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春上江南一一苏州

亨特

<p class="ql-block">  苏南之行,夙愿已久。正逢学校放寒假,让孩子接触社会,增长见识。为避开人群高峰期,打个时间差。大年三十早晨,我们祖孙三代自驾旅行,奔驰在福杭高速公路上。双胞胎孙女高兴极了,说个不停,孩子们在車子上有说不完的话,问这问那……长辈们不停进行解答。饱偿沿途张灯结彩,万家灯火,在烟花爆竹声中渡过美好难忘的旅途。当天晚上6点到达了下榻装修入时,三星级的格林东方酒店。孩子们兴奋雀跃,在大厅里玩耍取闹。</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俗话说的好,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我虽生长在美丽的扬州,但却从未领略过苏州的别样风情。因此,在春节间我带着好奇之心,踏上了这方别样的土地。</p><p class="ql-block"> 大年初一早晨,我们祖孙三代往城区景点地铁站走去,我深深被姑苏悠久的历史给吸引住了。 </p><p class="ql-block"> 城市的风景宛如一部立体的史书,静静伫立,当你走近它的时候,往昔的岁月如潮水般涌来,它会告䜣你姑苏江南的浪漫,感受小桥流水人家的江南韵味。街头巷尾人们用吴侬软语唱着江南小调,似乎都在歌唱着古城的柔情与壮美。</p> <p class="ql-block">  在苏州停留三天,游览平江路、寒山寺、拙政园、木渎古镇等处。时间安排紧凑有序,部分景点游客爆满,散客无法进入景区游览,只能加入旅游团方可进入景点。我们临时申请旅游团,在导游引领下 安时进了景区。</p> <p class="ql-block">  平江路:大年初一早晨,旭日初升,温暖的阳光洒向大地,梅花烂漫,扬柳依依。平江路上一片喜庆、祥和、欢闹、富有、拜年、行礼。各式花灯争奇斗艳,美不胜收。街头巷尾流光溢彩,整条街新鲜幽丽;桥下河水悠悠,乌蓬船在微风中摇摆;飯菜香味飘荡在平江街道上空;少男少女穿着时髦,抬头‘仰望蓝天白云,低头感叹两岸河道美景,迎着阳光,摆弄姿势造型,相机手机忙够不停。时间仿佛凝固,让人有机会享受从容不迫的生活节奏。琴声、茶社、戏院、商业、红灯笼、乌蓬船、水上巴士、小桥流水、商铺林立、人声鼎沸、古朴建筑……这些元素交接在一起,形成了独特的江南水乡的“春江花月夜”生活画卷。</p><p class="ql-block"> 漫步于青石桥上,可以远眺平江路的古宅老墙和青青河水, 感受那份宁静和历史的沉淀。欣赏了百年古树的苍劲生姿;欣赏着乌逢船上船夫动听的吴侬软语的江南小调,清脆悦耳,心灵在这份宁静中得到前所未有释放。</p><p class="ql-block"> 苏州人告诉我:一条平江路,半部姑苏史,白墙青瓦,古墙古建……让你真正找回江南韵味。它以本色、原味、素雅、大气、温柔、艳丽展示给观众,让游客流连忘返。</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平江路凭借其独特的建筑风格,美丽的自然景观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成为了一个备受游客喜爱的旅游胜地。</p><p class="ql-block"> 远山如黛,近水含烟,薄雾轻拂水云烟。古巷深深似画廊,石桥曲曲织乡情!</p><p class="ql-block"> 平江河道,自公元前486年到1855间是运粮、运盐、运商、兵路、民路、官路、主要交道枢纽。1855后被海运替代退出历史舞台,平江河水与大运河航运在中国一直维系了两千多年。至今,有一些地段的运河,依然发挥着重要的航运功能,作为重要的物流渠道。它的持续性与规模化,带来了族群尤其是商帮以及相关人群的规模化,定向性游走,并受到宦游、游学、流民、战争等因素的推动,从而形成了贯通南北的流脉。这条长长的街巷、河道、运货、运人喧闹繁华了上千年,至今生生不息。</p><p class="ql-block"> 千年的时光如流水般的静静流淌,在这里河道相依,人文与自然相融。每一处景致都诉说岁月的故事,每一丝清风都传递着自然的温柔。</p> <p class="ql-block">  拙政园:苏州园林知名中外,拙政园是园林之首。古典园林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这里古色古香,景色迷人。一进门,那错落有致,造型独特的园林建筑吸引我。园内到处都是山连着水,水系着池,池倚着河,配上那点点翠绿与各亭台楼榭,真是如同人间仙境,令人回味无穷。</p><p class="ql-block"> 一棵棵古树已经有上百年的岁数了,他们挺拔的生长在园林里,好像是士兵,默默的守护着这片静土。</p><p class="ql-block"> 相传康熙年间,《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和他的祖父曹寅都住在拙 政园内。