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名人榜一寒门虎将范子侠

行行

<p class="ql-block">寒门虎将范子侠,投筆从戎跨战马。</p><p class="ql-block">信念如磐心系国,血洒沙场救中华。</p><p class="ql-block">虽死犹荣精神在,青史留名扬天下。</p> <p class="ql-block">范子侠像</p><p class="ql-block">范子侠(1908年—1942年2月12日),江苏丰县人,少年时代投笔从戎,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全面爆发,范子侠在刘伯承、邓小平的直接关怀下,加入中国共产党。1942年2月12日,在粉碎日本侵略军扫荡的河北省沙河县柴关战斗中壮烈牺牲,时年34岁。范子侠将军牺牲后,八路军一二九师师长刘伯承、政委邓小平在《新华日报》撰写纪念文章对他高度评价,认为范子侠将军是“模范的布尔什维克,最忠实于中华民族解放事业的战士”。</p><p class="ql-block">2014年9月1日,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p> <p class="ql-block">1908年出生于江苏丰县华山镇大史楼村一个贫苦佃农家庭。</p><p class="ql-block">1922年,14岁的范子侠只身流浪到福建,毛遂自荐给一个副官当勤务兵,后被送至天津入东北军随营学校学习。毕业后,他在东北军曾任连长、营长、团长等职。</p><p class="ql-block">信念如磐,举旗抗日</p><p class="ql-block">一、</p><p class="ql-block">九一八事变后,心系抗战救国的范子侠因为被调往江西“围剿”红军,愤然辞去军职。1933年春,范子侠参加察哈尔抗日同盟军,被任命为团长,参与指挥了收复康保、沽源、多伦等地的战斗。七七事变后,范子侠来到山西召集民众和旧部成立抗日义勇军。他在为抗日义勇军编写的宣传手册上写下誓词:“我们是英勇苦战的军队,我们是勇往直前的铁军,我们要为民族求解放,为祖国争生存,誓以头颅换回已失去的锦绣河山,誓以鲜血粉碎万恶的汉奸敌人,缴械投降,等于自杀自身,不成功,则成仁!”之后,范子侠指挥义勇军取得夜袭长寿车站、歼灭大土匪薛芝山部等战斗胜利,极大改善了平汉路以东地区的混乱局势。</p> <p class="ql-block">二、1938年初,河北无极、藁城等县的地主豪绅以“保卫乡土”为旗号,普遍建立大刀会、红枪会,与日伪明来暗往,破坏抗日。他们为了消灭范子侠领导的义勇军,秘密包围义勇军驻扎的南北龙宫一带的几个村庄。范子侠迅速部署作战任务,以少数兵力牵制会道门徒的进攻,用义勇军主力消灭日军,打得日军狼狈而逃。第二天,日军派兵“扫荡”,又遭到义勇军伏击。接连战败的日军恼羞成怒,将南北龙宫一带全部焚毁。当地百姓由于事先被范子侠护送转移,全部幸免于难。此役之后,范子侠领导的义勇军声名大噪,国民党第一战区长官司令部意图重新整编这支部队,被范子侠断然拒绝。在八路军帮助下,范子侠将部队改编为平汉游击纵队。1939年底,范子侠加入中国共产党,并率领平汉纵队参加刘伯承、邓小平指挥的白晋铁路破击战,协同八路军全歼日军一个警备大队。</p> <p class="ql-block">身先士卒,所向披靡</p><p class="ql-block">1940年5月27日,平汉纵队与八路军边纵、771团合编为八路军129师新10旅,范子侠任旅长。范子侠后来回忆道:“1940年是真正走上革命道路的年度”。范子侠常亲临前沿阵地,手执双枪,所向披靡。新10旅在他的带领下,战士们不畏牺牲、英勇杀敌,在抗日战争中打赢了许多正面攻坚战。1940年8月20日傍晚,百团大战全面打响,阳泉地区所辖的正太路中段,是作战的核心区域。刘伯承、邓小平把这个重要任务交给新10旅。当晚,范子侠坐镇桑掌桥。桑掌桥是正太路的“脊椎骨”,要摧毁正太路,必先摧毁桑掌桥。敌人也看到了这一点,在桑掌桥周边筑起4个坚固的堡垒。</p><p class="ql-block">总攻开始后,连续多次冲锋均未突破。3时,范子侠离开指挥所,亲自带着炮兵,冒着敌人的机枪扫射,潜入距敌仅六七十米处,指导布置炮位、装弹、瞄准,轰隆一声,桑掌桥被拦腰斩断。新10旅先后攻克坡头火车站、赛鱼火车站等重要据点。之后,遭到草帽山制高点炮楼鬼子的强大火力攻击。因敌居高临下,我进攻部队受敌钳制,久攻不下。此时,范子侠带领100余名勇士发起冲锋,攻上山顶后,丧心病狂的日军释放大量毒气,范子侠冲锋最前,中毒最深,直到第二天下午才苏醒。由于新10旅勇敢顽强、连续攻击,一举歼灭草帽山守敌,为破袭铁路扫清障碍。</p> <p class="ql-block">智胜顽敌,威震敌胆</p><p class="ql-block">一、</p><p class="ql-block">测石火车站是正太路的二等车站,平时有百余名日军驻扎守卫。车站防御设施坚固完备,四周用铁丝环绕,周边山峰构筑有碉堡、炮楼,呈扇形配置,加之敌人固守顽抗,新10旅连续两日攻克不下。