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塘县

Daniel Qi

<p class="ql-block">平塘县(英文名:Pingtang County),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下辖县。平塘县位于贵州省南缘中部,东邻独山县,南与广西南丹县毗邻,西与惠水县、罗甸县相连,北与贵定县、都匀市接壤。全县面积2806平方千米。截至2022年末,平塘县户籍人口33.3061万人。平塘县下辖9镇,平塘县人民政府驻平塘县金盆街道新区县行政中心六楼。</p><p class="ql-block">平塘县地处中亚热带岩溶喀斯特地区,属高原山区,地势高,起伏大。平塘县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热量丰富,雨量充沛,无霜期长,气候温和湿润,四季较为分明。平塘县上溯至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22年~公元前221年),平塘县在秦汉时属像郡,隋属宾化县。唐贞观四年(公元630年)平塘地区东部属石牛县,西部属清兰县。1949年成立平塘县人民政府,1958年撤县,1961年恢复平塘县建置。</p><p class="ql-block">平塘县是贵广南下大通道经济圈的次区域经济区,是珠三角地区绿色农产品的供应基地。2022年平塘县地区生产总值102.4亿元,第一产增加值完成27亿元;第二产增加值完成22.5亿元;第三产增加值完成52.9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0.5亿元。三次产业占比为52.1:27.2:20.7。平塘县在130千米范围内拥有两大机场,50千米范围内拥有两条铁路枢纽,“贵百”高速公路穿越县境,独罗高速公路平塘段建成通车,高速公路在平塘通州镇集中交汇,形成贵州乃至西南新的南下通道新架构,平塘县交通优势凸显。</p><p class="ql-block">截至2022年,平塘县有文物古迹1处,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麻翁古屯墙,有18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例如安家硐,冷水风雨桥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毛南族打猴鼓舞,牙舟陶烧制技艺2个项目入选国家级名录,布依族水龙节、布依八音、布依族器乐演奏绝技、藤编技艺4项入选省级名录;平塘县有国家AAAA级景区2个,国家AAA级旅游景区2个,拥有世界罕见的地质奇观:喀斯特漏斗群景观,世界上最高的混凝土塔桥:平塘特大桥,并建成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中国天眼,获得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称号和“中国天眼之城”美誉。</p> <p class="ql-block">名称由来</p><p class="ql-block">平塘因县境原设平舟、大塘二县合并而得名。平舟原名平州(洲),在今县城一带,由水中沙洲而得名,1911年又改“州”为“舟”,次年设平舟县。大塘,系由城边有一大池塘而得名,即今西关,清代曾设大塘州判,后改县。1941年,国民政府将平舟、大塘二县合并,取平舟之“平”与大塘之“塘”合名平塘。</p><p class="ql-block">历史沿革</p><p class="ql-block">先秦</p><p class="ql-block">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22年~公元前221年),诸侯割据,今黔南地区曾先后有且兰、毋敛、牂牁、夜郎等酋长政权迭替,平塘随势与一些地方政权或地方政府有相应的领属关系。</p><p class="ql-block">秦汉至南北朝</p><p class="ql-block">秦嬴政(公元前221年),秦王赢政称始皇帝,废除分封制,设立郡县。