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马塞马拉大草原的游猎经历中,除了遇到猎豹、花豹、狮子、鬣狗、豺狼、老鹰、秃鹫等几种主要的肉食动物外,还遇到了以下是几种小型食肉动物。 <h1><b>《耳廓狐》</b></h1>耳廓狐(bat-eared fox),又叫大耳狐,属于世界上最小的狐狸,只有普通小猫一样的大小。主要生活在非洲和西亚地带,<br>灵敏的大耳在捕猎时可以捕获到猎物发出的细微声响。同时,与大象耳朵功能相同,大耳狐的超大耳朵可以在非洲炎热的气候里帮助散热。<br> <h1><b>《蛇獴》</b></h1>蛇獴(Snakebite)又叫灰獴,体灰,略帶棕黃,身体灵活,捕食蛇和其它小动物。<br>蛇獴對蛇毒具有強抗性,是眼鏡蛇的天敵。<br> <h1><b><br></b></h1><h1><b>《红头岩蜥》</b></h1>红头岩蜥(Red Headed Rock Agama),体长只有35-40厘米,生活在非洲地区,主要是吃昆虫。<br>雄性在繁殖期会展現出漂亮的斑汶,頭部、頸部及上半身會转为橙红色,下半身及尾巴会转为深藍色。因其外型非常像“蜘蛛侠“,所以也叫“蜘蛛侠蜥蜴”,被誉为地球10大长得最奇特的爬行动物之一<br><br>这只红头岩蜥特别有意思,对着我们不断地磕头转圈。<br> <h1><b><br></b></h1><h1><b>《东非狒狒》</b></h1>东非狒狒、又叫橄榄狒狒(Olive baboon)喜群居,社群有明显等级序位。<br>严格讲东非狒狒是杂食性动物,以素食为主,有时也吃荤(如:羚羊、野兔)。<br> 狒狒的天敌是狮豹,但成群的狒狒可以把豹子从它们地上和树上的领地中赶走。同时,狒狒也经常给会給狮豹打猎搅局。当狮子和豹子悄悄的接近羚羊和斑马时,树上的狒狒会发出"唧唧"的尖叫声,给羚羊和斑马拉响"警报"。 母亲怀中的狒狒宝宝,萌萌的目光惊恐地盯着我们。 <h1><b><br></b></h1><h1><b><br></b></h1><h1><b>《花豹篇》</b></h1><div>花豹(Leopard)通常指非洲豹,非洲五霸之一。非洲五霸指狮子、非洲象、非洲野牛、花豹和犀牛这五种非洲动物。<br>花豹身上花纹与猎豹不同,如同中国古代的铜钱,所以又得名金钱豹。<b><br></b></div> 在马赛马拉大草原。花豹是非常难得遇见的。不仅因为数量稀少,而且因为它生性警惕,只是夜晚出来活动,白天都躲在树上或树丛暗处。<div>我们车上的马赛动物偵查員( Spotter ) 眼睛非常尖,居然发现了趴在这棵树上的花豹。<br></div> 马赛偵查員介绍说,这只公花豹名叫Yellow,有三个"老婆",各自有自己的领地,互不侵犯。三只母花豹的领地加在一起,就是公花豹Yellow的领地。三只母花豹在各自的领地内轮流对Yellow ”点灯”。领地是花豹最重要的财富,它所需要的一切生存元素包括食物,水源,配偶都和自己所处的领地息息相关。這方圆十几公里之内都属于yellow的领地,领地内大量的羚羊斑马等食草动物为它和它的“妻妾”提供了充足的食物。如果有其他公花豹来侵犯领地,必然是一场生死之战。<br><br>图中看到的四片大脚掌看似平整,但却是暗藏凶器,在捕猎和爬树时,像刀子一样的利爪就会从脚掌的缝隙之间伸出。<br> 惺忪的睡眼中透露着杀气,对着我们怒目而视,令人不寒而栗。 感觉到没有威胁之后,又开始打盹。脚和尾巴吊在空中,一副悠然自得,十分享受的样子。 <div><br></div><div><br></div>第二天我们的车子在同一地区转,又找到了一只母花豹。这是yellow的其中"一房姨太太"。 当我们的车子靠近时,它惊恐地盯着我们,带着十二分的警惕。 它在自我舔洗。 <div><br></div>又一辆车开了过来,转移了它的注意力。 豹子的领地很大,它们每隔几天就会换一个地方停留,这样可以降低被狮子和鬣狗这一类非常强的杀手找到的风险,但与此同时也给游客找到它增加了相当大的难度。而我们在马赛马拉期间三次看到了花豹,真是相当幸运! 就在旁边的树杈上挂着一只它刚刚猎取的黑斑羚。<br>花豹是优秀的攀登者,常常能把比自己身体重的猎物拖到树上享受大餐。花豹也善于跳跃,一跃可达6米高,12米远!曾经看到过花豹扑到老鹰的视频(因为老鹰叼走了它的幼崽)。<br> 花豹平均3天猎食一次,哺育幼崽的母豹平均1.5天就需要去捕食一次。<br>与猎豹不同的是,花豹是单独打猎。所以它只能猎取像羚羊这样的中小型食草动物。但花豹有一项本事是其它陆地动物所不及的,那就是它可以猎取与它身体相当大小的鳄鱼。看准目标跳入河中,锋利的牙齿可以穿透鳄鱼的后脊背,使鳄鱼根本动弹不得,然后拖上岸来吃掉。<br> 眼盯着猎物,垂延欲滴。 <div><br></div>这只黑斑羚应该够它吃三天的。看起来好像要准备过去进餐了。我们在急切期待着。 <div><br></div>出乎预料的是,它来到羚羊身边后,并没有进食,而是警惕地四下观望,好像发现了什么危险。 然后窜下树,钻进树丛后就再没出来。实在是扫兴! <div><br></div>第三次看到的是一只六个月大小的小花豹。它是“yellow“和它另外一房“姨太太”所生。因为太小还没有起好名字,神态非常萌。 幼豹成活率非常低,豹妈妈把它藏在树上是为了防止它被狮子,豺狼,鬣狗,蟒蛇和老鹰吃掉。 与猎豹相比,花豹脾气更为暴燥,性情更为凶残。非州豹暴躁的脾气,儿时在动物园的猛兽室就领教过,至今记忆犹新。 小小的年纪就已凶相毕露。 近些年来由于种种原因花豹数量巨减,已成为近危物种,因而变得越发珍贵。<br> 《豺狼鬣狗篇》 斑点鬣狗(Spotted Hyena),凶猛狡诈,被称为“非洲二哥(大哥是狮子),是马赛马拉大草原上的肉食动物之一,通常成群活动,扑食斑马、角马和羚等大中型草食动物,甚至能和狮子和猎豹抢食吃。 斑点鬣狗牙齿的咬合力比非洲之王狮子还大, 下颌超强的咬力能轻易咬碎大象骨头,吸取骨髓,是非洲大草原上最凶悍的“清道夫”。斑鬣狗进食和消化能力极强,一次能连皮带骨吞食15公斤的猎物。 这是一段斑鬣狗嚼骨吞肉的视频。可以清楚听到“嚼骨”的清脆声音。 斑鬣狗与狮子是天然的宿敌。当一群斑鬣狗遇到单独一头狮子,则不管是公狮还是母狮,狮子都难逃厄运。攻击力极强和团队协作率极高的鬣狗群可以同时撕咬狮子的各个部位,让狮子首尾难以相顾。但如果是两只以上的狮子,则再大的鬣狗群也无能为力。<br>当狮子遇到单独的鬣狗,必将其咬死,不为吃肉,只为仇恨。<br> 鬣狗在非洲名声很差,是凶残,猥琐,无耻,丑陋的代名词。 除了偷幼崽,抢食物,斑鬣狗另一个令人十分厌恶的行为叫“掏肠千年杀”或叫“掏肛”。<br>与狮子和豹子“先杀后吃”不同,斑鬣狗是“活吃”。即在猎物活着的时候,先从腹部或肛门开始,将猎物内脏一口口掏出来吃。通常是内脏都快被掏空了,猎物还没断气。残忍程度堪比“凌迟”。<br> 斑鬣狗也不是一无是处,清理狮子和豹子吃剩下的腐食对草原来说是一项“益举”。斑鬣狗吃剩下的腐食一般由豺狼接班清理,最后的剩余由秃鹫清理。它们共同的“协作”维持了大草原的清洁。 <div><br></div><div><br></div><div>黑背豺(Black-backed Jackal)又名黑背胡狼,多栖息于东非大平原上。<br></div> 黑色皮毛从脖子后面延伸到尾巴,背部有黑银混色的马鞍状标记。身体的其余部分主要是红褐色到棕褐色,体侧和腿部变得更红。尾巴大毛发浓密,尾尖黑色。 黑背豺带有类似狐狸状的尖嘴,有一双大而尖的耳朵。 <div><br></div>黑背豺很少自己捕食,通常在狮子和鬣狗旁边等候,当它们不注意时,黑背豺会趁机偷走食物。或者等到最后吃它们剩余的腐蚀。 这是一段黑背豺偷吃鬣狗腐蚀的视频,非常有趣。 <div><br></div>这只黑背豺吃肉时的眼神看起来也蛮恐怖的。 <div><br></div>这对含情脉脉的眼神就温柔多了。 <div><br></div>黑背豺有时也会猎取身材较小的食草动物。<br>这不,这只黑背豺盯上了一只小瞪羚羊,小羚羊母亲勇敢地挡在中间。<br> <div><br></div>为保护幼崽,瞪羚妈妈与黑背豺进行了殊死的搏斗。 <div><br></div><div>几个回合下来,黑背豺大败而逃,羚羊妈妈穷追不舍。<br></div> <div><br></div><div>跑着跑着,黑背豺突然一个急转身甩掉了羚羊妈妈直奔小羚羊而去。原来狡猾的黑背豺使用的是“咋败之计”,目的是将羚羊妈妈从小羚羊身边引开。羚羊妈妈发觉上当为时已晚。<br></div> <div><br></div><div>可怜的小瞪羚,来到这个世界上才几天呀,就成了黑背豺的腹中餐。<br></div> 但又有什么办法呢?“弱肉强食”,这就是残酷的“丛林法则”。<br> <h1><b><br></b></h1><h1><b><br></b></h1><h1><b>《狮子篇》<span style="font-size: 17px;"></span></b></h1><div>狮子可以说是我最喜欢的动物之一,能在肯尼亚马赛马拉大草原看到真正大自然中野性十足的狮子,是我出发前最为期盼的事情。<br>运气真好,来到马赛马拉大草原的第一天,就见到了这头威风凛凛的成年雄狮。<br></div> 非洲狮(Lion),马赛马拉大草原之王,在整个东非大草原也是无可争议的霸主。 <div>这头成年雄狮拥有夸张的鬃毛和硕大的体型,一脸霸气的王者风范。它完全无视我们的存在,自我感覺它才是草原的真正霸主!<br></div> 也不知它是一头巡视领地的狮王,还是一头流浪的孤狮。通常在狮群里头,当雄性的狮子长到两到三岁左右。就会被赶出家。这是为了避免挑战狮王的权威地位。小狮子被赶出家之后,就会开始过着流浪的生活。开始自己猎捕。一直到差不多六七岁的时候,它有能力去向另外一个狮群的狮王挑战。如果挑战成功,他就会成为另外一个狮群的狮王。如果挑战不成功,那么他就会一辈子过着流浪的生活。<br><br> 五柳长髯胸前飘,真乃美髯公也<br> <br><div>在东非大草原,狮子是食物链的最顶端 ,它们几乎没有天敌。雄狮一般是不参与捕猎的,负责巡视领地。一旦有别的雄狮入侵,它会殊死搏斗,保卫领地(雄狮争夺地盘的视频场面极其血腥恐怖)。因为它的责任重大,所以一定要先进食。<br></div> 雄狮看似草原之王,不会受到其他任何动物的威胁。其实不然。碰到大象和犀牛,它們可以"惹不起躲得起",但单独行动的雄狮如果碰到成群结队的斑点鬣狗,情况就非常危险了。曾经看到过一群斑点鬣狗围攻一只雄狮的视频。狮子是顾前顾不了后,顾左顾不了右,眼看陷入绝境。幸亏绝望中的吼声换来了另一只雄狮。两只狮子背靠背并肩作战,这种情况下,再多的斑点鬣狗也无能为力。 狮子是群居动物,狮群内部实行“优胜劣汰、强者为王”的丛林法则。一个家庭只能有一头雄狮王,拥有对群内所有雌狮的交配权。<br>雄狮与雌狮交配的地方一般都会远离狮群。据说在狮王的发情期,一天要完成二百多次交配才有怀孕的机会,可以看出狮子的繁衍有多么的不容易。<br> 仰天长啸的母狮。 <div><br></div><div>一般來說狮子做愛不避游客,但我们碰到的这对狮子却特别"害羞",非要躲在丛林里头寻欢作乐。我们的车子在丛林周围转圈,试图找一个好角度窥视它们的闺房之事。