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医院陪护母亲过春节

泉水叮咚

<p class="ql-block">音乐:下雨的冬季</p><p class="ql-block">编辑/制作泉水叮咚</p><p class="ql-block">原创 梅梓祥 梅梓祥书屋</p><p class="ql-block"> </p> 写在前面 <p class="ql-block">这个春节,我在医院陪护90岁母亲十余日,昨天返京。</p><p class="ql-block">我是年前回湖州的。母亲报病危,赶到病房,我轻声唤:“妈!妈!”母亲慢慢睁开眼,辨认良久,说出我村一位“查”姓男性,我魂飞魄散。</p> <p class="ql-block">生死由命吧!也有医护人员的技术和责任心诸因素,我们兄弟五人在医院陪母亲过除夕,之后每天轮换陪护,外加一位护工。主要的工作,头几天,仅仅是握着母亲一只手,以免她下意识去抓鼻饲管、氧气管(一般重病人的手都戴着专用手套绑于床上)。后来,母亲身体渐渐有好转,意识清醒的时候多起来,便与她做简单交流。卧床日久,母亲自己有要求,也是康复的需要,我们间隔几分钟扶母亲坐一分钟、两分钟,后来能坐几分钟。同时,渐进地喂水,从几滴、到几调羹;喂蔬果汁、糊状食物等。自然,还有其他事宜,一切都在病床上进行……</p><p class="ql-block">我从进医院,到回北京,以至现在,十几天时间,脑子都处在混沌状态,不论白天晚上,好像似睡非睡、似醒非醒,晚上没完没了做梦。人到老年,是不是梦少了?我大概一二十年少有梦了,这回不知道做了多少梦?全不记得,都不是好梦,悸恐、焦虑。</p> <p class="ql-block">母亲的经历丰富,记忆力好,语言表达生动,但囿于病痛,虽则十余日相伴,交流并不多。母亲因中风、脑梗住院,曾失语、失忆。在她身体允许的情况下,需要与她说话儿,以唤起记忆。我常常对她说些往事。</p><p class="ql-block">小时候,母亲带着我和弟弟在深山里打猪草。上山的路又陡又高,中途歇几回,才爬上山顶,衬衣湿透。将布片包裹的饭团,及灌满茶水的竹筒挂于阴凉的树下,我们分头去采撷,装满箩筐回到“饭团”处,再装入麻袋。直到几个麻袋装满,也差不多黄昏了,各个挑着一担猪草回家。上山容易下山难,实在辛苦啊!两条腿一直颤抖在陡峭的山道,若不留神有伤筋断骨之虞,直到山脚才松一口气。回到家,我和弟弟做作业、看课文,母亲将猪草剁碎,倒入水泥池子发酵。喂猪时铲一桶,加一把糠煮。猪狼吞虎咽的快活样子我记得。</p><p class="ql-block">更多的时候,是母亲独自上山打猪草。傍晚,母亲扛一箩筐猪草回来。箩筐在母亲肩头,为了装多,猪草常常高于筐沿,用一块围腰布扎入筐沿四周。母亲将肩上的箩筐一闪身撂倒地上,撩开怀哺乳我的弟弟。她坐到木凳上,嘴里不停地念着亲昵的话:“我的心,我的肝,我的肉,我的做种的……”连珠炮说许多宝贵的“人体器官”。我讲这些给母亲听,她听着听着就睡了。</p><p class="ql-block">我在家中,以瓷缸装米粒煨在炭火里,熬成米糊喂弟弟。</p><p class="ql-block">“是哪个弟弟?”我问。母亲说:“小胜。”我的小弟弟梅梓胜。</p> <p class="ql-block"><b>我家老小梅梓胜在湖州住宅独门独院5层楼,晚上睡在母亲病床前很安逸,看着感动。</b></p> <p class="ql-block">母亲也说些我的事。她说:“你7岁做饭。”灶台高,将洗脚盆翻过来,人站到盆底踮着脚刷锅、洗碗、做饭。