秦嬴政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平塘地区属像郡。</p><p class="ql-block">汉代,今贵州西南大部分地区为牂牁郡,领平夷、且兰、夜郎、谈稿、谈指、毋敛等十七县。平塘地区东部属毋敛县,西部属谈指县。直至南北朝齐武帝永明三年(公元485年),其间虽朝代建置制度有所变化,但平塘地区东部属牂[zāng]牁[kē]郡毋敛县,西部属谈指县的隶属情况一直沿用。</p><p class="ql-block">隋唐至宋元</p><p class="ql-block">隋文帝开皇元年(公元581年),置牂牁州。炀帝大业二年(公元606年),恢复牂牁郡名,辖牂牁、宾化二县。平塘地区属宾化县。</p><p class="ql-block">唐代贞观元年(公元627年),将全国划为十道,辖州(郡)、县,州郡同级。州有经制州和羁縻州。贞观三年(公元629年),黔南地区置南寿州。贞观四年(公元630年),南寿州改为庄州,辖石牛、乐安、石城、新安、多乐、清兰、南阳、轻水八县。平塘地区东部属石牛县,西部属清兰县。庄州初为经制州,开元(公元731年~公元740年)中降为羁縻[mí]州。平塘地区始置南平州(即平州、平舟)和动州(即通州)两个羁縻州。</p><p class="ql-block">五代晋高祖天福五年(公元940年),都匀酋长尹怀昌率其十二部归顺楚王马希范。平塘地区为马希范辖地。</p><p class="ql-block">宋朝理宗绍定九年(公元1228年),置庆远府,辖彭水、黔江二县及四十九个羁縻州。平塘地区置动(勋)州和南平州。</p><p class="ql-block">元(公元1206年~公元1368年)世祖至元二十七年(公元1290年),贵州分属四川、湖广、云南三个行省。八番顺元宣慰司都元帅府、新添葛麻安抚司、庆远南丹溪洞军民安抚司三个行政区在平塘皆有领地,辖治鞭及今通州、六洞、牙舟、新塘、大塘、克度、塘边等乡镇。</p><p class="ql-block">明清</p><p class="ql-block">明初,撤销行省,置承宣布政使司、都指挥司、提刑按察使司,另置宣慰使司,管理少数民族事务。贵州地区分属湖广、四川、云南三个布政司。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置贵州卫,辖金筑、程番等十六长官司,其中大龙番、小龙番、方番、卢番、韦番、卧龙番、程番、罗番等八番长官司皆有领地在平塘地区。永乐十一年(公元1413年),置贵州承宣布政使司,贵州自此成为相当于省一级的政区。</p><p class="ql-block">成化十二年(公元1476年)七月,置程番府,辖十七长官司,今大塘辖地属程番府。弘治七年(公元1494年)五月,置都匀府军民指挥司,平舟六洞长官司隶属都匀府。万历十四年(公元1586年)三月,置定番州,属贵阳府,大塘属定番州。</p><p class="ql-block">天启四年(公元1624年)四月十一日,再划丹平、丹竹二司增入都匀府。</p><p class="ql-block">清顺治十五年(公元1667年),清军进入贵州。康熙始,实行改土归流,平舟六洞长官司、丹行司、丹平司、六洞二司、牙舟汛、大塘理苗州等相继停袭、撤除、改置。</p><p class="ql-block">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撤都匀县,将其地改为都匀府亲辖地。另在平舟,今平塘县城设都匀县,划平州六洞及牙州等地属之。</p><p class="ql-block">中华民国</p><p class="ql-block">1911年初至1935年,贵州为军阀所统治。</p><p class="ql-block">1912年,改都匀县为平舟弹压(平州改称平舟),隶属黔中道。1914年,撤平舟弹压,改置平舟县;撤大塘州判,改置大塘县。1920年,大塘县改成贵州省公署。</p><p class="ql-block">1935年,中央军进驻贵州,改组省政府,国民政府派员接管贵州省政权。1941年7月1日,撤平舟、大塘两县,两县各取一字改置平塘县,属二等县,县治设通州。