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挝印象(6)琅勃拉邦的清晨从布施开始

MA.DAJUN

<p class="ql-block">朗博拉邦的清晨,从布施开始。天还没亮,当地居民便早早起床准备好香喷喷的糯米饭,在寺庙附近的街道边上一字排开等待布施。</p> <p class="ql-block">布施,是小乘佛教的博爱精神,天亮之前,寺庙附近的街道上已是满满的一长排,等待施舍的游客。</p> <p class="ql-block">清晨五点半开始,一队队赤脚托钵的僧侣从附近的寺庙里走出。在很远处,我们就看到橘黄色的队伍,缓缓的向我们走来,走在最前面的是寺庙中最年长和地位最高的僧人,而队尾则是10岁左右的孩童。无论年长、年幼、地位尊卑,皆是一袭长袍,一双赤脚,接受居民或游客的布施。</p> <p class="ql-block">老挝是小乘佛教的发祥地之一,老挝的布施文化是小乘佛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被称为“塔芭”。布施文化在老挝已有500多年历史,是小乘佛教的六度之一,通过布施可以积累功德,求得保佑。这种文化不仅体现了佛教的教义,还促进了社会的和谐与互助。</p> <p class="ql-block">布施仪式每天清晨进行,风雨无阻,雷打不动,天天如此。我们到达朗布拉邦的第二天早晨,就由旅行社安排参与了布施。早晨6点就来到大皇宫附近的一条街道上,此时,旅行社已提前为我们每人准备了一份糯米饭和小板凳,我们耐心的坐在板凳上,脱掉鞋子静心的等待布施。如果你觉得一份糯米饭少,想多尽一份善心,可以在街道的商贩处再买些食品或水果。</p> <p class="ql-block">布施前,导游说了注意事项:布施者不能直视僧侣双眼,位置不能高于僧侣,不能与之交谈,不可大声喧哗,不可嬉闹不敬。无论是接受布施的赠人,还是布施的信徒,都要虔诚安静。为了表示敬意,布施者要全程赤足。布施者把糯米饭、饼干等食物用右手(左手被认为亵渎神灵)直接放入饭钵,不可触碰僧侣。</p> <p class="ql-block">在布施中,僧侣们默默的接受饭食,信徒和游客在施予中获得了内心的平静。舍与得,都在双手合十的感恩中完成,无需多言。信徒脸上绽放的笑容是平和和满足的,有一种安抚人心的圣洁光辉。</p> <p class="ql-block">布施活动对我们而言,能领悟到善心的给予和帮助,就很有意义了。在这里应该说是互相修行,彼此祝愿祈福。在此我感悟到,有信仰的人,是一群幸运的族群,自始至终都有一股不可撼动的精神力量,在支撑着他们面对人生的苦难。</p> <p class="ql-block">这样的布施,一生中可能只遇到过一次。晨光熹微中,当地民众和游客虔诚的坐在路边,僧侣们赤脚款步走来,信徒们会把手中的糯米饭等食物放到僧侣化缘的钵盂中,体验老挝人民对于宗教的虔诚与执着。我们很多游客还在街边买了巧克力、糕点、糖果,想多尽一份善心。体验了一次布施,领悟了一些人性道理,不参与是绝对后悔的。</p> <p class="ql-block">队伍中有很多小沙弥,他们还是活泼的少年,他们做不到师父师兄那般庄重肃穆,而那一丝纯真的笑容却是最吸引人的。</p> <p class="ql-block">在老挝朗勃拉邦500多年来一直延续的一个亘古不变的传统习俗,就是每天清晨的布施,僧侣们每天早晨和中午就两顿饭,寺院不生火做饭,僧侣一天的食物全靠化缘和百姓布施。布施不仅仅是供奉,更是爱心和分享。通过这样的仪式感,体现人性的善。</p> <p class="ql-block">老挝和其他上座部佛教(小乘佛教)国家一样,上至国王,下至平民,男人一生中必须出家剃度当一次和尚,一般数月,多则不限。贫困家庭的父母把孩子送到寺庙,让他们通过出家接受教育,学习佛法和其他知识。</p> <p class="ql-block">布施活动是双向善意的奔赴,不仅是施,还有僧侣的反馈。布施者将食物放在僧侣的钵中,代表着接受民众的恩惠。僧侣又向民众回报恩德。僧侣把收到的食物自己留一部分,而剩下多余的则给孤寡老人或者更多需要的人。同时,布施也是一种宗教行为,通过布施求得保佑,这就是老挝一个贫穷但知足的国度。</p> <p class="ql-block">给予与被给予,旁观者也会被治愈。开始我以为老挝布施只是僧侣向他人索取食物,后来才发现他们不仅仅是索取,他们也会把多余的食物分享给一些流浪汉,食物从布施者手里到僧侣手里,僧侣成了受布施的人。然而,换了一条街道,他们的身份就转变了,俨然成了布施者。自己留下一部分,把多余的食物分享给了需要帮助的流浪汉。食物从布施者手里到僧侣手里,僧侣成了受布施的人,然而换了一条街道,他们的身份就转变了,成了给予的那方。给予与被给予,在一瞬间转化。有人说,在布施的过程中,自己会有种被治愈的感觉。当我看到他们的身份转变的那一瞬间,我也是被治愈的。