分内容是根据照片整理抄录而来,如有差误,请以原文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