</p><p class="ql-block">中华人民共和国</p><p class="ql-block">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49年11月30日,解放平塘县,12月8日成立平塘县人民政府,行政区沿袭旧制,属独山专区。</p><p class="ql-block">1951年8月,成立平塘县民族民主联合政府。1954年改为平塘县人民委员会。</p><p class="ql-block">1952年12月,独山专区改成郡匀专区,平塘县属郡匀专区。</p><p class="ql-block">1956年8月8日,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成立,平塘县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p><p class="ql-block">1958年10月,撤区,改置人民公社,称大公社。</p><p class="ql-block">1958年12月,撤平塘县,以槽渡河为界,河以北并入罗甸,河以南并入独山县。1959年12月,独山县东风公社改名平塘人民公社。</p><p class="ql-block">1961年8月,恢复平塘县建置。</p><p class="ql-block">1993年撤区并镇,全县置平湖、者密、四寨、摆茹、牙舟、通州、大塘、克度、塘边九个镇,卡蒲、苗二河、白龙、掌布、甘寨、谷硐、新塘、卡罗、鼠场、西凉十个乡。2014年行政区划调整,设通州、大塘、克度、塘边、者密、牙舟、甲茶、掌布、平舟九个镇。</p> <p class="ql-block">地理</p><p class="ql-block">位置境域</p><p class="ql-block">平塘县位于中国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南缘中部,东邻独山县,南与广西南丹县毗邻,西与惠水县、罗甸县相连,北与贵定县、都匀市接壤。境内经纬度范围为北纬25°29′55″~26°06′41″,东经106°40′29″~107°26′19″,东西最远距离76.3千米,南北最远距离67.7千米,县域面积2806平方千米。</p><p class="ql-block">气候</p><p class="ql-block">平塘县处于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热量丰富,雨量充沛,无霜期长,气候温和湿润,四季较为分明。平塘县地处高原山区,地势高,起伏大,气候的垂直差异明显。不同的地势、地形,影响着干旱、冰雹、低温、绵雨及暴雨等灾害性天气的出现频率、范围及危害程度。日照时数多年平均为1316.9小时,属全国低值区之一,与省内大部分地区接近。太阳辐射量的年内分配,以7月和8月最多,12月和1月最少。</p><p class="ql-block">平塘县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6.8摄氏度,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25.4摄氏度,极端最低气温零下7.7摄氏度,极端最高气温38.1摄氏度,年平均霜期仅为50天左右,平塘县年平均降水量略大于1259毫米。从地区分配上看,地势较高的北部和西北部较多,年降水量在1300~1400毫米之间;地势较低的南部和东南部较少,年降水量约1100毫米,为全县降水低值区;中部降水量介于上述两者之间,年降水量约1200毫米。平塘四季较分明,春季始于3月上旬,终于5月中旬,历时70余天;夏季始于5月中旬,终于9月中旬,历时110余天;秋季始于9月中旬,终于11月下旬,历时70余天;冬季始于11月下旬,终于次年2月下旬,历时90余天。四季以夏季最长,冬季次之,春秋两季最短。</p><p class="ql-block">地质</p><p class="ql-block">地质构造</p><p class="ql-block">平塘县地质形态以褶皱,断层为主。