</p> <p class="ql-block">作为游客,可以将一场清晨的布施看作是一次修行,僧侣们的修行是从自己的足下开始,一年四季风雨无阻,他们都赤着脚,迈开脚步的一瞬间,就选择了开始永恒的修行。而参与者和目睹的人,他们的修行则来自于愿意付出和给予,能够感受温暖和友爱。一步之遥,两个世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或许就是彼此的一个轮回。</p> <p class="ql-block">在老挝体验清晨布施,懂得了老挝“人人皆是佛”的真谛。老挝是一个佛教国家,在这里,人人心中皆有一条超越法律和道德的准则,那就是人人皆是佛,这是一种深深的信仰,是一种爱与被爱的诠释。在这里,你会发现宗教与生活是如此紧密的交织在一起。</p> <p class="ql-block">布施,作为佛教修行的一种方式,通过给予和分享来积累功德和福报,它体现了佛教中的慈悲和慷慨精神,是信徒们追求内心平静和解脱的重要途径,这就是它的宗教意义。</p> <p class="ql-block">布施活动,促进了社会的和谐与互助,它让人们更加关注他人的需要和福祉,增强了社区的凝聚力和归属感。同时,布施也是老挝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延续了500多年,成为琅勃拉邦一个重要的文化标志,这是它的社会价值。</p> <p class="ql-block">琅勃拉邦的清晨,布施是一个让人心灵震撼的仪式,每天天还没亮,当地居民、摊贩、游客早早地到达现场准备布施这个仪式,不仅吸引了众多信徒和游客前来参与和观赏,还成为了老旅游业的一大亮点。游客们可以在这里感受到老挝人民的善良和慷慨,领略到这个国家独特的文化和信仰。</p> <p class="ql-block">结束了布施,时间还早,我们来到了朗勃拉邦的早市。早市是人间烟火与异域风情的完美融合地。清晨的街道人声鼎沸,热闹非凡,有着最真实的人间烟火气,早市上不仅有热带水果,新鲜蔬菜,而且还有河鲜和各种飞禽走兽,摆满了摊位,让人目不暇接。这里的早市,是体验老挝风土人情的绝佳场所,是个最接地气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要想了解一座城市,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去当地的菜市场。菜市场不仅是城市中充满生活气息的地方,也是最能体验当地人生活习惯和文化特色的场所。通过观察和分析菜市场,可以深入了解一座城市的风土人情,饮食习惯,社会结构和文化特色。</p> <p class="ql-block">很多摊主都是天还没亮就开始出摊,早市上摆满了新鲜蔬菜,热带水果,鱼虾,各种菌菇等。吃的除了烤鱼,烤肉外还有烤山鼠、烤青蛙以及叫不上名字的白色蛄蛹等等。无论是新鲜的水果蔬菜还是烤制的特色小吃,都充满着热带风情。你可以品尝一下,每一种食物都会带给你全新的味蕾体验。</p> <p class="ql-block">看看当地人的生活,尝尝他们熟悉的食材,也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感觉大开眼界。不只是因为各种叫不出名字的食物,还有一些蔬菜,认识但与我们经常见到的形状和个头大小又不一样,如像乒乓球大小的茄子等等。导游说,老挝工业落后,蔬菜和水果都是原生态种植,不施化肥、农药,我们几乎每人都买了点能生吃的蔬菜和热带水果。在老挝真的找回了童年时的味道。</p> <p class="ql-block">早市是当地比较古朴的场景之一,当地交易的最日常方式便是街边摆摊,人们把自己种的瓜果蔬菜,烧烤,熟食,传统服饰等等拿出来售卖,这里听不到大声的买卖吆喝。空气中弥漫着烧烤的香气和瓜果的清香。每个来早巿的游客都充满着猎奇的眼光,四处张望着陌生的货物。</p> <p class="ql-block">早市上的商品琳琅满目,让人大开眼界,不仅有各种各样的新鲜食材,还有许多手工艺品和特产,你可以在这里买到老挝咖啡豆,香料,手工编织的布艺品等,每一件商品都充满了异域风情。除了品尝美食和购买特产,你还可所以在这里感受到老挝人民的热情和淳朴。老挝的物价很便宜,在这里买东西没有囊中羞涩的感觉,反倒生出一种富豪的感觉,这种感觉真好,它促进了你的消费,会让你充满自信。</p> <p class="ql-block">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的,闲逛早市已经结束,朗布拉邦的早市令人流连忘返。无论是米线油条还是糯米饭烤鱼,还有刚从枝头上采摘下来的新鲜水果,都值得你去打卡。东南亚的早市品种繁多,稀奇古怪的东西比比皆是,令人眼花缭乱。它让你看到了不同的人间百态,不同的活色生香,这个世界真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