母亲种、收红薯、萝卜,我将弟弟背到地头,在地上铺上衣裳,哄弟弟玩。我背着弟弟上学,翻一座山,课堂上一手抱着弟弟一手做作业。这是哪个弟弟?母亲说:“华子。”我家老四梅梓华。母亲还说了另外两位同学同我一样背弟弟上学。</p><p class="ql-block">母亲问我,我们一家人月亮下挖地,你记得吗?你拿着淘米桶,到左邻右舍借——等着下锅的米,有上顿没下顿,记得吗?你升初中,帮亲戚砍柴,借书学费,你记得吗?家里负债几千,亲戚长辈劝父亲、母亲,让我和弟弟给生产队放牛挣工分。父亲说:“不怕,欠一万,五个人平摊就两千。”坚决将我兄弟五人都读到“考不上为止”。高中毕业,我达到“高高复班”复习的条件,父亲、母亲要我继续复习参加来年高考,我哭着要当兵。说到这里,我当即给接我入伍的高福华排长打手机视频。母亲、高排长都互不相识了,但高排长记得我父母亲的态度,他在视频中说:“你父母不同意,我对他们说,当兵自愿,我们不是抓壮丁……你是我接过的最有出息的兵。”我到部队一个月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母亲与我的战友叶根发的娘天天以泪洗面,到庙里求菩萨保佑,磕头跪掉膝盖皮……</p><p class="ql-block">——这是母亲断断续续说的事儿。</p><p class="ql-block">母亲讲的下面这个故事,我止不住流泪。</p> <p class="ql-block">有个人去为儿子相亲,在女方家吃饭。女方的父亲,指着餐桌下四个桌脚垫着的元宝,暗示财富了不得。相亲的父亲悲观地回家,对妻子说:“门不当户不对,我们穷,对方看不上的。”妻子说:“不要紧,你去请他到我家做来吃饭。”女方的父亲来了,吃饭时,他们的四个儿子坐地上,以手捧着四个桌脚。母亲说的意思是:“多子多福,人是最宝贵的。”这里还有一些背景故事。我们兄弟5人,村里人不止一次预言:有几个打光棍、几个做上门女婿,娶姑娘进门最少……</p><p class="ql-block">我 命途多舛,母亲醒来,时常盯着看我:“我的儿子不孬,不丑,不坏,为什么……”她最放心不下我,与我弟弟说的最多的是我。我的两个侄儿、侄女,母亲像立遗属一样一一叮咛:“大伯老了,你们要养他。”得到了每个人的保证。她怨艾自己:“我一生没有做过恶事,求求耶稣……”母亲有一天对我说:“你出世的时候,冬天,你奶脱了贴身的衬衣包你,衬衣是你小叔穿旧的,可能包坏了吧……”我的小叔一生无儿女。</p> <p class="ql-block"><b>我家老二梅梓忠和儿子梅兴珺、双胞胎孙子大宝在母亲病床前。</b></p> <p class="ql-block">母亲的故事多,身体虚弱,我和她聊天儿,是想恢复她的记忆、语言功能,一旦看到她疲倦,便静默。虽相伴十余日,所记的事很少。我的父亲厚道,也比较懦弱;母亲强悍、女中豪杰。为了让母亲开心,我也时不时逗她笑。擦洗身体,她遮遮掩掩,叹息没有女儿。我说:“妈,你以前在后山坞跺一脚,村子发抖,是不是?现在任人‘盘’(方言,随人摆布之意),你服不服、输了吧?”她消化功能弱化,我用热毛巾敷她肚子:“妈,您这肚子太厉害,装了5个儿子,不是龙就是虎。”她久躺,我时常给她揉背,学她小时候喊我:“祥啊,把妈抓抓背。”……母亲对我的陪护,“打分”比较高。</p><p class="ql-block">我小时候,帮母亲做家务,她常常让我看书,似乎我的事是最重要的。她病重,顽强抗争,但90岁的年纪,难能乐观,也渴望我的陪伴多一个小时、多一天。然而,她问过我多次:“你什么时候走?