地质构造属扬子准地台上扬子台褶带黔南古陷褶断束及册亨—罗甸迭陷褶断束,位于开远—平塘隐伏深断裂以北,构造线以南北向为主,褶皱形式为长轴隔槽式,以南地区西部为北西向,东部为北东向。由于晚近期构造运动的抬升作用,侵蚀基准面不断下降,使地表和地下岩溶密切联系。平舟河、槽渡河等多次伏入地下成为暗河,形成明暗相间的奇特现象。据初步统计,排入平舟河、槽渡河、霸王河的地下河达29条。县境碳酸盐岩类分布广泛,占全县面积的85%以上,层厚质纯,由于温暖多雨,十分发育的岩溶造成了类型复杂多样的岩溶景观。在非碳酸盐岩分布区,形成侵蚀地貌。地貌呈岩溶与侵蚀相间分布的状态。在河谷地带,河流阶地发育,普遍有三至四级;层状地貌从河谷到分水岭有三级剥夷面,比较明显。</p><p class="ql-block">地层</p><p class="ql-block">平塘县出露地层由新到老有第四系,早第三系,三叠系、二叠系,石炭系及泥盆系等,该地区主要由二叠系沉积岩组成,其中长兴组是其中的重要地层,具有重要的沉积相和层序地层特征。[39]冲洪积物和残积等形成的第四系沉积物不发育。早第三系不发育,不整合于其他地层之上。三叠系地层仅保留中下统,上统缺失。三叠系与二叠系、二叠系与石炭系,其上、下统之间,均呈假整合接触;二叠系各组之间为整合接触。二叠系地层出露齐全。县境内二叠系上统有大隆组、长兴组及吴家坪组,下统有茅口组、栖霞组及梁山组。二叠系地层出露齐全,二叠系地层中有稳定的煤层、约15米的变质高岭石岩(花石),在岩层局部夹透镜状黄铁矿、丰富的化石以及制造电石及其他化工产品原料氧化钙含量高的岩石。浅海碳酸岩相沉积的泥盆系地层仅出露上统尧梭组及望城组上部岩层。石炭系地层出露齐全,上、中、下统均出露。下统地层平行不整合于泥盆系尧梭组之上,石炭系内各组地层均呈整合接触关系。上统为马平群,是一套浅灰、灰白色块状或中厚层状的致密石灰岩,岩石中氧化钙含量高,是制造电石及其他化工产品原料。马平群属浅海相碳酸岩沉积。中统由达拉组和滑石板组组成,属浅海碳酸岩相沉积。下统由摆左组、大塘组和岩关组地层组成,广泛分布于县境内各背斜核部或倾伏端部,化石丰富。大塘组分上司段和旧司段,上司段盛产炭质灰岩。泥盆系地层仅出露上统尧梭组及望城组上部岩层,主要分布在平火坝背斜核部。泥盆系假整合于石炭系岩关组之下,为浅海碳酸岩相沉积。</p><p class="ql-block">地形地貌</p><p class="ql-block">平塘县地处中亚热带岩溶喀斯特地区、云贵高原东南坡向广西丘陵的过渡地带上,以山地为主,间有盆地、丘陵、台地等地形,地形复杂多样。平塘县以山地为主,境内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最高点是大塘镇艮上坡,海拔1487.7米,最低点是摆茹镇甲茶村六硐河出口处,海拔402米。在平塘县总面积中,山地、丘陵、盆(坝)地分别占86%、11.9%和1.8%。喀斯特区域面积2455.23平方千米,占全县国土面积的87.2070%;全县山地面积2429.7平方千米、丘陵面积334.9平方千米、盆(坝)地面积9.6平方千米、台地面积8.45平方千米。</p><p class="ql-block">水文水利</p><p class="ql-block">水文</p><p class="ql-block">平塘县境河流属珠江流域红水河水系,总流域面积2815.6km2,集水面积在20km2以上的河流共32条,相应河道总长度446.3 km。平塘县有曹渡河、六硐河、坝王河三条主要河流,其干流成“川”字形排列,均从北向南汇入红水河。西部的坝王河流域呈平行状水系,中部的曹渡河流域呈羽毛状水系,东部的六桐河流域呈树枝状水系。</p><p class="ql-block">坝王河区</p><p class="ql-block">平塘县境内坝王河发源于贵阳市花溪区高坡乡批摆寨附近。海拔1230米。经由惠水县新安乡抵杠村老林塞流入县境。全长174千米,县境为37.3千米;落差950米,县境为135米;全流域面积2240平方千米,县境为528平方千米;枯水期流量3.7立方米/秒。洪水期流量1250立方米/秒,多年平均流量43.3立方米/秒,县境为32.7立方米/秒;河床宽50~100米。平均比降0.36%。