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文化(一)探玉之源

世平

<p class="ql-block">人类社会发展阶段的划分有若干标准,其中以生产工具为标准的,将人类历史划分为史前时期(石器、陶器时代)和文明时期(铜器、铁器、工业时代)。中国也有学者认为,在史前时期应有一个玉器时代。</p> <p class="ql-block">【三连玉璧】石器是人类进化的关键标志物。旧石器时期的智人走向新石器时期的现代人,也只是工具的制作方式不同(从打制到磨制的技术进步),从本质上讲,石器没有改变工具的自然属性(石器仍然是石头)。</p> <p class="ql-block">【形龙玉玦】陶器是人类出现聚集群落(定居)的标志物,是产生社会分工的基础和先决条件。在器具制作上,陶器同样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人类首次制造出自然界的新“物体”(改变了生活工具的物理结构)。</p> <p class="ql-block">【斜口筒形玉器。器物的命名,是依据材质、器形和用途,但筒形器的用途至今不能确定】人类发现玉石,进而琢磨成玉器,无论尊天礼地,还是佩饰装饰,玉器並不直接用于生产和战争。</p> <p class="ql-block">【勾云形玉器】考古证明,玉器的产生虽早于陶器(陶器约有1.3万年的历史),但其做为工具实用性极差而不具有普遍性(受地域和制作成本的限制),且因没有改变其物理结构而不具有科技进步(仍是石头),故笔者认为玉器做不了时代分期的标志物。</p> <p class="ql-block">【玉勾云形器】与石器、陶器反映物质世界不同,玉器自产生起即是反映人类的精神世界(材料和材质的稀缺、工艺的复杂和加工的难度,更易赋予精神的寄托)。应当说,玉器是人类意识觉醒和信仰成熟的标志物。人们往往认为玉器文化为中国人所特有,其实不然。</p> <p class="ql-block">【玉斜口筒形器】迄今的考古证据,人类使用玉器,源于2.3万年前的贝加尔湖以东地区(如马尔他遗址)。贝加尔湖在地质上属地球拉张活动区,湖的周边多变质岩、盛产软玉。马尔他遗址及周边考古表明,早在两万年前旧石器晚期就有了玉文化萌芽,从原料、器型和加工技术等方面,均可溯源到这一地区。应当说玉文化起源于游牧民族,属欧亚草原文明。</p> <p class="ql-block">【玉双连璧】从玉文化初期的玉料特点看,贝加尔湖玉以白玉、青白玉为主(也有黄绿软玉和蛇纹石玉)。中国东北部的玉料,则以黄绿色为主(软玉制品多为玉环,也有璧形器或坠饰)。兴隆洼文化和红山文化代表性玉器,如玉玦、勾云形玉器、筒形器、玉龟、玉人,大都是黄绿色的(哈民玉器则是贝加尔湖玉和岫岩玉)。</p> <p class="ql-block">【瓦沟纹玉臂饰】东北亚玉器有两种技术加工体系,一是中孔轴心旋截技术(中心钻一小孔,以小孔为中心旋转截断玉器),二是轮轴机械加工技术(轴承支持玉器转动进行旋转加工),中国东北地区是两个玉器技术的交汇区。</p> <p class="ql-block">【玉镯】学者邓聪认为,小南山玉器为代表的玉器初期制作,其工艺是以中孔轴心旋截技术制作的;越南种家禾、中国岭南宝镜湾、安徽凌家滩和辽宁牛河梁遗址出土的白玉环,则是以轴承支持加工制作的玉环(工艺及技术以红山文化为代表)。</p> <p class="ql-block">【玉环上的砂绳切割痕迹】这些玉器上多见砂绳切割技术留下的弯曲条形痕迹,比中美洲同类技术早六千多年。砂绳切割技术后来成为红山、良渚玉工的主要工艺,奠定了中国玉器文化早期发展的技术基础。</p> <p class="ql-block">【玉璧】俄罗斯学者认为,玉器是萨满传统文化的体现。旧石器时代马尔他遗址璧形器到新石器时代和青铜器时代衍变成玉璧或玉环,原是萨满法器象征太阳。笔者以为,玉器的使用,并非一开始就被赋予了宗教意义,佩饰和装饰也许应是最原始的用途。但玉器被赋予宗教等社会意义和象征,却是始于萨满教。</p> <p class="ql-block">【玉玦】已知青铜、小麦、木轮车来自欧亚草原文明向东的传播,以白玉为代表的萨满文化也是如此。萨满教是人类最早的原始宗教,其地域覆盖了整个欧亚大陆北方的各个游牧民族,从北欧西海岸到北美(太平洋东海岸,含朝鲜和日本),在中国则涵盖新疆、内蒙古和东北三省。</p> <p class="ql-block">【玉璧】亚洲北部、东部出现的玉文化,尤其是白玉文化,并非呈点状分布,也不是东北亚所独有。有学者提出了欧亚大陆东部白玉文化带概念:源自贝加尔湖畔,从乌拉尔山脉到日本,东-西上万公里,从贝加尔湖到黄河流域,南-北不到二千公里。</p> <p class="ql-block">【白玉璜】笔者以为,猎牧民族的生存依赖于大自然的恩赐,崇拜自然之神(萨满教)水到渠成,而农耕民族从随机的采集到人工种植,从土地获取相对稳定的财富,为玉文化的普及、升华与丰富,打下基础也是必然(持久的经济收入才会有持续的玉文化进步)。中国的农耕文明,是培育中国玉文化独树一帜、高度发达的关键因素。</p> <p class="ql-block">(笔者申明:本文图示玉器,未注明出处的均来自红山文化遗址;关于玉器制作的某些专业性叙述,摘自网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