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2025 年 2 月 5 日农历正月初八,昆明市宜良县北古城镇举办的大香会热闹非凡,吸引超 10 万游客,现场气氛热烈!中午12点,传统节日活动在鞭炮声中,大香会“踩街”活动正式开始。“踩街”队伍中舞龙舞狮、高跷队、旱船蚌精队等传统表演轮番上演,队伍沿街展演,所到之处人山人海,台阶上、坡道上都挤满了人。</p> <p class="ql-block">正月初七大香会彩排视频</p> <p class="ql-block"> 宜良北古城物产丰富,历史文化厚重,民间工艺传承井然有续,以中华第一高香的“古城大香会”为代表的非物质文化而大放异彩。元至元十三年(1276)在今北古城故地,古称“弥沙竜”设弥沙县。《大明一统志》载之,云:“弥沙城,汉时筑”。元至元年间(1287)为路南州邑市县旧址,因演变为“古城”地名,古城旧属路南州,并入弥沙人邑市县,该地所建土主寺,土主崇拜源于南诏。据《路南州志》,该县之彝族土司为秦姓。古城之东有秦家寨,即为路南秦土司所居之村落。如今北古城地处土地肥美的坝区,辖区面积7.95平方千米,位于县城东北8公里处,南盘江畔村落聚集,安居乐业,海拔1560米,旧时属壬(狗)日在此赶街,因在宜良城北,故称北古城至今。北古城深厚的文化底韵,创造性的延续出了一个大香会的传奇,北古城大香会的由来,因年代久远众说纷纭。从紫裔土主诞辰、关帝圣诞辰中寻找大香会的源头,成了北古城大香会寻根溯源的缘由。古城正月初八大香会,原名“古城轩辕土主会”,亦称“土主会”,现在简称“大香会”为紫裔土主崇拜的重大民间庙会。土主寺位于老东山上,山势如巨象横卧,是宜良旧时八大景之二的“东山叠翠”“古城晚霞”是地理上具佳的风水宝地,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土主寺至明初而香火鼎盛,受到周边十里八乡人民的追捧,在滇中地区闻名遐尔。尤以大香会的制作与燃供等原始的土主崇拜仪式,为本地独有特色,而受世人津津道。据《宜良楹联》一书所载北古城土主寺古联有力证明。联云:威镇滇疆,万里山河吾作主;职司南诏,一方土地我为尊。大香会的历史是一股文化洪流,地方亲人,敬土主神灵,饱受其福,信仰是一股神秘的力量,出其力,得其福。从大香会文化传承的源头说起,古城人民传承了几百年的信仰,演变为现在盛况空前的土主庙会。大香会的威名和土主崇拜带有神秘的南诏文化特色,据清乾隆《宜良县志》引《云南通志》载:“成化(1465~1487)间,黔国公过宜良北古城,有一人皂冠绯衣,迎谒道旁,左右不见。公问,此山有神祠否?乡老对曰:有土主庙,祷嗣甚灵。时公尚无嗣,乃祷焉。久而无应, 欲毁之。梦神告曰:当有积功累仁者生君家,勿以嗣晚为虞也。 后内人有娠,弥月。一日,坐厅事,见僧人入,俄而不见。而报生子。颖敏邃学,多所树立。”这也许是村民发自内心的呼唤,家添子嗣,是众多民众的愿望,求土主老爷,保一方平安。古城大香会带着信仰。</p> <p class="ql-block"> 古城大香会始于元末明初,迄今已有六百余年历史,2013年11月被列为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p> <p class="ql-block"> 民间相传正月初八是土主老爷归庙成神的吉日,当地乡民赶来敬香,祈求土主护佑一方百姓四季平安、风调雨顺、国泰民安。</p> <p class="ql-block"> 正月初八举行隆重抬大香的踩街游行,来自古城镇辖区,每个村委会社区、每个村都有代表队参加。由舞龙队、舞狮队、高跷队、旱船队、斗母阁等民俗表演队参加组成的“踩街”队伍敲锣打鼓,沿街展演传统民间民俗文化节目。</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