</p><p class="ql-block">曹渡河区</p><p class="ql-block">平塘县境内曹渡河发源于都匀市摆忙乡烂木山果树场,海拔1500米,经由贵定县云雾区小普乡苦竹村芭芒冲流人县境。全长150千米,县境为76.4千米;落差1258米,县境为242米;全流域面积3829平方千米,县境为1053平方千米;枯水期流量2~3立方米/秒,洪水期流量1400~2000立方米/秒,多年平均流量106立方米/秒,县境为83.8立方米/秒;河床宽50~100米,平均比降0.32%。</p><p class="ql-block">六硐河区</p><p class="ql-block">六硐河区分布在县境东部地区,由牙舟镇(部分)、甲茶镇(部分)、平舟镇、者密镇、卡蒲毛南族乡5 个乡镇组成,幅员面积1214.2km2,占平塘县总幅员面积的43.5%。多年平均年水资源量 7.035 亿 m3,占全县水资源量的42.2%。</p><p class="ql-block">地下河</p><p class="ql-block">平塘县境有地下河27条,主干流程220.9千米,其中2条属坝王河水系,流程5.5千米;11条属槽渡河水系,流程85.2千米;14条属平舟河水系,流程130.2千米。</p><p class="ql-block">水利</p><p class="ql-block">平塘县属珠江流域红水河水系,县内河流属珠江流域红水河水系,境内有平舟河、槽渡河、坝王河及其支流共32条,河道总长466.3千米,河网密度为每平方千米0.17千米。水能理论蕴藏量达到26.8万千瓦,可开发利用10.5万千瓦。平塘县境内有地下河27条,主干流程共220.9千米。早在70至80年代,平塘县就建有水库22座、水池水窖87口、山塘255口、引水灌溉工程105处、提水灌溉工程88处、人畜饮水工程7处、灌溉水渠道182余千米。截至2022年,平塘县在册水库已达22座、山塘211处、饮水工程168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201处、泵站24处、机井40口、中小河流9条、小水池3657口、水渠268千米。</p><p class="ql-block">黑沟水库</p><p class="ql-block">黑沟水库是平塘县“十二五”期间建成的骨干抗旱水源工程,该工程位于平舟镇白龙片区,工程总投资7600万余元,集雨面积为3.6平方千米,总库容116万立方米,规模为小(1)型。水库建设已全面完工,预计每年可提供4490亩农田灌溉用水,可解决890人饮水问题及400多头牲畜饮水问题,并下放环境水量22.7万立方米。</p><p class="ql-block">擦耳岩水库</p><p class="ql-block">擦耳岩水库位于平塘县金盆街道苗二河村境内六硐河之上,坝址以上集雨面积799平方千米。水库坝型为碾压混凝土重力坝,坝长245.6米,高48.7米。水库总库容3713万立方米,属中型水库。水库主要任务是将平塘县城区防洪能力由不足10年一遇提高至20年一遇,每年可为平塘县城及周边区域提供1899万立方米供水,兼顾发电功能(总装机5000千瓦)。</p><p class="ql-block">土壤</p><p class="ql-block">平塘县地处中亚热帮常绿间叶林红壤、黄壤地带,地层出露多,岩性较复杂,碳酸盐岩类分布广泛。平塘县境土壤,有黄壤、石灰土、水稻土、紫色土、潮土5个土类,13个亚类,33个土属,79个土种,其中自然土种24个,耕作土种55个。土壤以黄壤面积最大,石灰土,水稻土次之,紫色土、潮土面积最小,土层较薄,熟化程度低,水土流失严重。</p><p class="ql-block">黄壤是平塘县内主要土类,多分布在海拔403~1400米的中低山原和丘原地带,总面积270.78万亩,占全县土地面积的63.9%。石灰土总面积35.66万亩,占全县土地面积的8.41%。克度区分布面积最广,为14.02万亩。石灰土质地粘细,有机质积累较多,肥力较高。</p><p class="ql-block">平塘县内紫色土总面积1039亩,占全县土地面积的0.025%。仅平湖、通州两区有零星分布。潮土是县境面积最小的土类,仅524亩,为全县土地面积的0.012%。主要分布在平舟河、槽渡河、坝王河沿河漫滩和一级阶地及河谷盆地上,呈断续的条带状零星分布。