我不要紧,你忙自己的事……”我努力的一切,是为了母亲,为了早逝的父亲,为了……</p> <p class="ql-block"><b>母亲一面让我走,一面抓住我的手,眼里尽是不舍……</b></p> <p class="ql-block"><b>我抹着眼泪离开母亲的病房。</b></p> <p class="ql-block">我走的前一天,母亲醒的时间长,我坐、立、行走,她的视线随着我。走那天,我到超市购些土特产,回到医院,母亲睡着,我吻她的手,离开……</p><p class="ql-block">我家老四梅梓华召集五兄弟聚餐,商讨母亲的病。出院是大家的心愿和目标,之后的护理需要我们的体力、精力、财力,但共识:任重道远——越远越好!</p> <p class="ql-block"><b>我的公众号、微博发“与母亲连续四年共度除夕”的合影照片。</b></p> <p class="ql-block">在医院陪伴母亲,还有一些事当记录在此:</p><p class="ql-block">我在公众号、微博发“连续四年与母亲共度除夕”的合影照片,陈惠玲、赵远昌制作视频号,今日头条、美篇等十几个网络平台转发,信息广为人知。同学、战友、亲戚要到医院探视,为了让母亲静养,婉拒。有的直接到了医院,点点滴滴见闻让我感动。二舅也80岁了,一声“姐”竟然流泪。母亲的“闺蜜”远房大姨与大姨夫,携女儿、女婿、双胞胎外孙女,全家驱车几个小时到医院探望。母亲的干女儿芳子,身患重病,与夫君、儿子、妹妹由几百公里外的宁波到湖州看干妈。相识43年的朋友汪俊国,百忙之中送厚礼到医院,全家人在五星级酒店盛宴款待我。俊国的女儿汪曼十几年前在一次宴席上认我为干爸,她现在浙江大学任教,爱人是国企高管,两位博士,让我欣慰又有亏欠。据曼曼说,她在小学作文里写过我。</p> <p class="ql-block">下面这件事,是我家事之外的事儿,也不能落下。我每次回老家,都带大包小包回京。这一次,我提了两个大纸箱,背一个双肩包,上车后行李架没有位置,我提到两节车厢连接处,行李架依然满满当当。这时候,一位鸭蛋形脸庞的列车员指点我放车厢门口。我问,下一站开门怎么办?她像是思考了一下说:“没事,要是开那门,我给你挪这边来。”我感激离开。其间,我加开水去查看一二回。下车时,我提了纸箱出车门,歇在站台一会儿,突然,那位“看护”我行李的列车员递给我一沓“清洁袋”,说一句“免得割手”,我直腰仰脸想说“谢谢”,她紫红色工装的背影已走了,是空姐的身段呢!她是看到我“割手”又回返车厢拿“清洁袋”的吗?我到家后留了几张“清洁袋”做纪念了。</p> <p class="ql-block">我到家了,打开纸箱,青菜萝卜、腊货(鱼肉鸡等),足有几十公斤。我打电话给老二梅梓忠,他当教师退休住乡下。我问两纸箱的货源,他说:青菜萝卜、番薯丝是家里的;腊肉、大猪肘子是妈腌制的,还说:“妈将腌肉、猪肘子从缸里捞起来晾晒,不几天就中风了……”那么,剩下的就是老小梅梓胜的妻子汪岁华操办的:鱼、腊鸡、活鸡等。活鸡是岁华妈妈专门为我宰杀的。</p><p class="ql-block">我将“年货”一部分放进冰箱,一部分分送给朋友。我骑着自行车在寒风中“送礼”,想到我弟弟们“送礼”,或是指派司机,或是家人,唯有我这个厅级小老头“亲自”,真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啊。</p><p class="ql-block">我与母亲视频,弟弟捧着手机给她看,我说,母亲管听:“妈,您太厉害了,您生的5个儿子,一个比一个好。我爸在的时候,他为我备年货;我爸走了,您为我操办;您病了,您二儿子、小儿子‘接班’,为我装的菜、肉……太多了,我整理装包,流眼泪了。”哽咽了。