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作者:Qyf</p><p class="ql-block">美篇号:431969148</p> <p class="ql-block"> 三河古镇,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位于安徽省合肥市肥西县南端,地处肥西、庐江、舒城三县交界处,古镇总面积2.9平方公里。</p> <p class="ql-block"> 古镇因丰乐河、杭埠河与小南河三水流贯而得名,古名鹊渚、鹊尾、鹊岸,有二千五百多年历史,素有“千年古镇、风云战场、名人故地、美食天堂”之美誉。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南北朝后期,古时称为三汊河,明清时设立三河镇。这里乃是兵家必争之地,在历史上发生过多次重要战役,如战国时期的“鹊岸之战”和晚清时期的“三河大捷”。</p> <p class="ql-block"> 我曾经多次去三河古镇游览,今年春节前又去了一趟,每一次去都有新的发现,新的感受。渐渐地爱上了古镇,对古镇的青砖黛瓦、雕梁画栋,越来越有兴趣,街道两旁的古民居、古茶楼、古庙宇令我陶醉,值得回忆。走在青石铺就路面上,脚下的每一块青石板都仿佛是历史的一页,密密麻麻地铺就了千年的时光隧道。</p> <p class="ql-block"> “高阁凌空揽画楼,廊桥鹊渚客摇舟 。”三河古镇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文化特色著称。镇内有众多历史遗迹,如古城墙、古炮台、太平军指挥部旧址、英王府、一人巷、万年台、还有杨振宁旧居等。我们踏着青石板,穿过古巷,直奔古城墙而去。</p> <p class="ql-block"> 越过几家古店铺,来到古镇内的古城墙和古炮台,如今的古城墙,只是现存的一部分,饱蘸沧桑,残垣断壁,沿台阶而上,就是城墙上的古炮台,一架太平军使用过的锈迹斑斑的古炮就摆放在炮台上,这是历史上著名的“三河大捷”的见证。传说城墙是太平天国将士在1855年用三十三天时间建造起来的,以此用来防御气势汹汹的湘军。</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据记载, “三河大捷”战役,是太平天国军队在英王陈玉成的指挥下,凭借古城墙的防御,经过三天三夜的缴战,全歼湘军精锐李续宾部,名将李续宾阵亡,经此一战,湘军遭到沉重打击,太平军夺回了失去的阵地,士气受到鼓舞,对太平天国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三河浪涌战鼓擂,太平天国捷报飞。”</p> <p class="ql-block"> 转过弯,回到英王路,来到太平军指挥部旧址和英王府,三河大捷遗迹所在地。三河古镇太平军指挥部旧址就是三河大捷风云馆。三河大捷风云馆通过实物、史料、声光电等形式再现了那段风云激荡的战史。该馆是纪念太平天国太平军在三河古镇全歼清军(湘军)在旧址重新建造的。站在三河大捷风云馆前,耳边仿佛回荡着太平军战斗时那高昂的呐喊。</p> <p class="ql-block"> 沿着古镇的青石板路,在南街中段的老大楼茶馆对面,我们看到了“一人巷”,因为巷子非常窄,只能容得一个人通过,两人相遇必要侧身而行方可通过,高高的古老砖山墙,把两边的建筑分割开,故得此名。一人巷旁边就是杨振宁旧居,其建筑风格为砖木结构,粉墙黛瓦,雕梁画栋,飞檐翘角。古色古香的砖墙,映衬着岁月的苍桑。</p> <p class="ql-block"> 杨振宁是著名的物理科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现在的"杨振宁旧居"是经过重新修葺布展的,展出杨振宁各个历史时期的珍贵图片140余幅,展厅还摆放杨振宁幼年读过的《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旧时代的书籍和当年用过的"自来水笔",滚动播放杨振宁获诺贝尔奖时在瑞典皇家学院领奖时的录相资料片。展厅后面是杏园,草木葳蕤,竹叶婆娑,花团锦簇,让人流连忘返。</p> <p class="ql-block"> 后厅便是当年杨振宁读书、就寝之所,一桌一椅一床一箱,便是全部家当。那桌上的煤油玻璃罩灯,还仿佛映照着15岁的杨振宁读书时的不倦身影。</p> <p class="ql-block"> 1937年10月,为避战乱,15岁的杨振宁在母亲罗孟华的率领下,与弟妹从合肥乘"小火轮"穿插巢湖来到外婆家所在地三河镇,租住"孙大生药房"商号的三间平房,每天数次往返一人巷,到同时迁来而设在张家祠堂的庐州中学就读,直至1938年1月,从古鹊渚渡口乘木帆船溯丰乐河而上,到桃溪与先期到达的父亲杨武之汇合辗转去了西南联大。虽然是短短的半年时光,在2001年10月24日,这位80高龄的老人重返旧居时还深情地说:"我当年就是在这样的煤油灯下学习的,真是难忘啊!"</p> <p class="ql-block"> 逛完旧居,顺着石板路到南中街的万年台。 万年台是三河古镇的标志性建筑之一,是一个古老的戏台,这座戏台建于清代,至今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台上的木雕、砖雕、石雕等工艺非常精湛,是中国传统建筑的杰作。<span style="font-size:18px;">广场上有十二生肖和梅兰竹菊共十六个石鼓,还刻有三幅三河古民俗的迎亲图。</span> 这个面积约有二千平方米的文化广场上可以同时容纳几千人观看演出。</p> <p class="ql-block"> 最后一站来到望月阁。望月阁位于古镇的中心地带。建于明代,高37米,共有七层,是一座古塔式建筑。它不仅是三河古镇的制高点,也是游客俯瞰古镇美景的最佳地点。望月阁旁边还有一座名为望月桥的拱形踏步石桥,全桥用厚青条石铺成,栏杆为青石浮雕栏杆。晚上站在桥上望月,可以望见三个月亮——一个月亮在天,一个月亮在水上,还有一个月亮在我们的心上。望月桥与依水而建的望月阁相映成趣,成为三河古镇的一大景观。登上望月阁,你可以感受到古镇的宁静和美丽。“古镇风光别有天,青砖黛瓦绿如烟。长街曲径通幽处,小巷深深映月圆。”</p> <p class="ql-block"> 三河古镇以其“古河、古桥、古圩、古街巷、古民居、古茶楼、古戏台、古城墙”等“八古”景观而著称,展现了当地特有的古代建筑风貌。离开了古镇,那些青石板路、斑驳的墙壁、古老的木门,以及那些静默地诉说着往昔故事的每一个角落,都仿佛在我离开的那一刻,化作了一缕轻烟,缠绕在心头,久久不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