水稻土是县境肥力较高的一类耕作土,总面积26.43万亩,占全县土地面积的6.24%,分布在海拔403~1400米丘陵、低山缓坡、河谷、台地、平坝地带。</p><p class="ql-block">自然资源</p><p class="ql-block">土地资源</p><p class="ql-block">截至2022年,平塘县土地总面积423.75万亩,人均占有土地14.21亩。在平塘县土地总面积中,有可利用的土地253.35万亩,占总面积的59.8%。其中林地面积近70万亩,可开发荒山荒坡近100万亩,有效耕地面积55万亩。</p><p class="ql-block">矿产资源</p><p class="ql-block">平塘县境内矿产资源富集,有煤、大理石、硅石、石灰石、花石、紫砂陶土、高岭土等。其中,煤炭资源储量约达3.07亿吨,主要分布在卡蒲、者密、苗二河、白龙、甘寨、摆茹、西凉、牙舟、谷硐、掌布、通州、鼠场、克度、塘边等乡镇,煤层浅,分布广,易开采;花石储量约为217万立方米,石质细腻平滑、天然图案奇异,硬度低,工艺性良好,主要分布在大塘旧司一带;大理石储量1.36亿立方米以上,主要分布在通州、大塘、克度等地;硅石地质储量3.9亿吨以上;电石灰岩1500万吨以上;陶土3000万吨左右。</p><p class="ql-block">水资源</p><p class="ql-block">平塘县内河流属珠江流域红水河水系,境内有平舟河、槽渡河、霸王河及其支流共32条,河道总长466.3千米,河网密度为每平方千米0.17千米。水能理论蕴藏量达到26.8万千瓦,可开发利用10.5万千瓦。县境内有地下河27条,主干流程共220.9千米。</p><p class="ql-block">森林资源</p><p class="ql-block">平塘县森林面积达19.75万公顷,森林覆盖率70.74%,县城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0.05%,城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2.07平方米;辖区内的河流、水库等水岸绿化率85.53%,道路绿化率84.49%,村庄绿化率45.77%。灌木覆盖率15.17%;林木绿化率为53.50%;防护林面积达42471.73公顷,用材林达43321.43公顷;林业用地总计195938.03公顷,活立木总蓄积3124389.98立方米;经济林以桃、梨、葡萄、杨梅、柑橘、板栗为主。</p><p class="ql-block">生物资源</p><p class="ql-block">平塘县粮食作物以玉米、小麦、马铃薯、油菜、大豆,经济作物以烤烟、花生、油茶、瓜菜作物为主,畜牧业以牛、羊、猪、马、鸡、鸭、鹅饲养为主。水产动物有鳜、链、鳞、鲤、卿、青鱼、草鱼、黄鳝等40余种。中药材种植品种有花椒、无患子、覆盆子、丹参、铁皮石斛、叠鞘石斛、三七、白芨、板蓝根、金丝皇菊、头花蓼、海花草等,还有林下石斛[hú]、林下三七、金丝皇菊等优势品种。</p> <p class="ql-block">生物多样性</p><p class="ql-block">动物</p><p class="ql-block">平塘县内野生脊椎动物142种,分属31目66科,其中一部分为珍稀品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大睨俗称娃娃鱼,生长于上莫、旧司等乡镇。中华秋沙鸭,雁形目鸭科,属候鸟,繁殖于西伯利亚,在长江流域以南越冬,中华秋沙鸭为中国特产种,数量稀少。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穿山甲,属鳞甲目鳞甲科,主要分布于白龙、掌布等乡。哺乳纲科的水獭,主要分布于平舟河、槽渡河一带。林麝,偶蹄目鹿科。主要分布于甲青、马场等乡。豹猫,存量极少。熊别名狗熊,食肉目熊科。主要分布于甲青、马场等乡,已近绝迹。猕猴别名广西猴、黄猴,属灵长目猴科,主要分布于甲青、马场等乡及槽渡河上游、苗拉河下游两岸密林中,数量已稀少。草鸮[xiāo]别名猴面鹰,鸮形目草鸮科,主要分布于白龙乡及西关区各乡。山瑞鳖别名团鱼,鳖目鉴科。产于槽渡河、平舟河。红腹锦鸡,多栖息于县境岩山地带。