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的花灯

钟皓

文/钟皓<div><div><br></div><div> 走在大街上,一串串的红灯笼挂在树梢上很是喜庆,现在似乎走到哪里都可以见到这些红灯笼,小区里,大街上,商店中,等等。当然了,过节时,似乎挂起来的红灯笼会更多些,增添了喜庆的氛围。<br> 走在大街上,闪烁的灯笼在微风中晃动着,因着新年到了,除了红色的,似乎花灯也开始出现,就如小时候手里提拉着花灯一样令街上的气氛不一样了。眼下,虽然过年不允许放爆竹了,但是这些个灯笼还是总会将人的心变得雀跃起来。<br> 喜欢过年,好似多少年都不变,只要一说新年到,心境立马变得更加愉悦。当然,现在的过年比小时候的过年简单得多,也就是一家子围在桌子旁看着春晚吃个年夜饭,兴致高涨时再去逛逛庙会看看花灯,如此不禁就想到小时候过年,喜庆热闹。 </div></div> 小时候过年可热闹了,虽然没有很丰盛的年夜饭,但是我们会满大街的乱跑,手里放着最便宜的小鞭炮,嘴里的瓜子皮乱喷,有时候还会举着自己做的花灯满大街地叫唤着“打花巴掌的,正月正,老太太要看那莲花灯。”明明举着花灯的是一群小姑娘或者男孩子,偏偏却是老太太在看,哈哈,现在想来都不禁笑出了声来。不知那时候为甚有许多关于老太太的谚语和儿歌,几乎可以说上一年,也可能那时候的老太太都喜欢热闹吧。<div>  打花巴掌是一种小孩子玩的对掌游戏,我们玩时会边对掌边还挤眉弄眼着,“打花巴掌的,正月正,老太太要看那莲花灯;打花巴掌的,二月二,老太太爱吃冰糖棍儿;打花巴掌的三月三,老太太爱抽关东烟;打花巴掌的,四月四,老太太吃鱼不择刺;打花巴掌的,五月五,老太太爱吃烤白薯;打花巴掌的,六月六,老太太爱吃铁蚕豆;打花巴掌的,七月七,老太太爱吃肥滷鸡;打花巴掌的,八月八,老太太爱吃咸水鸭;打花巴掌的,九月九,老太太爱喝老黄酒。”估计现在的孩子不太会说了,我们小时候却说的热闹,也是老人们传下来的。每回那巴掌拍得手心都是酥麻的痒,玩花灯时也就自然不会忘记老太太看花灯的那一段。</div> 想着花灯,就想起小时候动手做花灯的过往来。当然动手最快的是大哥,不知他从哪里找来高粱杆,只见他把高粱杆劈下一条一条的,按照设计的尺寸截下来,在合适的部位用火烤热,然后慢慢地折起来成弯形,用白线捆好,外面只在四周用白纸糊上,每个面上再贴上剪纸。下面拴住一个薄薄的板子,把铁丝握弯,将两头固定在薄板上,把一小截蜡烛固定在薄板子上。灯笼上面再用铁丝连住两个边,拴上一根棍,一个灯笼就大功告成了。<div> 其实,这是最最简单的一种灯笼,虽不比莲花灯漂亮,但是我也看着兴奋。我高兴地提着灯笼满屋转悠,大哥总是说:“你去刻个剪纸来。”“好啊,好啊。”我连忙如鸡哆米般地点着头,取来电光纸刻些鱼儿或者花儿来,贴在花灯的四面,一会儿的功夫花灯就完成了。 隔壁家的姥姥看到就笑着说:“晚上在里面点上根蜡烛才好看。”<br> 大年三十,老屋各门洞的孩子吃完年夜饭全都拿着各种玩意儿跑了出来,“过年喽!过年喽!”叫声山响。大家兴奋地奔跑在大马路上,有放爆竹的,自然也有提拉着各色花灯到处乱炫耀的,大马路上满是花生皮瓜子皮,踩在脚下喳喳作响,一时间老屋一带变成了欢乐的海洋。花灯影、爆竹碎、稚儿语、欢笑声连成一片,散发着欣喜而又亲切的温暖。<br>  哦,童年时那些花灯闪烁的光影,那些瓜子花生脆香的新年,总是令人难忘啊!</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