</p> <p class="ql-block">还有一件大喜事,必须记:我家老四梅梓华,他的女儿梅亚雯——在中新社工作时我在公众号介绍过:初八生了双胞胎儿子。</p><p class="ql-block">我不意间将三个弟弟“露脸”,在省城工作的老三梅禺(梓义),他是国企干部,世事洞明,在母亲住院治疗方面,以丰富的社会经验出谋划策,让母亲转危为安立下大功……</p> 读后所思 <p class="ql-block"><b>泉水叮咚(天津):</b></p><p class="ql-block">梓祥辛苦啦,无论如何说眼下能渡过这个蛇年吉祥!在老母亲身边尽孝最终能看到这次又化险为夷,渡过这一关了,你非常庆幸的事。高龄老人每次闯关都是艰难困苦的。你必须有思想充分准备。你为什么不坚持过完十五才走呢,你的事,让我看不懂。北京有急事?</p><p class="ql-block"><b>ZCm(山西):</b></p><p class="ql-block">哥儿五个,难得个个自强自立有出息,互爱互助亲密无间,真少有!父母身教言教传带的家风好,大哥孝亲爱家助幼的头带得好。恭祝老人家能一天天康复,大家庭人旺福旺,其乐融融!</p><p class="ql-block"><b>行者(四川):</b></p><p class="ql-block">母子情深,百善孝为先,梅老师是大孝子👍</p><p class="ql-block"><b>董吉祥(英国):</b></p><p class="ql-block">梅主任辛苦啦!“母亲一面让我走,一面抓住我的手……”……福寿绵长 [福][福][福][福][福]</p><p class="ql-block"><b>泉水叮咚(天津):</b></p><p class="ql-block">老母亲能转危为安,看了你写的几个兄弟各自发挥的作用,真是不简单呀,从这些事上说明老母亲在孩子们心中很有位置且从中看到你说母亲年青时一直强势,这完全是生活所逼的,正因此几个兄弟看来优势传承了父母的优秀之处。这非常值得庆幸而高兴的。</p><p class="ql-block">乙巳年正月十一日</p> <p class="ql-block"><b>梅梓祥(北京):</b></p><p class="ql-block"><b>90岁母亲因中风</b>、脑梗住院40多天,今天出院回家。谢谢医护人员,热心介绍护理知识的朋友,以及祈祷的信徒。</p><p class="ql-block">累,并快乐着,这是我的弟弟们孝敬、照顾母亲的一种境界。我欣慰、自豪,亦愧疚。</p><p class="ql-block">我与母亲一起过年,2022年一2025年连续4年除夕与母亲合影,这组照片在我的公众号、微博,以及朋友的视频号、美篇,今日头条等十几个网络平台发表。母子情深,岁月催人老,尽在眉宇间、举手投足相依相偎中,人同此心共鸣,多才多艺的弟弟所拍摄。陈惠玲、赵远昌、关丽荣、贺宗显、泉水叮咚等战友热心制作、推送,今天转发一次,以表谢忱。</p><p class="ql-block">意外的收获,发布母亲病情,推荐药物、康复器械的朋友诸多,一并感谢!</p><p class="ql-block"><b>泉水叮咚(天津):</b></p><p class="ql-block">九十高龄老母亲转危为安,再到今日能出院回家,蛇年吉祥!对于老母亲和梓祥几兄弟这是万幸之事!终于闯关了!为你们高兴!👍👍👍🌹🌹🌹</p><p class="ql-block">2025年02月15日正月十八</p> <p class="ql-block">2025年02月08日 20:21 北京</p><p class="ql-block">2025年02月08日20:58天津</p>