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 在 龙 蛇

君子好求

岁在龙蛇 <p class="ql-block">  网上说:中年人比猪还怕过年。猪是痛痛快快一刀,人是年前年后不停地花钱,就像钝刀慢慢juliu。</p><p class="ql-block"> 其实正真的过年不是在大年三十或初一,而是在年前的等待和期盼。那时外出的人员陆续回来和家人团聚,一起置办年货,打扫卫生,诉说一年的思念和收获。</p> 同学小聚 <p class="ql-block">  没有上过高中,更没机会走进大学校园,所以小学初中同学聚会较多。</p> <p class="ql-block">  与其坐在饭店里吃喝打牌,不如到老中学走走看看。校址搬迁之后,荒废近三十年了,几乎很少有人去过,说心里话:真想去看看。</p> <p class="ql-block">  每次大、小聚会,同学们都喜欢听我暴点料,因为我这人不会说谎,记性还挺好。我也总拿这招吓唬迟到的。之前还有人不好意思——估计是装假的。现在每提起当年的“光辉岁月”都挺自豪的。</p> <p class="ql-block">  接连几天阴雨,还下了点小雪,好在晴得很及时。搜肠刮肚整几句词鼓动鼓动。</p> <p class="ql-block">  圈堤中学建在一个土丘上面。当时,史灌河发大水,大埂决堤,冲出一个深沟,在远处堆出一个高高的沙土丘。操场就在学校东边的平地上,大约几亩地,在我们心中已经很宽阔了。每天上学都要经过操场,爬上高高的坎才能到教室。胯下二八大杠自行车,只有体能好的同学、远远的的开始加速使劲蹬,才能闯上去——一边逞能,一边大声喊“闪开闪开……”,大多数都是慢慢推着。</p> <p class="ql-block">  小池塘依旧清澈见底,只是面积大多了。下面都是优质黄砂,疯狂采砂那几年挖的。</p> <p class="ql-block">我们的教室,已成危房,只能看一眼,再看一眼,不知还能坚持多久。</p> <p class="ql-block">  有一种颜料叫“宣传色”,写字作画能够保存很久。我们都已从少年到中年。</p> <p class="ql-block">  同学们陆续到达学校大门西边“宣传栏”黑板下打卡。</p> <p class="ql-block">  很多同学因为种种原因没能到母校打卡报到,只能看着照片慢慢回忆,我们没法等了。</p> <p class="ql-block">  我们寻着当年的足迹,慢慢回忆儿时的点点滴滴,那是一个物质匮乏,精神丰富的年代。</p> <p class="ql-block">  追着夕阳,我们恋恋不舍的离开母校,换个地方,边吃边聊。</p> <p class="ql-block">  晚上十一点左右,同学们都平安到家。</p> <p class="ql-block">  同学中唯一的博士感慨颇多。</p><p class="ql-block"> 此次聚会预计三十人左右,实际只到十五人,忙是主要原因,还有同学没有及时赶回来,加上大家都在城市居住不想往乡格里拉子跑。也可能没有想见的人,或者有不想见的人……</p> <p class="ql-block">  错过聚会主动来“补课”。</p> <p class="ql-block">  身后的小野沟是当年洗澡避暑的地方,因为远离村庄,水质相对干净。</p> <p class="ql-block">  泥宁破烂的农家院首次迎来大博士,现场给我父母讲解老年人要注意的安全和饮食问题。俩孩子也深受鼓舞,希望新学期能取得进。</p> <p class="ql-block">  两点见,十点散,说不完的话,道不完的情,只叹时间太快。</p><p class="ql-block">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p> 欢欢喜喜过大年 <p class="ql-block">  因为有“小棉袄”陪伴, 这个年过得特别温暖。</p> <p class="ql-block">  我们家有三位属蛇的,今年是本命年。闺女花了一个多小时挑了一个小手链算是新年礼物,也算是迟到的生日礼物。</p> <p class="ql-block">  闺女的十二岁生日正在上学上班,中午在食堂打了份饭,办公室的美女同事回家精心做了份既讲究又有意义生日餐,深表感谢。</p> <p class="ql-block">  儿子也有收获,为了便于学习(希望是),买了个本。