雄狮大怒,認為我们的行侵犯到它的隐私,向我们发出了严正警告。<br></div> <div><br></div><div>一日早晨,旭日已冉冉升起。一只雄狮从远处缓缓向我们走来。<br>走近才看清楚,这是一头老雄獅,看着它那沮丧疲惫的身躯,很可能刚刚被逐出师群的老狮王。<br></div> 顺光下清晰的面部彰显出岁月和搏斗的痕迹。 在狮群中,狮王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利。但是,狮王的位置不是终身制。一只成年雄狮,平均只能做三年左右的狮王,然后便会有更年轻更雄壮的挑战者前来挑战。 一旦挑战成功,老狮王便被逐出狮群。 这只昔日的老狮王已然行动迟缓。 狮王一旦被逐出狮群,它的命运便会变得异常悲惨。在没有狮群供养、没有领地又基本上捕不到食物的情况下,流浪中的雄狮,一般都会孤独的惨死在荒野或者是被成群的鬣狗活活的吃掉。 <div><br></div><div>虽然行动迟缓,满目沧桑,但仍不失昔日狮王的威武。<br></div> <div><br></div><div>清晨,大雾弥漫,我们的车子开到经常出没獅子的丛林边。<br>果然从丛林中走出了一群狮子。<br></div> <div><br></div><div>迷雾中看到两只母狮和九只小狮子。雄狮王可能还躲在林子中。这群小狮子大概是六个月左右大小。小狮子一般在三个月大的时候母狮就会把它们带出来遛弯。一般都是清晨出来活动,太阳一出便又回到丛林中。白天一整天都不会露面。<br>接下来的几天早晨,我们多次光顾了这个狮群。<br></div> 其中的一头母狮。 另一头母狮。 <div><br></div><div>雾濛中的三只小狮子。<br></div> <div><br></div><div>这五只小狮子看来是一家的。<br></div> <div><br></div><div>雾濛中小狮子们的表情有意思极了。<br></div> <div><br></div><div>两天后的早晨,趁着太阳还没有露头,我们又一次拜访了这个家庭。<br>小狮子们在相互的玩耍,母狮子在亲昵小狮子。<br></div> 眼光中流露出慈祥的母爱。 两只母狮有可能是姐妹关系。它们会彼此关照对方的幼狮,有时甚至允许其它母狮新生的幼狮吃自己的奶,这在哺乳动物中是很少见的。做“狮母”相当不容易的,它们要同时肩负起养育幼崽和捕食打猎的双项任务。 这是一段当时的小视频。<div>小狮子们在有母狮保护的安全环境范围内,最初通过撕咬打闹来练习捕猎技能。<br></div> <div><br></div><div>小狮子们个个表情“呆萌”可爱至极。<br></div> 幼狮的成活率非常低,两岁以前,70%的幼狮会夭折。除了受到豺狼,鬣狗,蟒蛇和老鹰的威胁外,幼狮还可能被外敌入侵得逞后产生的新狮王咬死。(新狮王会霸占所有母狮,并杀光它们的孩子)。 幼狮的另一个主要杀手竟然是同部落其它雄狮。雄狮会找机会咬死不是自己亲生的其它幼狮(可能是为了防止日后狮王位置的竞争)。所以这段时间母狮会守护在小狮子身边寸步不离。 小狮子在津津有味地啃着骨头。 在野外自然状态下,狮子只可以活到14岁,加之幼狮成活率不足三成, 所以非洲狮也是濒危物种。 <div><br></div><div>这是一张晨光下的高清“数毛照”。在大屏幕下可以细数它身上和脸上的每一根毛发。<br></div> <div><br></div><div>清晨,太阳刚刚露头,晨光只打在狮子身上,而尚未照耀在草地上。暧光背景下,大草原呈淡红色。<br></div> <div><br></div><div>日出后,大草原又呈现出一片金黄色。<br></div> 两种背景下的逆光“数毛照”都非常漂亮。 <div><br></div><div>一、二月份的马赛马拉大草原是一年中的旱季,平均月降水量不足2厘米。