范子侠决定以阴暗天气为掩护,切断日军通信,乔装日军智取火车站。8月23日黄昏,负隅顽抗两日的日军远远看见一支三四十人的队伍,衣着严整,手持日式武器,朝火车站走来。日军以为是增援部队,满心欢喜地列队迎接,谁知,这支队伍一进车站,领头的“日军小队长”大喊一声“打”,子弹如暴雨般射向日军。我方在零伤亡的情况下,一举拿下了测石火车站。这个领头的“日军小队长”就是范子侠。</p> <p class="ql-block">二、1942年2月,日军纠集重兵,对太岳抗日根据地开展疯狂的春季大“扫荡”。时任八路军第6军分区司令员兼第10旅旅长的范子侠,奉命在册井、魏家庄、柴关一线,执行反“扫荡”行动。10日,范子侠得知日军一个武器运送车队准备开进临城县城,他深入研究地形后,巧妙地多地设伏。清晨,日伪军乘卡车和摩托车满载军用物资进入伏击圈,还有伪军骑兵约两个连殿后。范子侠传令各连放过前方“开道”的敌军摩托车,在敌军卡车驶入伏击圈后突然攻击。趁敌人纷纷跳车逃命,范子侠命指战员迅速发起冲锋,很快把押车的日军全部消灭。敌前卫部队听到枪声大作,马上掉头增援,却进入了范子侠另设的一个伏击圈。在猛烈攻击下,敌人被全部歼灭。殿后伪军骑兵上前接应,又遭八路军顽强阻击,见日军车队已遭歼灭,伪军无心恋战,纷纷逃走。此战之后,慑于范子侠的声威,日军据守临城县城,多日不敢出动。</p> <p class="ql-block">范子侠将军塑像落成典礼</p><p class="ql-block">范子侠墓</p><p class="ql-block">位于沙河西大安山脚下封峦寺旁。后傍青山,前临流泉。墓室地上部分平面呈正方形,侧面看下大上小,近似玛雅人的金字塔。由巨大的青色条石砌成,基础二层,最下层边长约5米,第二层边长约4米;主体为四层,其中正南面中间有正方形的石板,人称无字碑;顶部三层,最上层边长约1.5米。整个墓室显得十分坚固大方,庄严肃穆。该墓1942年由边区政府组织修建,1949年国家将范将军遗体移至邯郸晋冀鲁豫烈士陵园。但沙河人民对此墓地一直保护很好,沙河政府将其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6年在墓室前新立范子侠将军纪念碑,并树起四块中央领导为纪念范子侠将军牺牲五十周年的题词碑。</p> <p class="ql-block">纪念范子侠将军诞辰一百周年</p> <p class="ql-block">人物纪念</p><p class="ql-block">1998年丰县人民政府将华山镇大史楼小学更名为“子侠小学”,并列入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县政府在县烈士陵园建造了范子侠烈士纪念碑,范子侠出生地所在的华山镇政府则为其建立了衣冠冢。</p> <p class="ql-block">《抗日名将范子侠》是2015年8月新华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王了。</p><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p><p class="ql-block">王了,原名王延庆, 男,河北省作家协会会员,沙河市作家协会副主席,河北省和谐文化研究会会员。出版有长篇小说《大学春秋》、《古楼英豪》、《师魂》等多部作品,曾获得过国家级文学奖一次,省级文学奖两次。</p> <p class="ql-block">范子侠之子范国光</p><p class="ql-block">1951年的一天,范国光要去寻找父亲,却在一本烈士名单上,看到了范子侠的名字。</p><p class="ql-block">范国光手臂颤抖着哭了许久,他只知道父亲是抗日英雄,家里只留着父亲的那一盏油灯。</p><p class="ql-block">旁边的人看范国光掉眼泪,于是问:“你认识范子侠吗?”</p><p class="ql-block">范国光说:“是我父亲。”</p><p class="ql-block">范国光从那之后,沿着父亲的足迹,走了大半个中国,用双腿跑出了父亲的辉煌战史,无数年的搜寻,犹如一块块拼图。</p><p class="ql-block">范将军的孙女范蔚,从记事那天开始,就跟着范国光走遍大江南北,用了几十年的时间,想要复原爷爷的峥嵘岁月。</p><p class="ql-block">2009年,范蔚与丈夫王文,将户口迁移到了河北沙河,迁移到了爷爷范子侠牺牲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范子侠用过的油灯</p><p class="ql-block">2020年,范蔚将爷爷范子侠用过的油灯,捐赠给了山西阳泉的百团大战纪念馆。</p><p class="ql-block">油灯锈迹斑斑,但却照亮了范家四代人,也会照亮全中国。</p> <p class="ql-block">谢谢你的支持和鼓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