喜欢了很久的吉他,在纠结了半年,经过两次涨价,多掏了五百块钱后,终于到手了。</p> <p class="ql-block">  年货早早就办好了,剩下的就是赶紧把园子里的菜卖掉,换成压岁钱。</p> <p class="ql-block">  玉糁子煮红薯,是不是看不到一点儿过年的样儿?</p> <p class="ql-block">  父母都是经过59年的人,生活很节简,家里条件很简陋。生怕闺女不适应,每天早早的生火取暖。</p> <p class="ql-block">  渐渐地,烤火成了一种习惯,直到烤上火。</p> <p class="ql-block">红红火火。</p> <p class="ql-block">  带孩子回老家过年必须到老宅及田间地头转转。腊月二十八还在亲戚家帮忙,只能拖到过年这天了。</p> <p class="ql-block">  左膀右臂。</p> <p class="ql-block">看天🈳,真像深秋,怀疑不是除夕。</p> <p class="ql-block">  一脚一脚下去,全部踩碎,就喜欢听这声音,解压解气解恨。</p> <p class="ql-block">如履薄冰。</p> <p class="ql-block">入秋以来雨水稀少,沟塘河渠都缺水。</p> <p class="ql-block">波光粼粼,白雪覆盖更有意境些。</p> <p class="ql-block">  两位小兵,准时开工。不差分毫,精益求精。</p> <p class="ql-block">  上回兄妹俩配合还是四年前,闺女还小,转眼已是身高超过奶奶妈妈的小大人了。</p> <p class="ql-block">  送祝福,我们是认真的。</p> <p class="ql-block">  年夜饭似乎像春晚一样是看的,春晚则像年画一样烘托喜庆气氛,刷收视率。爆竹声中辞旧岁,饭后都要出来辞岁,挨家挨户,生怕漏掉了谁没见到。屋里站不下到院子里,院子里站不下到大路上,互相问候、㊗️福!大家都非常珍惜这难得的机会,一年见一面,见面又一年。</p> <p class="ql-block">  随着生活节奏加快,交通便利,拜年也没那么多讲究了,几乎是快递似拜年,拉一车礼品,走一家放两件,程序化,高效率,甚至只到门口,连屋都没进,更说不了几句话,基本上也没话可说。</p> <p class="ql-block">  儿时去徐集贾庙老姑家拜年都要早起,十几里路步行三个多小时,然后还要坐木船过河。遇到雨雪天气穿着靴子根本走不动,通常要住一晚。记忆中的大梨树枝繁叶茂的,每次去必到树下比试一翻,看谁先爬上去,而且不叉裤裆。</p> <p class="ql-block">  再见大梨树,已经少了半边枝丫。更显沧桑,已经355岁了。</p> <p class="ql-block">  据说是雷劈的,空旷的地方容易受雷击。</p> <p class="ql-block">  “伤口”处柔软可捏,指甲一扣掉一块。</p> <p class="ql-block">  大梨树 依然倔强地将残枝伸向蓝天。</p> <p class="ql-block">  渡口依旧在,不见摆渡人。到是个好钓位。</p><p class="ql-block">再往前走几步就是安徽地界——临水镇,也算是春节走得最远的地方,毕竟快出省了。当年的临水大曲,中华玉泉都产于此。酒香四溢,几里外都醉人。</p> <p class="ql-block">  这个春节喜事特多,主要是年头好,天气又好。</p> <p class="ql-block">  现在的喜事特别讲究,从婚房设计、舞台布置,到婚宴菜品,都不比城里逊色。</p> <p class="ql-block">  三位姨弟分别是工程师、老板、高管,今天都是跑腿的。</p> <p class="ql-block">  可能是长相喜庆,政治面貌爱笑;也可能是对数字敏感、账算得六。年里忙到二十八,年后接着上岗啦。</p> <p class="ql-block">根亲大集,新春灯会。</p> <p class="ql-block">  身着汉服的美女,现场演奏几首名曲:春江花月夜,高山流水……</p> <p class="ql-block">灯光秀。</p> <p class="ql-block">  在凌凛冽的寒风中,还是打铁花温暖。</p> <p class="ql-block">  一年又一年,一年更比一年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