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杂谈诗词诗歌(163)AI时代,你在哪里?</p><p class="ql-block">文/韩鲁珩</p><p class="ql-block">昨天偶然读到一篇短文,内容是关于有人用AI写诗,然后以自己名字在诗刊发表的事情。随着AI时代来临,我认识的很多人忽然在花甲之年都成了诗词,诗歌大家,认识他们几十年,以前从来没有他们写诗的印象。今天AI让很多不可能成为可能。</p><p class="ql-block">把文字写作当作娱乐无可非议,诗刊发表的作品中冒名顶替AI则另有寓意,但无论如何这两种写作有一点相通,就是作品不是来自发表者的的个人情感,知识和能力。这种不是出于自己的情感,认知的作品或者娱乐,或者虚荣,都对个人学识和能力没有任何提高和帮助。</p><p class="ql-block">也许有人会争论,AI把我想表达东西表达出来了。真是如此吗?今天的通用(早期)人工智能以大规模的语言模型为基础,这里的语言不是个性的语言,而是人类的语言。人工智能以算法(统计学和概率模型)模拟人类的思维和神经网络活动,统计学概率的关键就是正态分布,把正态分布应用在人类的意识行为体现的就是主流思维,多数人的想法。AI的数学运算方法决定了AI只能最大限度展示人类的共性,没有个性。</p><p class="ql-block">现在我们回到基本的人性概念,广义的人性包括生物的本能,精神意识,个体性和社会性,狭义的人性可以简单理解为个性和共性。假如我们被AI 完全主导了思维,我们将只有共性,而失去了个性,如此就是失去了一半人性。人性不完整的人如何能是具有真正完整意义的人?</p><p class="ql-block">今天的汉语诗的一个普遍现象就是共性化,相同的内容,相同的意象,相似的风格,相似的手法,套路化的表达。前几天偶然读了不同作者写的短诗,如果不是有名字标注我会误以为是同一人的作品。共性化的东西意味着已有的经验和模式,文学艺术共性化意味着失去了新颖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浅薄惯性和庸俗成为投机取巧的写作意识。创造力的关键就是突破惯性,超越既定的思维模式。当共性压制了个性,诗的创造力和真正的灵感就消失了。</p><p class="ql-block">在一个缺乏独立意识的社会,AI的广泛应用,以及满足大多数日常需要的功能将会让很多人越来越懒于独立思考, 从实用和功利的目的出发,结果就是整个社会的个性的丧失。一个丧失个性和独立意识的社会不具备创新和进步的可能,相反会逐渐愚昧弱智,丢失人性。</p><p class="ql-block">AI 不仅给人类生活工作带来极大便利,同时也给人类未来发展带来极大威胁。 基于AI 使用人类语言作为模型基础的本质,我不相信人类在未来会失去对AI的绝对掌控,相反AI 很有可能让大多数人变得懒于思考学习,缺乏独立意识,最终成为文明和科技制造的脑残和智障,AI 本身也完全可能因为自身数据的重复循环变得滞涨从而丧失功能。如此,在AI 到来的时代今天,我们应该自问AI究竟是什么? 我们是否可以依赖AI 进行思考和写作。AI 究竟是我们的大脑还是我们大脑的工具。</p><p class="ql-block">个性是人性的重要组成部分,不需要完美但需要存在,独立思考,创新意识才是人类文明,文学艺术发展的动力。当人们运用套路思维,使用AI替代写作的时候,是否应该注意到自己的所在和处境,我们是否应该问一句:</p><p class="ql-block">AI 时代,你在哪里?</p><p class="ql-block">2025,02,08 随笔</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