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现代企业制度,就是以完善的企业法人制度为基础,以有限责任制度为保证,以公司企业为主要形成,以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为条件的新型企业制度。早在战国时期,吕不韦就在《吕氏春秋·自知》里指出,“欲知平直,则必准绳;欲知方圆,则必规矩。” 法家创始人韩非子也在其《心度》中明确指出,法者,王之本也。所谓“法”,就是帝王成就功业的基础,是国家强大的保障。两千多年后,美国政治哲学家、伦理学家、法学家约翰·罗尔斯也曾强调,公正的制度要求没有人在其中能垄断决定权力,法律应是由一个公正的过程来制定。在其《作为公平的正义》、《正义论》、《政治自由主义》、《万民法》等著作中,更是反复强调规章制度的公正性,规章制度不能让某个个体或团体垄断权力,而应该通过公正的过程来制定。</p><p class="ql-block">其实,制度建设在任何组织、社会乃至国家的发展中都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不仅是确保秩序稳定、促进公平公正的基石,还是推动持续进步与创新的重要保障。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制度犹如工作的准绳和奖罚的规矩,我们需要明确会计准则、报销流程等标准,不规范财务管理,衡量财务收支是否合理;也需要制度职责界定、晋升标准等人事管理制度,来规范员工的行为、引导员工的发展。对于一家企业、一个团队而言,强化制度建设并制订真正符合实际情况、获得员工普遍认可的规章制度,是管理层必须高度重视的基础任务。在现代企业管理中,产权制度和法人治理制度是构成企业核心管理框架的基石,共同服务和作用于企业的稳定运营与持续发展。其主要内容包括:</p><p class="ql-block">第一,清晰合理的现代产权制度。所谓产权制度,就是指在财产所有权的基础上,在产权主体间对产权关系和运营规则做出的制度安排,反映的是产权主体在财产占有、支配、使用、收益和处置中的权、责、利关系,体现了产权主体在财产关系中所处的地位、享有的权利、主要的利益和承担的责任。建立健全现代产权制度,有利于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促进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进发;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推动经济结构的调整与升级;有利于规范生产经营行为,形成良好的信用基础和市场秩序。其最基本的要求,产权要清晰,尽量清晰到自然人或者法人;结构要合理,尽量由市场决定产权结构,积极推进产权多元化,增强企业的筹资能力,减小投资者的风险;流动要有序,可以通过产权交易市场自由流动,尽量使资产和资源价值化、证券化、市场化,实现产权的最大收益;保护要有力,充分调动各方资本的积极性,有效保障市场主体的平等地位和发展权利。需要特别强调的是,产权交易是企业资本经营的重要条件,资本只有通过流转,才能更好地实现保值和增值,才能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产权交易是否规范,流转是否顺畅,早已成为产权制度创新的重要内容,必须制定完整的产权交易法规体系,大力发展多层次的资本市场,真正让产权的流转更加顺畅。</p><p class="ql-block">第二,有效制衡的法人治理制度。公司法人治理是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主要包括对权力、收益等多要素有效制衡的制度安排,目的就是明确划分企业内部的权责关系,保障利益相关者的合法权益,促进企业的有效运营与可持续发展。一是规范机构权责。股东会作为公司的最高权力机构,体现的是所有者对公司的最终所有权,大都由股东会决定董事会、监事会的组成人员。董事会是由公司股东大会选举产生的决策机构,大都由董事会负责选择经营管理者,并对公司的发展目标、重大经营活动作出决策,维护出资人的权益。监事会是公司的监督机构,对公司的发展战略、财务收支和董事、经营者的行为实施监督。经营管理层一般由董事会负责聘任,具有承担公司的日常经营管理活动,是公司生产经营的执行机构。他们各自独立、权责分明、相互制约,并通过国家法律和公司章程组建机构、履行义务和实现权力。二是构建制衡机制,建立完善股东会对董事会的监督、董事会对经营管理层的监督和监事会对董事会、经营管理层的监督等权力制衡机制,权责明确、相互制约,确保公司的决策和运营活动符合法律要求,有效保护利益相关者的合法权益。三是保护股东权利,平等对待所有股东,尤其是中小股东和国外股东,保证股东依法享有资产收益、参与重大决策和选择管理者等权利,一旦权益损害也能获得有效补偿的渠道。四是保护员工、债权人、供应商等利益攸关者的合法权利,关注他们的利益和需求,鼓励他们的合作与共赢,建立更加良好而持续的合作关系,共同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五是信息披露与透明度,及时、准确披露财务状况、经营状况、所有权结构和公司治理状况等经营信息,增强投资者对公司的信任度,促进公司的稳定发展。</p><p class="ql-block">第三,与时俱进的内部管理制度。企业内部管理制度是保证企业规范化经营、高效化运作的基石,涵盖了企业运营的各方面、全过程,能够有效保证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始终保持稳健发展。一是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包括员工守则及行为规范、岗位职责与说明书、出勤考勤制度、招聘离职制度、教育培训制度、绩效考核奖惩制度和薪酬福利管理制度,明确员工的基本行为准则,阐述岗位的职责、权限、标准,制定合理的薪酬结构和福利政策,激励员工积极投身工作。二是安全管理制度,包括安全生产管理制度、防火安全制度、警卫值勤制度和事故管理制度,明确生产过程的安全操作规范,建立事故报告、调查、处理机制,保障员工的人身安全和企业的财产安全。三是财务管理制度,包括资金预结算制度、财务审批制度、财务盘点制度、审计制度、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和会计档案管理,规范资金的预算和结算流程,明确财务支出的审批流程和权限,确保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四是行政管理制度,包括会议管理制度、文件管理制度、 出差管理制度、车辆管理制度、食堂管理制度和环境卫生制度,规范重要会议的召开流程、会议记录和会议决策,明确重要文件的收发、归档、保密等流程,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和管理水平。五是物资管理制度,包括仓库管理制度、招标采购管理制度、物料消耗定额管理制度和物资库存量管理制度,规范物资的入库、出库、盘点等流程,明确采购流程、供应商选择、合同签订等要求,制定合理的物料消耗定额,最大限度优化库存结构、降低库存成本。六是生产管理制度,包括车间管理制度、设备管理制度、生产调度制度和产品质量管理制度,规范车间的生产流程、设备操作、人员管理,合理安排生产计划,建立质量检测体系,确保生产设备的合理使用和有效维护,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七是销售管理制度,包括合同签订制度、产品发运计划、组织回笼资金制度和产品销售信息反馈制度,规范销售合同的签订流程和要求,合理安排产品的发货时间和方式,加强销售货款的回收管理,建立客户反馈机制,及时了解客户需求和市场变化,提高企业的销售业绩和市场竞争力。另外,还有很多企业根据自身产业特点和运营实际,建立了民主管理制度、经营管理制度、技术创新与研发管理制度、企业文化与品牌建设管理制度,保障员工的民主权利和参与企业管理的机会,规范企业的经营行为和决策流程,鼓励技术创新和研发活动,塑造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和品牌形象,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