属国家三级保护动物大灵猫、小灵猫食肉目灵猫科,平塘县内各地均有分布,但数量也较少。</p><p class="ql-block">植物</p><p class="ql-block">截至2022年,平塘县境内的植被多为次生植被,乔木树种主要有马尾松、杉木,壳斗科的栲属、青冈属、栎属,樟科的樟属、润楠属、楠木属,金缕梅科的枫香属及山茶科、木兰科的一些乔木树种。灌木树种主要有栎类、茅栗、野蔷薇、马桑等及杜鹃科、山矾科、樟科的一些树种。全县境内主要植物有814种,分属150科414属。林木植物中列入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名录第一批的有8种,列入《中国珍惜濒危植物名录》的有9种,列入贵州省省级保护树种的有15种。</p><p class="ql-block">自然保护区</p><p class="ql-block">截至2022年,平塘县内共有4个自然保护地,自然保护地面积共27790.92公顷。分别是:贵州平塘风景名胜区、贵州平塘国家地质公园、贵州平塘国家湿地公园、平塘县养鹤山县级森林公园。其中平塘县养鹤山县级森林公园,2020年6月,矛盾地块进行处理后,剩余面积小,保护价值较低,不再保留平塘县养鹤山县级森林公园。</p><p class="ql-block">平塘国家地质公园</p><p class="ql-block">平塘国家级地质公园占地面积17252.47公顷。位于平塘县,距贵阳市193千米。共包括“玉水金盆”景区、六硐景区、龙塘湖景区、掌布景区、甲茶景区、按安景区、大窝凼[dàng]景区。平塘国家级地质公园区内可溶碳酸盐岩分布广泛,岩溶地貌占全区总面积的80%,主要有峰林盆地,峰林洼地,峰丛洼地及峰丛漏斗四种地貌地形地貌,并形成多处颇富价值的地质景观。</p><p class="ql-block">贵州平塘国家湿地公园</p><p class="ql-block">贵州平塘国家湿地公园地处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平塘县,公园规划总面积728公顷,由平舟河上游及其支流卡罗河、谷硐河、苗攀河河道、岸滩和两岸部分石灰岩山峰组成。其中湿地面积371公顷,湿地率为51.0%,包括永久性河流、洪泛、喀斯特溶洞、库塘等湿地类型。贵州平塘国家湿地公园以典型喀斯特地区的永久性河流湿地为主体,兼顾洪泛湿地、地下河湿地、库塘湿地、水产养殖场湿地、水田湿地等组成的丰富而独特的湿地生态系统。</p> <p class="ql-block">民族</p><p class="ql-block">平塘县总人口33.78万人,居住着汉、布依族、苗族、毛南族等24个民族,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59.6%。其中,有全国唯一的毛南族乡-卡蒲毛南族乡。</p><p class="ql-block">平塘县境内少数民族中,以布依、苗、毛南三个民族所占比例较大、居住相对成片集中,其他少数民族均为零星和分散居住。2014年末总人口322908人,其中少数民族190163人,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58.89%,其中:布依族、苗族、毛南族是世居的三大少数民族,布依族人口12.74万人,苗族人口2.682万人,毛南族人口3.21万人。</p><p class="ql-block">语言</p><p class="ql-block">“平塘方言”属西南官话柳桂系黔南片,尤以牙舟方言最具代表性。牙舟乃全国十大名陶之一的“牙舟陶”原产地,明洪武年间业兴。毛南族是平塘地区最早的土著民族,毛南族多聚居的平塘县卡蒲、者密两乡镇。卡蒲毛南族乡是贵州省唯一的毛南族乡。贵州毛南族语言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侗水语支。其内部相当一致,没有方言的区别,只有土语的差异。毛南语的声母和韵母都比较复杂,声调可以分为舒声调和促声调。声母大致有70个左右,韵母有70个左右,有8个声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