拙政园景致感染曹雪芹创作了《红楼梦》。</p><p class="ql-block"> 走进古色古香的园门,只见眼前布满亭台楼阁、依山傍水、小桥流水,景点之密、步步有景、处处有池、各种花草千姿百态。再走几步,看到一座巨大的假山立在眼前。青翠的竹林,拥着一座很大的石峰,它的名字就叫“缀云峰”。</p> <p class="ql-block">  绕过假山,前面是一片荷花池。讲解员讲道:如果你们夏天来到这里,最吸引人的就是满池塘的荷花,阵阵清香扑鼻而来,很香很美!其中游着一群群的小鱼转圈圈、吐泡泡、捉迷藏。</p><p class="ql-block"> 假山层层叠叠,有点像狮子,有的像斑马,还有像长颈鹿,真是千姿百态!</p><p class="ql-block"> 续前走,进了庭苑长廊,屋内陈列着文房四宝。古朴的桌子, 墙上都是唐伯虎的画。唐伯虎是明朝大画家、诗人。唐伯虎墓园有三排大厅。有梦墨堂、六如堂、闲来草堂和挑花仙堂。导游讲解对唐伯虎坎坷、传奇的一生,讲的十分传神动听。每个馆都有一个故事。</p> <p class="ql-block">  传说唐伯虎在福建仙游九鲤湖托梦,启示他要用万斤的墨的功夫。他经过用墨的苦练,终于成就了一代诗书大画家。</p><p class="ql-block"> 唐伯虎爱桃花,也爱喝酒,没有酒钱,就去种桃花,用桃花换酒。诗日:“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里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采得桃花当酒銭。”他是挑花仙,也是酒仙。没有种桃花的劳动,哪有酒呢?</p> <p class="ql-block">  寒山寺:在苏州城西五公里枫桥镇,相传唐贞观年间,该寺主持,高僧寒山而命名。该寺黄墙绿树,庄严幽深,引人入胜。唐代诗人张继浏览了寒山寺,写有《枫桥夜泊》一诗:“日落乌地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古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寒山寺因诗而更加闻名中外。尤其对日本旅游者,更具有吸引力,常来此听夜半钟声。</p> <p class="ql-block">  寒山寺前,有河流经过。右侧百米处,跨河的石拱枫桥仍在,但巳废用,很少有人来往。游人的注意力,集中在寒山寺和他的“夜半钟声”, 很少去注意夜泊的枫桥,更不会在听夜半钟声时,询问客船夜泊在何方?连诗人张继《枫桥夜泊》的诗中,已不是在“到客船”上听到钟声,而是睡在寒山寺附近客栈的床上,或在他的脑子里,只有梦中的钟声了。他的诗云:“白发重来一梦中,青山不改旧时容。乌啼月落寒山寺,依枕赏听半夜钟。”人世沧桑变換,但“青山不改”。 寒山寺仍屹立在枫桥河畔,千年来,人们照样地听到半夜钟声。</p> <p class="ql-block">  真没想到,一首唐诗,仅凭一己之力,就让一座古城,和一座寺院相传千年。作者不是诗仙李白,也不是诗圣杜甫,而是出自一位当时的落魄书生张继。这首《枫桥夜泊》让他怎么也没有想到,在千年之后,寒山寺的月落乌啼,江风渔火和夜半钟声,变成了姑苏城外最美的一场梦幻。也成了无数人心目中真正的江南。</p> <p class="ql-block">大年初三:天不作美,天空飘落着细雨,寒山寺游客不减,仍然爆满。游客在雨中撑起雨伞,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往寺院内行走,小心翼翼防止滑倒。游客相互拥挤,雨伞高高举起,雨滴飘落衣襟,同时沾湿了人的情绪和衣服。寺院呈现一番别样的景致,寺院寺塔站满人群,等待天气放晴。由于时间紧凑,下午要游览墨渎古镇,在短时间结束游览探访。在人潮涌动中抢拍几张照片,留作纪念。其中有几幅《枫桥夜泊》不同风格的书法字画,让我欣赏学习书法名人神妙之处。</p> <p class="ql-block">苏州之行:孙女叫我附诗一首:高兴之余</p><p class="ql-block"> 苏恋</p><p class="ql-block">已己初春三代游,</p><p class="ql-block">寒山寺外枫桥留。</p><p class="ql-block">霏雨朦胧忘归路,</p><p class="ql-block">姑苏风情更温柔。</p><p class="ql-block">平江乌蓬领头筹</p><p class="ql-block">吴侬软语展 歌喉。</p><p class="ql-block">拙政园林才子多,</p><p class="ql-block">唐寅梦墨起仙游。</p><p class="ql-block">(备注:拙政园才子多,红楼梦作者曹雪芹和他的父亲曹寅。唐寅大画家唐伯虎。西施……很多文人墨客曾径在园林居住、做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