这个时候的草地一般来说是干黄色的。<br></div><div>可今年的气候却极为反常(庚子年就没有什么是正常的),整个一月份都在不停地下雨。所以今年大草原的草,下半截是绿色的,上半截是嫩黄色的,非常好看。<br></div> <div><br></div><div>晨光下嫩草中的小狮子超级可爱。<br></div> <div><br></div><div>爬树玩耍的小狮子。<br></div> <div><br></div><div>日出了,该回家了。可这小家伙还是赖在树上不肯走。<br>那萌萌的眼神好像是在祈求母亲再让它在多玩一会儿。<br></div> <div><br></div><div>母狮子经过我们车子时的眼神令人恐惧。<br></div> <div><br></div><div>在离开马赛马拉大草原最后一天的清晨,我们又一次拜访了这个家庭。这次是在它们回家的途中。<br>与前两次不同的是这次雄狮也出动了。<br></div> <div><br></div><div>旭日尚未露头,月亮仍然高挂。<br></div> <div><br></div><div>在狮群回家的路上,我们的车子一路跟踪拍摄,镜头一会儿对准母狮,一会儿又对准幼狮。<br></div> <div><br></div><div>这是一张“哈气”照。<br></div> 母狮威严。 幼狮呆萌。 <div><br></div><div>东方已见红光,大地一派生气。<br></div> 小家伙紧紧地跟着母亲。 母亲用警惕的目光盯着我们。 <div><br></div><div>旭日已露头角,大地一片金黄。母狮在敦促幼狮赶快回家。<br></div> 小狮子赶快往家跑。 母狮也加快了回家的步伐。 但仍不时停下脚步,焦急地张望着它的幼崽。 <div><br></div><div>母狮最先到了丛林边。<br></div> <div><br></div><div>然后在清点数目,确保没有迷失的幼狮。<br></div> <div><br></div><div>断后的这只母狮,从我们的车前走过。在走到距离我大约一米多的时候,突然抬头盯着我。人生第一次跟猛兽近在咫尺互相对视,使我毛骨悚然。想到丰田越野车的车棒并不高,端着相机的双手在颤抖。<br></div> 在马赛马拉大草原狮子“游猎”经历,给我留下了梦幻般的回忆。真怕在不远的将来就看不到这一珍奇的物种了。 <p class="ql-block">非洲狮的生存环境除绝对不容乐观,它除了受到天敌和草原大面积流失的威胁之外,也同样受到了來自人类的威胁。</p><p class="ql-block">除了屡绝不断的盗猎之外,马赛人为了自身的利益(主要是保护牛群),也在不断地猎杀狮子。当初肯尼亚兴建马赛马拉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时,征用了马赛人的大片土地,并未给予足够的补偿。一怒之下的马赛人杀光了国家公园保护区內的所有狮子。马赛人还有传统的"猎杀成年礼",也就是,要想成为男人,就必须亲手杀死一头狮子才有娶老婆的资格。近年来,由於狮子数量大量减少,"猎杀成年礼"已被肯尼亚政府禁止。同时,政府也允许马赛人自己开发自主的野生动物保护区,旅游业成为马赛人致富的主要途径,这使得他们对野生动物倍加珍惜。</p><p class="ql-block">但尽管如此,仍然挡不住非洲狮数量减少的势头。在过去短短的40年内,非洲狮消失了九成。已从26个非洲国家绝迹。有科学家悲观的预测,再有25年,可能在大草原上就再也看不到这种美丽的动物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